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順明

第二卷 第二百一十七章 下注而已 文 / 特別白

    第二百一十七章下注而已

    對李孟的憤怒,高一功卻有些不理解,反倒是不說話了,李孟站起來,怒氣未消,搓著手走了幾步,冷聲的說道:

    「這些商人們鑽進錢眼裡面去了嗎,忘記祖宗是誰,居然幹這種喪心病狂的勾當。」

    高一功點點頭,附和說道:

    「賣給韃子賺錢也沒有什麼不對,韃子那邊緊些,闖營這邊就鬆些,可也不能只做一家的買賣啊!」

    「匡當」一聲,李孟抓起個茶碗就摔在了地上,怒視著那邊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的高一功,怒喝道:

    「這種話你居然說得出口,你是漢人,他們是韃子,是禽獸,放著禽獸不管,早晚那些畜生要吃人的。」

    「天災**,朝廷逼的大家活不下去,這才是起來幹大事,朝廷弱點,闖營這邊就好過點,再說,關外這些韃子值得甚麼,朝廷兵馬都是無用的廢物,要是俺們老營去打,輕鬆平定了他。」

    看見李孟發火,高一功很是莫名其妙,但卻不認為自己錯了,依舊是悶聲悶氣的說自己的話語,不光是大明朝廷把女真當作是疥癬之疾,就連李自成的闖軍也是如此,真正的民族認同和民族意識,實際上是在近代才形成的。

    這時候的人,覺得女真和韃子是「非我族類「,對於女真有一種骨子裡面的輕視,不覺得對方如何的厲害和強大,所謂的蠻夷,在華夏的天朝上國人看來,不過是動物一般的存在,根本談不上什麼重視。

    說來有些可笑,遼鎮的土地全部丟失,幾次的大戰役都是大敗,幾次入關的劫掠如入無人之境,可大明這些思想僵化的士大夫們依舊是不把對方當成什麼威脅,反倒是因為天災苛政逼迫而起的闖軍被當作是心腹大患,直到南明弘光的時候,還要借蠻夷之手去除反叛逆賊。

    朝廷諸公,天下士人大部分都是如此的僵化,可萬萬沒有想到就連高一功這些人也是這般的想法。

    怪不得李自成佔據了北京城,建立了所謂的大順之後,沒有幾個月就被滿清打得潰不成軍,連歷史年表都沒有進入的短命王朝,看著李孟的憤怒,高一功卻也不怯場,只是悶頭不出城。

    李孟盯著高一功看了一陣,到最後被氣得笑出來,蠻族對華夏的征服,會帶來怎麼樣的黑暗和淒慘,那是十幾年,幾十年幾百年之後的事情,如何能和現在這樣的人講,而且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女真韃子和闖軍無形中內外合擊,高一功有這樣的想法倒也是不意外,李孟吐了一口氣,平靜了下心情,揮手斥退進屋的侍衛,沉聲說道:

    「女真韃子才是真正的禍害,到時候不管你們還是朝廷,都要遭受大害。「

    高一功「哦」「哦」兩聲,顯然沒有聽進去,李孟也不準備繼續說服,只是在腦中默默記下了高盛和這家商號的名字。

    現代人對於晉商所知的更多是在清代,那些烏七八糟的電視劇描寫的晉商有如現代的資本家一般,當然也是出於某種目的為當代的某些勢力做吹鼓手,實際上,晉商在明代就有很大的規模。

    在前期是盛產鐵器的澤州和北方絲綢中心的潞州兩府,以及給邊鎮買賣糧秣交通鹽貨的商人,到了中後期之後,就變成了太原府和汾州府的商人,這兩府的商人因何發家,很簡單,就是和塞外關外的蒙古與女真貿易,蒙古和女真都是缺鐵,打造兵器武裝自己的能力都很弱。

    這些晉商們把大批的鐵器、鹽貨運送到草原上販賣,帶回牛馬,皮毛以及各種特產,鐵器、鹽貨在蒙古和女真那邊販賣已然是暴利,大明之外的特產販運入內,同樣是利潤驚人,這一來一去,自然是暴發起來。

    但這鐵器的輸入,等於是將原本用骨箭和木矛的蠻族變成了武裝到牙齒的精銳戰士,而且蒙古和女真的打造和鑄造能力同樣是很弱,有很多人猜測甚至是有大批的兵器直接被輸入到蠻族手中。

