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

第三卷 萬丈高樓平地起 第四百零四章 在三方原 文 / 幸福來敲門

    第四百零四章在三方原

    此刻苗木城的戰鬥,還在繼續,秋山信友軍團攻勢十分兇猛。

    在前不久的上村合戰中,秋山信友以騎馬隊先破遠山家聯軍,又擊敗了信長派出的織田信廣,河尻秀隆的聯軍,最後逼降巖村城。

    一時之間,秋山信友與其南信濃軍團威震整個美濃。

    土屋昌恆對於秋山信友的勇武,一貫是十分佩服的,眼下來到他面前,亦十分恭敬地以武士之禮拜見。

    「起來吧!」

    土屋昌恆心裡一提,聽秋山信友的口氣,似乎有些淡漠,完全沒有見到子侄輩的親近之意。

    而一旁他的兄長秋山昌詮亦是沒有太多的表情,彷彿見到一個外人般。

    事實上,這也是戰國上常有事,畢竟日本人是重家名,而輕血緣,彼此苗字不一,就是兩家人。

    土屋昌恆還是依照之前想好的,將李曉給秋山信友的親筆信送上。

    秋山信友接信之後,認真的看了一遍,土屋昌恆很努力地嘗試在對方臉上能夠看出一絲端倪來,可是全然無效。

    秋山信友放下信後,看向土屋昌恆,直接開門見山問道:「若是信長以兩萬大軍來攻,你覺得以李曉軍團的不足五千疲兵,加上我的軍勢,能有多少勝算?」

    聽秋山信友似持反對之意,土屋昌恆定了定神言道:「回稟伯耆守大人,馬場,內島兩位大人的三千軍勢,亦已經到達郡上,馬上進駐一柳城,若是再得到南信濃軍團的支援,我軍軍勢將會達到一萬三千人,破敵不足,但是守備尚可。」

    「況且信長大軍不敢遠離岐阜太久,否則御館大人的主力大軍,隨即可以長驅直入尾張。所以只要能夠支持數日,信長必定退兵。」

    土屋昌恆這一番話,是他之前打過腹稿的,但是說出時,仍費了一番氣力。

    秋山信友雙手負後,來回踱步,似在思量,這時言道:「巖村城剛剛攻下,需要守備,防止遠山一族反撲,所以我根本調不出大軍支援。況且即便我軍團傾巢而出,我們兩軍加在一起,即便與信長的織田大軍決戰,勝算太低。若是一敗不說是奧美濃,東美濃亦要失去。」

    最後秋山信友頓了頓,言道:「我是不會冒此風險的,御館大人只叫我攻略東美濃,牽制信長,並沒有支援李但馬守的責任,擅自出兵,若是失敗後果不堪設想,還是勸李但馬守讓出加治田城,退到東美濃,我與他聯軍之下,信長絕不敢深入此地。」

