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國無疆

第一卷 發展壯大才是真理 第四十二章 汽車與石油 文 / 火熱人生

    ps:小子來晚了半小時,抱歉!不過,厚顏無恥地在此求支持!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從古至今任何一場戰爭較量地都是雙方實力的比拚,沒有強大的後盾作保障,沒有源源不斷的物資補給送抵戰場,再強大的軍力也會因補給不暢而遭到慘痛失敗|com|

    紙上談兵的趙括被秦將白起斷絕糧道,四十五萬大軍斷糧四十六日,飢餓無食根本無力打仗,最後全部消滅殆盡,秦朝以不斷加強自身內部發展,具備強大實力繼而順理成章一統天下。官渡之戰曹操奇襲袁軍糧草集結地烏巢,斷其部分糧草卻大亂軍心,在人數處於劣勢的曹軍追殺下大敗而歸,後曹操以發展糧食生產而穩定了霸業。

    黃巢起義馳騁大唐大江南北十餘個省區,橫掃大半個中國且佔據世界第一都長安,結果卻因為不重視自身實力發展,不建立自己穩固的後方,占一城棄一城,堂堂六十萬大軍最後糧草斷絕,導致起義失敗。

    所以,在古代的常勝將軍其實之所以常勝,緣於他們根本不讓對手具備作戰能力,他們最愛的傑作莫過於餓垮敵人。當然過渡到了熱兵器時代,戰爭依舊或許戰爭藝術本身已經發生些許變化,不過後勤補給同樣影響著戰爭的進程與變化,拿破侖忘記了沙俄境內的冬天,而最終導致輸掉整個法蘭西。

    當然,古代戰爭需要的物資供應品種簡單,弓箭、刀槍、糧草、馬匹等等,只要有足夠的地域安心發展農牧業,具備強大的實力是輕而易舉的。但時代進步到了今日,戰爭考驗的不再是後勤運輸能不能滿足士兵們對武器、食物、被服、醫藥的需求,消耗的東西更多更雜,硝煙瀰漫的戰場不僅需要各種口徑類型的彈藥、各型多口徑身管大炮,還對各種建設物資與日常消耗品提出了要求。

    以目前正在進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例,主要戰場是在歐洲大陸,交戰雙方都是以炮兵結合純步兵為主,攻防戰類型單一,都拿對方沒有辦法之時,塹壕對壘戰成了唯一的選擇。由此構築隔離帶的木樁和帶刺鐵絲網,打造一個個火力點的鋼筋水泥,開挖一道道塹壕的施工工具,而要將這些建設物資和作戰物資成功運抵前線以供消耗,但日益殘酷的僵持戰卻一月不同一月的變化,這對雙方的後勤運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英國是老牌工業強國,即便它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並沒怎麼跟上世界的發展腳步,不過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瘦死的駱駝也要比馬大。連同同樣壯實的法蘭西,協約國有那個本錢和以德意志帝國為首的同盟國抗衡,雙方的實力不相上下定會讓一場狗咬狗的大戰,逐步釀出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戰爭慘劇。」

    當世界大戰爆發的消息傳遍全球的時候,張雨生為此事也就說了這麼一小段話。事實上不用他的分析,只要是瞭解這兩大集團的人都能揣測出這場戰事的膠著與悲慘。

    軍事上兩大集團不分上下,而各自的工業生產能力同樣也足夠強大,介於戰爭前線與後方生產之間的後勤補給能力,變成了判別雙方戰爭承受度的關鍵。

    火車的出現讓工業大生產的龐大物資需求得以滿足,讓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沒有了後顧之憂。內燃機推動的輪船具有無可爭議的高速性,相比起煤炭的補給週期長儲備量與消耗速度嚴重不成比例,使用燃油的軍艦作戰能力與續航性大大優於燃煤軍艦。更重要的一點是石油的廣泛運用催生出了人們另類的交通工具,那便是汽車。

    蒸汽火車運輸量大,但速度慢離開了鐵路線什麼都不是。汽車卻擁有機動性強、運力可觀的優勢,尤其是當作戰的地域發生極大變化,汽車機動性強的特點很快讓它成為後勤運輸的中堅力量,協約國與同盟國之間幾乎都是在用龐大的汽車群為自己的前線部隊提供後勤補給。

