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

第三卷 萬丈高樓平地起 第五百七十八章 誠摯的家康公 文 / 幸福來敲門

    美濃境內,距離北方城僅有十數里之處。

    小丘的半山之上,背插三葉葵旗指物的足輕,持槍布成陣勢站立。

    「這麼說是近衛少將,派軍解救了平八?」

    在一面寫著厭離穢土,欣求淨土的旗印之下。

    德川家康穿著具足,手持折扇,向一名單膝跪立的武士,詢問道。

    「回稟主公,正是如此,近衛少將不僅救下了本多大人,還擊退了四萬織田軍的進攻,解了北方城之圍。」

    聞言德川家康將折扇一收,重新坐回馬扎之上,雙目瞪圓,沉吟言道:「不愧是繼信玄公,謙信公之後的最強大將,近衛少將當之無愧,我不如矣。」

    在德川家康一旁,一向狂傲的三河將領們,聽聞他們主公如此評價李曉,這時亦無人出聲反對。

    長筱一戰,德川軍上下皆見識過飛驒越中軍團的厲害,至今他們想起來,仍是心有餘悸之感。

    何況李曉還率軍從織田軍的重圍之下救下了本多忠勝,這一點德川軍上下都是足感李曉之盛情。

    正待德川家眾將,為李曉擊退織田四萬大軍,救下本多忠勝之事議論之時。

    這時本陣旗本武士向德川家康,稟報:「武田家使者求見。」

    一名插著百足蜈蚣的武田家使番眾,在兩名德川家的旗本陪同之下,來到了德川家康面前。言道:「在下奉巢月公之命,有軍情稟報三河殿下。」

    德川家康坐在馬扎上,伸手一舉,言道:「請說。」

    這名使番言道:「雖是連日大雨,本家大軍剛剛翻越了東美濃之群山。巢月公已是馬不停蹄,加速前往此地趕來,在此之前,還請三河殿下務必支撐局面,守住北方城。」

    德川家康點點頭,問道:「武田之主力。已至何處?」

    使番回答言道:「已至大湫宿。」

    「大湫宿?」德川家康聞言,言道,「如此還要三日之後才能到達,比預定還要遲了一日。」

    德川家眾將一片嘩然。

    德川家大將柛原康政,當下怒聲言道:「難道巢月公不知,織田軍主力,已馬上就要在大垣城集結完畢,若是織田家大軍一擊。三日之後,還請巢月公趕到時,為我們收屍吧!」

    「康政,不可無禮!」

    德川家康當下叱退柛原康政,轉而對使番,言道:「巢月公的意思。我已明白,我德川家必然會死守北方城,但是眼下軍情如火,還請閣下回稟巢月公,希望能加速行軍。」

    德川家眾將見德川家康如此溫言與使番說話。皆是一副垂足頓胸的樣子。

    待武田家使番退去後,德川家康對眾將,言道:「對既已發生的事實動怒,有何意義,要記住身為武士者,要視怒如敵!」

    三河眾將聽德川家康訓斥。皆是垂下頭。

    一旁德川家康的心腹重臣,大久保世忠言道:「主公,並非我等怕死,只是怕作無意義之死,武田巢月之舉,雖情有可原,但是總覺得,是拿我們外樣大名的兵力。與織田家硬拚消耗,為如此人賣命,我等如何甘心。」

    德川家康看向大久保世忠,言道:「武田巢月,不會是如此短視之人,何況此地還有武田家上野軍團,飛驒越中軍團,駿河軍團所在,難道武田巢月要將這三大軍團,一併覆滅才甘心。」

    大久保世忠言道:「主公,或許武田巢月早就不安好心,無論近衛少將,還是真田安房守,聽聞武田巢月都早以將之視作眼中釘,不知是否借織田家之手,將我們一併除之。」

    聽大久保世忠之言,德川家康微微點點頭,言道:「不錯,世忠之言很有道理,我是絕不會拿我們三河人的性命,為武田巢月鋪路,如此我軍立即趕往北方城,聽聽近衛少將的意見,與之一起共同進退。」

    眾將一聽至此,皆是喔地一聲,對此決定,毫無異議。

    就在德川家康決定率三河軍團,向李曉靠攏的同時。

    在另一方面,緊隨著三河軍團之後前行的,佐竹義重亦是在同時收到的忍者眾來信,得知本沿著中山道趕來的武田軍主力,在半途之上卻突然停下休息之事。

    佐竹義重將信紙一捏,同時卻是連連冷笑。

    太田資正在一旁笑道:「武田家此舉又非一次兩次,信玄時之諏訪家,今川家,以及前不久的上杉家,不過對盟友皆是如此,實在令人寒心。」

    佐竹義重哼地一聲,言道:「不錯,武田巢月這次出了昏招,即便得了天下,亦會人心喪失,但是這形勢之下,我等卻不得不與織田軍去硬拚,否則無論武田,織田哪一方勝負,我等皆沒有退路。」

