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

第二卷 信濃風雲 第五十一章 相模雄獅 文 / 幸福來敲門

    第五十一章相模雄獅

    國峰城攻略之後,小幡憲重不僅殺了同族的小幡景純,奪回了原來的居城,還利用其原來在甘樂郡,多胡郡的影響力,引得當地的豪族歸降武田家一邊,並遞送了人質。

    此舉徹底導致長野家對甘樂郡,多胡郡失去了控制,猶如左膀右臂被斬去一臂。武田家三千軍勢馬不停蹄,繼續攻城,這一次包圍了箕輪城的外圍支城倉賀野城。

    圍攻了兩三日,這時候武田信廉接到了北條家前家主北條氏康的來信。眼下有相模雄獅之稱的北條氏康,已經將家督之位傳給了北條氏政,不過他依舊手握著北條家的軍政大權。

    北條氏康的來信說,要武田家轉道武藏國,與他親自率領的北條家大軍會和,一起圍攻駐守武藏松山城的上杉憲勝。武田家眾將召開軍議,決定派軍支援北條家對松山城的攻略。

    當時聞之武田軍北條軍大軍到來,有著牆頭草優良傳統的上野國有力豪族們,如成田長康、佐野昌綱、小山家、小田家之流一同城頭變換大王旗,斷絕了與關東管領上杉謙信的關係,紛紛投靠北條家。

    幾乎是在一夜之間,上杉謙信做夢一覺醒來,就發覺自己在上野國的勢力一下子少了一半。

    自河越之戰,北條氏康指揮一萬一千人的北條軍以少勝多,大破八萬關東聯軍之後,扇谷上杉一族家名斷絕,而作為原關東管領的上內上杉一方亦然遭到重創。在北條家武藏,上野侵攻下,原關東管領上杉憲政不得不於天文二十一年前往越後投奔上杉謙信,從此開始了十年寄居生活。

    在去年永祿四年,上杉謙信在與武田信玄的第四次川中島合戰四個月前。他讓寄存在春日山城,整日吃閒飯的上杉憲政以關東管領的名義,召集關東群豪進軍北條家。那次人緣極其差勁的北條家遭到上野,下野,武藏,常陸,上總,下總諸國十萬關東聯軍圍攻。

    結果北條家依靠堅城小田原城堅強地活了下來,上杉謙信不得不撤圍,回去的路上還順路拔掉了北條家在武藏國的要衝松山城,並派上杉憲勝駐守在此,同時命令巖付城主太田資正協防松山城,防止北條家再度將魔掌伸入上野國。

    完成松山城攻略後,上杉謙信才放心地在鐮倉的鶴岡八幡宮,正式從養父上杉憲政的手裡繼任關東管領,以名義的身份,管轄武藏、相模、常陸、上總、下總、安房、上野、下野關東八州,另外還有甲斐和伊豆,一共是十個令制國。

    不過後來事實證明,這樣大義上的名分,在弱肉強食的戰國時代是根本靠不住的。上杉憲政在世,關東豪族就不怎麼買他的帳,否則他也不會被北條家到處攆得如喪家之犬,連本城平井城都被攻陷了,還要大老遠跑到越後避難。

    上杉謙信繼任關東管領時,這名義就更不濟了。

    上杉謙信勢大時,群豪們見有便宜可撿,加之北條家作惡多端以久,就都來到小田原打北條家一耙子,第四次川中島合戰後,上杉謙信與武田信玄兩敗俱傷,其在上野國的影響力下降不少。

    這時北條家聯合武田家,將其勢力重新返回上野國,那些將自身安危放在第一位的地方豪族們,就掉頭轉向,指責原先上杉謙信如何卑鄙無恥,然後像迷途知返的小孩般,投入了北條氏康這位大家長溫暖的懷抱。

