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重生之官場風流

小說博覽 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獲全勝 文 / 香煙盒子

    兩會期間,湧現了一大批新一代的年輕高級幹部,他們以開放的言論以及睿智的表現受到了海內外媒體的極大關注,讓海內外媒體們驚呼中-共高層的換血是否來得太過猛烈,而這些新生代的高官們是否要由此開始正式的走上歷史舞台了。

    而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有來自燕京的黨委副書記林坤,這位剛剛年滿四十六週歲的燕京市委三把手被普遍認為是黨內新近崛起的實力派人物之一,另外,剛剛以四十歲的年齡當選為遼北省省政府副省長的葉城同樣也獲得了海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據說遼北代表團的一系列頗具影響力的提案都出自此人之手,而隨之而來在兩會。

    不過真正在這個政治大舞台上活躍的人物,最為關注的卻是在此次兩會上表現得異常低調的陳揚。

    的確,在本次兩會召開之前,關於華海代表團內部不和的傳聞甚囂塵上,同時,關於華海市華東新區發展速度是否過熱的大討論也不時見諸報端,可以說,對於華海團以及陳揚本人來說,此次兩會在還沒召開就已經被媒體放到了顯微鏡上聚焦了,只等著會議開始後華海團內部一旦有代表們發出不和諧的聲音,相信立刻會迎來新一輪的媒體熱炒。

    但所有這一切,隨著在兩會期間召開的五中全會上,身為九大長老之一的培明常委擲地有聲的高調表態過後,所有的一切關於華海經濟是否過熱的炒作立刻就偃旗息鼓了。

    的確。在此次屆中黨代會上,培明常委以華海市委書記的身份做了重要發言。在發言中,他高度讚揚了他接受中央指派兼任華海市委書記這一年來華海市取得的一些經濟建設方面的成績,同時,肯定了華海市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加速推進華東新區全面建設的戰略構想。

    培明常委的這一番很官面話的表態頓時如同在波瀾不驚的官場裡頭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他如此高調的站出來力挺陳揚的態度也讓相當一部分人大跌了一回眼鏡,隨之帶來的效果便是華海代表團蠢蠢欲動的某些不和諧的聲音立刻就啞巴了,各個方面的牛鬼蛇神還沒來得及跳出來搞點事就消弭於了無形,並且在隨後的兩會進程當中。華海團發出的聲音空前的一致,所有代表的發言包括他們的提案都和諧得不得了,都以培明常委的講話為依據,開始大肆吹捧起華東新區取得的一系列豐碩成果起來,這讓一些對華海一直保持高度關注的海內外媒體們大失所望不已,對於沒有任何新聞炒作點爆出來的華海團,他們也不得不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集體噤聲。

    讓所有人都意外的是。這還僅僅只是開始,在緊隨其後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培明常委主動向中央遞交了希望能卸任掉華海市委書記職務的請求,他給出的理由有三點,一是經過這一整年的平穩過渡,華海市的所有黨員幹部們在陳揚同志的帶領下。經受住了考驗,徹底消除了吳案對華海帶來的負面影響,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經濟建設上面,今年前三季度的各項經濟數據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同時這也是中央希望看到的局面。第二點。他認為,華海經過這一年多時間的發展。市委市政府班子已經證明了他們有能力把控住大局方向,是一個完全值得中央信任,有能力也有魄力的班子。第三點他則是出於個人工作方面的考慮,畢竟他雖然兼任華海市委書記一職,但自身的工作也有很多,很難時時掌控住華海全局,現在既然華海班子已經實現了平穩過渡,希望中央能從利於地方開展工作的方面充分考慮,批准他卸任華海黨委書記一職的請求。

    最終,經過與會的二十五名政治-局委員們的激烈討論,政治-局原則上同意了培明常委的請求,不過在隨之而來的關於接任人選的問題上面,與會的大佬們產生了不小的分歧。

    本來,陳揚做為華海市長,接替培明常委出任一把手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也是可以最大限度保持華海政局穩定有序發展的一個方案,可當中-組部部長於強率先提出這個方案之後,立刻遭到了幾位偏向於北方系的委員們的一致反對,他們提出來的理由也十分充分,畢竟陳揚年紀太輕,而且擔任華海市長一職時間尚短,都還沒滿一屆任期,加上在本次兩會上面對全國二十三個主要的大型城市進行重新行政劃分之後,華海將跟燕京一樣,被正式劃為正省級城市,而陳揚前年才提了副部級別,馬上又提正部級不符合組織程序。

