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來自東方的騎士

小說博覽 弄不明白亂七八糟各種騎士的兄弟進來看。 文 / 漢鐵

    騎士團在外語中原意就是「組織、秩序」的意思,「騎士團」的說法來自清末的翻譯還是日本的翻譯並不確定,但西方本意並不那麼強調騎士。

    騎士團的國家性指他們有自己的封地、有收稅權、有人民(或無其它國籍的成員)、有自己的法律法庭、有自己的相當於國旗國徽的標誌、有大使館和大使、有與國家平等水平的國際外交權力--比如聯合國觀察員。

    騎士團的傭兵性是指它本身是帶有軍事或冒險性的組織,大多數騎士團都是戰士和間諜組織,或鏢師、消防、探險、搶險救災、傳染病控制等高危活動組織。這種高危性使騎士團一方面必須維持自己的全職武裝力量以完成任務,另一方面使騎士團必須有自己的收入渠道來維護武裝行動的巨大開銷。這兩點結合造就的就是傭兵性質。

    騎士團分兩個大類:皇家騎士團和軍事修會。

    皇家騎士團本意也並無「皇家」的意思,只是大多數皇家騎士團都是皇家組織的而已。皇家騎士團為一個勢力夠強大的、能夠養活他們又能允許他們在國內存在的勢力服務--多數情況下是王室、自治城市、教廷或富可敵國的巨商。它們帶有一定的公會性質。

    軍事修會則帶有宗教性質,一般在宗教戰爭時被組織和發展起來。

    「騎士團」這個名字多少帶有強烈的誘導性,其實如果與東方的同類組織相對比,就比較容易理解其社會存在狀況:各武林門派、各軍閥門派、鏢局、土司軍隊、花朗學院、忍者之裡……騎士團也就是這樣類似的獨立武裝組織。

    在騎士團內部,其內部成員劃分成幾個明確的等級,等級中又有階層。一般而言,騎士團如果還有招募名額的話,只要在思想政治和其它要求上過關,就會招募各種條件的新人,然後將新人按其能力和條件劃分在某個階層中。也就是說,一個弱者只要夠格就可以進入騎士團,但會從最低的階層開始,而強者則可以一開始就處於較高的層級。

    聖殿騎士團等聖奧古斯丁修會會規的軍事修會,有會員入會時上繳財產的規矩,搞『共產』主義。入會時上繳的財產會影響入會者的起步層級。

    各個層級的聖殿騎士戰士都可以被稱作「聖殿騎士」,甚至非戰士也可以這樣稱呼,但是他們與作為重騎兵存在的「聖殿騎士」並非同一個意思。

    聖殿騎士的戰士中,我們已知至少有三個階級,六個階層:

    最低的階級是侍從階級,他們大多數是輕裝步兵。

    第一個階層是preux,如果要翻譯的話,只能翻譯成「勇者」或「猛男」,因為這個詞的詞根是「勇氣」,而這些人所擁有的主要也是勇氣--除此之外沒有別的什麼。作為騎士團的最底層戰士,他們一般只有一隻弩或者一桿矛,作為軍中最基層的射手和防禦部隊存在。這些人負責在兩軍交接前進行相互消耗,除此無它,所謂真正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嘛。他們的入會儀式是在衣服上畫十字,如果沒有衣服可穿就畫胸口。見過《魔戒》裡給獸人打白色手印麼?差不多就是這種狀況。能活過幾場戰鬥的人大多數會被提升,除非他是意大利人。

    第二個階層是ecuyer,直譯就是騎手,但也可以翻譯成侍從。他們什麼兵種都有,也有重甲騎士,但大多數是裝備一般的步兵,使用各種武器。他們經過一定的訓練,而且學習經文、讀寫和算術,無論在戰鬥中還是傳道中,都是兼具數量和質量的主力成員。他們的入會儀式是發放統一的黑色十字制服,這是這個階層的特權。

    中層階級是騎士階級。這個階級的人可以穿白底長袍,擁有相當於歐陸騎士的政治地位。

    第三個階層是chevalier,直譯是騎士精神,一般翻譯成遊俠騎士或者直接叫騎士。這個階層的戰士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全身鎖子甲的重裝長槍步兵,另一種是重騎兵。他們和西歐其它騎士並沒有什麼區別,其中多數本來就是普通封建騎士,加入聖殿騎士團後並不改變戰術和武裝。他們的入會儀式是發放白袍。

    第四個階層是|com|mandeur,直譯是指揮官、司令,但在聖殿騎士團有特殊的意義,一方面是隱士,另一方面是特種兵。他們是精選的騎士,一般沒有指揮職能,反而經常化妝後混在人群中或雜兵中,負責刺殺。他們往往是射手或刺客,但多數人也可以作為重騎兵投入戰場。達到這一階層的人會在騎士團領土上為其家人留有封地,這些封地並非這些人的私人財產,但他們有權使用,並用以養活其需要托付的人,比如家人或朋友的遺孤或養子。即使這些人在行動中身亡,這些封地也會在聖殿騎士團的照料下繼續起到養育其家人或遺孤的職能。

