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

第三卷 萬丈高樓平地起 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言阪的平八郎 文 / 幸福來敲門

    第三百八十五章一言阪的平八郎

    早在去年時,武田家在第六次川中島合戰後,為了懲戒德川與上杉家密謀溝通。

    武田與德川兩家就已經撕破臉皮。

    元龜二年。

    武田信玄命秋山信友從南信濃出兵,攻入三河設樂郡。

    設樂郡位於三河國東部,因處於群山之間,又名為奧三河。

    在奧三河有三家豪族勢力最大,分別是作手城奧平氏,長筱菅沼氏,以及田峰菅沼氏,這三家合稱『山家三方眾。』

    在信玄的調略之下,山家三方眾為武田家所寢反,一起叛離德川家。

    得到秋山信友東三河進攻成功的消息,隨後武田信玄率領兩萬三千大軍,從甲府出兵由駿河攻入遠江。

    與秋山信友軍團,對德川家遠江的濱松城形成前後夾攻的態勢。

    信玄為了取得對遠江攻擊的立足之地,命馬場信房修築小山城,修築完畢後,令大熊朝秀為城主,率軍進駐此城。

    後又修築諏訪原城,命譜代重臣今福倍顯入駐。

    當初武田家與德川家密議瓜分今川家時,密議以大井川為界,以西歸德川,以東歸武田。

    而小山城,諏訪原城都在大井城西岸,武田信玄修築此二城,就是作為武田家攻擊遠江時,立足點之用。

    完成了二城的修築之後,武田信玄率大軍包圍了遠江重城高天神城。

    但在高天神城下,武田家進攻受挫,攻城一番死傷甚重。

    武田信玄不得不撤軍而還,返回信濃,從伊奈進入信濃,再出遠江與在奧三河的秋山信友軍團會合。

    在信玄的兵鋒之下,武田家大軍橫掃奧三河,北三河,連下德川家六城。

    但是卻沒有攻下由菅沼氏分族,菅沼定盈把守的野田城,以及酒井忠次駐守吉田城。

    後信長介入此事,為德川武田媾和,武田信玄亦心覺得與織田家翻臉時候未至,所以接受了議和,率軍返回甲斐。

    ps:歷史上是北條大軍來襲駿河,因而信玄才決定放棄。

    元龜三年。

    武田大軍,傾力來襲。

    畏懼於信玄的威勢,三河遠江豪族,可謂是一日數驚。

    十月十日。

    武田信玄到達遠江犬居城,犬居城城主天野景貫未戰先降,向信玄大開城門。

    十月十三日。

    武田信玄將主力兵分兩路,一路命重臣馬場信房率領五千軍勢,向遠江只來城,二俁城一線攻擊。

    而信玄率領本隊一萬七千人掃蕩北遠江。

    一日之間德川方天方城,一宮城,飯田城,挌和城,向笠城全數陷落。

    十月十四日。

    武田信玄率本隊包圍久野城。

    遠江,濱松城。

    德川家康神色肅然坐在主位之上。

    德川家眾大將如內籐信成,本多忠勝,石川數正,大久保忠世,神原康政,酒井忠次皆坐立其下,神色不安。

    眼下武田信玄三路大軍在遠江境內肆掠,連連破城,而德川家康集結了八千軍勢,於濱松城中,戰又不戰,始終安然不動。

    這一情形,卻當下急壞了德川家上下。

    眼下眾將都紛紛來向德川家康催戰,至少阻礙一下武田軍在遠江境內攻勢。

    石川數正在三年前剛剛取代了叔父石川家成,成為德川家的西三河旗頭,成為與東三河旗頭酒井忠次並重的德川家家臣。

    石川數正眼下神色焦急,言道:「主公,武田軍出兵已有十五日了,眼下已攻落本家數城,在這樣下去不僅是東三河,甚至遠江都要淪陷了。主公絕不能再坐視不動。」

    另一員大將神原康政,亦開口言道:「主公,眼下久野城被武田信玄圍困,久野城是濱松城與掛川城,高天神城的聯繫通道。若久野城一失,掛川城,高天神城就會陷入武田軍重重包圍之中。」

    面對眾家臣的一起催戰,一向慣於忍耐的德川家康,此刻亦覺得不能再安坐下去。

    德川家康言道:「二俁城現在如何?」

    酒井忠次言道:「主公,據細作回報,二俁城在城主中根大人死守下,以擊退了武田軍支隊馬場信房軍團。」

    德川家康點了點頭言道:「馬場信房軍團不過五千人,又在二俁城城下受挫,士氣已墜,正是可以打擊之中。」

    說到這裡,德川家康看向眾將言道:「信玄小視我家康,不將三河遠江眾將放在眼中,眼下居然分兵攻進,現在我要給與他以教訓,讓他一嘗惡果。今日我決定率領本家大軍出陣,先北上決定先擊破這二俁城城下的武田軍支隊,在這場我與信玄對決中,先挫武田家之銳氣。」