    然而汽車,它是以燃油為動力的機械,雖然也對冷卻水、潤滑液、零備件等有一定要求,但影響它功效正常發揮的還是燃油,沒有了燃油根本就無法讓汽車運輸群流動起來,自然也無法為前線部隊提供源源不斷的後勤補給。

    一戰結束之後,某位法國將軍的回憶錄上記錄了一段話,清晰明瞭的概述了戰爭前後後勤的變化,繼而讓戰爭走向產生了巨大變化。

    「戰爭伊始,我們軍隊的載重運輸汽車數量非常至少。不是汽車推銷商沒來說服後勤部門官員,而是整個法**隊都未對卡車產生興趣,倒是不少將軍購買了大量汽車,不過那都是一輛輛價格不菲的轎車。整支軍隊有只有不到兩百輛卡車,不到一百輛牽引車,軍隊的炮兵依舊用著畜力牽引火炮,用著士兵的肩膀來運輸彈藥,或許這一切都只是因為卡車過於昂貴大規模持有卡車只會讓絕無戰事的法國背上沉重的包袱,當然也可能是因為運輸卡車都是一輛輛極其耗油的耗子,軍隊有限的資金容不得這樣的銷金窟窿存在……」

    「後來,我們在戰爭開始不久便陷入了被動,將軍們忙於調兵遣將堵住敵人的瘋狂進攻,而我們的士兵卻是人而不是機器,單純依靠鐵路我們無法讓士兵快速機動到位,更重要的是後勤補給嚴重跟不上戰事的需求,炮兵不能放開打、士兵們也沒有足夠的食物和彈藥消耗。戰爭,第一次讓我感覺到是一場夢魘……」

    「其實就汽車而言,軍隊中很多人都知道它所帶來的極大好處,但根深蒂固的軍事體系猶如階級社會頑固的等級一樣難以撼動,若不是前線戰事吃緊讓人產生了運用『昂貴』的汽車運輸補給,但那時我們才發現整個法國其實能夠徵召到的民用卡車並不多,而我們的敵人卻有著以萬計的各型卡車,他們的士兵坐完鐵路坐卡車很快抵達作戰地域,大炮也都用卡車牽引、彈藥由卡車運輸,機動力數倍於我方,就更不用說戰爭能力了……」

    「戰爭已經顯露失敗的徵兆,再頑固不堪的軍事體系也得考慮將來作為階下囚是否還能如此尊嚴傲慢。為了避免失敗,為了避免戰爭走向我們極其不願看見的那一端,在整個法蘭西都面臨著生死存亡的時候,凡爾登的出現讓所有的人都開始重視起汽車來,那的確是個注定無價的決定……」

    「要命的凡爾登就像法蘭西身上的七寸一樣致命,前線的將軍們咆哮地要求需要士兵和補給,完全忘記了他們之前是多麼的紳士。由此才有了高貴的法蘭西人四處尋覓曾今的中國商人,可更多的貨源都是發往我們敵人同盟國的,留給協約國的其實很少很少。這下將軍們才發現,不重視汽車就像不重視通用機槍一樣,當自己的士兵被噠噠的子彈掃射成了一個個窟窿,他們才知道是該為部隊添點新裝備了。同樣如此,凡爾登即將陷落了,他們才知道運力可觀的汽車是多麼的重要。可機槍隨時都有商人在等著顧客上門,但動輒資金上百萬的汽車,誰能耐著性子等候將軍們的垂青?」

    「歷史不會放棄強大的法蘭西,當然法蘭西的輝煌與安危也不能忘了她的重要盟友——美國。通過和美國的亞美集團協商,法蘭西終於得到了要命的載重汽車,當一輛輛大型卡車從碼頭駛抵巴黎,當一車車物資人員送達凡爾登,失敗的陰影終於不再籠罩法蘭西的璀璨天空……」

