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二百九十五章 格物致知 文 / 燭
第二百九十五章格物致知
閣樓上四面八方皆敞開門窗,漆黑的夜空佈滿了棋子似的星斗,與樓內亮晃晃的燭光相輝映襯,乳白色的月光從窗口灑落進來,而池塘中的星燈光芒也倒影而來,眾人身臨其境反而不覺什麼,但若是有人在遠處觀望,便覺得閣樓彷彿被群星籠罩,懸掛與半空中,如同天上的瓊樓玉宇一般。
受邀客人已齊聚,作為宴席之主,沈遼的性子再孤傲,也不免說上幾句歡迎光臨、非常感激之類的俗套話,當然,也不用指望他表現得太過熱情,舉杯與來客共飲之後,也就無話可說了,實在沒有待客的自覺。
或許他自己也意識到這點,放下杯子之後,俯身身子,重重的敲了幾下座下地板,迴響餘音未盡,一陣絲竹絃樂聲傳來,旋律緩和優雅,如同潺潺流水,綿綿不絕,意境深邃而高遠,淡泊恬然,十分符合樓內的氣氛。
眾人仔細聆聽,卻沒有發現絃樂聲是從何處傳來的,彷彿本來在閣樓中一樣,不過也有個別細心之人卻可以肯定,這優美動聽的旋律並非是從窗外飄來的,因為有人故意湊到窗口處,卻發現自己聽到的絃樂聲反而變得微弱起來。
劉仁之十分懂得調動氣氛,當他發覺有人對此現象表示驚訝時,立時巧妙的將話題引到這方面來,並唉聲歎氣道:「自從發現這奇異之處後,我百思不得其解,有段時間真是茶飯不思,多次厚顏讓沈公子在樓中設宴款待,就是為了探其究竟,可惜至今依然無果,卻不知各位才俊是否知其奧妙,為我解惑?」
劉仁之的話,頓時把眾人的興趣勾引上來,正如他剛才所說,在場的人都是才俊,俊這個詞有年青的意思,也不知是巧合還是另有用意,反正今晚沈遼宴請的賓客,除了劉仁之之外,前來的都是二十來歲左右的青年。
若是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這些青年無一不是或風度翩翩,或相貌俊逸的人物,而且氣度也是不凡,這可以從他們無意之中流露出的言行舉止看出來,要麼是富貴之氣,要麼是書卷之風,絕對沒有歪瓜劣棗、粗鄙愚魯的存在。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幫堪稱才俊的人物聚在一起,在暗歎對方的氣度不凡之時,也隱隱約約有比較之意,也沒說一定要分出高下來,只是如同幾個美女同台而立定要比出美中不足一樣,不過是天性使然而已。
既然都是聰明人,所以在沒有觀察或考慮清楚之前,也沒人爭搶解答,只是在心裡盤算起來,樓中有機關肯定是必然的,但是機關設在何處,這才是重點,而且正在參加宴會,也不可能說離席跑去實地觀摩考察,只能靠一雙眼睛,以及自身的才學見識,推理判斷其中的原由。
首先可以確定一件事情,既然有絃樂聲,那說明有人在演奏,從旋律可以辨別出樂器分為琴簫罄二胡等,顯然是個有幾人組成的樂隊,而閣樓門窗敞開,中間並無屏風綢紗之類的摭擋之物,一目瞭然,不可能再藏下其他人。
那樂隊肯定是在樓下,問題在於,按照以往的常識,樓下的絃樂聲,一般是從門窗處飄散進來,而今情況並不是這樣,畢竟大家都不是聾子,門窗盡數開敞,有聲音飄進誰能分辨不出來。
作為縣尉,李明達時常接觸些刑偵案件,推理能力可能要比常人反應較快,就在眾人還在仔細打量產閣樓內佈局環境時,他心裡已經隱約有了些想法,出於職業習慣,他在思索的時候,總是喜歡在別人臉上掃視,目光瞟過沈遼,突然靈光閃現。
沈遼敲擊地板為號的舉動從李明達的腦海中掠過,嘴角自然泛起一縷笑容,當發現張元善也若有所思的看向沈遼時,害怕他爭先搶答,當下沒有再細加思慮,開口說道:「依在下看來,傳聲之源來於此。」說著李明達也俯身擊地,或許是因為地板輔了層氈毯的原故,任他如何敲擊卻沒有聲音。
