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

第三卷 萬丈高樓平地起 第五百二十二章 困龍之陣 文 / 幸福來敲門

    武田軍的大筒又開始新一輪的轟鳴,在戰場硝煙之中。

    武田軍新編常備,虎賁備呈戰鬥隊形,快速向上杉軍右翼包抄偷襲。

    虎賁備,是李正一手籌建的近衛軍,也算是他的嫡系人馬。

    其中的武田家的功勳之後,或者是他們的近親,推舉而入。

    備隊總大將由竹中重治的親弟竹中重矩擔當,而副將則由李正自小的玩伴荻原勝介擔任,這樣一支隊伍,可謂是青年近衛軍。

    虎賁軍快速包抄之時,正碰上上杉家大將,蜀崎城城主,蜀崎晴家。

    蜀崎晴家自然是,當年號稱越後七郡無人敵者,上杉家頭號,蜀崎景家的次子。

    與父親相較,蜀崎晴家自然是名聲不顯,不過亦並非是泛泛之輩。

    作為支援的後隊,蜀崎晴家一直保持著警惕,眼見一支武田軍包抄而襲來,當即做出了戰鬥準備。

    眼見列陣的蜀崎晴家隊。

    竹中重矩微微一猶豫,比之他足智多謀的兄長而言,他則更像一名衝鋒陷陣的勇將。

    一旁荻原勝介卻向竹中重矩催促言道:「少主練兵兩年,虎賁備是他的期望,必要一戰成名。」

    竹中重矩聽了荻原勝介,當下點了點頭,拔出太刀,立即下令備隊擊破蜀崎晴家隊。

    一千五百人虎賁備快速抵近敵軍。

    虎賁備乃是初生牛犢≡然不懼強敵÷實上,李正在這支部隊上,亦是砸了不少錢。

    其常備所穿著的鎧甲,並非足輕所穿竹鎧,而是大明軍隊所穿的棉甲。

    在戰國日益崛起的火器時代,僅僅用竹鎧,已不足防護鐵炮的射擊了。

    棉甲亦是在明朝中後期出現,外以棉防禦火器,內重要部位襯以鐵甲。

    因此李正當初不惜重金從李旦的明國禾那邊,從一個明朝千戶手裡。暗暗用重金賄賂來一百套,以折舊名義廢棄的棉甲來,之後運至日本,全數裝備虎賁備。

    當初聞之李正花了這麼大一筆錢。搞來這一百具棉甲之後,李曉不免有幾分兒賣爺田不心疼之感。

    這一百具棉甲,抵得了什麼事。

    日本產棉直到戰國末期才普及,一直以來只有靠明國和朝鮮輸送。

    這棉甲根本是本家無法渀制的。

    但是錢就這麼被李正闊氣的花出去了,並裝備了自己的嫡系。

    現在虎賁備快速接近了蜀崎晴家隊,兩軍騎馬隊亦彼此穿梭殺成了一堆。

    之後佈置於前鐵炮隊,進行了硝煙瀰漫的對轟。

    對轟到一半,竹中重矩將太刀一揮,鐵炮隊撤下,前排穿著棉甲的長槍常備殺上。

    當上杉軍的鐵炮足輕用鐵炮射擊♀群穿著棉甲,手持長槍的武田軍常備時,頓時發覺殺傷力大減。

    一輪轟射之下,武田軍並未有出現太大的傷亡,反而是一口作氣殺到他們的近前。

    事實上,棉甲並非能十足防禦火器,但上杉家鐵炮亦並非上乘,導致穿透力不夠。

    可是這一幕已令上杉軍太駭然,之前武田軍弄出一個三眼火銃不說,這回又制來這種可以大大防禦火器的棉甲。

    當然竹中重矩不會給上杉軍任何多想的機會。虎賁備乘勢殺入了蜀崎晴家隊的軍勢,將其打得潰不成軍。

    隨著時間的推進,中央戰線作戰愈加激烈。

    武田軍本陣之上,所有人都在焦急地觀望戰事的走向。

    而這時一名身上插著三枚箭羽的使番去匆匆趕上本陣。

    李曉正觀看著神岡備的戰況,待聽聞到對方是木下秀長派來的使番之後。當即心中一凜。

    這名使番渾身浴血,一頭紮下馬來。在兩名側近攙扶之下,方才來至李曉面前。

    「稟報大殿,我軍支撐……支撐不住了,右翼防線遭到上杉軍猛攻,已經快支持不住。」

    耳聽使番的來報,縱然李曉早有所準備,但仍是吃了一驚。

    右翼防線,木下秀長,籐堂高虎向自己告急,這並非是一般的告急,而是十萬火急。

    聽完物見,使番的稟報之後,李曉方弄清楚的真相。

    原來上杉軍在此調集了重兵,不僅僅是上杉信景的棲吉眾,上衫景勝的上田眾。

    陸奧上野方面一萬多人的軍團主力,亦在此出現。

    上杉謙信派出了次子上杉景虎,率領陸奧,上野軍團,向李曉的右翼防線開始側襲。

    上杉軍以上杉信景的棲吉眾,上衫景勝的上田眾,在街道正面吸引,木下秀長,籐堂高虎的注意。

