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高衙內新傳

第十三卷 第五十二章 文 / 斬空

    第五十二章

    耶律余睹生長北邊,未必知道什麼兩廂安排下五百刀斧手,摔杯為號一起殺出之類的中原戲文經典橋段,然而這明晃晃的利刃當頭,隨便哪一柄都能置自己於死地,這一節還是看的明白的。

    帳中的燭火照在斧刃上,又反射到他臉上,映得他一張臉死人一樣的蒼白,慘然一笑道:「我本可西走夏,東走女真,北入韃靼,所以南來奔宋者,皆以為與相公有舊,兩國又務盟好,相公殷殷以燕雲之事相托,必不負我。當貴屬塞上援手,接應我南來之時,我尚深慶得計,不想一見相公之面,竟是這般相待!」

    這個這個,誤會啊……高強有點汗,他備下二十名刀斧手,原是為了防止耶律余睹行死間,或是對自己的安排有所不滿的時候可以控制住他,天地良心,他可還沒下作到把遠道前來投奔的人一刀砍了腦袋的程度。這牛皋,唱的是哪一出!

    狠狠瞪了牛皋一眼,高強連叫停手停手,不得造次,待眾牙兵將兵刃收起之後,方向耶律余睹拱手道:「都統休怪,近來邊事頻有警號,軍中各處戒備森嚴,我這牙兵都頭便時常伏下精兵在我左右衛護,卻不是有意加害都統。牛皋,還不去向都統謝罪?」

    牛皋也知自己闖了禍,不過他生性憨直,又素來以死力報效高強,因而也不以為意,當即上前向耶律余睹拜了三拜。有道是人在屋簷下,不敢不低頭,耶律余睹就算是一肚子氣,也不好拿來撒在高強的心腹將領頭上,只得故作大方作罷了。

    紛擾已畢,高強看看四周,好好一個後帳已經被割的支離破碎。酒席也被牛皋掀了,這酒看來是得換地方喝了。當下換了一處營帳,這回什麼刀斧手是不用了,那樣的話耶律余睹還能說話麼?額外叫了曹正起來,和牛皋二人一同站在高強身後護持,陪席的仍舊是劉晏——這劉晏倒真是好城府,從牛皋掀桌子到現在再排桌子,由始至終他連眉頭都不動一下。到這刻仍舊是向耶律余睹慇勤勸酒。

    他能勸,耶律余睹可喝不下去了,看了看高強身後的兩個門神,把酒杯放下,歎了口氣,向高強道:「相公,此番某家南來,已是將舉族性命一千餘口盡數交到你手中。相公欲如何相待,此時便請明言,若果南朝不能相容時,某家任憑相公處置,惟請放了某家骨肉軍帳一條生路。」

    高強聞言。亦是皺緊了眉頭道:「都統,你南來投我,自是信我不疑,我亦當有以相報。奈何北地勢亂,我雖知曉上京之變,卻不知備細,都統究竟為何南來?」

    耶律余睹見問,點頭道:「相公謀國之臣,當有此問,適才某原要相告,此際恰好相公問起。便好說明。」原來他和張琳二人回到上京之後,還沒等向天祚匯報此行經過,就看見天祚身旁多了一個老熟人,便是當日遼國御營兵敗護步答岡之後,被逐出上京,去作了西南面招討使的蕭奉先。

    此人素來與耶律余睹這一派不睦,偏偏天祚又對他甚是信重,顯然是趁著余睹出使之機。不知用了什麼法子。向天祚又進讒言,哄得天祚高興。才把他調回上京。當時余睹見了此人在旁,已知不妙,便留了個心眼,當張琳說起南朝要求交還燕雲之事時,他便一言不發,好似與他全無干係一般。果然天祚聞言大怒,又有蕭奉先從旁推波助瀾,當下將張琳褫奪一切官職,勒令致仕。余睹因是副使,又知機避責,只是被天祚罵了一頓,依舊為官。

    之後葉夢得就很倒霉了,天祚帝雖然發怒,也知道不能輕率從事,便不許他上朝宣讀國書,只命他一行在上京館驛中暫住,兩旁用軍士團團圍住,不許內外聯繫。

    余睹情知南朝這次是要動真格地,見天祚遲遲難定,心憂如焚,幾番有心加以勸諫時,又被蕭奉先從旁作梗,仗著天祚對他亦是頗為信任,方得無事,然而亦漸為疏遠。這已是難言,更有外路來人,說起自張琳罷官之後,漢兵軍心瓦解,都道契丹皇帝不以禮待漢兒,何必為他效死?加上軍中糧草不繼,南朝交付的歲幣和軍糧亦是遠水解不得近渴,領兵將校亦是不得其人,幾樣加起來,忽一夕軍中嘩變,好容易徵調來的二十萬以漢兵為主的大軍,呼啦拉散去大半,連許多契丹本族人亦乘機逃散。

