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

第三卷 萬丈高樓平地起 第三百三十六章 對峙 文 / 幸福來敲門

    第三百三十六章對峙

    眼見武田軍鼎盛的軍容。

    上杉謙信轉過身來,對使番言道:「命令直江,和田兩隊,不可戀戰,立即退兵」

    「主公」

    上杉信景忙出聲言道:「難道不與武田軍決戰嗎?」。

    「決戰?你自負有把握戰勝李曉以及他的大軍嗎?」。上杉謙信將馬鞭朝山下的武田軍一指,反問上杉信景言道。

    待看到武田軍的三大常備,如山如林的陣容,上杉信景亦一時語塞。

    上杉信景猶豫了一下,言道:「自主公繼承上杉家家督之後,凡出戰以來,在野戰之中,縱橫無敵,全無敵手,若是今日在武田軍面前避戰,恐怕為人所議,影響主公之英名。」

    上杉謙信聞言,哈哈一笑,言道:「外人所議,我從未放在心上。但作戰必須要審時度勢,今日我軍貿然與李曉決戰,以我之見,勝算絕不會超過一半。」

    「不到一半」

    聽完上杉謙信之言,眾人皆是不可思議。

    在兩軍兵力相當之情況下,上杉謙信居然說,勝算不超過一半。

    武田軍什麼時候竟已強到這個地步了。

    「不錯,正是不到一半,沒有分毫誇張之詞。」上杉謙信看向李曉本陣的日月雙紋旗沉聲言道。

    在武田軍本陣。

    部下意欲出戰的請求,倒是李曉心底頗為猶豫了一下。

    但是考慮再三,李曉還是言道:「命騎馬隊,蛇尾備前進交替掩護,策應神保軍退兵。」

    「主公,難道不追擊上杉軍,與之決戰嗎?」。籐堂高虎忙問道。

    李曉搖了搖頭言道:「沒有意義,雙方勢力相當,我沒有必勝上杉輝虎之把握,相反上杉輝虎亦不敢奈何與我,若是決戰,很可能陷入一場亂戰,最後結果多半是兩敗俱傷。」

    李曉閉上眼睛,他此番考慮亦是在作保存勢力之打算。

    事實上,接到上杉謙信突然出陣的消息,李曉當即取消了常備的休整。

    李曉當即率領神岡,蛇尾,旗本三大備隊,以及飛驒,射水郡豪族軍勢一共五千軍勢,匆匆趕到戰場之上。

    李曉的常備還未休整完畢,同時越中飛驒豪族的戰力參差不齊,與上杉軍的勢力不在一個檔次上,現在拿之作戰太過於倉促了。

    況且現在越中豪族,尚未真正對李曉歸心,若是李曉倚為根本的常備一旦有所折損,很可能會壓制不住,下面部分居心叵測的越中豪族。

    但是能夠在野戰中擊敗上杉謙信,對於李曉而言,同樣是一件十分有誘惑的事情。

    但是勝利除了名聲上的收益外,無法動搖上杉軍的根本,眼下上杉軍不過是出陣越中,上杉家兩萬大軍的一部分,而武田軍卻是李曉的全數主力,萬一李曉敗了,那麼不用說越中戰局,徹底沒有希望。

