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

第二卷 信濃風雲 第三十九章 城主偉業 文 / 幸福來敲門

    第三十九章城主偉業

    一般而論一名武士從主君那領取的俸祿,有兩種(以年薪計算)。

    第一種是知行,知行一般是中高級武士才享受的待遇。所謂知行的意思就是直接分封給你領地,然後你在領地上自收自取那種。比如之前石田三成招攬島勝猛,就給了一萬五千石的知行。

    不過這一萬五千石並不是實際到手的俸祿,當時徵稅一般是二公一民或者三公二民。拿三公二民來說,一萬五千石裡,事實上農民要拿走六千石,而島勝猛到手的有九千石。

    當然九千石這只是指糧食收入,島勝猛偶爾還可以在領地,征點其他稅啊,比如過路稅,商業稅等等,越是繁華的地方如此額外收入越多,甚至遠超過當地的石高。當然若領地換在甲斐信濃這樣的農業地區,這方面的收入還是不要想太多了。

    第二種就是貫錢+扶持米的發放方式,這是中低級武士,常備足輕的工資支付方式。扶持米就是直接用現大米的形式發給武士們。

    當時一石米(150公斤)。而扶持米一人一日份是五合,換算成一年相當於1.75石。李曉現在是足輕大將在武田勝賴那裡直接領取的工資,是一年一百貫加三人份的扶持米。

    在當時以一貫錢購買兩石米來算,差不多也有二百石多一點。按照現代人的算法,假如一個現代人年薪30000(月工資2500)rmb來計算,米價兩塊五一斤,也就是說一個現代人年工資可以購買12000斤大米,也就是6000公斤。

    換算成日本戰國工資就是年薪40石這樣,不過這個換算並不標準,因為大米換算的標準古今不一樣,但也可以客觀反應一點問題。李曉的現在200石的工資差不多可以抵得上北上廣白領的收入水平了。

    眼下李曉收了島勝猛作部下,給他開出的待遇是一年50貫,加一人份的扶持米。這個待遇在當時是偏高水平,普通而論足輕組頭的年薪一般是在30貫到50貫之間(比如猴子出仕織田家足輕組頭時,織田信長給他拿得也是一年50貫啊)。

    島勝猛目前對這個待遇還是相對滿意的,畢竟這工資對他這個無牽無掛的單身漢來說,是很有閒錢天天去泡泡吧喝喝酒把把妹的。石田三成不是把俸祿裡的四成給島勝猛嗎,李曉給的可是自己工資份額裡的一半啊。

    這樣李曉就很不開心了,多了島勝猛以後他的工資一下少了一半,所有的用度一下變得捉襟見肘。

    那匹之前武田信玄賞賜給他的栗色大馬一直都是自己掏錢供養,不知是不是塊頭比其他戰馬大許多的緣故,栗色大馬特別能吃,這頭孽畜每個月都要吃掉他一大筆的錢,這還不算專門僱傭來照顧戰馬僕役的費用。

    扣掉養馬的費用,李曉也常常有去居酒屋買醉的情況發生,如此一來花錢更大。

    排在足輕組頭下面,最末一流的常備足輕待遇就更低一個檔次了,差不多在20-30石這個檔次,他們除了有一大家人要養,而作戰時的武器和鎧甲這塊的錢都要自備。

    救下島勝猛和菅沼定仍之後,李曉決定先將菅沼定仍帶到當地一家農戶養傷,而自己與島勝猛回到高遠城裡。

    這時候募兵工作已經完成,高遠城已經編組成了七百人的軍勢,而負責軍糧統籌的山本勘助給與招募來的農兵浪人待遇,統一是每人是每日三人份扶持米。

    就如何訓練一事上,武田勝賴和山本勘助一起徵詢了李曉的意見。出乎意料的是,李曉就帶兵一事上表現出一無所知,十分茫然。

    事實上關於練兵帶兵,作為現代人又是業餘軍事迷的李曉是有一套自己的見解,更何況高中大學參加過軍訓大概流程也知道怎麼一回事,再怎麼不行看了起點無數yy軍事文,一知半解的一點也會吧。

    但是李曉就是不想讓武田家的人知道他有這個本事,主要不想讓這個方法這麼早的就流傳出去。

    就另外而言,李曉在武田信玄,武田信繁,山本勘助面前表現的是一名勇力蓋世,並頗為智謀,時常有著奇思妙想的將才。若是再讓他們知道李曉,有帶兵練兵的本事,那就鋒芒太露了。

