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

第三卷 萬丈高樓平地起 第一百九十三章 五百對一千 文 / 幸福來敲門

    第一百九十三章五百對一千

    次日下午。

    陽光偏斜,從如利刃般聳立的山峰一側,照射入山谷之中。

    經過大半天,山道上的行進。

    齋籐利基的齋籐,神保連合軍已經到達了距離神岡之町,只有三里的位置。

    盛夏的熱意在飛驒國如此的高山內陸地區,退散得比越中平原快得許多,所以驟然入山,在城生城住習慣的齋籐利基,感覺山風襲來,已是漸漸有了幾分秋意。

    行進入飛驒的領地之後,齋籐利基一直十分警惕,物見番頭不斷將偵查的信息匯總之後,稟報給齋籐利基,以供他隨時瞭解。

    據他所知,對方武田軍的主將李曉,曾有分別有兩次伏擊過,長野家,村上家的記錄,所以對四周的偵查顯得格外慎重。

    就目前而言,齋籐利基得到的消息是,神岡城的武田軍似乎要以籠城的方法來對抗齋籐家。

    如是武田軍真是如此,那這一切就入了齋籐利基的圈套了,因為鹽屋秋貞答允他埋伏在神岡城中的細作,已準備完畢。

    籠城戰進行時細作就會在城中放火,製造混亂,如此就給他裡應外合,一舉攻破城門的機會。

    並且據鹽屋秋貞提供的消息,神岡城的糧草不會太多。

    如果武田軍真期望江馬家援軍到達,齋籐利基臉上摸過一絲寒笑,那就正好落入他的圈套。

    至於野外合戰?

