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

第三卷 萬丈高樓平地起 第三百六十章 甲相同盟 文 / 幸福來敲門

    第三百六十章甲相同盟

    元龜元年,信長的三萬織田德川聯軍,從京都北進,取道若狹國,攻打朝倉家。[|com|]

    若狹國守護原本是由安芸武田的分家若狹武田執掌。

    甲斐武田五代目武田信光,身兼甲斐,安芸兩國守護,而其子孫武田氏信一支繼承了安芸守護一職。

    後安芸武田四代目武田信繁長男武田信榮,因奉惡將軍足利義教之命,誅殺lan臣一色義貫有功,而受封若狹守護,此後子孫一直世襲。

    若狹武田永祿年時為朝倉家侵襲,家督武田元明被囚禁在朝倉家本城一乘谷城。

    若狹國雖為朝倉家吞併,但當地豪族卻未歸心,當信長大軍出現在若狹國時,卻並未遭到當地抵抗,輕而易舉地穿越而過。

    進入越前之後,信長隨即攻落朝倉敦賀郡的筒山城,金崎城,正當信長準備勢如破竹乘勢進攻一乘谷城時,但卻聞之昔日同盟淺井家反水。

    居於北近江的淺井家,一直是朝倉家的重要同盟,當初信長未上洛時,淺井織田實力差不多,可謂對等同盟,現在織田家吞併近畿,伊勢,志摩,南近江之後,實力大漲。

    而淺井家在這期間得到的好處,卻並不大。

    這一戰若是信長再攻下朝倉家,天下再無與織田家的抗手,淺井家從此只能屈從於織田家的羽翼之下。

    素有近江之鷹之稱的淺井長政,亦有展翅高飛的野心,自然不肯一生臣服於信長,於是在家臣,父親支持下。

    淺井家與朝倉家聯合向織田家開戰。

    聞之妹婿淺井長政反水,信長震怒之餘,面對淺井朝倉兩大大名夾擊的不利形勢之下,只得領軍撤退。

    木下秀吉主動請纓擔任下殿後之職責,信長感動之餘,還命池田正勝,明智光秀二人輔助秀吉斷後。

    信長就地集散軍勢後,立即逃往京都,其途中還遭遇了加賀忍者杉谷善住坊的鐵炮阻擊,幸虧信長只是負傷,未曾喪命。

    回到京都之後,信長十分狼狽,身上帶傷不說,身邊僅剩從騎十幾人。

    京都,二條御所。

    信長在金琦遭到朝倉,淺井兩軍夾擊,敗北的消息已傳入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的耳中。

    足利義昭此刻頭戴高立烏帽子,手持折扇,穿著朝服看著捲簾之外的天色。

    此刻天邊烏雲密佈,不時有一道猶如長蛇般的電光破開雲層。

    隨即隆隆的雷聲作響,院落的四周,帶著土味的腥風迎面撲來。

    「天下將變」

    足利義昭將手中折扇,重重一折,淡淡地道出了此言。

    與前任將軍足利義輝相較,足利義昭少了兄長那副意氣飛揚,寧折不彎的氣勢,足利義輝不僅是一名幕府將軍,同時又添為絕世劍豪的氣概。

    足利義昭比兄長更擅長忍耐,他年輕時入南都興福寺出家為僧,後躲避三好家的追殺,又為了光復足利幕府昔日的榮光,於六角,朝倉,織田各家的屋簷之下棲身,轉圜尋求支持。

    在他得到信長幫助,上洛正式成為幕府將軍之後,信長顯露出權臣之色,足利義昭一直忍氣吞聲,暗中卻尋找扳倒信長的機會。

    眼下足利義昭自信機會已經到來了。

    足利義昭恨聲言道:「信長此人飛揚跋扈,未上洛前時,待我禮敬有加,那知卻是王莽恭謙未篡時,現在手握天下權柄之後,把持乾坤,獨斷專行,成了我足利家的曹a」

    僧人打扮的將軍近臣暹慶(即後來之山岡景友),言道:「公方殿下,現在天下大名此刻看到信長的窘境,有了朝倉,淺井兩家的挑頭,我相信會有更多不服織田家之諸侯與信長決裂。」

    「正是,」足利義昭頓了頓言道,「朝倉淺井起事固然是不錯,但是這兩家未必是信長的對手。調集天下諸侯上洛勤王之事,必須由我來調度,我會以御內書的形式,向各地大名寫信,讓他們上京勤王,討伐不義之臣織田信長。」

    暹慶想了下,言道:「貧僧覺得,眼下對信長不滿,並可以為我們所調度的勢力,還有不少,其中南都北嶺中的北嶺比睿山延歷寺,本願寺的總本山石山大御坊,淡路,阿

    o窺視的三好三人眾,以及蟄伏中的六角家,都會支持我們的。」

    足利義昭點了點頭,言道:「很好,不過你還漏說了一個人。」

    暹慶想了一會,問道:「貧僧愚昧,還請公方殿明示。」

    足利義昭淡淡地言道:「甲斐的法性院機山信玄。」

    「武田家,」暹慶仔細言道,「確實武田家自三增垰擊敗北條家之後,聲勢大作,貧僧猜測恐怕除了織田之外,再無敵手了,若武田家可以派兵勤王,攻擊東海道三河一帶,可以牽制信長的有力同盟德川家,不過……」