    好吧,一個人再勇武也不過十人敵,了不起百人敵,李曉出些點鬼點子,玩玩計謀,在厚黑學,陰謀學大師武田信玄眼底也是可以克制的。但是如果真讓李曉練出一支可以以弱勝強,以一擋十的強兵,那麼武田家從原來對李曉的重視,就要改成深深提防了。

    至少若將來立下大功,武田信玄要賜予李曉封地,外放讓他當一個城主就要好好考慮考慮了。畢竟當了城主就有自治權了,財權兵權一把手抓,如此大的權力,若那天時機一到,城主自己造反叛亂,或者易旗,也是經常有的事。

    若李曉能力太強,萬一造反就糟糕,與其如此還不如放在身邊當一個直臣,放在眼皮子底下好控制。

    在李曉還是個普通武士時,所有的一切都是武田家給的,包括武士的身份,俸祿等等,同樣的武田家也可以一句話將所有一切收回去。

    所以李曉現在走的每一步都必須如履薄冰,並且小心翼翼看著別人臉色行事,並且不能將自己真實實力暴露出去,最好讓所有人都以為他只是一名空有肌肉的武將而已。

    若李曉萬一當上城主,就擁有一塊數萬石的封地,如此就可以在家種田養兵,若練出一支震驚戰國的強兵來。李曉憑借此就能擺脫看人臉色,事事顧及的局面。

    總結幾千年來中國內鬥的歷史,概括起來只有一句話,槍桿子裡出政權。這是高中歷史老師說,李曉一直牢牢記得。

    手裡有兵腰桿就硬,放到將來,即便武田義信繼位自己也絲毫不懼。

    事實上,如果將武田勝賴上位的希望,全數寄托在四年後武田義信起兵謀反,然後事情敗落,從而失去嫡位上。

    這樣的想法純粹是聽天由命,靠運氣吃飯。其實李曉穿越後,已經證實歷史是真的可以更改的,比如本該在川中島合戰中陣亡的,武田信繁和山本勘助,不因為李曉的努力,而改變了他們的命運嗎。

    若以後的發展沒有按歷史走下去,武田義信謀反的事情沒有發生,那麼等待李曉只能是在武田勝賴手下碌碌無為一輩子,當個米蟲混吃等死,大不了在將來川中島合戰的史書上給你記錄上一筆這樣。

    所以李曉現在必須著手改變,增強武田勝賴的實力是一方面,事實上有山本勘助,真田昌幸的左右輔佐,武田勝賴的家臣團班底已在慢慢組建之中。天下沒有白掉的餡餅,武田勝賴想不勞而獲得到武田家家督是不可能,他也需要時間來向武田信玄來證明自己。

    同樣李曉自己也必須自強,招攬島勝猛,也是剛剛好跨出了第一步而已。但李曉最終目的還是當上城主,有錢有糧有兵,手底就有籌碼,說話有底氣,否則一切都只是浮雲。

    到時候若真有一天,即使武田義信上位了,決定對李曉不利,李曉也有底氣改頭換面依附另外一個大勢力,甚至敢扯面大旗,起兵造反,與武田義信掰掰手腕,打一場對台。

    而眼下武田家領地內封地已經飽和,想要在武田家現有境內,獲得領地和石高基本無望,而且就是有,也輪不上自己。武田家的一門眾,譜代家臣還有一票人等在那邊。

    所以如果李曉要獲得城主的位置,就要必須借助武田家對外的領土擴張,眼下唯一的期望莫過於接下來對上野國的攻伐。

    如果真按武田信繁所說的,武田信玄有意讓李曉返回他身邊擔任直臣,如此就最理想了,因為直臣立功的機會大,並且容易被主君看在眼裡而受到提拔。

    李曉再在上野國攻略中,立下赫赫戰功,就有機會讓武田信玄出於鞏固上野國領地的目的,封一塊領地,讓驍勇善戰的李曉擔任城主,駐守在那裡,鞏固武田家的統治,同時北面防範上杉家,南面也可以監視北條家。

    如此李曉的城主大計就可以達成了。

    當然李曉也必須未雨綢繆,若武田信玄沒打算召李曉回去。李曉就必須在武田勝賴身邊努力表現,一面幫武田勝賴攢集軍功,提升在武田信玄眼底的價值,另一方面,陪臣也不是沒有一點機會,被主公直接封外城主的。有機會就必須努力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