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

第三卷 萬丈高樓平地起 第兩百七十三章 箕輪城下的劍聖 文 / 幸福來敲門

    第兩百七十三章箕輪城下的劍聖

    永祿八年,五月。

    天下群雄正蓄勢待起。

    在越後上杉謙信正力戰著武田家包圍網;

    三河的德川家康暗中圖謀著駿河之地;

    相模雄獅北條氏康猶如冷靜的棋手,側目旁觀關東變局,等待時機;

    甲斐武田信玄躊躇滿志,誓要將旗幟插到京都之上;

    尾張織田信長如鷹的目光,正緊鎖著稻葉山城;

    京畿卻發生了一件風雲變色的大事。

    素來有劍豪將軍之稱,室町幕府第十三代征夷大將軍足利義輝,在二條御所遭到三好三人眾,松永久秀軍勢襲擊,最後身亡。

    足利義輝最期之時,二條御所之內面對三好軍的重重圍困,足利義輝將辭世詩題在妻子的衣袖上,上書:五月細雨露還戾,且寄吾名杜鵑翼。翩然上雲霄。

    面對蜂湧而入的敵方士兵,足利義輝將所收藏的名刀全部拔出來插來地上,等敵兵衝到近前,便抽出一把刀迎戰。

    足利義輝的劍術得自上泉信綱與塚原卜傳真傳,並習得香取神道流秘技一之太刀,與敵軍交戰之時,力戰一個多時辰。

    足利義輝宛若劍神,劍鈍了馬上換一把新的,威風赫赫勇不可擋,殺人無數,而自己卻絲毫無傷。

    最後『天下至惡』松永久秀眼見足利義輝如此神勇,下令用鐵炮射擊將義輝打傷,又命人推倒門板壓在他身,堂堂幕府將軍,竟被幾個足輕用長槍隔著門板將他亂槍刺死。

    足利義輝一死,自應仁之亂以來,中央幕府僅剩無幾的權威徹底淪喪。

    按照亂世之說法,已到了幕府失其鹿,而天下共逐之的地步。

    這時無論京畿,還是天下皆將視線放之在近畿,關東,拭目以待繼今川義元之後,有哪一位豪傑能脫穎而出,率軍上洛匡扶天下。

    永祿八年八月,剛剛平復了嫡位繼承人義信謀反事件的武田家先聲奪人。

    甲斐之虎武田信玄,調集甲信大軍翻越雉尾卡,將風林火山的旗幟豎在西上野的土地上。

    武田軍主力會合西上野總大將武田勝賴的軍勢,兵力達到兩萬之眾!