    太田資正言道:「那主公準備如何決斷?」

    佐竹義重想了下,問道:「家康公,現在在哪裡?」

    太田資正嗤笑了一聲,言道:「三河蠻牛向來耿直,且不經思考,家康公早已聽從武田巢月之命,奔赴北方城這險地,看來是準備與近衛少將的軍勢會師了。兩邊共同抵擋,織田家的大軍了。」

    聽聞太田資正說到,德川家康已與李曉會師之言的時候,佐竹義重臉上卻浮出笑意,言道:「民部大人,你錯了,家康公雖只年長我四歲,但是很多見識謀略,卻遠遠在你我之上。你以為他去北方城是死地麼?」

    「難道不是麼?北方城前可是有織田家十餘萬大軍,他們怎麼抵擋得住?」太田資正言道。

    「錯了,只要近衛少將在,家康公一根毫毛也傷不到。」

    佐竹義重乾脆利索地下了這個決斷。

    「當初起兵攻佐倉城時,近衛少將仗義支援了佐竹家五百鐵炮。比起反覆無信的武田巢月,我還更信得過近衛少將的為人。」

    果然武田信繁的節操,還不如武田信玄啊。

    李曉看了忍者眾的稟報,臉上連連冷笑。

    想起當初在北之莊城,若不是李曉以一己之力,咬牙頂住了織田軍的壓力,以極大代價殲滅柴田軍團。

    至今武田信繁哪裡來,壓服北條,威震關東的威風。

    而武田信繁是如何報答自己的,封賞全無不說,還附贈今日這個驚喜。

    「稟報主公,家康公到了。」

    哦?

    雖早有預料,但是聞之德川家康親臨後,李曉臉上仍是浮出笑意。

    說來除卻長筱為敵,李曉還是首次見此,這位歷史上開創德川幕府的天下人。

    「快快有請。」

    李曉當下一整具足,走出陣幕親自迎接德川家康。

    李曉遠遠就看見,三葉葵的旗印之下,一名穿著陣羽織的三十多歲男子策馬而來。

    對方似見到自己出迎,遠遠就下馬,然後一路奔行前來,滿面堆起笑容,笑呵呵地言道:「這位就是屋形公吧。」

    李曉看著德川家康,不由生出此人乃假冒之感,此人就是德川家康?怎麼身段放得如此低,不是說三河人最耿直的嗎?

    怎麼看來像個阿諛奉承的小人。

    李曉言道:「三河守大人,在下正是李曉,久仰其名。」

    德川家康繼續呵呵笑著言道:「區區之名,不足與近衛少將共語,此來還是多謝,近衛少將照顧,救下了平八,我心底感激萬分啊!」

    德川家康如此之言,當下令站在李曉一旁做客的本多忠勝,當下這位勇將,亦是垂淚言道:「主公!」

    李曉矜持地點點頭,言道:「本是同盟,相助乃是分內之事。」

    隨即德川家康又看見了李曉身後的本多正信,言道:「正信,許久不見了。」

    本多正信神色有異,上前一步,行禮言道:「三河殿下,十餘年不見,閣下清健如故。」

    德川家康呵呵一笑,亦是眼眶微紅,顯然記起幾分舊情,言道:「正信,當年之事,已是過去。我有我固執的地方,所以才遺憾失去閣下這樣的良臣。不過對於閣下卻是一件幸事。」

    本多正信垂下頭,言道:「三河殿言重了。」

    之後本多正信默然退下。

    李曉看著德川家康,心道戰國三英傑之中,論才具能力,德川家康顯然遜之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一籌。

    但論及籠絡人心之道,德川家康卻當之無愧居三英傑之首。

    在關原合戰前,鳥居元忠為德川家康死守伏見城。

    城破之後,鳥居元忠仰天而道:「主公,祝您武運昌隆。」之後切腹自盡。

    在他人問及德川家康,三河有何寶物之時。

    德川家康毫不猶豫地回答言道,五百三河武士。

    李曉打量這位,面容黝黑,身材微胖的男子,對方出陣穿戴的陣羽織,雖看似十分工整,但是早已洗之褪色。

    突然忘了,這位戰國出頭人,還有另一個十分鮮明的特點,就是儉樸,或者吝嗇。

    李曉收起方纔的看法,伸手向陣幕裡一指,對德川家康言道:「三河殿下,裡面請。」

    一道陣幕隔斷內外,李曉與德川家康二人,皆是盤膝坐在地上。

    德川家康看向李曉,誠懇地言道:「近衛少將,實不相瞞,我德川家之興亡,就在閣下的一念之間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