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官場預言家

上海小赤佬 第四十五章 不可思議的票房(中) 文 / 方片2

    (第三更,早寫完早發佈然後睡覺)

    由陳平幕後投資,樂輕雲領銜主演的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週末兩天票房四十二萬,單周票房九十六萬。

    也許,單看這個數據並不怎麼驚人,但是如果加上寥寥二十幾家放映影院的話,那就足以讓所有電影圈內的人驚掉下巴了。畢竟二十幾家影院就創造了九十六萬的票房,那麼如果像大片那樣開上一千家或者兩千家影院同時放映呢?當然票房的收入不能這樣簡單的加減乘除,但這畢竟是一個可供計算的基準點。

    好吧,如果對這種票房數據並不怎麼敏感的人可以看看另一個東西,那就是電影票房排位,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上映第一周票房排在內地票房榜單的第二十五位,排第一的毫無疑問是美國大片盜夢空間,而排在前面一位的則是上映了半年多的阿凡達。而單算國產電影的話,這部電影就可以前進十個名次了,國產片排第一的是帶有濃重紀念色彩的唐山大地震,而排在前一位的,則是老謀子的山楂樹之戀。

    電影的票房在很大程度上反應了電影的受歡迎程度,那麼也就是說在這一周的時間裡,這部電影的人氣就只在阿凡達和山楂樹的後面。

    阿凡達和山楂樹就不用說了,一部是席捲了全球二十七億美元票房的超級大片,就算是上映了半年多也仍然具有相當的人氣,另一部則是站在中國頂尖的導演老謀子的電影,這樣看起來,《那些年》輸給這兩部電影總得來說絕不丟人。

    更別說這兩部大片都是具有幾百家影城同時上映的,就是在上海也仍然有三十幾家影城在同時放映;而《那些年》在全國也就只有二十幾家影城在同步上映,上海只有十家影城,這樣的數據比,雖然不說高下立判,但至少也能說明這部電影是非常具有潛力的。

    在上海南京路上的新世紀影城,總經理嚴金寶看著每天晚上黃金時間段放映廳裡滿滿當當等著看《那些年》的觀眾們,他終於明白自己當初在簽合同時的擔心究竟是什麼了,那就是自己虧大發了!

    當初嚴金寶和李居朋商量的放映補貼是六成上座率的補貼,但是這六成的補貼並不可能是全票價的補貼,而是按照通常影院和電影公司的分成結算以後,歸影院那部分的補貼。換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李居朋只支付了影院六成的電影票房分成,卻拿走了電影百分之百的票房,這筆賬,嚴金寶不管怎麼算自己都是虧的。

    難道他那個時候就預見了現在票房井噴的情況?否則他為什麼那麼大膽的就拋出了六成的上座率補貼呢?

    嚴金寶搞不懂這個,他也沒心思去想當初李居朋究竟是怎麼一個想法,他現在只是後悔吐血,當初怎麼就鬼迷心竅的要這六成的上座率補貼呢?要是堅持和對方簽百分百的票房分成合同,自己豈不是也能賺個百分百的票房分成呢?而不是只像現在一樣拿那個補貼的死錢。

    然而這個想法嚴金寶也只能自己無聊的時候想一想了,商人永遠是逐利的,而且嚴金寶也不是那種有眼光,敢賭博的人,所以就算再給他一次機會,他也仍然會盯著那六成的上座率補貼,而賺不到百分百的票房分成。

    其實嚴金寶還算是好的,畢竟他的影院佔據著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繁華地段,所以陳平才讓李居朋最高開出了六成的上座率補貼,但是其他的影城就沒有這麼好運了。

    位於上海其他次要地段的影城,都只有三成到四成的票房補貼,這些影城的老闆每天在看到放映廳裡爆滿的觀眾時,那才真正是心痛得滴血呢!

    不過相比這些影城的老闆,其他沒有得到《那些年》放映權的影城老闆才更是心在滴血呢!

    原因無他,畢竟不管怎麼說這些影城都至少還賺了三四成的補貼回去,此外那些追著《那些年》去的影迷,他們在買不到這部影片的票了,有些為了不白跑一趟,還是會將就著看其他的電影,那麼這樣一來,還不是一樣拉動了影城的收入嗎?