    隨即武田信玄命武田勝賴五千諏訪眾,上野眾為先導,先攻取箕輪城副城鷹留城。

    鷹留城與箕輪城皆建在榛名山上,同用一個外郭,是一座險峻的堅城。

    武田勝賴軍勢第一陣,第二陣,分別是由西上野大將小幡憲重、以及四名臣之一的內籐昌豐兩千軍勢抵達鷹留城城下。

    鷹留城城主是長野業通,一同守城的還有在巖拒城下曾與李曉一戰的長野業固,守城軍只有五百人。

    面對城外大軍壓境的武田軍,長野業通,長野業固報以玉碎之心,率領五百人馬衝擊武田軍軍陣。

    武田軍之精銳小幡赤備措手不及,被擊退數百米,不少武士避讓不及,掉落鳥川激流中溺斃。

    之後內籐昌豐,武田勝賴率軍趕到,將長野軍團團包圍,鷹留城亦隨之失陷。

    長野業通,長野業固等長野家大將皆力戰身死。

    鷹留城一失,箕輪城則形勢更加孤立。

    九月,武田勝賴會合了山縣昌景的赤備軍後,向箕輪城發動攻勢。

    當鷹留城被攻陷後,長野家家主長野業盛,聞之上杉謙信的越後援軍抵達廄橋城,卻苦於利根川河水暴漲,而不得不阻礙於東岸後,仰天長歎之一聲。

    年僅十九歲的長野家家主長野業盛抱決死之念,率隊殺出,直突若田原的武田軍本陣,一人連挑數騎,無人可擋,之後仰天大笑方才歸城而去。

    次日,武田信玄主力開抵箕輪城城下,兩萬武田軍將箕輪城重重包圍,武田菱的旗指物遮天蔽地。

    之後武田軍分作數路向箕輪城發動總攻。

    長野家上下皆知存亡在此一刻,所以奮勇抵抗,城中裝備大量的鐵炮給與武田軍以重大傷亡。

    而長野家家主長野業盛,亦顯露出其父當年『上洲黃斑』之色,數次率騎突入武田軍陣中絞殺,甚至一度逼近武田勝賴的本陣。

    但武田軍人多勢眾,長野家漸漸顯露出不支之色。

    戰到後來,武田軍攻入箕輪城中,武田勝賴麾下大將大熊朝秀,揮舞長刀勇不可擋,率軍突擊意欲直取本丸。

    當大熊朝秀在半路上,卻碰見劍聖,天下第一的上泉秀綱。

    上泉秀綱揮動手中太刀,殺得武田軍血流成河,以一人之力,將大熊朝秀之軍擋在了本丸之外。

    大熊朝秀與上泉秀綱交手之下,部下死傷殆盡,幾乎僅以身免,多處重傷才保下命來,不過亦成全與上泉秀綱『一騎討』之名。

    不過上泉秀綱一人之力,並非救得了長野家。

    長野業盛率軍奮戰,最後一次突入武田軍陣中,又連斬數騎而返。

    回到本丸中時,他已身上帶傷,而箕輪城多處攻破,長野家大勢已去。

    最後長野業盛於本丸北側御前曲輪中的持佛堂,對著其父長野業正的位牌,切腹自盡。

    之後其郎黨悉數殉死。

    西上野之最後根據地箕輪城為武田家攻陷,長野家覆滅。

    上泉秀綱見本丸燃起熊熊大火,心知主家已經覆滅,當即心懷悲憤之情,揮舞手中之刀,一人殺入武田軍陣中。

    武田軍上下無人可擋,被上泉秀綱孤身殺出重圍。

    而戰後,武田信玄招攬上泉秀綱為其麾下。

    而上泉秀綱先是答允為信玄家臣,後以弘揚自己新陰流的劍法為由,向信玄辭行。

    武田信玄成全上泉秀綱之願,不過卻命其發誓不得出仕於武田家以外之大名之家。

    上泉秀綱答允之後,武田信玄將名字之中的信字下賜,上泉秀綱正式改名為上泉信綱。

    至此上泉信綱與其徒疋田文五郎,浪跡天下。

    不過上泉信綱之故事並非終結。

    永祿八年,十月,越中城生城。

    城裡來了兩位不速之客,正是上泉秀綱與弟子疋田文五郎。

    上泉信綱此來城生城與李曉一履,當年邀戰的三年之約。

    較之三年前,李曉身份不同往日,已成為大名級家臣,所以上泉秀綱特地將決戰之地,由箕輪城改在城生城。

    上泉秀綱是已故將軍足利義輝親許的劍聖,天下第一,而另一人則是武田家首席猛將,槍術名家,能於上杉謙信一戰的當世猛將,兼又有個明國人之身份,頓時引天下武道之士的側目。

    無數劍豪,浪人蜂擁向城生城,有的意欲一睹此次決鬥之盛況,也有人擔心李曉可能會在此對上泉秀綱不利,故來助拳。

    更有不少人猜測,李曉是否憑著地利之便,靠下毒或者什麼伎倆,甚至埋伏下死士暗算,贏得這次比試。

    這種觀點,亦然代表著多數人對李曉皆是不看好。

    當然亦有人認為十年來必有雄者出,劍聖之位,應是由後來者居上,李曉年輕力盛,應該有一戰之力。

    無論如何,這場決鬥,已被傳得沸沸揚揚,無數有心之人,皆將目光投向於此。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