    而軍團主力,從翻越了山川河流,藉著中央戰線激戰的戰幕,以迅雷不及掩耳,突然出現在木下秀長,籐堂高虎軍團的後方。

    這一刻,李曉方才明白了,上杉謙信故意以本陣在此吸引,做出主攻的架勢,令自己軍團主力在此。

    而左翼甘糟景持坐鎮,亦不過放出迷惑李曉的煙霧。

    上杉謙信向左翼,中路的進攻,不過是佯攻,在右翼防線才是他真正的主攻所在。

    右翼防線一旦失守,上杉謙信的大軍,就可以大迂迴於自己後方,利用街道進軍,掐斷李曉的糧道和退路。

    李曉凝目看去,戰場之中出陣的上杉謙信大軍,恍然大悟,原來這方是上杉謙信真正用意。

    「父親大人,是否立即派島勝猛大人,率領美濃眾支援右翼。」李正建議言道。

    李曉將手一揮,言道:「來不及了。」

    李曉沉聲言道:「上杉軍這雷霆萬鈞的一攻,我軍右翼防線已是無幸。若我現在派軍增援,反而進入了上杉謙信之套路。」

    這時李曉一旁,宇佐美奈美開口言道:「主公,這是上杉謙信以身作餌的戰法,他正是要以自身在此的假象,以為上杉軍主攻方向在此。」

    李曉聽宇佐美奈美之言後,看著對方雙目,點點頭言道:「很好,上杉謙信以身做餌,讓就要有以身被噬之覺悟。」

    聽聞李曉這麼說後,本多正信,竹中重治皆是身軀一震,顯然把握到李曉的用意。

    此刻李曉目光炯炯,掃視過眾將,之後斷然將手中馬鞭一折,斬釘截鐵地言道:「傳令下去,全軍不必理會右翼戰況,馬場昌房,內島氏理率領飛驒眾,島勝猛美濃眾,游佐續光,溫井景隆率領能登勢,向中央靠攏。我要在此佈陣,圍殺上杉謙信!」

    「父親大人,可是籐堂大人,木下大人?」李正在一旁言道。

    李曉點點頭,言道:「通知他們不必死戰,讓出街道,糧道與退路就讓給上杉軍吧,他們收縮殘軍,防守我軍側翼即可。」

    李曉的決定,無疑是你斷我一臂,我斬你首級的戰法。

    任上杉軍迂迴自己右翼,而自己集中所有兵力,給與上杉謙信迎頭一記重錘。

    這個戰法並非是李曉一貫之性格,若是不勝,即是大敗。

    事實上,李曉若派預備軍團,在右翼建立第二道防線,可以遏止住敗局,那麼今日戰局,就是上杉軍擊破李曉軍團右翼,李曉擊老杉軍八個備隊收場。

    結果是李曉與上杉謙信雙方戰個平手,各有損失。

    換作他人對天下第一名將,上杉謙信在合戰之中打個不分勝負,以足以向所有家臣部下交代了。

    但是李曉卻對自己家臣,以及軍團信心十足,非要在今日分出高下。

    若是不能立即分出勝負,待上杉軍迂迴自己右翼,後方,李曉必敗無疑。

    不過所幸,有山川河流阻隔,地勢不利於大兵團進行,李曉有足夠的時間拖延。

    但是若是在此之前,幹掉上杉謙信,李曉就可以獲得大勝。

    李曉亦並非冒險,在自己三眼火銃的突射火力之下,正面戰場的狀況對於上杉謙信而言,是急轉直下。

    李曉現在要做的,就是調集重軍,將上杉謙信旗本軍,以及八個備隊,一起圍殲在中央即可。

    以往或許有些難度,但眼下上杉軍八個備隊,已陷入了困境。

    上杉謙信以義之名,不可能會見死不救,所以李曉就是要用此這點,將上杉謙信圍殺入內。

    李曉命令下達之後,使番轟然而散,向各備隊傳令。

    就當李曉全軍發動,要圍殺上杉謙信之時。

    遠在上野國。

    廄橋城上空硝煙滾滾。

    在一色六連錢的旗指物之下,真田昌幸坐在馬扎之上,看著即將陷落的廄橋城本丸。

    內籐昌月,小幡信貞兩員大將,一左一右站在真田昌幸的身側。

    本陣之中,使番物見不斷進出,向真田昌幸稟告攻城最新情況。

    真田昌幸從容有序地將一個又一個命令發佈下去。

    身披甲冑的真田昌幸,手持軍配自信滿滿,對內籐昌月,小幡信貞,言道:「北條高廣已無能為力了,請兩位率軍接蘀前陣,攻下此城,拜託了。」

    內籐昌月,小幡信貞二人聽命之後,皆是轟然領命,大步而下。

    真田昌幸看著二人遠去,臉上露出滿意的神情,心道:本家主力在三河與德川家血戰,高阪昌信在信濃對陣齋籐朝信,而李曉決戰上杉謙信於黑部川。

    沒想到,最後卻讓我真田家得了先機,廄橋城一下,上野全境已為我所得。

    上杉家危矣!(未完待續。,(.)投推薦票、月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