第二卷 中國崛起 第六十一章 《行走中國》之教育 文 / 火熱人生
ps:感謝一直以來支持大國的兄弟們,明天本書將上架了,本書自更新以來,一直深受各位兄弟的支持和鼓勵,新的一天到來之後,也希望諸位兄弟也能一如既往的支持大國,你們的訂閱、打賞、票票,自然是讓小子有更好動力寫作的力量源泉,在此,小子無以為報,今日浴血雙更,懇求各位兄弟給力支持。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他的名字就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條河,她的名字就叫黃河………」蹩腳的中文吟唱著紅遍大江南北的一首歌曲,在空姐教導下唱歌的倆人自然是立志於瞭解中國、感悟中國的喬布森和愛麗絲,要做好《行走中國》這個特刊需要做的可不是一點半點。
「你倆的中文說得很好,如果能把發音把握得更準,那就完美了!」從珠海到柳州的航班上,美麗的空乘小姐總是為旅客們帶來種種歡樂和方便,本次航班上出乎意料的出現了四成多的外國人士,另外的中國人被熱情的他們所感染,紛紛臨時客串了中文老師,教授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們說中文,也不知道是誰先開的頭,很快讓唱中文歌曲成了學習中文的新方式好方法。
「是嗎?謝謝!」愛麗絲俏臉一紅,就像一個純正的中國女孩一樣,被陌生人誇獎一番就會顯得羞赧,這下看起來還真有幾分中國特色。
「什麼時候在我們國家也能坐上這樣的飛機就好了,從紐約到聖路易斯也不用坐火車那麼漫長、自駕車那麼無聊。」連唱了不少歌曲後,喉嚨發乾的喬布森喝了幾口水後,靠在舒適的椅背上看了看和周圍中國人聊得火熱的愛麗絲,感歎道:「幸好波音公司買了那麼多客機,以後咱們美利堅合眾國也能有這樣的民航航班咯!」
想了想剛才奇特的唱歌,喬布森掏出了兜裡的小本子,很快用隨身攜帶的鉛筆悉悉索索的在本子上記下一些內容,他寫道:「今天的旅程很特別,我們第一次乘坐飛機前去中國現代工業的起源城市柳州,在飛機上又遇到了一群中國人,他們非常熱情好客,同行的外籍友人也很多,非常期待柳州帶給我們的新印象……」
旅途非常美好,飛機安全降落在繁忙的柳州機場,走出大廳的那一刻,倆人又想攔下出租車的時候,突然想起在廣州和珠海遇到的那個可愛的老師傅,不知道這次能遇到什麼熱心中國人。正想著這些的時候,一輛印有機場巴士中英文標示的通往城區豪華客車提醒了倆人,應該還有更特別的旅行方式,趕緊拖著旅行箱照著指路標示,來到了機場客運中心,一輛輛按時發往城區的機場巴士和正在待客的出租車映入眼簾,看到不少乘客正排隊登上一輛機場巴士,倆人也跟了上去。
放好行李箱、買好票,兩人這才坐在空調大巴裡東張西望,同航班的外國人不少,可這會兒機場大巴裡就只有兩人了,也不知道該去哪兒的倆人,只好找到司機師傅,多番說辭之後,師傅也沒弄明白倆人到底要去哪兒,只好把一大疊柳州旅遊指南遞給了倆人,柳州之內可以旅遊的各大景點,可關鍵兩人哪兒是來遊山玩水的,他們想看到的是中國如今的新面貌,尤其是中國崛起的精髓所在,說白了,就是想弄清楚中國這麼一個古老的農業大國,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工業化的。
「看兩位的意思,這柳州的旅遊景點看來是吸引力不夠,可你們到柳州來總得有什麼目的吧?比如是來探親訪友的,或者求學招工,是吧?」司機實在受不了兩位的折磨,上了車不知道該去哪兒的人他算是見識了。「旅遊景點你們不去,那就去工業大學吧,不少來柳州的人都愛去那兒看看,況且那兒緊靠高新技術科技園的不少大型企業,說不定就能找到願意招外籍員工的。」
「對啊,我們怎麼忘了,中國崛起得如此之快,必然與他們的教育有關。」倆人立馬下定了決心要去看看聞名於共和國的中國工業大學,看看這所號稱世界第一大的現代大學究竟有何特點,回到座位後趕緊拿出了柳州旅遊地圖,一番好找之後算是找到了工業大學所在地,不過得先坐大巴進城再說,機場離城區還有不短的距離。