    椎名家肯定投降,而李曉越中之地,亦只能丟棄,甚至飛驒也有可能不保。

    這場賭博對於李曉而言,輸的代價不堪設想,絕對是玩不起的,李曉不能將八年來在飛驒越中,奮戰的成果全數賭上去。

    所以權衡了一下,利弊得失,李曉還是沒有下這個冒險決定,轉而令神保軍退出戰場。

    幾乎在同時之間,上杉軍與武田軍兩方很有默契地吹響了退兵的法螺號。

    雙方罷戰,這一結果,令本以為會有一場血戰的兩軍將士,皆鬆了一口氣。

    並非每個人都是捨生忘死的,能避免與強敵交手,保存自己的性命,肯定是第一位的選擇。而李曉上杉謙信兩人真的在此爆發激戰,肯定是一場不遜色於川中島之血戰。

    到時在場即使獲勝的一方,亦能有多少能活下來。

    在沒有必勝把握下,避免與對方決戰,兩軍總大將不約而同的做出了這個選擇。

    法螺號響起之後,上杉武田兩軍沒有再交手,各自返回自己的陣營。

    隨即雙方在間隔不足一日裡半的距離上,各自修築陣地,營帳,防馬柵,並挖掘壕溝,擺出一副就駐守在此安家的姿態。

    一時兩軍之間,彼此既無戰勝對方之把握,亦無退兵之念頭,於是就這樣擺開架勢,彼此對峙下來。

    誰也不知,這場對峙需耗時多久,但是兩軍就這麼僵持住了。

    就在李曉與上杉謙信各率大軍對峙於越中時。

    天下和關東卻發生了大的動盪。

    在永祿十二年中,織田家繼去年上洛成功之後,在今年之中則篡取了更大的權勢。

    首先是年初之時,信長擊敗了三好三人眾,阻止了其意圖在京都的復辟。

    之後天下第一商業都市,界町放棄了自治權。

    一直控制界町的會合眾在信長的壓迫之下,正式向織田家表示降伏。

    信長隨即命佑筆松井友閒作為界町奉行,掌管界町。

    界町到手,等於天下最大的鐵炮產地以及經濟中心,被織田信長掌握入手中。

    在掌握界町之後,信長又將手伸進了京都。

    三好三人眾退卻之後,信長又以加強京都戒備之名義,從足利義昭手中接管過京都的軍政大權。

    信長此舉等於將日本天皇,將軍的治下之都,控制在自己手中。

    並且織田信長還向足利義昭發出帶著限制令《殿中御掟》。

    《殿中御掟》一共九則,兩天後又追加七則,其內容都是對足利義昭的將軍權限進行限制,形式上等於剝奪了他幕府將軍的所有權力。

    而沒有兵權在手的足利義昭,不得不含辱接受了信長對他的發號施令。

    信長上洛成功僅僅三個月,義昭正式從幕府將軍的地位,變成了一個象徵,實際作用就是織田信長手中的一個橡皮圖章。

    將近畿納入自己的掌控之中後,信長又將目光放向了伊勢。

    永祿十二年二月,北伊勢四十八家豪族降伏,信長集結四萬大軍出兵高崗城。

    神戶家降伏,信長三子三七丸繼承神戶家名跡。

    而就在李曉與上杉謙信對峙於越中之時。

    信長集結於八萬軍勢,開始猛攻南伊勢的北田家,開始進行他伊勢統一的大業。

    而在關東。

    武田信玄第二次出陣駿河,直接攻入北條家的領地伊豆國,隱然威脅到小田原城。

    北條氏康不能容忍,武田軍在領內的大肆攻擊,率軍從小田原出陣,迎擊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聞之北條氏康親自領軍,亦擺開了陣勢,作出了與北條家決戰的姿態。

    不過在眾人期待的這場相模雄獅與甲斐之虎的對決最終沒有進行。

    六月。

    武田軍位於伊豆的本陣,突然遭遇颱風襲擊。

    武田軍的宿地一夜之間成為澤國,而輜重馬匹武器被洪水沖走大半。

    對於猶如神助一般的颱風,接到消息後的北條氏康精神振奮,立即率軍攻擊被颱風擊潰的武田軍。

    對此天災,武田信玄只能自歎了一番武運不濟之後,下令從伊豆國退兵返回甲斐。

    永祿十二年八月。

    在李曉與上杉謙信對峙於越中的第二個月,武田信玄第三次從甲斐出陣。

    這一次武田信玄並沒有走前兩次出陣駿河的路線。

    第一次信玄是走甲駿往返的,直接攻略駿河國。

    第二次信玄則是走富士山山道,沿駿河邊境,繞過北條軍駿河的防守,攻入其本領伊豆國。

    而第三次信玄率領二萬甲信大軍,從甲斐攻入了東面的武藏國。

    正如武田信玄所言,從甲斐出擊,武藏,相模,伊豆,駿河,遠江北條家所控制的五國皆在信玄的攻擊範圍之內。

    若是信玄採取守勢,則是很容易形成五國包夾武田家的局面。

    相反若是進攻,則北條家五國的防守,將無法有所側重,而更容易被信玄擊破。

    而武田信玄一生八十餘戰,除了三戰是被迫防守之外,都是由他來攻略他人的。

    武田信玄兩萬大軍進入武藏之後,避開堅城不攻,而一路之上大肆劫掠,並義務給與北條家領地內的百姓,進行無償拆遷的幫助。

    北條家眾豪族畏懼於信玄的兵鋒,沒有一人敢於出城於信玄野戰。

    武田家輕鬆橫掃武藏國,席捲而過。

    永祿十二年,九月,武田家兩萬大軍直接從武藏攻入相模,直逼北條家的小田原城。

    風聞武田信玄出陣關東的消息,與武田家同盟的關東大名家裡見家,佐竹家,紛紛出兵攻入北條家,呼應武田信玄的出陣的聲勢。

    這一幕重現當初上杉謙信率十萬關東聯軍,出陣小田原之氣象。

    而面對武田信玄攻入相模,這一次北條氏康頗有位無可奈何之感。

    儘管事先有了準備,武田軍之迅猛攻勢,仍是令北條氏康措手不及。

    上一次武田家席捲伊豆國一空,北條家不得不從小田原駐兵到伊豆國,加強當地防守,而使得小田原城更加空虛。

    而這一次武田信玄不走伊豆國,而從武藏攻入相模,頓時令北條氏康顧此失彼。

    面對兵臨城下的武田家大軍,北條氏康空有數萬大軍在外,卻仍被武田信玄輕而易舉地攻到了本城之下。

    北條氏康亦只能感歎信玄之戰略運用,確實天下無人能及。

    北條氏康眼下唯一能做得就是,憑著小田原這座堅城固守,希望憑城防擊退武田軍,並等到駿河遠江武藏的大軍回援相模。

    永祿十二年,九月。

    李曉與上杉謙信在越中的對峙,進入了第三個月。

    三個月間,除了兩家的忍者眾,加籐段藏的軒轅眾與橫谷幸重的吾妻眾暗鬥個不停之外。

    兩軍大體而論相安無事,除了小規模衝突,沒有大的戰事。

    時間就如此在兩軍對耗之中,一天一天的消逝。

    但是如此正是上杉謙信所要之結果,上杉謙信本人在此坐鎮,應對李曉大軍,但是卻將攻略椎名家的任務,交給了山浦國清,甘粕景持二人負責。

    這二人以越後軍一萬三千軍勢繼續猛攻椎名家,將松倉城支城一一攻略而過。

    到了九月時,椎名家最後一座支城水尾城被上杉軍攻陷,至此椎名家的松倉城支城網徹底淪陷。

    椎名家僅剩下松倉城一座孤城。

    在此之下,上杉軍進行分兵,山浦國清繼續率領七千軍勢圍攻松倉城,而上杉四天王之一的甘粕景持,則率領其餘六千軍勢,趕赴前方與上杉謙信會合。

    上杉謙信會合了甘粕景持軍之後,兵力達到一萬三千人,在數量上壓倒了李曉的武田軍。

    得到援軍的支援之後,上杉謙信立即放棄了靜待的守勢,開始向李曉的武田軍陣地發動進攻。

    第三百三十六章對峙

    第三百三十六章對峙,到網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