    得到了上野國部分豪族的效忠後,北條氏康將所有注意力放在松山城上,城下一萬六千的北條家大軍全力進攻松山城。

    所以當三千武田家大軍開到武藏國松山城下,看到的是滿山遍野都是北條軍的軍帳,將彈丸之地的松山城包圍得水洩不通。

    當天,為了答謝同盟武田家的援軍出陣,北條氏康於松山城下設宴款待武田家眾將。

    宴會地點就是一塊平地,然後用繪有北條三鱗,或者稱三階麟北條家家紋的陣幕,四面圍成一個長方形。

    歷史上將北條首任家督北條早雲,建立於相模小田原城的政權,稱為後北條氏,目的是為了與鐮倉幕府期間,沒有幕府將軍之權,卻有幕府將軍之實的前北條氏加以區分。

    其實北條早雲出身草根,原名叫伊勢新九郎長氏,後來奪取伊豆相模之後,為了自抬身價,自稱為北條氏後裔。所以家紋也採用原北條氏的三麟紋。

    而原北條氏的三麟紋,是與本家恆武平氏的家紋揚羽蝶,相互區別的替紋。替紋使用有很多,比如作為甲斐武田家分支的穴山家(穴山信君),為了與本家四割菱區分,旗指物上就採用三花菱的家紋。

    現在北條家,經過北條早雲,北條氏綱,北條氏康三代家督經營,領地已直轄伊豆,相模,下總,武藏四國,勢力侵入上野,上總,常陸。

    陣幕之內,北條家武田家兩位總大將坐在正中,而武田家將領和北條家將領們,各面對面坐在總大將的下首。

    作為主人的北條氏康正坐在坐墊上,頭戴著外表塗得漆黑,並且高聳的立烏帽,穿著一身狩衣,手持著檜扇,笑吟吟地與武田信廉聊天。眼下武田信廉正繼續扮演著武田信玄影武者的角色,反正他們兄弟二人容貌相似,若不是長期侍奉的侍從,或者武田家的老家臣,絕難以將兩人區分開來。

    因為河越夜戰,而一戰成名的北條氏康素有相模雄獅之稱,現年四十七歲,比之武田信玄還要年長六歲。自元服起,就一直沙場征戰的北條氏康,氣質沉穩而篤定,在與武田信廉談笑時,目光仍不時掃過坐在武田信廉下首,那一大排席地喝酒的武田家將領們。

    李曉坐在這一群武田家將領中間,手拿起小口的酒瓶,朝盛酒的小碟子斟了酒後,端起來一口飲盡。

    不得不說日本『淫』真是小氣,這麼平的碟子居然也拿來裝酒,似乎就怕人一口喝太多的樣子。

    日本的宴會都是傳統的分餐制,也就是各自吃各自自己的,統一的標準都是三菜一湯,三菜是一葷兩素搭配,然後再來點清酒,米飯。

    李曉面前的小木桌裡除了幾塊蚌殼當作葷菜外,就是每日吃的醃蘿蔔,撈菜葉,一碗大醬湯,還有一碗不夠幾口吃的大米飯。

    坑爹啊,從小在衣食不愁的新中國長大的李曉,頓時感覺欲哭無淚,穿越真……不是人幹的活,並且來到了這個物質極其貧乏的年代。當時日本人崇信佛教,除了飛禽與魚類外,什麼肉都不許吃,並且所有菜都是口味清淡多鹽的,用西遊記的話來說,李曉這三個月來的生活簡直是嘴巴裡都要淡出鳥來了。

    不過如此的宴席檔次對大部分武田家將領,都是難見的美餐,這也難怪,這幾日行軍打戰,天天都是飯糰子配味增湯,或者吃點刀削面。與之相比,北條氏康宴席的檔次確實高許多了。

    於是在如此「豐盛」的宴席面前,雙軍將領吃得都是相當哈皮,加上又有點清酒助興,頓時就有幾個將領管不住自己嘴巴,開始滿嘴跑火車了。

    「我說,你們武田家是不是上次川中島合戰慘敗,元氣未復,所以這次才派了區區三千軍勢來支援我北條家。與其這樣,還不如趕緊回家去。」

    有一位好像喝得興致很高的北條家將領,開始朝武田家這邊放話,聞言頓時武田家將領這邊都停止吃食的動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