    眼下德川家康拿定了出陣的決心,眾將皆是喔地一聲,精神振作。

    「誰願意為先鋒,為本家擊破馬場隊,立下頭功?」

    德川家康話音剛落,一名武士高聲答應。

    「主公,臣下願意。」

    眾人看去,這名武士雖其容不揚,身材並不起眼,甚至毫無特殊之處,但卻無一人敢小視此人。

    德川家康看清這名主公要求擔任先鋒之武士,笑道:「原來是平八很好,就由你擔任前鋒,一壯我德川家之威。」

    這名武士自然就是以一槓四尺四寸三分長的蜻蜓切聞名,號稱三河第一勇士的本多平八郎忠勝。

    聽聞德川家康之任命,本多忠勝喜不自勝地領命。

    十月十四日。

    窺視於二俁城受挫的武田軍支隊馬場信房軍團,德川家康決定率領德川軍主力從濱松城出擊,先敗武田軍一部,挫一下信玄的威風。

    德川家康命德川家頭號猛將,本多忠勝為先鋒大將,與內籐信成率領三千軍勢先行迎戰武田軍。

    但是德川家康這一舉動,卻為武田軍偵騎察覺。

    待德川家康的本陣大軍剛剛渡過三日野川時,前鋒本多忠勝,內籐信成來報,武田信玄率主力大軍掉頭南下,準備與馬場信房一齊夾擊德川軍的出擊軍勢。

    面對合流後的信玄兩萬兩千大軍,德川家康只有八千人,如何敢於迎戰,於是匆忙撤退。

    面對追擊而來的馬場信房,原本之先鋒本多忠勝自甘殿後,阻擊武田軍,為德川家本隊贏得逃生之機。

    本多忠勝阻擊之地,正是一處一言阪的坡地。

    本多忠勝將本隊分作三段,抵擋武田軍,結果在馬場信房的猛攻之下,三段被擊破兩段。

    心知可能全軍無法生還此地,本多忠勝留著淚向部下道歉,隨即向武田軍發出了全軍突擊之令。

    此戰本多忠勝勇不可擋,揮動手中之蜻蜓切,頭戴唐頭鹿角兜,身先士卒向武田軍發起了反擊。

    本多忠勝長槍所指,經過之處,無人是他一合之將,而德川軍上下見本多忠勝如此勇猛,亦起了效死之心,一起隨本多忠勝殺入武田軍。

    原本眼見要圍殲這支德川軍的馬場信房隊,反而被本多忠勝的絕地反擊,打得節節後退。

    因為擔心本多忠勝的臨死反擊,以至於折損大多兵力,或者是愛惜本多忠勝之勇猛,馬場信房於是下令放開一條出路,放本多忠勝率軍突圍而出。

    參與此戰的武田軍近習小衫左近,作了一個狂歌言道:即弱如德川家康這樣的大名,亦有兩樣東西強於他人,唐頭與本多平八。

    此戰之後,年僅二十五歲的本多忠勝一戰成名。

    因為本多忠勝的奮戰,德川家康的本隊安然無恙返回濱松城,不過因此更加龜縮不出。

    而武田信玄見德川家康逃回濱松城,亦沒有進行追擊,而是於十月十五日,攻陷了勾阪城。

    十月十六日,武田信玄率本隊,與攻陷了只來城的馬場信房支隊在二俁城合流。

    二俁城是天龍川東岸的重要據點,是守衛濱松城的前沿,德川家康命大將中根正照在此把守。

    面對二俁城如此堅城,武田信玄亦一時急切無法下手,數度攻城皆遭到失敗。

    後武田信玄又調來山縣昌景支隊,三路大軍加在一起兩萬七千之眾,一起圍攻二俁城,卻仍是無法陷落此城。

    武田家侵略如火的攻勢,在此城下受到阻礙。

    而在另一方面,作為偏軍出兵東美濃的,秋山信友軍團一路進展順利。

    聽聞東美濃遭到進攻,織田信長派出織田信廣、河尻秀隆二人為大將,會合明知城城主遠山景行,苗木城遠山友忠,率五千人救援。

    在三年前苗木城城主,武田勝賴之岳父遠山直廉病死,之後苗木城為遠山同族遠山友忠所據。

    但是武田家一直不承認,遠山友忠繼承權,此亦給與武田家向東美濃開戰的口實。

    結果這一戰,史稱上村合戰,織田遠山的五千軍勢被秋山信友打得大敗,遠山景行戰死,遠山友忠敗逃。

    大戰獲勝之後,秋山信友率領南信濃軍團包圍巖村城。

    織田家東信濃局勢一時之間,岌岌可危。

    這時信長已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境地,一面擔心美濃大本營不保,一面窺於淺井朝倉軍不得抽身。

    而正待信長為難之時,朝倉軍卻貿然向織田軍發動進攻,結果被信長的木下秀吉隊打得大敗。

    朝倉軍一敗,信長頓時鬆了一口氣,一面低聲下氣向三好三人眾,以及本願寺求和,一面率大軍,從前線返回岐阜,準備迎戰秋山信友軍團。

    而就在這時,李曉率領的飛驒越中軍團已抵達郡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