    「不過公方殿下,現在恐怕不行了,武田軍主力正在駿河與北條家決戰,即使接到將軍的御內書,亦無法o身上洛。更何況現在武田與織田,還是同盟。」

    足利義昭言道:「不會的,信玄的志向是在上洛,這是新羅三郎義光後裔世世代代的志向,他們一直想取代八幡太郎義家,取代我足利家,執掌河內源氏棟樑的家柄。」

    「那麼如此,武田家不是公方殿下的威脅,為何還要召他來上洛呢?」

    足利義昭哈哈一笑,言道:「暹慶,你不知道,天下窺視我將軍之位的大名家,難道還少嗎?我就是要拖武田家下水,進入這lan局之中,將這天下大勢攪渾,讓各方勢力相互爭奪,我好拉一派打一派,不讓任何一方勢力獨大。」

    「在各方勢力勢均力敵,相持不下的情況之中,所有人要想不遭受攻擊,在敵對勢力中生存下,都必須借助我手中名分大義的號召,向我足利家臣服,如此才是真正的御下之道。」

    暹慶聞言連忙言道:「公方殿下深謀遠慮,貧僧佩服。」

    足利義昭點了點頭,言道:「武田信玄乃是當今第一兵法家,麾下手下名將如雲,甲信精兵又堪為天下之雄兵,若是他能夠上洛勤王,在大勢夾攻之下,信長必然不保,所以武田家必須上洛,我會下御內書,令北條武田兩家媾和,信玄若後顧無憂,則可大膽上洛。」

    「如此織田家必然覆滅在我手,讓天下人都知道lan臣賊子織田信長的下場,讓他們知道蔑視幕府權威之人,必然遭到天下群雄的攻擊。」

    伊豆國。

    武田軍北條家兩家已激戰月餘。

    因為有武田信玄親自坐鎮指揮,又添有山縣,馬場,內籐三大猛將的攻勢之下,北條軍與武田軍的jiā戰,是敗多勝少。

    北條軍儘管兵力優勢於武田軍,但是卻被武田軍打得是節節後退,一路從駿河被趕回了本領伊豆國。

    在武田軍的攻勢之下,北條氏政又丟棄了邊境數座城池。

    此刻北條家上下皆已一致認為,戰打到這個份上已經可以,不可再打下去了,否則武田家,與關東八大名,小山、裡見、佐竹等聯手之下,北條家一不小心會有覆滅之危險。

    何況北條氏康現在又臥病在ang,北條家上下無一人可挑戰,武田信玄之威。

    眼下即便是最堅定的對武田家的主戰派,亦是無話可說。

    但是北條家不知道,武田軍此刻亦是在苦撐之中,雖然在戰場之上連連勝利,但是長時間的大規模兵力動員,讓武田家內部生產凋零。

    麾下的農兵皆已開始無心作戰,士氣呈下滑趨勢。

    對於這種情況,即使武田信玄亦無可奈何,但又不可向北條家示弱,先期退兵,故而就僵持在原地。

    而就在這時,足利義昭的兩位密使松原道友與尼子新左衛en,已悄然武田北條軍中,向兩家家督出示了將軍讓他們媾和的御內書。

    於是武田北條兩家表面上皆同意賣給將軍這個面子媾和,實際上都有了個台階下台。

    不僅如此,兩家重新密議,準備重開甲相同盟的談判。

    元龜元年,六月。

    此刻武田與北條家媾和的消息,已傳到在越中作戰上杉謙信的耳中。

    上杉謙信聽聞此消息後,第一個反應是震怒,北條氏政與武田信玄的媾和,就是意味著對甲越同盟的背叛。

    眼下上杉家主力正在越中作戰,攻略武田家領地,北條軍o身離去,武田信玄隨時可以調遣甲信上三國大軍揮師北進,進攻越後腹地。

    而上杉軍主力不在,越後空虛,信玄可以乘勢而入,直搗un日山城。

    面對此情況之下,上杉謙信只能放棄,圍攻了數月之久的富山城沿線,開始主動退兵。

    同時命令城生城與李曉大軍對峙的直江景綱,亦率軍後撤。

    聞之上杉軍退兵,武田軍自然是不肯讓對方如此從容o身離去,李曉,神保長憲分動從城生城,富山城出動,追擊撤退中的上杉軍。

    武田上杉兩軍又激戰數場,結果神保長憲,本多正信指揮的追擊軍勢,為上杉謙信擊敗。

    而在直江景綱在撤離時,輜重隊為李曉伏擊成功,直江軍損失了部分軍資之後,頗為狼狽的撤退至新川郡,方得脫身。

    退至松倉城之後,上杉謙信留下河田長親,椎名景直兩員大將,輔佐椎名家坐鎮新川郡後,自己率領上杉軍主力返回越後。

    至此上杉軍對越中攻略結束。

    而七月,武田與北條重啟甲相同盟的消息,亦然傳遍了關東,越後。

    甲相同盟的重啟,這較歷史上,足足提前了一年半。

    李曉建議信玄以戰迫和,三月內

    i和北條家的方案成功。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