李明達愕然,隨之心中喜悅,顯得更有把握起來,既然沈遼能敲出聲響來,而自己這邊卻沒有,那豈不是證明這些板塊肯然另有乾坤,說不定有幾塊是鏤空與下面接連的,為了美觀大方,所以才鋪上一層毯子。
當李明世將自己的想法講述出來後,有些人或者隱約也是這樣尋思的,聞言紛紛輕微點頭,認為有理,見此情形,李明達心裡有點得意,洒然笑道:「沈公子以為如何?」
自然,也有幾人不認同他的看法,搖頭表示反對,不過李明達全當他們是在嫉妒自己的機敏,並沒有放在心上。
見到眾人看向自己,沈遼只是淡然微笑,沒有承認或否定,而劉仁之卻笑道:「李縣尉的反應果然快速,當初我可是尋思了許久才想到這個。」
說著故意停頓了下,當李明達下意識的露出矜持的笑容時,劉仁之卻搖頭晃腦歎道:「可惜的是,當我以為就是這個原因,讓人將氈毯移開,仔細搜尋敲打,才發現整個閣樓內,只有沈公子座下的那塊木板能敲得響,其餘的全部毫無動靜,且板塊之間嚴絲密合的,連絲縫隙都沒有,更加不用說鏤空孔洞了。」
李明達笑容立時僵滯,漸漸斂去,雖沒人嘲笑,但他卻感覺很不舒服,不過他也知道,以劉仁之的性格,在這種場合,肯定不會撒謊欺瞞眾人,
「而且平鋪的木板每塊都有兩寸厚,而且還是雙面夾層,夾層中間竹木縱橫交錯,若是將門窗緊閉,在這大聲叫喊,人在外面也未必能聽得見裡面的動靜,所以說聲音肯定不從這裡傳入。」劉仁之繼續說道,滿面的正經之色,好像不是在說笑。
而且聽起來也非常有道理,要知道現代房屋的隔音設施,也是採用在牆壁內夾加棉絮的辦法起到吸音作用,再加上有綢布氈毯的摭擋,形成一個靜音密室不成問題,這種巧思讓楚質在心中感歎不已,沒有想到宋代也有這種手段,看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真是層出不窮,後人應當加以挖掘保護才是。
只不過,好像感覺算漏了些什麼,楚質撫著唇角忖思,執筷挾了片薄透多汁的羊肉放入口中,咀嚼幾下,真是美味可口,彷彿經受不住美食的誘惑一樣,楚質乾脆不再思考,而是將注意力放在餐桌上,一邊端杯小飲,一邊吃得不亦樂乎。
當然,他也沒有忘記對面的大舅子許漢卿,頻頻舉杯示意,這讓楊承平有些好奇起來,忍不住側了下身體,朝許漢卿示意了下,輕聲道:「許兄,那人,是你好友?」
也不怪楊承平這麼疑惑,閣樓上的席位雖然是擺在弧圓形,沒有主次座之分,不過能陪在沈遼旁邊的賓客,且與仁和知縣張元善相對而坐,身份自然非同一般,但是無論錢塘縣還是杭州城,如此有為的少年,自己豈能不認識。
就算不認得也該聽說過吧,隱約之中,楊承平也有個模糊念頭,可是見到楚質連連向許漢卿示好時,卻不敢肯定起來。
「楊兄說笑了,在下固然幾臨杭州,但皆是來去匆匆,除了你之外,豈有時間相識什麼好友。」許漢卿低聲回應道:「楊兄久居杭州,交遊廣闊,我還想問你可否知道他的身份呢。」
私人宴會,圖的無非是個悠然自在的氛圍,席間觥籌交錯、竊竊私語本就是很正常的行為,況且其他也是如此,正三三倆倆的小聲討論著,也沒人留意兩人在說什麼,而旁邊的使女更是謹遵只聽不說的規矩,除非主人家事後詢問,不然絕對不能透露賓客的談話內容。
一曲終了,但是眾人還是沒有誰能準確猜測出絃樂聲具體是從哪裡傳入的,有個好奇心比較旺盛的客人,似乎不相信劉仁之的話,端酒飲盡之後,居然猛然站起,不理會他人的哄然笑聲,在閣樓中來回走動,四處跺足敲打。
「兄台,可發現什麼端倪?」笑過之後,也有人追問起來。