下了機場大巴之後,倆人已經位於柳州火車站旁得公交總站裡,出站之後才發現一件大事情,那就是柳州這個工業內陸城市,街道的寬度、兩側的高樓和車流密度,任何方面都和廣州差不了多少,習慣性的攔下出租車後提醒道師傅一定要打好票,這才說出要去中國工業大學,一路上免不了東張西望,而且這次連喬布森也按耐不住。
「這裡就是中國工業大學?怎麼看上去好像一所軍事院校!」下車後,拎著行李箱的喬布森第一眼看見中國工業大學的校門,不是看到氣勢恢宏的建築,而是門口左右的兩位持槍哨兵,愛麗絲和喬布森相視一笑只能找個路人問問。
「你好,請問工業大學為什麼有軍人保護?我們能進去參觀嗎?」
愛麗絲的中文讓一位抱著書準備進校的學生詫異了一下,不過看見兩人的裝束,一個帶著相機、一個正準備掏出小本子隨時記錄東西,一看就知道是記者,指了指校門口說道:「工業大學設置有軍事崗哨是我校創建之時便有的,發展至今已經是我校的特殊傳統,軍隊象徵著我**事力量的強硬與獨立,而我校是中國現代工業發源所在,更應該學習軍隊有的獨立自主、不怕艱險的品質,並不是常人所想的那樣,這所學校是閒人免進的!」
「原來如此,不過我猜你一定是這所大學的學生。既然這樣,那還請麻煩一下,如果有空,能請你帶我們進去參觀一下嗎?」喬布森快速記下了那位學生的話,而且注意到了學生胸前的校徽標示,有點冒昧的便說出了自己的請求。
「我的確是這所學校的,不過我不是學生而是老師。我是1921屆工大機電學院機制專業學生,畢業後在學校繼續讀完研究生,獲得學位之後又繼續讀博士,如今已在我校擔任部分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我住在校外的公寓,這會兒是準備去圖書館看書的,既然你們想進去看看,那我就充當一下導遊吧!」
榮客英對於喬布森倆人說他是學生的事有些小小的不滿,好說也是在工大呆了十多年的人了,雖說自己長得有點年輕化,而且不知道是受了何種意外,一直以來就沒長過鬍鬚,顯得特別年輕。但是,工大有幾棵樹、有幾間實驗室、有多少老師等等,這些他都如數家珍的,和畢業那年結識的一位經管學院閆燕結婚之後,就搬出了學校住進了教師集資修建的一個小區公寓裡,老婆閆燕當初也是工大一大才女,如今也是工業大學經管學院不可或缺的教授級人物。
「我們的工業大學始建於1916年,是一所年輕而極富活力的綜合性大學,設有機電工程、土木工程、經濟與行政管理、航空工程、電子通訊、材料工程等十餘個二級學院和科研單位,現在學生超過五萬人且不含在讀研究生、博士生在內,師資力量雄厚、硬件設施齊全,建校以來為我國的工業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援,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現代工業之源。」榮客英帶著愛麗絲和喬布森倆在保安室交代一番後,把行李也寄在了那裡,然後便向工大校園裡走去,一路上少不了榮客英的一番介紹。
「這所大學比我們國內的還要大,專業設置和教學規模都讓人驚奇!」喬布森點頭讚歎到,還不忘拿出照相機拍下所見到的那些綠色環繞中的高大教學樓或者實驗樓,上課期間校園裡往來的學生很少,偶爾見到幾個也是抱著書快步匆匆,喬布森指了指那些行色很急的學生,問道:「榮先生,學生們平時都是這麼忙嗎?」
「是的,我們的教育雖然是免費的,但並不意味著學生們可以進入學校養尊處優浪費國家人力財力。基礎教育階段結束之後,他們參加素質測試,報考自己中意的學校或者選擇不再讀書,進入大學是絕大多數學生的選擇,在這裡他們同樣可以享受基礎教育階段的免費就讀權利,教育體制的公平讓學生們處於同樣的起跑線上,他們可以自由競爭、互相學習………」
喬布森的話讓榮客英彷彿回到了自己還是學生的時候,那時候的他們比現在的學子更加瘋狂,當然也更加感恩於政府。原本沒吃沒穿注定身份卑賤、命運多舛的窮人,在政府的幫助鼓勵下讓孩子走入校園,接受免費的教育,吃穿都還免費,學生們只管在學校好好用功讀書,在這種情況之下,不光是家庭還是學生自己,都希望用最好的成績回報學校和社會。因此誰的成績更好就更能贏得尊重,當然也就能成為學校裡的另類王者。