    可其他那些沒有得到放映權的影城就沒這個待遇了,甚至不僅如此,有些影城還會因為沒有放映這部電影,而失去一些80後觀眾。

    於是,當《那些年》的第一周放映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全國的院線就快把李居朋公司的電話給打爆了,而這裡面,最尷尬的就要數當初公然拒絕放映《那些年》的上海正大、萬達和環球國際三家影城了。

    雖說這三家影城佔據了上海五成左右的市場份額,但是隨著《那些年》的上映,他們的市場份額就縮水了一成。別的不說,就是在南京路步行街上,新世紀影城就已經穩穩的壓在了他們頭上,每天新世紀影城人滿為患,而同樣在步行街上的這三家影城卻相對冷清,不能不加劇他們觀眾流失的情況,這是他們怎麼也不能忍受的。

    當然,如果這三家影城就是他們自己的還好,但問題就是這三家影城都是隸屬一個大院線集團的,他們不過就是上海地區的負責人罷了。

    這樣一來,在院線集團高層的怒火下,這三家院線的總經理就只好腆著臉回頭去找李居朋,請他吃飯了。

    然後,同樣是在上海外灘的和平飯店包間裡,同樣還是陳平、李居朋,還有上海正大、萬達和環球國際三家影城的總經理范桂生、許亞偉和張志勝,但是這一次卻完全的主客易位了。上一次在這裡,是陳平和李居朋為電影尋求發行,所以姿態放得很低,而這一次,卻是這三家影城希望獲得《那些年》的放映權,所以他們的姿態放得很低。

    「李經理,聽說貴公司的電影在80後的年輕人裡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恰好我們的電影院就是以80後的年輕人觀眾為主,您看我們是不是可以合作一下?」上海正大影城的總經理范桂生說。

    然後是上海萬達影城的總經理許亞偉,他說:「李經理也是年輕人,所以應該知道我們萬達院線和萬達集團的關係,而在萬達廣場逛街的也通常都是具有很大消費潛力和宣傳潛力的80後年輕人,所以李經理您看我們之間合作的機會是不是更大一些?」

    最後是上海環球國際影城的總經理張志勝,他說:「李經理,雖然我們影院主要是放映國外的大片,但是我們也和很多公司有業務來往,所以長期有很多公司的80後白領在我們影院固定觀眾的,所以李經理您看我們影院是不是具備合作的條件呢?」

    上一次和這一次,陳平都是坐在同一個位子上,但是卻看到了兩次截然不同的表演。

    上一次雖然有副廳級領導樂峰在,但是這三位院線的巨頭卻依然牛氣沖天,但是這一次,固然只有自己和李居朋兩個人,對方卻不但不敢拿著什麼架子,甚至還得主動放低姿態,像是哀求一般的和李居朋說話。

    看來想要讓對方低頭,手裡還是必須掌握著強硬的實力才行啊!試想,如果不是《那些年》創造的上座率奇跡,哪怕只差一點,這三位院線巨頭,怎麼可能會擺出這種姿態?

    陳平如是想著,不過雖然現在三位院線巨頭主動出擊了,但是陳平仍然沒讓李居朋答應,而是繼續拖著他們。

    當然,這絕對不是陳平故意想耍大牌什麼的,實在是越拖下去,才能越掌握主動權,要是他們以提出要求自己就答應,那不是就沒了提條件的條件了嗎?除此之外,陳平這也是故意憋著影迷的熱情,因為只有這樣,當這股熱情爆發出來的時候,才能更另人震驚。

    也正因為如此,陳平才讓李居朋足足拖了這三位院線巨頭將近一個禮拜,到了放映第二周週五的時候,才把放映合同給簽了,給了這三家院線集團從雙休日開始一直往後為期一個月的放映權,票房分成也幾乎是行業的最低標準了。

    對此,三個院線巨頭雖然心有不甘,但也並沒有什麼辦法,畢竟讓出一部分集團利益,總比自己被總部撤職的好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