    就像這位將軍回憶裡寫的一樣,戰爭早已令人癲狂。當大英帝國在16年5月31日掀起日德蘭海戰,讓6月1日最後一抹晚霞送走德意志帝國海軍的輝煌。

    德意志帝國的捨爾海軍上將雖然率領的德國的弱小的公海艦隊,給予了大英帝國艦隊的一定重創,在戰術上贏得了勝利,卻在英國傑利科海軍上將指揮的皇家海軍本土艦隊圍追堵截下,被緊緊封鎖在了港口內動彈不得,讓德意志帝國的軍艦再也不能馳騁海洋,當然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協約國終於可以正式開始對同盟國進行戰略封鎖,讓龐大的中立國不能繼續為德意志提供戰爭動力,尤其是稀有金屬礦石、載重汽車、軍火、藥物等等極其重要的戰爭資源。

    但這樣的封鎖也令對手陷入了更大的瘋狂,無限制海戰正式拉開帷幕,大西洋的海面上任何時候也充滿了艱險。而陸地戰場上,為了突破德軍的防禦以讓戰爭進入協約國所希望的運動戰,當然更重要的是為了減輕德軍在凡爾登施於法軍強大的壓力,英法聯軍勢必要有所作為。

    和法蘭西軍隊防守凡爾登一樣,德軍在亞眠以東50多公里的索姆河一帶,構築了屬德軍的最堅強防線,防線有三道陣地和大量的永固工事,陣地內坑道密佈而陣地前也鐵網重重,駐紮這裡的德意志第二集團軍為58公里寬的戰線,準備了9個主力師和4個預備師,依靠強悍的後勤運輸能力,他們能迅速得到更多部隊的增援,所以該防線真的是做到了「最堅強」。

    6月24日,英法聯軍進行了長達7天的炮火準備,估計是為了報凡爾登的血仇,在凡爾登法軍被德國炮兵壓制得幾乎毫無招架之力,但到了索姆河戰場上,大英帝國和法蘭西用屬於他們的方式展露了自身的強悍,那就是長達七天七夜的超級強度炮擊。德意志炮兵在凡爾登用每小時十萬發的射速殘虐了法軍,到了索姆河戰場上,英法聯軍打出了更瘋狂的射速,每小時近十二萬發的炮彈比凡爾登的炮彈雨下得更加磅礡,當然這七天七夜聯軍也耗費了將近兩千萬發炮彈。

    當英法聯軍以為自己能夠像凡爾登德軍佔領三道野戰防線一樣輕鬆自在,包括被虐了不知多少次的法軍在內,兩軍依舊以密集隊形蜂擁而上,結果7月1日一天就被從地裡冒出來的德軍,以機槍和大炮扼殺近8萬人。但兩千萬發炮彈還是有它的價值所在,遭到很大損失的德軍沒能扛過第三天,7月3日英軍右翼和法軍佔領了德軍第二道陣地。

    但德軍利用對方進攻的間歇,憑借完備的地下坑道和後勤運輸力量,重新調集兵力加強縱深防禦,並在一些地段上實施大膽反擊。雙方開始圍繞第一道防線展開爭奪,就像此時此刻凡爾登戰場上,法軍依舊在不依不饒地想奪回三道野戰防線一樣。雙方的血戰除了誕生更多的屍體,消耗更多的物資,毫無進展,而且主動發動戰役的英法聯軍此時發現,索姆河的血戰並沒對凡爾登的德軍產生半點影響,反而讓自己主動陷入了一個大泥潭。

    戰爭的戰役戰術依舊沒有半分的改變,但德軍有限的運輸能力開始遇到戰爭的瓶頸,如果他們再不能妥善解決龐大的戰爭需求,也就是說此時德意志帝國的國家戰爭潛力已經到達巔峰,但卻在關鍵的時候失去了外界的「支援」,如果英法聯軍再來一次類似索姆河的主動進攻,估計德意志帝國只能選擇後撤了。

    當然,之所以能讓疲弱不堪的英法聯軍很快強盛起來,除了英國愛德華·格雷爵士等主戰派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原本流入德國的龐大戰爭物資運輸線已經被切斷,眾多的物資開始慢慢流入協約集團,尤其是數目眾多的載重汽車逐漸讓英法聯軍的後勤運輸壓力減小。

    當法軍已經有了將近6萬輛中型載重越野卡車,4萬輛重型載重卡車,將近一萬輛牽引車,而更有財的英國已經有了將近15萬輛各型車輛,英法聯軍的後勤運輸能力早已到達巔峰,完全能夠滿足他們在索姆河戰役打出一個七天七夜的火力準備奇跡,兩千萬發炮彈即便每顆炮彈只有一千克重,那也將近有兩萬噸重的炮彈需要從後方運抵前線,沒有數量龐大和質量優秀的卡車,根本無法實現如此龐大的火力準備,而且他們使用的炮彈豈止才一公斤一枚?