    土屋昌恆聞言焦急地,言道:「伯耆守大人……」

    秋山信友將手一止,冷漠地言道:「我的意見,就是最後的決定,不必再說了。」

    元龜三年,十二月。

    武田軍以掘斷水源的戰法,終於逼迫城將中根正照,以保全城兵生命而撤退的條件,而攻陷二俁城。

    圍攻近兩個月之久的二俁城,終於落入武田信玄手中。

    此城一奪有,遠江之地大半為信玄所有,遠江眾豪族地侍見風向不好,紛紛投入武田家麾下。

    之後信玄留下信濃先方眾依田信蕃為二俁城城主,之後率領兩萬七千大軍,南下接近德川家本城濱松城。

    濱松城是東西四百二十米,南北二百五十米的巨城。

    而現在濱松城中有德川家康本隊八千人,以及信長之援軍佐久間信盛,平手汎秀,水野信元三千的援軍,一共一萬一千大軍。

    在德川家康眼中,一座二俁城已讓信玄頭疼了近兩個月,而自己的濱松城更是不在乎話。

    他正等候武田信玄來攻城,然後以堅城拖延,令武田軍師老疲憊,最後等候信長大軍的來援,到時就可以在城下重創武田軍。

    但面對如此堅城重兵防衛之城,武田軍只是在濱松城下轉悠了一圈,並沒有貿然進行攻城。

    這倒是令德川家康大失所望。

    武田信玄率領繞過濱松城,轉道東進,在德川家康看來,其用意正是置身後德川家康大軍於不顧,而準備直入尾張,與在美濃奮戰的李曉和秋山信友會師。

    頓時是否決定出城追擊武田大軍,德川家家臣團的意見卻出現了分歧。

    家臣團之中意見不一,有的說要出城追擊武田軍,但大部分家臣聲言這是信玄的計策,還是坐觀不動。

    最後德川家康拿下了決斷,言明自己作為織田家之盟友,若是棄戰自保,將會背負膽怯之名而顏面無光,東海道的豪族也會陸續唾棄德川家。

    德川家康率領著一萬一千軍勢出城尾隨武田軍,並沒有貿然發動進攻。

    天龍川以信濃諏訪湖為發端,由伊奈谷流至遠江國入海,在下游有一片衝擊平原,名為三方原台地。

    三方原台地,東西十公里、南北十五公里。

    「稟告殿下,後方偵騎發現德川家大軍尾隨!」

    正騎乘戰馬,在三方原平地上前進的武田勝賴聽到偵騎的稟報後,並沒有露出太訝然的神色。

    武田勝賴反而是嘴唇邊上勾起一絲笑意,言道:「果然不出父親大人所料,德川家康自持武名,竟然不自量力率軍追擊。」

    武田勝賴軍中的足輕大將跡部昌忠言道:「主公,德川家康不可小視,此人是東海道,繼義元公後第一弓取,其意志剛強,家臣團又對其忠心耿耿,絕對不可小視。」

    武田勝賴笑道:「三河人之凝結力,我在二俁城城下已經見識過了,但是德川家康,哼!他除了會抱頭忍耐以外,還會什麼?到是這次居然敢出城決戰,氣魄令我刮目相看。」

    跡部昌忠聞言心有擔憂,武田家一路走來都太順了。

    雖中途有所挫折,但如上杉謙信,北條氏康,長野業正等當世首屈一指的名將,被武田信玄一人以絕頂的謀略和兵法壓制住了。

    而少主亦有幾分自視甚高了,雖說他有擊破上杉謙信的戰績,但是在第六次川中島合戰之中,他貿然率軍出戰,結果遭到上杉軍合圍,若非李曉最後派軍來援,武田軍險些遭到慘敗。

    此事後來雖被信玄憑聲威壓下,但對他在影響亦是不小,甚至家臣團中對其能力亦有懷疑,這絕非是一個好跡象。

    這時被插百足蜈蚣的使番策馬來到武田勝賴面前,言道:「殿下,主公有命,令你部軍勢由殿後,變為前鋒,返身向德川軍進攻。」

    從這次進軍的部署上,亦可以看見武田信玄之前的意圖,他將馬場信房,山縣昌景,武田勝賴這三支現在武田軍最強戰力,擺在最後作為殿後軍勢。

    這根本是為了隨時止退為攻。

    武田勝賴領命之後望著濱松城的方向,自信滿滿地言道:「準備接陣,此戰我要拿一番功!」

    在後隊變為前隊之後,武田軍擺出的是魚鱗陣。

    以馬場信房,山縣昌景,武田勝賴為前鋒,其后土屋昌次、真田信綱、內籐昌豐、穴山梅雪、武田信豐、小幡信貞、跡部勝資、高阪昌信隊,最後是武田信玄本隊,以及北條家的助勢。

    而德川家康見武田軍變陣如此迅速,亦明白自己中了信玄之計謀,倉促之間擺出了十二段鶴翼陣進行迎擊。

    武田德川兩軍隨即在三方原展開會戰。

    美濃,加治田城。

    李曉得到土屋昌恆的回報之後,並沒有太意外。

    在信玄還沒有下令前,秋山信友有獨立調遣軍團的自由,對於李曉的請求而言,他有可與否的權力,一切皆在他一念之間。

    所以秋山信友拒絕一點也不奇怪。

    同時李曉亦知道他自己的快速竄起,在武田家臣團中,亦隱隱有了幾分不和諧的存在。

    秋山信友並非君子,亦非小人,但對於自己在武田家急速竄起肯定是抱有嫉妒之意的,雖不會排擠打壓,但急人之難,仗義相助這點肯定是與他無關了。

    並且秋山的態度,亦代表了一部分以他為首的甲斐出身家臣的態度。

    據李曉所知,他們現在對武田勝賴的態度,並非十分支持,特別在第六次川中島合戰,險些失敗後。

    武田勝賴之前本不穩固的威望,現在已開始進一步的動搖。

    而李曉本人的背景已鮮明的挫上了,武田勝賴一邊,所謂『太子黨』的印記,所以甲斐系家臣團對他不抱有好感,那是肯定之事。

    土屋昌恆看著李曉臉上陰晴不定的樣子,問道:「主公,臣下無能,沒有能勸服伯耆守大人。」

    李曉笑了笑寬慰言道:「這無關你事,我之前也打算用你之身份,希望秋山伯耆守,能看在你的面子上支援我一二。」

    「但是失敗了也沒什麼,」李曉笑了笑,神色輕鬆地言道,「加治田城對我而言,是十分重要,但是我是不會為了一座城池而折損多年訓練出的精銳。不是有句話叫存地失人,則人地兩失。所以一切不用背太大的抱負。」

    土屋昌恆聽李曉之言,以為他決定棄守加治田城時,頓時一股愧疚之情湧上心頭。

    不過李曉這時話鋒一轉又言道:「但是縱然做好了失去加治田城之準備,但卻不代表不去爭取。你再去見秋山伯耆守一趟,告訴他若是他肯出兵支援我守住加治田城。此恩情,我日後必定報答,至少東美濃遠山一族不是他秋山一人可以掃蕩,我可助他一臂之力,要知道加治田城的存在,對東美濃也是一個屏障,並且無論是否成功,我都贈給他五門大筒作為酬謝,若是這個條件他都不答允,我也無話可說了。」

    李曉心知要想守住加治田城,必須有秋山信友的援兵支援,所以他寧可開出這個優厚的條件,若是秋山信友還是不答應,他也是鼠目寸光的。

    在面對織田軍強勢兵力前,李曉最終只能選擇暫退一步了。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