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

第三卷 萬丈高樓平地起 第五百五十四章 進退之思 文 / 幸福來敲門

    當明智光秀提出李曉軍團決戰的話音落下。

    在場織田家眾家臣,目光之中皆露出凝重之色。

    若換在長筱合戰之前,區區一個飛驒越中軍團,何足放在織田家的眼底。

    但眼下李曉已是加賀百萬石,連織田家最勇猛最善戰的大將柴田勝家都敗在李曉手中。

    明智光秀的近畿軍團或許與李曉軍團在實力上,旗鼓相當,但是卻談不上戰勝的可能。

    明智光秀雖足智多謀,但是不一定勝得李曉。

    換句話說,憑現在織田家任何一個軍團勢力,肯定是壓制不了李曉軍團。

    要知道在北之莊城下,可是雲集了五萬軍勢。

    那麼明智光秀的打算是什麼?

    這時一直默不作聲的山陽山陰(和諧)道軍團長羽柴秀吉,出聲言道:「日向守大人,據我所知,近畿軍團目前仍在進行對本願寺壓制包圍,以及丹波國波多野家的攻略,那麼閣下提議與李曉軍團決戰,近畿軍團可以抽出多少軍勢?」

    明智光秀轉過頭看了一眼羽柴秀吉,心底暗暗震怒,同時又佩服這身材矮小,出身低微的尾張猴子的精明。

    聽羽柴秀吉這麼一說,眾家臣們亦是會意,現在近畿軍團波多野,本願寺兩家沒有平定,肯定抽不出太多兵力,參與對李曉軍團的戰事。

    那麼無疑這個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就要由其他人承擔了。

    所以明智光秀此舉,在眾人眼底,就變成『兄弟們不要怕死給我沖。我給你們殿後』的行徑。

    明智光秀眼角飛掠,將織田信忠的表情看在眼底,這時候他伸出了兩個指頭,言道:「兩萬軍勢,沒有問題。」

    以明智光秀現在的狀況。這已是他的極限了。

    連織田信忠亦點點頭,言道:「日向守,本願寺乃是近畿重中之重,不可大意。」

    明智光秀向織田信忠低伏下頭,言道:「請主公放心。石山不會有問題。」

    事實上明智光秀,一直通過朝廷關係,對石山本願寺進行遊說勸降。

    本願寺顯如在織田軍的封鎖包圍,這樣內外交困的境地下,已有所鬆動。

    得到織田信忠的讚許之後,明智光秀抬起了頭,看向羽柴秀吉。問道:「築前守大人,意下如何?」

    據明智光秀所知,羽柴秀吉形勢亦不輕鬆,一面對三木城實行干殺之戰,一面還要支援。遭到毛利家侵攻的宇喜多家。

    羽柴秀吉哈哈一笑,露出面門那幾個發黃的牙齒,右手握拳向下一頓,十分有信心地,言道:「本軍團可出一萬軍勢,助主公大業。」

    聽羽柴秀吉如此說。明智光秀為之訝然。

    織田信忠哈哈地笑道:「日向守,築前守兩位,不愧是本家之忠臣。」

    說到這裡。織田信忠將面色一沉,言道:「諸位,我要的是整個天下,而並非區區一個軍團的得失。若擊破武田,本家布武天下指日可待,若本家敗亡。樹幹不存,枝葉焉在。」

    織田信忠這麼說。在座不少非織田家出身的地方豪族大名,心底卻有著油然不同的看法。

    但是所有人面上一團和睦地,向織田信忠跪伏,表示服從。

    織田信忠看著,所有人臣服在自己身前,不由志得意滿,心底言道:父親大人,你在天之靈看到了嗎?我信忠會繼承你的遺志,終而布武天下。