    齋籐利基也做了這個準備,不過以他想來卻是不太可能。

    當初他拿到鹽屋秋貞給他武田軍的具體情報時,很是吃了一驚,神岡城守軍的數量,遠遠超出了他的預計。

    之前姊小路良賴給他的消息,李曉充其量不過兩百常備,在緊急動員能再召集兩百農兵,這樣的實力。

    而實際上,李曉所在的小小一個神岡城,區區五千石的領主,手下有五百常備的兵力不說,居然還有八十挺鐵炮,這樣的利器。

    這一切都令齋籐利基震撼不已,同時心中對神岡銀山,更添了十分貪婪之意,只有神岡銀山這樣的財富,才能支撐李曉短短時間,擴充到如此實力。

    所以他這次孤注一擲,特別是向老丈人神保長職,進獻了自己最鍾愛的茶具,以及數把名刀,這才換來了神保長職的五百人馬。

    領軍大將,是神保家池田城城主寺島職定。

    寺島職定與神保家另一位重臣小島職鎮,有神保家雙壁之稱,都是輔佐神保長職再興神保家的中興之臣。

    如此齋籐利基方才有了一舉攻下神岡城的底氣。

    這時齋籐利基的物件番頭急匆匆地策馬而來,向齋籐利基稟報言道:「稟報主公,在正前方一里處,發現武田家的常備集結,列成陣勢,似乎要與我軍決戰。」

    齋籐利基對此消息初時微微訝然,但隨即哼了一聲,言道:「武田軍五百常備,也敢出戰我一千軍勢,這簡直是自尋死路。」

    在另一邊,一處山谷之中,

    李曉的五百常備已在此集結完畢,等候齋籐利基的軍勢到了。

    這裡是李曉預先就選擇好的決戰地點。

    他將五百常備擺在山谷間的平地上,正面一片空曠,正適合於平原作戰的西國方陣。

    而在李曉軍勢的兩邊,右側的陡峭,無可攀爬的山峰,左側則是湍急的高原川河流。

    利用地利的保護,使得李曉絲毫不擔心西國方陣薄弱的兩翼會遭到側擊,他們只需要專心致志面對正面開來的敵軍足以。

    所以李曉看見這塊地方後,暗暗驚歎著自己過人的運氣,沒想到上天居然給他挑了這麼好的一塊決戰場地。

    因為這是,齋籐家軍勢前往神岡城的必經之路,所以除非齋籐利基選擇退兵,否則他就必須要在李曉選擇的地點,與李曉展開決戰。

    李曉的軍勢分成三個陣列,二百四十人西國方陣作為中堅居中,島勝猛,小幡曉憲擔任大將,而兩支百人的輔備,一左一右在側掩護,分別由木下小一郎,有山虎定在左右指揮。

    有山虎定,是李曉從有山之村招來的國人,他在李曉指揮的武田軍與姊小路軍決戰中,表現出色,被李曉提拔為足輕組頭,並賜姓有山,正式成為武士。

    後陣還有六十人,作預備,李曉,本多正信,師岡一羽一起在預備的陣列之中觀戰。

    而大藏長安則留在神岡之町,穩定民心。

    李曉騎著黑鍛之上,目光看向遠方,此刻他心底對此度出戰齋籐家,也並非有十足把握

    在昨夜的軍議中,聞之姊小路家進行動員後,李曉的家臣團都一致放棄了對籠城作戰的計劃,最後決定不等江馬輝盛援軍,出城進行合戰,決定在合戰中擊退齋籐家。

    李曉在戰前估算了下,雙方的勝負手,以兵力而論齋籐家佔據優勢。

    而李曉這邊的優勢,就是他手下常備都是經過最少半年訓練的職業兵,部分常備足足跟了李曉有兩年之久,所以他常備的戰鬥素質要高過齋籐家一籌。

    但僅憑於此,還不足夠,此戰勝負最大的變數,就是李曉的西國方陣能發揮幾成的威力。

    戰前李曉並沒有問小幡曉憲訓練得如何了,因為他知道問也是白問,這幾日鐵炮足輕訓練的進度他都親眼看在眼底。

    到底真正實力如何,還是要在戰場上實踐的,如果實踐失敗,之前一切再華麗的理論都沒有用,都是廢紙。

    就在李曉沉思時,齋籐家的軍勢出現在李曉常備面前。

    隨即李曉的五百常備從原本坐地休息,全數站起,進入了準備作戰的姿態。

    對方軍勢從山道進入之後,就在戰場的另一端,距離李曉方陣前沿,大概十町(一町約一百一十米)左右的距離開始列陣。

    同時對方的騎馬隊奔前,在李曉軍勢陣前游弋,以防止武田軍乘本軍這邊未落陣之前,突然出擊。

    對方騎馬隊中還有幾名豪勇的武士,故意在馬上秀自己一身不俗的騎術,向武田軍這邊挑釁。

    有一兩騎甚至特意衝到武田軍的鐵炮射程之內,飛速疾馳,在馬上揮舞著長槍向武田軍高聲搦戰。

    但武田軍這邊,早已經得到了李曉的嚴令,不許出戰,所以陣勢一動不動,對此置之不理。

    因此敵騎卻更加放肆,十幾騎陸續衝擊武田軍這邊,表演了疾馳向前,再陡然拔馬回轉的出色馬術,再度憑此向武田軍搦戰。

    敵騎見無人出來迎戰,於是不免得意得在馬上放聲大笑。

    不久之後,齋籐軍列陣完畢,騎馬隊從前方騎馬歸陣,臨走前騎馬武士不斷用手,向武田軍方向作勢拍打馬『臀』,以表示輕蔑之意。

    齋籐家一千大軍完全展開之後,李曉從遠處看去,只見對方軍容森嚴,顯然實力不俗,令他有預感此戰並非容易。

    齋籐利基看完武田家的佈陣,不由大感疑惑,向神保家大將寺島職定問道:「武田家這軍陣,布得頗為奇怪,我征戰多年,卻都沒有見過。以一般而論,佈陣時都是將鐵炮隊放在軍陣的前列,哪裡有在兩翼的道理。」

    寺島職定還未說話,齋籐家一員騎馬武士,出聲言道:「主公,武田軍如此佈陣,後排的鐵炮足輕根本無法射擊,或者只能射中到前面鐵炮足輕腦袋,完全是一個昏招。」

    「未必見得。」

    一旁的寺島職定出聲言道。

    寺島職定曾與一向宗,越後軍都打過戰,是一員歷經沙場二十多年的老將。

    他看了半天也未認得武田家布得是什麼陣勢,但是並未有絲毫輕疏,反而神情凝重地對一旁的齋籐利基言道:「聽說,對面這員武田家的城主李曉,是來自明國,他在白根山一戰,就是憑著個人之勇武,在輝虎公軍陣之中殺得六進六出,連越後第一猛將柿崎和泉守大人,都被他討取。」

    頓了頓寺島職定又言道:「此人勇不可擋,又是信玄公手下的第一猛將。而這看似頗為古怪的軍陣,想必是來自明國吧。」

    對於越後之龍上杉謙信的勇武,齋籐利基,寺島職定兩人對他的心情,已經不能只能佩服兩個字來形容了,即使用膜拜二字也不來得過分,對方既然有擊敗過上杉謙信的實力,足夠引起全軍的重視了。

    齋籐利基聽了點了點頭,言道:「此人的勇武我早有聽聞,信玄有此人之助,真是如虎添翼,傳令下令此戰務必慎重,命令各將不可因為武田軍人少而輕敵,需將敵軍當作同己方相等的軍力來作戰。」

    軍令傳達之後。

    齋籐利基向寺島職定言道:「既然已到了這裡,進一步就可以攻取神岡城,我已無後退之理,這明國武將所佈之陣,到底有何厲害,我一試就知,請寺島大人,為我押陣,我用本部五百軍勢,先向武田軍發動進攻。」

    寺島職定點了點頭,言道:「伯耆守大人,我在此祝你一戰成功。」

    這兩人議定之後,而一旁的騎馬武士卻對李曉的佈陣,有種不以為意之感覺。

    齋籐利基這時已將軍配向下一壓,下達了出陣的軍令。

    隨著進軍的太鼓聲響起,齋籐軍的陣形挪動,發出了沙沙的腳步聲。

    在齋籐家整齊的槍足輕隊前,依舊是三排弓足輕隊在前打頭。

    他們的目的也是用弓足輕隊,先一番射擊來動搖武田軍這邊的陣勢。

    反觀武田軍軍陣這一邊,一道又一道的軍令被傳下,西國方陣備隊的中央槍足輕隊,巍然不動。

    而兩側的鐵炮足輕隊則在小幡曉憲的軍令開始動作,同時左右兩個輔備的弓足輕隊也站到了前列。

    加上中央的八十名鐵炮隊,李曉軍勢中遠程打擊的兵力總共為一百四十人。

    「第一列舉槍!」

    在敵軍弓足輕隊進入鐵炮隊三十間的距離時,小幡曉憲大喝一聲,兩翼第一列的十名鐵炮手,動作整齊劃一地,舉槍而起,雙手握槍持於前胸。

    「瞄準!」

    小幡曉憲幾乎是竭盡全力,又是一聲嘶吼,鐵炮足輕們將槍端起,於面前瞄準,這一動作這一個半月來,他們練了無數次。

    在舉槍的一刻,所有人的槍口幾乎都是在一條水平線,與地面完成平行,和軀幹成九十度垂直。

    「射擊!」

    小幡曉憲一聲喝令。

    當敵軍弓足輕隊正準備站定射箭的時候。

    武田軍這邊的鐵炮足輕,利用射程上的優勢,率先開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