    這一支兵乃是契丹賴以反擊女真的資本,余睹聞訊當即上殿向天祚進諫,卻被蕭奉先說什麼漢兒本不足信,如今契丹兵各處擊賊,頻頻告捷,如饒州渤海摩哩、易水馬賊董龐兒、東京高永昌等悉數被殲,足見契丹國勢尚在,只須將諸路勝兵調集,亦足以擊破女真,澄清妖氛。

    天祚日常只好遊獵,國事一無關心,聽蕭奉先說的頭頭是道,他的黨羽亦從一旁搖旗吶喊,竟是不辨真偽,將余睹呵斥了一番,便打發他下去了。眼見國事已不可為,余睹深恨蕭奉先,當夜便點起本部兵馬來,要去殺了這廝一黨,再兵逼天祚帝,以奪取大權。

    哪知其事不密,被蕭奉先預先察覺,此人乖覺異常,當即飛奔到天祚御營之中,說耶律余睹要謀反,殺死天祚,擁立晉王為帝。天祚聞言本已大怒,加上這番話也未必全然是假,當即命御營加以反擊,這一夜殺的糊里糊塗,契丹人死了無數,半個上京都化為火海。

    戰至天明時,余睹見事已不可為,只得率領殘兵南逃。那蕭奉先回家一看,自家親弟蕭嗣先已是身首異處,一時痛斷肝腸,哭請天祚追捕耶律余睹為自己弟弟報仇,於是這麼一路追追打打,虧得眾契丹將領也曉得余睹和蕭奉先孰忠孰奸,有意縱放,才容他逃到南邊來。

    一番說罷。余睹長吁短歎,垂頭不語。高強在那裡也是為難,聽上去倒是可憐一個人,報國無門被逼外逃,可是收留了他對自己有什麼好處?首先政治上,此人是不折不扣地叛臣,沒法拿來號召契丹人,反而會讓遼國指責自己敗盟在先;其次軍事上。耶律余睹通曉契丹兵事虛實,這算一條優勢,可是自家的戰略目標並不是要一舉打倒遼國,是以並無大用。

    收留他好處不大,可是要是遣返他呢?卻又不妥,目下收復燕雲在即,如何處置降人是一大焦點,這耶律余睹在契丹國中也是一個名人。若是卻之不受,消息傳揚出去,其餘人多半以為大宋仍舊重視盟約,不納降人,於是縱然對契丹失去了信心。亦不會再來投奔南朝,只怕都要去投女真了。這豈不是自縛手腳,而坐看女真壯大?至於砍了他的腦袋取悅契丹,就更加不妥了。自古殺降不祥,一刀下去人氣大跌,手下武將忠誠度和民心降二十點還是少的……戰略遊戲玩多了,咳咳。

    越想越惱,看面前這個相貌堂堂的耶律余睹時,高強就覺得此人渾身上下開始冒熱氣,竟是一個偌大的燙手山芋!只得拱手道:「都統休慌,此事我已飛騎稟報朝廷。請官家定奪,都統且請在此少住,待朝堂聖旨到後,再作計較。」

    耶律余睹見說,亦是無法,只得將殘酒吃了且去歇息。高強送出帳外,命人牢牢看住,不可生了意外。又捉著劉晏。問明這耶律余睹所部俱已在易州城下安置妥帖,外人不得切近。方才稍稍心安。

    時已夜深,高強心裡有這件為難事,亦無心安歇,轉身走了兩步,忽覺身後腳步聲響,回頭看時,卻見劉晏跟在後面,欲言又止,省起此人亦算得是降人,恐怕有話要說,便問道:「劉兄可有以教我?不妨直言,言者無罪。」

    劉晏見問,忙告了罪,趨近道:「相公,這耶律余睹此來,相公殺亦不得,放亦不得,想是為難,下官卻有一計,相公不妨遣使知會北朝,言及此事,只說忽有遼國都統南奔,不知國中生何變亂,恐害了兩國盟好,請他天祚帝示以國書。」

    「嗯?」這倒是高強之前沒有想到地辦法,一時還沒想透箇中奧妙,把眼睛只望劉晏。

    劉晏不慌不忙,續道:「方今我朝大兵壓境,遣使索取燕雲,兩國間戰雲密佈,那遼主天祚雖然不忿,惟其東有女真,南有大宋,國中又是空虛,斷不敢輕易開戰。如今相公將此事知會北朝,乃是借此逼他表明態度,教他不能推搪拖延,這廂又可命余睹放言,說那天祚本已答允交還南朝,奈何蕭奉先讒言惑主,又遣兵與他相攻,逼得他只得南奔。如此將余睹南奔之事與我朝索討燕雲之事夾雜起來,其國中不知虛實,民心定必大亂,我朝趁機便可進兵收復燕雲。至於耶律都統,一旦燕雲事了,我朝向契丹示好,即可將耶律都統放歸,那時契丹若想與本朝修好,勢必要優待耶律都統,而耶律都統方引我大宋以自固,於是我大宋便在契丹朝廷上有了一個不二之臣;倘若契丹一意興兵來攻,決意死戰時,亦可將耶律余睹起用為將,命他招降契丹臣民,以削弱彼軍,於我大宋亦是上佳。」