沿著木板一路敲過,還真如同劉仁之所言,除了沈遼座下的板塊比較特殊外,其餘的一點異常也沒有,那人返回席位落坐,臉上也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表情,只是滿面的迷惑不解,搖頭說道:「沒有發現異處,都很正常。」
可能是由於那人剛才在沈遼座下木板敲打了幾下,樂人以為是信號,所以不知從何處傳來的絃樂聲又適時響起,這回眾人更加仔細聆聽,剛才那人又站起,再次在閣樓中反覆走動,尋找聲音散發的地方,甚至探頭出門窗仔細察看。
按理來說,只要有聲音,一定會有聲源的存在,只要能分辨聲音的強弱之處來,那離答案就不遠了,然而,那人越走,臉上的表情越是奇怪,走了幾圈後,帶著怪異而沮喪的神情坐回席位之上,沉默不語。
如果不是顧及所謂的風度,在場的許多人恐怕也會與那人一樣,仔細搜察聲源,畢竟空談不如實踐,只不過秉承著君子動口不動手的優良作風,才禮讓於人,在他們想來,這次那人肯定能尋出機關所在,明白絃樂從哪裡傳入時,卻發現事實好像和想像總是有些差距。
「呵呵,忘記提醒各位了。」劉仁之撫鬚笑道:「聽音尋位的辦法,我也嘗試過,只不過似乎沒有什麼用處,聲樂好像根本不是從某一處傳來的,而是在閣樓內的四面八方迴盪透入,至於為何如此,卻是我想知道的。」
剛才走動尋視的那人也輕輕點頭贊同道:「無論走在何處,聽到的聲音都是一般大小,沒有強弱之分,好像都是從那裡散發出來的。」
「張大人,心中可有見解?」沈遼輕微側躺在榻上,手中舉著半杯殘酒,悠悠搖蕩,一輪光景搖曳的明月倒映在杯中,他的目光似是看著杯中之月,又似是望著張元善,神情淡然恬靜,盡顯風流灑逸的風範。
聽到沈遼的詢問,張元善還在沉吟思索,但李明達眼睛卻掠過一絲莫名情緒,低下頭來,看似關注桌上的美酒佳餚,其實在側耳留意那邊的動靜。
「在下慚愧,想了許久,也是不明其意,不得其解。」沉吟了下,張元善十分乾脆承認道,沒有人嘲笑,畢竟自己也沒有看出端倪來,反而有幾人覺得張元善這人爽快,紛紛遙杯示意共飲,而李明達心中鬆了口氣之餘,見到這個情形,想到自己卻沒有這個待遇,臉過掠過一抹陰霾。
「那諸位呢,可有誰人知其原因?」沈遼似乎也來了幾分興趣,居然追問起來。
如果是問起詩詞歌賦,或者古今趣聞,肯定有人分析得頭頭是道,侃侃而談,但是這種格物致知的問題,就少有人涉獵了,幸好大家也差不多,沒能解答出來,眾人心理也感到平衡,沒有覺得臉上無光。
然而沈遼好像沒有打算終止這個話題,繼續道:「許世兄,你有什麼看法?」
這回輪到張元善瞇起了眼睛,當日西湖盛會上,他曾登船拜訪沈瑤,許漢卿他自然見過,只是沒能打聽清楚他是什麼底細,幸好那日之後,也沒見他上過沈家之門,本以為只是一名過客而已,卻沒有想到今日他會突然出現,而且看沈遼的態度,及那句世兄的稱呼,可見此人與沈家關係菲淺啊。
「我的看法?」許漢卿有些錯愕,本想隨口敷衍過去,可是察覺到沈遼眼睛裡隱藏著的那縷怨氣,想到這或許是個緩和兩人關係的機會,考慮了下,微笑道:「依我淺見,聲音必然是從樓下傳來無疑,如果我沒有料錯,底下的房屋佈置肯定非常特別,說不定埋有幾隻水缸桶甕之類的物事。」
「咦,聽你一說,我好像有些印象。」有人揉了下腦門,恍然說道:「這與勾欄內的戲台差不多,旁邊埋上水缸,聲音可以傳得很遠。」
「沒錯,我也發現了,頂上的藻井幾乎和戲樓一樣,樓,其實就是仿製戲樓而建的。」在場也之中並不缺乏一點就透、舉一反三的聰明人,只要有個提示,加上曾經來過這閣樓,印象深刻,仔細對比思考,立刻得出結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