    同樣的,支持由陳揚接替培明常委的委員也不少,尤其是陳系的幾名委員,包括嶺南省委書記吳志高,蘇東省委書記何立國,中辦主任王雲等委員們在這個關鍵時刻,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力挺陳揚,而陳揚的三叔燕京市委書記陳耀國雖然在會上沒有明確表態,但顯然,如果最後需要通過不記名投票的方式來做出決定的話,他百分之百是要投贊成票的。

    最終,還是校長拍板結束了這一場政治-局內部的激烈辯論。當然了,校長顯然也沒有想到都過了一年多時間的過渡期,而且還特地做出了安排,誰知道還會遇到如此大的阻力,以至於他不得不皺著眉頭先是很隱晦的提出了自己贊成讓陳揚來接替培明常委的觀點,隨後才讓會議進入了不記名投票的民主程序。

    雖然是不記名投票,但在校長表明了態度之後,很多持中立觀點的委員們立刻心裡面都有了底了。

    可不是嗎,雖然與會的委員們都被培明常委這個突然襲擊搞得有點不知所措,但歸根結底。倘若不是有校長的首肯,培明常委又怎麼會選擇在這次會議上。這麼突兀的提出來要卸掉華海市委書記的職務。畢竟在大多數委員看來,培明常委卸任的時機並不成熟,華海最近可是暗流湧動吶,再說了,培明常委一向是偏親北方派系的,否則的話,當初上位也獲得了北方派系的支持,不然也絕對不會坐到現在這個位置。而去年華海大亂之後,校長提出來讓培明常委兼顧華海的工作之所以沒有遇到什麼阻力,主要也是緣於此種考慮。校長對陳揚的欣賞是眾所周知的,可是你陳揚在華海上位可以,但也必須要等到明年的換屆選舉過後吧,到時候各方政治勢力角逐下,哪怕陳揚最終如願轉正。其他勢力自然也會從中獲取不少好處。可誰能想到,這一年過去之後,培明常委就做出這種選擇,真是讓人一點心理準備也沒有,甚至連給別人組織反擊的時間都沒有留下半點。

    果不其然,最後的投票結果也印證了這一點。陳揚最終獲得了二十五位委員中18位委員的認同,會議也當場就做出了決定,由陳揚同志接替培明常委擔任華海市委書記一職,同時免去陳揚同志的華海市政府市長一職,具體接任人選則留待下一次政治-局會議討論。

    而當政治-局這個最終決定做出之後。在緊接著隨之而來的黨代會上,陳揚再次如願的去到了候補兩個字。在兩千多名黨代表的不記名投票中,他當選為中委委員,當然了,這一次他以新鮮出爐的華海市委書記身份當選中委委員自然不會再遇到任何的阻力。

    此次五中全會過後,以華海在國內的政治經濟地位,陳揚在黨內的排名也讓人震驚的迅速上升到了一百五十位以內,雖然還沒有能如願進入政治-局,但對他而言,這已經是他現階段可以謀取到的最好的一個結果了。

    同時,讓人頗感意外的是,原本在本次全會之前被傳得有板有眼的關於中央打算在明年換屆前再增選兩名政治-局委員的傳言並沒有被證實,會議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及此事。至於為什麼會出現此種變化,除了政治-局那二十五位大佬們,其他人就不得而知了。只不過,在此次五中全會以後,坊間對此事的解讀卻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中央沒有在這次全會上就增補人員進入政治-局,最大的可能就是為明年讓陳揚進入政治-局鋪路,畢竟經此一事,倘若再看不出來校長對陳揚的偏愛,那就乾脆把眼睛摳掉得了。

    五中全會勝利閉幕後,為期一周時間的兩會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當然了,五中全會同樣是所有媒體關注的焦點,並且在會議上通過的每一項決議同樣會被媒體用放大鏡來加以解讀分析。