「免費?基礎教育?」喬布森把相機還給了搭檔,拿出本子後趕緊開始記錄,寫了一些內容後問道:「請問榮先生,能具體闡述一下你剛才所說的基礎教育嗎?雖然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教育制度是很特別的,教育的壓力全部集結於政府身上,作為普通人民中的一員,您又是受過該教育制度的人,我們想從你的身上得到不同於共和國教育部官方的解釋或者說闡述,也就是你的理解!」
這一段話喬布森可就是直接用英語說的,憑借他那限制於普通口語交際的中文水平,很難將這段話闡述清楚,不過榮客英也不是吃素的,工大的外語學院也是他常常聽課的地方,自然懂得這兩位記者是要問什麼,也更明白他們此行的目的何在。歸根到底,中國雖然實現了對外開放,但事實上世界上其他國家依然對如今的中國很是模糊,缺乏瞭解自然感到好奇,而新聞媒體最大的優勢和利益所在就是給世人剖析未解之謎、人們好奇的東西,兩位記者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可見中國魅力之大,新聞價值之高。
「怎麼說呢,這基礎教育制度是針對我國實際情況而實行的全民免費教育制度,它旨在讓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擁有受教育的權利,而不分貴賤、出身、家庭狀況,只要教育實現了公平公正,社會才會得以均衡發展,也更有利於提高國民素質、促進社會生產力進步與發展,從另一方面來講,也更加利於社會的和諧和國家綜合實力的騰飛。」
榮客英示意兩位坐下,工大校園道路兩旁都有不少的長椅,坐下之後,榮客英繼續說道:「以我自己為講述要點吧,我家原本是一戶佃戶,單純的依靠租借盤剝成性的地主土地耕種,是不可能擺脫貧困生活的。而新政府的到來,實行了土地革命、大力建設法制社會、倡導新社會風尚,我家有了自己的土地,生產積極性就更高了。而基礎教育制度就讓我這貧窮家庭小子有了機會進入學校,教育不再僅僅局限於富人家庭。」
「而後來,進入學校後,我幾乎與家庭脫離開來,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政府買單,直到我參加工作有了自己的收入,家庭狀況就更加改善。政府用基礎教育免費的制度,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有用人才,像我這樣的人,如果是農民肯定不會創造出良好的社會財富,而我接受了高等教育,有了很好的工作能力,就能夠為社會貢獻更多東西、帶來更多的財富。政府用長期的小額投入,換得了無可衡量的社會精英,教育的支出和後來精英們貢獻的稅收財富相比,自然不是一個檔次的。」
「你的意思是說,共和國大力發展工商業,他們繁榮程度與政府的稅收收入掛鉤,有了更多的收入就可以更多的投入免費教育之中,教育帶來了更多的社會人才,他們加入了社會之中,有了自己的事業自然促進了社會的發展進步,政府所能得到的收入自然又更高……構成一個非常完美的循環,用自己後大後半生的稅賦貢獻來為自己的年少時候的教育買單,政府不過是一個中介而已!對嗎?」愛麗絲想了很久,才總結出這麼一個有些彆扭的解釋。
「你可以這麼想,但肩負民族復興使命的政府,在這樣一個循環當中,一直在灌入自己的能力,並不期望獲得回報!」榮客英指了指那些高聳的實驗大樓,說道:「教育的費用支出可不僅僅是要有老師的工資、書本雜費及生活費,像我這樣畢業之後參加工作或者獨立創業的人是很多,自己唯一能夠回報給政府的就是將來自己的稅收,哪兒夠自己當初教育的耗費?所以更多的人選擇回報社會,熱心公益和教育,成了我這樣一類人的選擇。說大一點,促進社會進步與發展,就是我們奉獻自己、回報恩情的不二之選。」
「照榮先生的說法,一位學生將所有的教育消耗費用算在一起,平均一年以六百元計算,貴國的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合併在一起就是十三年,不到八千元錢。」喬布森看了看一旁的愛麗絲,心裡略略計算,然後接著說道:「可這不到八千塊錢的支出,就足以改變一個學生的命運,一個放牛郎轉變成高素質人才,將來對社會的貢獻自然是不同的。」