    高層階級是聖殿武士階級。這些人並非都是戰士,其指揮官和牧師以及掌櫃職能更大。他們也可以作為重甲騎士衝鋒,但更多的時候是作為重步兵戰鬥。

    第五個階層是con|com|able,如果要直譯這是個葡萄酒品牌……我們也許可以將他們浪漫點譯成保密人或守夜人。他們的特權是,知道聖殿武士最高的宗教秘密,並為此保密,同時接受聖殿騎士團的專用密碼系統,可以收發聖殿騎士團的機密信件。整個聖殿騎士團就是在這種機密信件的來往中維持和組織的,可見這些人有多重要。在每一個聖殿騎士團的獨立單位中,無論是軍隊、船隻、城堡還是銀行,都由一個此階層的聖殿武士作為負責人,他們不是總指揮就是政委。他們的入會儀式是在秘密儀式上接受聖殿騎士的最高信仰,據說這個儀式和信仰是反基督的,要崇拜一種與頭骨有關的新力量,還要向十字架吐唾沫。如果被測試人毫不猶豫地這樣做了,那他就可以獲得密碼和神秘的力量,變得遠遠強於其它人。如果他對這些褻瀆行為有所猶豫,那他就會人間蒸發。

    第六個階層的名稱並不確認,很可能是大師(master)或舵手(nautonnier),他們組成一個議會,發佈命令,作為騎士團的軍事領袖向騎士團宗師(grandmaster)負責。

    另外說兩點:

    首先,一些地方將paladin翻譯為「聖殿騎士」,但事實上這個詞就算譯為「聖騎士」也容易造成概念混淆。這個詞經常與其它騎士算在同一個系統中的高級存在,比如帝國2中,騎士升級的兵種就常被人稱作「聖殿騎士」,但就歷史上而言並無聯繫。

    第二,漢語關於騎士的詞很貧乏,不像歐洲能用二十幾個詞來形容不同的騎士,所以很容易混淆。大體分類一下:

    騎士(knight):指正規軍制度出現前,有屬於自己個人收入來源的脫產專業戰士。在重騎兵興起的時代中,他們大多數是重騎兵,但並不絕對。騎士這個詞首先是政治經濟存在,然後才是軍事存在。

    「騎士」:漢朝軍職,良家子富家重騎兵,是中國歷史上最靠近西方「騎士」的詞語,所以當初翻譯時使用這個詞來形容西方的「同行」。與中國不同,西方的「騎士」與重甲騎兵並不一定真的掛鉤,古代西方可沒中國這麼高的政治組織力。

    封建騎士(feudalknight):天主教封建國家中的一個封建階級,介於農民和貴族之間,特徵是有自己的家徽和紋章,雖然有的時期有的國家規定所有封建騎士都要服軍役,但不見得一定如此,更不見得一定服重騎兵役。

    重騎兵\槍騎兵:指以重騎槍為代表性武器的騎馬戰士,與政治意義上的騎士並無絕對聯繫。

    聖騎士(paladin):最早指法蘭克人中的天主教武士,重騎兵普及後主要指天主教騎士,後泛指各宗教的宗教武士,但仍數天主教徒自稱最多。

    聖殿騎士\醫院騎士\條頓騎士\寶劍騎士\暗影騎士……各個騎士團成員的稱呼,與政治意義上的騎士和軍事意義上的騎士都不見得有聯繫。

    遊俠騎士(chivalric):半傭兵,他們四處遊蕩,為願意僱傭他們的人或志同道合的人服務,多數情況下為別人服務後要收錢,但也可能免費。最常見的情況是,跑到要交戰的一個領主那裡當「客人」,大吃大拿,然後開打時站出來說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於是站在領主這邊作戰,戰勝則拿「禮物」走人,戰局不順則有事先走了。簡單的說其僱傭性並非明顯的和契約性的,但實質上還是傭兵。他們大多是窮騎士或騎士家族的非長子,但事實上任何階層的人都會有。

    游騎兵(ranger):有的時候翻譯成遊俠,但實際上指一些遊蕩性更強的部隊,比如巡邏騎兵和森林警察。他們中有許多人有騎士資格,但很少有人使用重騎兵戰術。

    獨院地主(boyar)\西拜(sipahi):小額分地制度下的領主,主要是東正教區,比較類似天主教騎士,但軍事性更強,財富更少,個體實力更弱,人數更多。

    憲騎士(guardknight)\怯薛(keig-tei):簡單地說就是親衛隊外加欽差,他們獨立形成一個騎士階層,直接作為王者意志的延伸。

    武裝騎兵(manatarms)\聖騎兵或曰甲冑騎兵(kataphractoi):重騎兵,軍人,大多數不是騎士階層。

    殘槍騎士(brokenlancer)\自由槍騎兵或曰槍手(freelancer):大家都知道槍手是幹嗎的--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僱傭兵,重騎兵,大多數不是騎士階層。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