    正當織田信忠躊躇滿志的時候,一名武士急匆匆奔入殿內,大聲言道:「稟報主公,瀧川大人在居館之中切腹了!」

    「什麼?」

    「什麼?」

    在場的織田家家臣,皆是猛然回過頭去,從這名武士臉上辨視著消息的真偽。

    而織田信忠卻猝然,呆立在原地。

    「伊予守大人。」羽柴秀吉失聲言道,目光卻更涼了幾分。

    瀧川一益的死,只是一個插曲。

    織田信忠似意識到自己的過錯,厚待了瀧川一族,以酬謝當初瀧川一益為織田家南征北戰之汗馬之功,同時亦收攏人心。

    安土城的評定結束之後。

    各家臣皆返回領內,進行兵員。

    天正七年的二月,春暖雪化之時,西至播磨國而起,南至伊勢海岸,東至尾張,美濃。

    無數兵馬從四面八方,向安土城聚攏而來。

    而織田信忠準備,親率大軍出陣越前的消息,已通過各種渠道,第一時間送至了李曉手中。

    越前,北之莊城。

    天正七年的二月,而北之莊之圍亦進入了第五個月。

    圍困北之莊城下的五萬大軍,在越前渡過了一個冬天。

    軍帳之中,李曉對著燒著炭火的火盆,將信紙取出,看著從安土城從來的軍報。

    除了東山道軍團河尻秀隆,監視三河方向的德川家康,以及部分守備軍團之外。

    織田信忠直屬軍團,近畿軍團,山陽山(和諧)**軍團,伊勢,志摩軍團,四大軍團主力,在安土城方向集結。

    李曉合上信紙,將雙手放在火盆旁邊焐熱,心道,這是織田家現在可以拿出手最大兵力,織田信忠亦真太看得起我了吧。

    北之莊城,尚未攻陷,織田家重兵雲集於外,現在該如何自處。

    李曉拿起一杯清酒,一面自斟自飲,一面正在深思。

    難道要退兵麼?前功盡棄,功虧一簣。

    織田信忠不是無能之輩。

    織田信忠這次來戰的時間,確實有幾分恰到好處。

    當初李曉大軍包圍北之莊城時,織田信忠可以忍住,不來救援。

    現在圍城第五個月,李曉對北之莊城下了無數功夫。僅僅是軍糧消耗,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李曉在越中,能登,加賀的幾個糧倉,現在已可以空曠的跑老鼠了。

    近十年來好容易積蓄的一點家當。就要消耗一空。

    而眼看著北之莊城中,柴田軍的糧草枯竭,就要消耗殆盡,前田利家對城中幾員柴田家將領,進行寢反。日漸得力時候。

    織田信忠在此刻,傾起織田家主力大軍,前來解圍。

    若是要攻下北之莊城,那麼李曉,必須留下部分圍城軍勢,自己率領主力,與織田四大精銳軍團進行決戰。

    若是憑李曉現在的實力。可以勝之,那還要等武田信繁收拾完北條家幹什麼,直接自己率軍上洛,布武天下即可。

    但若是撤除包圍,將軍勢退回加賀。李曉甘心麼?

    正待李曉沉思之時,這時從關東傳來了急報。

    看著軍帳外,送信的武士那一副疲憊不堪,泥水滿身的樣子,顯然是一封十萬火急的急報。

    李曉用拇指和食指,捏了捏眉心。攤開信紙。

    這是武田信繁給李曉的親筆信。

    信上是一個好消息,以及兩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武田信繁許諾若壓制北條家之後。酬以伊達家關東管領的條件,終於換得伊達家家督伊達輝宗,下定決心全力將賭注壓下,全力支持武田家。