    「戰爭開始讓士兵們成為配角,倒是奔行在後勤運輸線上的司機和汽車成了決定戰爭的主角!除了人力的微弱影響外,我們可以認識到:戰爭已經向能源時代演變,石油開始成了戰爭的絕對戰略物資……」

    當英法聯軍向他們的好盟友美國發來更為龐大的石油需求訂單時,整個美國都陷入了一陣思考之中,尤其是美國商界非常著名的「企業家」報,更是引申出關於石油重要性的思考。德國為石油,他們可以毫不猶豫地發動一場大規模戰役,出征羅馬尼亞,主要考慮就是要把以前分屬於英國、荷蘭、法國和羅馬尼亞的煉油、生產和管道企業重組成一個大型聯合企業,為德意志提供源源不斷的石油。

    英國在達達尼爾海峽的戰役,就是為了確保俄國巴庫的石油能夠供給英法用於戰爭,但戰役卻遭到慘敗,結果就是奧斯曼皇帝下達了禁運令,俄國石油難以通過達達尼爾海峽運出,英法聯軍急切需求的石油只能尋找中立的美國,否則前線每天一萬多桶石油的消耗量,足以讓英法聯軍好不容易確立的絲絲戰略優勢化為灰燼。

    美國報業與輿論界討論的也就是法軍的福熙將軍敦促克萊門西奧總理,向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提出的一項緊急請求,克萊門西總理的原話是這樣的:「如果不能及時供給石油,我們的軍隊立即就會癱瘓,這將迫使我們不得不在對協約國不利的條件下媾和!」言下之意就是石油已經成了影響戰爭進城的最關鍵因素,軍工生產、後勤運輸、軍事調度等等都已成了過去式,能源之石油業已成為戰爭的真正決定性因素。

    當然那和法軍一樣,協約國之英國的外交大臣英國外交大臣科曾爵士,他也對英國本土的民眾說道:「在協約國有效的封鎖下,德意志帝國必將因為石油的匱乏而獲得失敗,然協約國必將在滾滾石油的推行下抵達勝利的彼岸!」

    他之所以敢這麼說,那是因為大西洋彼岸的美國有一位能力卓越的天才,他的首肯足以滿足法軍的迫切需求,因為他就是當今世界最大石油能源公司,美國標準石油公司的老闆洛克菲勒。

    在後勤運輸能力受到極大考驗的時候,美國的亞美集團挺身而出為協約國解決了難題,雖然在此之前他們也讓同盟國獲得了不少的汽車,戰爭讓協約國吃足了苦頭,而隨著全面封鎖的完成,亞美的雄渾生產力已經成了協約國不可或缺的後勤支柱,讓戰爭的天平慢慢傾向於協約國。

    好景不長,當運輸能力的問題得以解決,但能力之源石油卻又成了問題。關鍵時候又是美國的企業站了出來,這一次是標準石油公司,他們的強悍足以讓戰爭所需要的一桶桶石油保質保量運抵該運到的地方,然後交給協約國「慷慨」使用。

    可以說,一戰才進行到此,已經讓世界認識到了汽車的威力與強大,更認識到了石油的重要與寶貴。未來的戰爭是否還是如此,現在還不得而知,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世界已經全面進入了工業文明時代,因為它的戰爭已經演變成了屬於能源的戰爭。

    當然,不同人會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會認識到自身實力的強大才會是戰爭勝利的真正法寶,依靠別人永遠是不可能真正走向成功,一時之間可以憑借利益的紐帶獲得幫助,但這並不會長久可靠;有人同樣會認為戰爭依靠的是實力,不過他們看來戰爭還是屬於企業家的,人來人往皆為利往,生靈塗炭倒還是企業家們大發橫財。

    無論有多少不同看法,但始終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戰爭已經跨入另一個領域,石油作為一個重要能源必將賦予戰爭更多形式和變化,當然也能帶來更多的戰爭。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