    因此,可想而知,做為此次五中全會的最大贏家,關於陳揚將出任華海市委書記一職,並且當選成為中委委員的消息也如同一縷看不見的輕風般,迅速傳遍了整個國內政壇,引起了所有大小海內外媒體們的矚目,這也無疑把盡量低調的陳揚再次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剛剛因為培明常委的一番高調表態而變得偃旗息鼓的各大媒體再次熱鬧了起來,隨之而來要求對陳揚進行專訪的一些媒體的請求如同雪片般的發到華海代表團在凱悅大酒店的駐地,就連有明顯官方背景的央視專門報道兩會新聞的節目組,也讓人意外的,要知道央視兩會報道組採訪兩會時一向來都是把關注目光聚焦在民生和經濟問題的改革提案上面,像這樣對陳揚這麼一位政壇紅人進行專訪既不符合規矩,也不符合傳統。

    但很明顯,陳揚當然不會被眼前紛亂的一切干擾到,他讓身邊的工作人員很客氣的拒絕了所有對他的採訪邀請,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也不管這家媒體有什麼背景,總而言之,他是一個都不接見,更不會在這個時候出什麼沒必要的風頭。

    整個兩會期間,他也僅僅只在培明常委到華海團來座談時發表了不超過五分鐘時間的簡短講話罷了。

    只可惜,雖然他在兩會過程中一直保持了低調態度。但無孔不入的媒體還是通過對他這位政壇紅人的深入挖掘後,從種種蛛絲馬跡的兩會新聞中再次找到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突破口。

    在兩會第一天。來自甘寧省代表團的一位代表放出了本次全會的第一顆衛星,他提出了一份關於建議中央對所有機關單位的黨員幹部要求公開個人財產的提案。此人叫劉東,甘寧省會寧城的一位副市長,一名很普通的副廳級幹部,此人是官宦世家出身,其祖父曾擔任過商務部某任部長,曾經在99-01年去中央黨校進修學習,最後。經查實,此人就是當時在黨校教書的陳揚那個班上的學生。

    兩會第二天,同樣來自西部省份川東省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縣委書記,一位正處級小幹部又再放出了一顆衛星,他大膽向中央提交了一份關於希望公開所有政府機構三公消費的提案。讓人頗感好奇的是,這位名不見經傳叫高援朝的處級小幹部同樣來自顯赫的官宦世家,其父居然就是現任人民銀行總行的一位副行長。最後,經查證,此人居然也曾經在99-01年有過去中央黨校進修學習的經歷,並且居然也是陳揚班上的學生。

    緊隨其後的第三天,來自蘇北省省委辦公廳的一位姓廖的副秘書長提出一份議案,對國內各地政府機構大肆興建豪華的樓堂館所表示了深切的擔憂。最後。經查實,很不巧,此人也是陳揚的學生。

    第四天,經濟強省嶺南的一個地級市市長肖強向人大提交自己的一份關於對貪-腐界定問題的建議草案,他在建議草案中直言不諱的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現行的關於界定貪-腐問題的法律已經跟不上形勢發展了,他建議把原本貪腐超過十萬就判死刑的細則修改為超過一百萬才執行死刑。只要一達到界定金額,立刻執行死刑判決,同時建議高院對所有腐-敗分子取消死緩這種形同虛設的判決方式,只要達到標準,該殺的就堅決殺無赦。

    此提案一出,據說當晚這位年輕的肖市長立刻就被嶺南團的團長找去談話,具體談話內容不詳,但顯然是被團長嚴肅處理了,因為之後再沒人在會上看到過他。而他同時也被不少圈內人士冠上了一個「殺人狂魔」的新綽號,更讓媒體驚詫的是,經查證,這位「殺人狂魔」竟然也同樣來自於中央黨校99級某處級幹部進修班,他們那個班的班主任很不巧,還是陳揚。

    接下來,經過媒體深入挖掘,他們在此次兩會上有過發言提案的所有代表們裡頭,弄出了這樣一份名單逐,寧西省委組織部人事廳廳長明珠,藏邊省某市市委副書記李保華,贛南省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陳運,中組-部幹部二司司長周和平

    等等等等,這一長串足足有十六人的名單背後,卻有一個讓人不太容易察覺的共同點,的確,在燕京,在此次兩會上,高官雲集,他們的官階或許並不起眼,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曾經是陳揚的學生,並且所有人家裡頭都有一定的政治背景。

    當這一切通過媒體之手發掘出來之後,就不得不引起一些政壇上的有心人士的注意力了,更由於他們這些人共同的老師陳揚正好現在是當紅的政治人物,剛剛被政治-局任命為華海一把手,並且在之後的五中全會上面被補選為中委委員,黨內排名躥升到了一百五十名以內,這麼樣的一個當紅的政治人物,居然還有這麼多個風華正茂並且都頗有背景的學生官員,而他的學生們還接二連三的在此次兩會上面放出了一個個攝人眼球的衛星提案,先不提他們是否曾經受到過他們的陳老師的授意,但這所有的一切,難道還不足以引起各大派系的高度注意嗎?