    「……」很是花了一點時間,高強才消化了劉晏的這番話,禁不住叫絕。在棋道當中,有一種戰術叫做試應手,也就是當局面混沌,不知如何取捨地時候,不妨下一著閒棋,逼使對方作出選擇,而後隨機應變即可。劉晏此計就大有試應手的味道,將這個消息散播出去,又和索討燕雲聯繫起來,逼得遼國先作出選擇,自己便可相機而動,後中得先。

    月下來回踱步,越想越妙,不由得喜上眉梢,拍拍劉晏的肩膀道:「劉兄真乃大才,方今用人之際,我帳中正須才智之士,劉兄可有意助我?」劉晏自然是順桿爬,連說固所願也,不敢請爾,高強便委他為宣撫司參謀,軍前聽用,其八百騎子弟兵亦作為敢勇效用,隸屬宣撫司麾下。

    事不宜遲,高強便即將耶律余睹又請了回來,將適才劉晏所獻之計與他說了一遍,叫他這般依計而行。耶律余睹聽說要造謠生事,初時還有些疑慮,高強便勸他,說道一不作二不休,如今天祚帝被奸臣讒惑,契丹國勢危殆,他若能引來宋兵相助,存續大遼國祚,亦算是名標青史的功臣。「都統一心為國,眼前的區區聲名卻顧不得許多,待他日御宇澄清,都統為大遼佐命之臣時,自然處處分明。此所謂曲線救國之道也!」

    還別說,能聽進去「寧與友邦,莫與家奴」這等話地人,確實具備了漢奸思維,當耶律余睹聽到「曲線救國」這四個字地時候,眉宇間愁雲頓時一掃而空,整個人都精神奕奕,向高強慨然道:「相公可謂知我!但得存我大遼國祚時,我余睹區區一身又算得什麼?相公放心,但有何驅使處,余睹任爾東西,必當盡心相助。」

    於是次日一早,高強便將耶律余睹發付出紫荊關去,將他骨肉軍帳千餘人亦皆放還,只留了其正妻一人,嫡子二人,送往河間府安置,權作人質。耶律余睹到了紫荊關外蔚州之地,便即大肆宣揚國中奸臣當道,天祚為人脅持,把自己說成是遼國無比的忠貞之士,其政治主張自然是要和南朝大宋結好,交還燕雲漢地,兩國永為兄弟之邦。

    這邊高強便用宣撫司的名義致書契丹,言明此事。書到耶律大石手中,他雖然大罵不休,卻也不敢怠慢,便命人快馬加鞭,送往上京,途中聽說天祚帝已經到了中京道陰涼河一帶,指揮防秋事宜,於是使節又轉往行在。

    南北消息傳遞需時,高強在每日地呈奏札子裡寫明此事,送往朝廷後,便即不理,依舊緊鑼密鼓地預備進軍燕雲。每日裡燕雲兩地的消息流水價傳來,今天說是順州有饑民搶糧,契丹護糧官軍大肆殺戮,血流成河;明日又說燕京武清縣有數百大戶受了大宋糧食援助,以答允一旦王師進軍至此,必竭力佐軍;邊境上逃亡南來的百姓絡繹不絕,契丹官軍士氣低落,很多時候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凡此種種,無不顯示出燕地民心渙散,將士無鬥心,高強這邊則是此消彼長,官軍士氣高昂,只待「的日」的到來,便即揮兵北上,收復這片沉淪北國二百年地漢人疆土。

    十二月二十日,有天祚使節,駙馬蕭特末自天祚行在趕來涿州,說道是奉了天祚旨意,來與南朝講論交還燕雲之事。此時耶律余睹亦在涿州軍中,聞聽是此人為使,不禁喜上眉梢,忙即求見高強,說道此人與他自來是一黨,當日只因起事倉促,蕭特末領兵在外,不曾知會他參與其事。如今天祚既知耶律余睹在南,復遣此人前來講論交還燕雲之事,必是天祚迫於形勢,只得應允南朝之議,兩國可不煩刀兵,交割燕雲。

    「有這樣的好事?」儘管對此結果抱著極大期待,高強還是半信半疑,不管天祚帝原先是作何想法,自打余睹兵敗南奔之後,朝中勢必是蕭奉先一黨佔了上風,怎會任由天祚帝作出這樣的選擇?

    不管怎樣,遼使在最後時限到來前南來答覆,總是一個較為友好地姿態,比一言不發死抗到底要強。當下高強便命宣撫司上下整飭一新,文官換新裝,武將俱披帶,大開轅門,延請遼國使節蕭特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