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來自東方的騎士

小說博覽 普魯士早期歷史 文 / 漢鐵

    早期歷史

    普魯士地區古代的居民為古普魯士人,屬波羅的海種族,與拉脫維亞人和立陶宛人屬於同一種族。12世紀時,德國人的殖民運動進入波羅的海東岸地區。1170年,波美拉尼亞的索比斯勞公爵在普魯士地區建立了第一個殖民地,即但澤附近的奧利瓦修道院。1224年該修道院被普魯士人焚燬。1226年,波蘭國王之子、馬佐維亞公國首領康拉德公爵(條頓騎士團成員)的領地也遭到普魯士人襲擊,以此為契機,條頓騎士團在普魯士地區發動了為時近200年的東征運動,先後建立托倫、馬林堡、庫爾姆、埃爾平等要塞,征服了普魯士人居住的地區,並迫使其信奉基督教、使用德語。16世紀後,普魯士人消亡。

    條頓騎士團統治下的普魯士地區在名義上屬於教皇領地,但教皇只享有名義上的宗主權。為了吸引定居者,條頓騎士團依據漢薩同盟法律,在其領土上興建了一系列自由市。1379年條頓騎士團加入漢薩同盟。

    1370年波蘭王室絕嗣,1386年波蘭國王的女兒海德維希嫁給立陶宛大公,波蘭與立陶宛聯合,此後對扼守其出海口的條頓騎士團發動了一連串的進攻。在1410年7月15日的坦能堡會戰中,條頓騎士團敗於波蘭和立陶宛聯軍,被迫簽訂第一次托倫和約,除賠款600萬格羅申外,還將但澤城置於波蘭主權之下。1466年條頓騎士團再度戰敗,在第二次托倫和約中被迫割讓包括但澤和馬林堡在內的西普魯士。這些地區被稱為「王室普魯士」(royalprussia)。條頓騎士團保留普魯士的殘餘領土,但被迫效忠波蘭國王,成為波蘭的附庸國。

    1512年,來自勃蘭登堡的阿爾伯特當選為條頓騎士團總團長。1525年他宣佈改信路德宗,從而切斷了與騎士團名義宗主羅馬梵蒂岡的聯繫,隨後宣佈將條頓騎士團世俗化,改為普魯士公國(ducalprussia),阿爾伯特自任普魯士公爵,成為臣服於波蘭最高權力之下的世俗君主。

    阿爾伯特之子阿爾伯特?腓特烈死後無子,普魯士公國遂由其長女之夫、勃蘭登堡選侯國的約翰?西吉斯蒙德(屬霍亨索倫家族)繼承,建立了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此舉為霍亨索倫王朝日後發展奠定了基礎。660年的瑞典波蘭戰爭中,勃蘭登堡大選帝侯腓特烈?威廉取消了波蘭對普魯士的宗主權,並建立起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立國

    1701年,勃蘭登堡大選帝侯腓特烈三世(friedrichiii,腓特烈?威廉之子)支持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國波旁王朝宣戰,藉以換取國王稱號。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friedrichi),並從此展開了普魯士王國200多年的顯赫歷史。

    由於繼承了條頓騎士團的軍事**傳統,普魯士的軍隊向來以紀律嚴明、教育素質高著稱,尤其是腓特烈二世(即腓特烈大帝)以驕勇善戰著稱。他在1740年繼承王位,即位7個月之後即進攻西裡西亞,從而引發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通過戰爭,腓特烈二世樹立了「軍事天才」的個人榮譽,並將普魯士變為一個軍事國家。腓特烈二世同時還從伏爾泰那裡接受了啟蒙主義思想,改進司法和教育制度,鼓勵宗教信仰自由,並扶植科學和藝術的發展。到1786年腓特烈二世去世時,普魯士已經成為歐洲強國之一,其行政機構的高效率和廉潔為歐洲之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