「看來你們懂了,八千塊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已經富裕的家庭自然不用多說,那些在偏遠地區、貧寒之地的家庭,這樣的教育足以改變命運。越來越多人受到教育,咱們中國的國民素質自然越來越高,科技就是生產力,不崛起不復興,那真是天理不容了!」榮客英站起身來,看了看恍然大悟的兩人,補充說道:「一會兒我就帶你們去校榮譽室,在那兒你們就知道為什麼教育能夠改變人民、能夠改變國家了!不妨先透露一個詞,那就是滴水穿石。」
「這我知道,中國人常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至江海』。榮先生是想說中國如今的強勢崛起,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吧?」
聰明的愛麗絲贏得了榮客英的讚賞,更有勁兒的帶著倆人在校園裡走走看看,每一棟建築的來歷和用途都講述的很清楚,轉悠了很久之後才帶到了榮譽室去,看到那些出自於工大的各種工業技術或專利,甚至有發明原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與「科技就是生產力」這兩句話的意義完美體現於榮譽室。
戀戀不捨離開榮譽室後,喬布森握著榮客英的手,問道:「非常感謝榮先生的幫助,我們對中國的教育已經非常明白了。但我們接下來想去看看中國工業強大所在,早就聽說工大是中國工業之源,柳州是中國現代工業之根,柳州的製造業尤其是汽車製造,我們非常想去實地看看!」
「是的,我家就有一輛華睿轎車,我想看看它的兄弟們是如何製造出來的!」
家境不錯的愛麗絲對名貴轎車的研究是很深的,畢業於紐約工學院後第一天上工就獲得了父親的獎勵,一輛甲殼蟲轎車用來代步。而後她憑借自己實力,又買了一輛紅色的雅致,父親更是獎賞了她一個疊拼別墅,也是出自於亞美集團之手,不過別墅是由宏遠地產開發的,可以說愛麗絲的幸福生活與中國企業可謂息息相關。
「這我就幫不了你們了,真的很抱歉。我不是負責學生的參觀實習工作的人,而且這一時節正是各大企業忙於完成的訂單的日子,他們不允許外人打擾他們的正常生產,你們要想去汽車生產基地看看,只能另選他法!」
「我們可以說我們是華爾街日報的記者,我們也不會干擾他們的工作。應該願意讓我們進去吧?」喬布森倆人不約而同說道。
「有了」仔細思考好一陣後,榮客英說道:「既然你們是美國有名報刊媒體,這段時間我國企業最盛行的就是如何做到國際化,而做到了國際化的企業們也在琢磨如何更加知名化、擴大自己品牌的全球影響力。如果你兩位答應會在暢銷的報刊上做出對該公司或企業有利的宣傳,他們肯定會考慮讓你們參觀的!」
「你的意思,我們答應讓受參觀企業在我們的特刊中宣傳,我們用廣告效益換取他們允許參觀?」愛麗絲說著,怕榮客英不懂,補充說道:「我們倆是受總編吩咐,到中國來做一個名叫《行走中國》也就是向世界介紹今日中國、解開共和國神秘面紗的,我們是可以在內容加入該企業一些信息的。不妨告訴你,如果你願意,也可以實名出現在我們的報紙上。」
「算了,我就不用粉墨登場了。我得趕去圖書館了,要是願意,你二位可以帶著行李出校門打的,直接去亞美集團在柳州的第三生產基地,我們學院的參觀實習活動很多時候都是安排在那裡,那裡的負責人是很聰明的,不妨去試試用你們的廣告宣傳換取參觀許可!」榮客英說完,指了指自己夾在腋窩裡的書,很明顯是指客串免費導遊的時間已到,他要做自己的私事兒了。
謝過了一直都很熱情榮客英,愛麗絲倆人帶著行李出了工業大學後,先找了一間酒店登記住宿下來,把行李這個累贅甩脫後,帶上了他們的記者身份證件和一些採訪用的工具,做好萬分準備後,這才去會會雄踞世界汽車產業第一的亞美集團位於柳州的一個小分支,雖說是小分支,但也足以讓兩位記者引起高度重視和期盼,他們的《行走中國》採訪之旅,算是結束了教育方面素材搜集,接下來自然是工業方面的,尤其是世人很感興趣的中國汽車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