    看見蛇鼠兩端的伊達家,終於有了決定,李曉當下不由精神一震。

    但是緊接下來。武田信繁寫到,出羽的最上家大名現年三十三歲的最上義光。加入了北條家的陣營。

    家督最上義光率領六千軍勢從黑川城出陣,攻打從屬於伊達家的大名大寶寺家。

    李曉看到這一則消息,不由一驚,他記得最上義光,此時尚繼承家督不過數年。

    他目前正為平定領內最上八楯的家臣叛亂,一副焦頭爛額的模樣,在這時候怎麼有可能,有餘力捲入別人之事。

    不過李曉迅速弄清楚了緣由。

    對於出羽大名最上義光前半生而言,可謂是艱難求生,他本是最上家第一順位繼承者,但卻遭父親最上義守厭惡,想要改立次子為家督。

    義光好容易經家臣幫助坐上家督之位,可是最上義光屁股還未坐熱。

    號稱最上八楯,最上家的八大家臣,以及最上義守的女婿伊達輝宗,聯合起兵要將最上義光,從家督位置上轟下台。

    至此最上義光開始了漫長的,平定領內豪族的征程。

    在平定最上八楯之中,伊達家數次插手最上家之事,故而兩邊積怨很深,而大寶寺家亦對最上家領土,垂涎三尺。

    所以這一次最上義光,就乘此機會,加入了北條陣營,向大寶寺家,以及伊達家正式開戰。

    李曉瞭解完這一切後,心明白這又是一筆糊塗賬。

    關東錯綜複雜的局勢,以及各個大名之間,相互幾百年的積怨,導致了雙方各入陣營。

    聽說連陸奧的相馬家,亦有加入站隊的可能性。

    按照如此下去,若是有一天,北海道的蠣崎家亦往這裡插一腿,李曉亦絲毫不覺得奇怪。

    這場武田壓制北條的生死決戰,簡直就是一戰的薩拉熱窩,火藥桶被捅破,各個豪族因為彼此私怨加入了雙方陣營。

    現在的伊達家,猶如扒下了女人褲子,卻遲遲不能完成最後一步的男孩般,仍還是在洞口徘徊著。

    從武田信繁的信上,李曉瞭解到,最上家與伊達家的私怨,成功地拖住了伊達家的後腿。

    平心而論,從自身家族利益的角度來看,最上義光的選擇沒有錯,亦十分正確,但是對於躺著也中槍的武田家而言,就十分吃虧了。

    伊達輝宗這優柔無決的人,再次在路途之中迷失了方向。

    而伊達家不能參戰,直接關係到武田對北條這場對決的最後結果。

    武田信繁接下來給李曉的壞消息,是關東的戰局,看似還暫時不能結束。

    在這關鍵時刻,請近衛少將,無論如何,必須支撐下去,在北陸道拖住織田軍主力。

    武田信繁在信的末尾分析,戰局關鍵之地,在於關東,但是影響勝負手,卻在於北陸道的李曉。

    若是李曉一旦支持不住退兵,織田家十萬大軍必然從中山道攻入信濃,如此武田家不要說擊敗北條,覆滅亦只是在眨眼之間。

    李曉明白武田信繁信末尾,所露出那副受命運推動,自己奮力掙扎之中的無奈口氣。

    戰局到了這一步,武田家進一步,即可執掌天下,退一步,則國滅族亡。

    有時候,成王敗寇,亦只是在這麼一進一退之間。

    時局對於武田家已到了有進無退的地步。

    武田信繁已經是用無比懇求的語氣,請李曉繼續率大軍屯紮北陸道。

    李曉何嘗不明白,武田信繁此刻看自己臉色的處境,若是關東勝,壓制北條成功,武田信繁即可一舉領袖武田家,上洛奪取天下,成就霸業。

    而李曉若從北陸道退兵,武田家即滅亡,自己成了大罪人。

    李曉就武田信繁這封親筆信,毫不客氣地揉作一團,丟進了火盆之中。

    這算什麼,吃力不討好的攻略任務,若是壓制北條獲勝,武田信繁榮光無限,而將來又會有誰看到李曉,現在默默的付出。

    就和一部大戲般,只看到女一號的風光無限,卻哪裡見得小三的流淚付出,一切都是為了收視率啊。

    罷了,只能暫時作一回配角,忍耐一下吧。

    李曉搖了搖頭,儘管肚裡腹誹武田信繁無數遍,但是這個戰略,亦是他當初大力支持的。

    實施起來,就顧不得一切了,比起整個戰局而言,李曉力量再大,目前亦只是一個棋子罷了,當前必須做好自己的事。

    李曉當即下令言道:「立即召集眾將進行軍議。」

    軍帳之中。

    李曉毫不隱瞞地將目前軍團之狀況,如實告之眾將。

    讓他們知道現在織田家主力已至,而北之莊城尚未攻克。

    這時候,迎戰織田軍團主力,以及退回加賀,保存軍團實力,兩條路擺在了眾將門前。

    眾家臣心知這兩條路皆是艱難不易之路。

    這時候,與武田家瓜葛不深的家臣們,如籐堂高虎,狩野秀治等人,開始委婉地在軍議上表達意見。

    無非是本軍團,眼下為主家,鞠躬盡瘁到這個程度亦已經足夠了,很好的盡了下屬軍團的職責。

    眼下面對不可能戰勝之敵手,保全勢力,全身而退,亦並非羞恥之舉。

    眾家臣還有一個意見,亂世之中,實力為王。

    若是拼掉了主力,勢力喪盡,將來即便本家上洛成功,亦很難立足。

    而若是保存軍力,那麼即便本家滅亡了,飛驒越中軍團亦可以獨樹一幟,將來最差亦不失為一路諸侯。

    李曉聞之,幡然搖了搖頭,言道:「諸位即沒有更好的意見,那麼我決定,不日將向北之莊城發動總攻!」——

    文字首發,歡迎讀者登錄閱讀全文最新章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