    正是因為這種提供軍需的大人情,在真實的歷史上,自從滿清取得天下之後,晉商就取得了種種的經營特權和專屬的行業,成為首屈一指的商人集團。

    李孟一時間竟然感覺到有些可笑,每次說到和女真的事情,都發現自己無比的孤單,現下倒好,原來李闖這勢力也不是和自己在一起。

    但成婚之後,李孟的心態又是不同,他勢力一直是不斷的發展壯大,這已經給他增添了許多的自信,覺得無人同流,反倒是在李孟的心中激起了一股豪氣,孤身來這時代,拳打腳踢已然有今天的局面。想想軍營中那精銳的兵馬,想想婚禮前後那些帶著恭敬討好的山東上層人物們,李孟心中已然那定了主意:「既然天不配合,那就自己放手去做,人定勝天,哲人所說的話總歸是不錯的。」

    心情平復,還是說道正事上去,李孟大馬金刀的坐下,直接開口問道:

    「為什麼想找我借銀子,我畢竟是朝廷命官,你就不怕我把你砍了腦袋。」

    高一功呵呵的笑了幾聲,這時候倒是反應很快,回答倒也沒有什麼遮掩,笑著說道:

    「滿天下,敢和我們做青鹽買賣的官府中人,也就是你李將軍了,本來這次到濟寧州就是為了這個,誰想到趕上大人結婚……」

    李孟咧嘴一笑,也不說什麼了,五萬兩銀子對目前的膠州營來說,是一筆大錢,不過不影響根本,拿出來也就拿出來。

    「可你們想怎麼還這筆銀子呢,山東陝西,差不多相隔千里,到時候本官可不知道如何去要帳。」

    這句話徹底的問住高一功,為難了半天才開口說道:

    「闖營在五省流轉的時候,手中也積攢了一些古董和稀罕物品,算來算去,也就是這些東西還能值得些銀子,可幾次出手,都沒人敢買,還差點露了形跡,要是大人想要,這些倒是能運來。」

    盛世古董,亂世黃金,這兵荒馬亂的時節,那些古董之類的東西壓根沒有用處,李孟更不是喜歡這種的風雅人,更無興趣。自從進這個內書房來,李孟和高一功的談話,雖然高一功不善言辭,可卻沒有在言語間落一點下風,而今看高一功為這還錢吃癟,李孟倒也是心中愉快不少。

    高一功覺得李孟這邊可以借錢,無非是因為青鹽的買賣往來,根本沒有往太深處去想,他覺得來借錢,就是把李孟當作一生意上的夥伴,雖說這等交往之事可以要挾,但李孟乃是武官,逼急了也是要動刀子殺人的,也只能是按照生意上的規矩來交往。

    高一功在闖營中,因為是闖王李自成的小舅子,人又是謹慎敦厚,大家都對他很是新人,一向是主掌這後勤軍需之事,做人難免有些商人的心理,此時琢磨的居然也是如何還錢的問題,卻沒有想深處去。

    說起來,這也是天下人的心態的投影,至今只有賊軍被官軍招撫,降於朝廷的,卻沒有聽到什麼人投降賊軍或者主動的歸順。而且山東地處東部,又有大軍駐紮,闖軍即便是在河南遊蕩,也不曾進入山東境內。

    種種情況,都是讓高一功覺得此次來借錢,自己這邊完全是求別人的立場,根本沒有什麼主動的地方,聽到對方提出來如何還錢的問題,頓時變得為難起來。

    「五萬兩銀子不少,李某即便是拿出來也要脫層皮去。」

    說到這裡,李孟莫名的想起一件事,那劉太監當日借錢也是這個數目,五、十的數目大家比較常用,容易發生巧合。

    聽李孟說這個話,高一功敏銳的覺察出還有後文,沒有接口,果然李孟繼續開口說道:

    「相隔這麼遠,闖營又不是在一地常駐,這銀子難有歸期,不過你也不必擔心,這銀子送給貴方就是。「

    闖營幾十萬人馬,居然為這幾萬兩銀子為難,也算是窘迫到一定的地步,高一功事先已經是為這做了思想準備,卻沒有想到這麼痛快就答應了下來,無事獻慇勤非奸即盜,眼下這局面倒是幾分相似。

    「這如何使得!?」

    高一功即便是很需要這些銀子,還是禁不住出聲的問道,李孟笑了笑,沉聲問道:

    「高兄,這筆銀子送給貴方,闖營可會記得我李孟的一份人情。」

    「李將軍哪裡話,這等雪中送炭的舉動,闖營上下都是銘感大德,永記不忘。」

    「風水輪流轉,今後你我難免還有再見之時,只希望到時候,高兄和闖營記得李某這份人情,也就足夠了。」

    沒有什麼來由的這番話讓高一功坐在椅子上愣了半響,許久才站起來,鄭重的向李孟深深一揖。

    李孟微笑,高一功無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