    是的,在這股突然間被媒體想當然的勾勒出來,卻撲面而來的一股龐大的政治勢力,僅僅是想像一下,就足以讓所有對心生警惕甚至是震撼了。

    「這就是所謂的『圈子』嗎?」

    一則發表在米國時代週刊的專題報道採用了這樣一個標題,而週刊封面更是破天荒的選擇了一個黑色的剪影做為封面人物,在這個黑色的,做思考狀的剪影頭部上方,則是一個大大的紅色問號。

    雖然米國媒體沒有給出剪影的具體身份,但只要稍微熟悉陳揚的人一看,一眼就能認出來,這個思考的黑色剪影其實就是取材於陳揚在本次兩會上的某個思考瞬間,當然了,很明顯是被記者偷偷拍攝下來的。

    而週刊專題報道的正文更是用以往報道共和國政治高層架構的形式,圖文並茂的清晰展現了這個被他們稱之為圈子的東西。

    他們同樣選擇了陳揚的這個側面剪影擺在了整個圖文架構的最頂層,然後往下則是劃出了一根根足有六十五條紅色細線,細線盡頭都是一份人物資料,包括人物的名字,現任職務,家庭背景等等資料很是齊全,甚至還以他們的角度對人物的背景進行了一些淺析,比如此人物背後家族是屬於共和國哪個派系的等等,然後又根據這些分析過後的資料把該人物跟其他人物身後背景有可能的焦急又再次用線條鏈接起來。

    在密密麻麻,縱橫交錯的線條中,即便是再熟知國內官場以及政治生態的人看了,恐怕都得花個十天半個月才能真正捋清楚這六十多號人相互間的關係,又或者說是捋清楚他們各自身後背景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本來,精心炮製出這篇專題報道的那位叫亨利的週刊副主編是希望能通過自己抽絲剝繭似的分析,作圖,最終搞清楚陳揚以及由他而衍生出來的這股政治勢力在共和國內政治版圖當中的地位及發展前景的,但遺憾的是,越是深入分析,這位號稱米國頭號中-國通的週刊副主編不得不失望的表示,他根本就搞不清楚這裡面的複雜關係了。

    確實也太難為這位中國通先生了,其實哪怕是國內官場中人,恐怕也不會真正搞清楚這幅政治架構圖所有的核心內容,更遑論去分析得出最終結論了。

    原因很簡單,通過這幅圖呈現出來的一些關係網顯示,陳揚這六十多個學生幾乎個個都有來頭,而他們的背景關係更是牽扯到了國內所有主要的政治派系或者有影響力的豪門世家,其中當然包括了,但同樣也不乏,比如來自遼北省某地級市副市長高崎,其身後就有很濃厚的葉系背景,他母親就是葉家老爺子最小的女兒,算起來,他跟葉系第三代代表人物葉城還是表兄弟的關係,而眾所周知,陳系跟葉系一向來是持有不同政治訴求的兩大派系力量。

    在如此錯綜複雜的關係背後,亨利這位中國通能搞得清楚才是怪事情了。

    不僅如此,即便是陳揚有機會看了他鼓搗出來的這份關係圖,恐怕也得頭大如斗。事實上陳揚可從來沒想過這麼多,更沒有想得那麼複雜,他當初只是希望多帶出幾個能做點事的年輕幹部罷了。

    在通篇專題報道的最後,亨利這位中國通先生不得不用相當遺憾的口吻展示了一下他的米國式幽默——很抱歉,各位親愛的讀者,中-國人的政治智慧實在不是我們能夠理解的,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好了,看看這個圈子是否真的存在,又能在未來的中-國政治版圖中佔據一個什麼樣的位置,對此,我很好奇哦!哦,當然了,在此之前,我想我必須得先去醫院修養些日子了。

    後據小道消息稱,在勉強炮製出這篇專題報道後,亨利副主編在交稿的時候直接暈死了過去,被送去醫院住了半個月才恢復過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