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民進黨:20年興衰史 文 / 雲的留痕
黨朝勝
台灣島政壇近來波詭雲譎。先是泛藍國親兩黨聯手倒扁;繼之親綠學者跟進舉行「促請**辭職下台」活動;8月12日*前主席施明德更是發起「百萬人倒扁運動」,一呼百應,十天內島內百萬民眾用一億新台幣匯款表達了「參戰」決心……
許多人一直以為*與**是「一身」,怎麼現在反倒「窩裡鬥」了?要想搞清楚個中緣由,首先要認識*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政黨。
「黨外」運動催生
「街頭運動」成長
*的成立是台灣「黨外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所謂「黨外勢力」就是島內的「一群對台灣現狀不滿,對國民黨不滿,對台灣種種問題感到灰心,感到迫切需要改革台灣問題的人」。
上世紀60年代初,以雷震為首的「自由派」學者為反抗蔣介石的獨裁統治,曾試圖組建所謂「中國民主黨」,因受國民黨當局鎮壓而很快解體。1970年代後,隨著台灣經濟的「起飛」,島內中產階級大幅增加,他們強烈要求改變「納稅有份,參政無份」的局面;加之蔣經國為尋求民眾的認同,打出了「革新保台」的旗號,大大刺激了「黨外勢力」,他們紛紛創辦刊物宣傳「黨外」主張,當時島內有名的雜誌《大學雜誌》、《台灣政論》、《八十年代》和《美麗島》等都是「黨外」勢力的重要輿論陣地。另一方面,國民黨在島內長期推行**統治,也進一步加劇了島內民眾的對抗情緒,島內不時發生重大「群眾運動」。這些「街頭運動」成為「黨外」勢力宣傳其政治理念的方式。如1977年11月,國民黨當局為保證其提名當選桃園縣長而動用舞弊手段,引起民眾強烈不滿引發暴力衝突,是謂「中壢事件」。1979年12月,《美麗島》雜誌主要成員黃信介等「黨外」人士以慶祝「國際人權日」為由,不顧當局的阻撓組織集會。當局鎮壓,引發流血衝突,是謂「高雄事件」(又稱「美麗島事件」)。「高雄事件」後,「黨外勢力」的頭面人物多被收押入監,「黨外」運動轉趨溫和,並尋求「體制內」參與政治。經過不斷努力,「黨外勢力」發展壯大。
進入上世紀80年代後,「黨外勢力」更加積極地投入各類選舉之中,並開始籌組各種類似政黨的組織。1982年9月,「黨外」人士更是首次公開提出12條「組黨構想」,不僅在輿論上要求國民黨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而且在行動上公開組織「黨外中央後援會」。1983年後,以從事理論宣傳為主的「黨外」勢力成立了「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簡稱「編聯會」),以熱衷於「公職」選舉的「黨外」勢力成立了「黨外公職人員公共政策研究會」(簡稱「公政會」)。這些組織為日後*的成立準備了人才,積累了民意。
一夜之間倉促立黨
蔣經國網開一面
隨著「黨外」勢力不斷高漲,以及國際形勢特別是美國的壓力,國民黨當局被迫開始推行以解除「戒嚴」等為主體內容的「政治革新」。
1986年3月,台當局最高負責人蔣經國提出了「守憲、*、反**」的「組黨三原則」,這為「黨外勢力」籌組新的政黨開了一扇門,「黨外」勢力加快組黨步伐。當年9月28日,「黨外勢力」為迎戰當年底的「中央民意代表選舉」齊聚台北圓山飯店。會議過程中,突然有人提出應乘機討論組黨問題,並宣稱「(選舉)後援會是過渡性質的組織,我們的目標是要組黨,組黨的時機,大家認為今年最好,而今年又是今天最好」,並隨即開始徵集新黨發起人簽名。由於多數與會人士在此情景下怕落他人之後,隨之附和,*便這樣在許多人都沒有思想準備的情況下倉促出世了,並於當晚正式對外宣佈民主進步黨(簡稱*)成立。
*逕自宣佈成立,引起了台灣社會的廣泛關注,更給國民黨造成了激烈的震盪。次日,國民黨高層專門召開會議討論對策。與會者多數認為,絕不能讓步。有些保守派甚至主張以過去鎮壓「美麗島事件」的嚴厲手段,將*的骨幹「逮捕法辦」。但由於擔心此舉會加劇台灣動盪,甚至可能影響年底選舉,蔣經國經過再三權衡,決定對*採取「寬容政策」。10月5日,蔣經國在國民黨中常會上發表講話稱,「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因應這些變遷,執政黨必須以新的觀念、新的做法,在民主憲政的基礎上,推動革新措施」。蔣經國的講話,使*安然度過了可能面臨的鎮壓。10月15日,國民黨中常會正式通過兩項「政治革新」方案:一是準備取消「戒嚴令」,二是準備開放「黨禁」。這樣,*在國民黨既未承認其「合法」地位,也未採取任何制裁措施的情況下,正式開始了建黨初期的各項工作。
「**」成為「票房毒藥」
高層曾一度轉型
*早在「黨外」時期,便有「統派」與「獨派」的區別,但他們基於反國民黨的共同理念走到一起。特別是那些熱衷於「公職」選舉的人士,多數都無濃烈的「**」意識,只不過其中的大部分人在*成立時還在監獄中,因此,這導致了*的早期綱領便打上了濃厚的「**」烙印。
1986年11月10日,*召開第一屆全代會。由於帶有濃厚「**」色彩的「編聯會」(「新潮流系」前身)成為權力機構之中的多數,*在其黨綱中明確提出,「台灣的前途,應由台灣全體住民,以自由、自主、普遍、公正而又平等的方式共同決定」,並把其對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列入「外交」項目。此後,*接連通過了一系列決議文,一步步墜入「**」泥淖。1987年,*第二屆「全代會」通過*支持「人民有主張**的自由」的決議文;1988年*臨時「全代會」又通過使「**主張更形凸顯,**的內涵更為深入,思維更為周延」的「417決議文」;1990年,*第四屆二次「全代會」又通過了宣揚「台灣事實主權獨立」的「1007決議文」。1991年10月,*第五屆「全代會」召開,在此次會議上,*將「建立**」條款列入黨綱並獲通過,*成為地地道道的「**黨」。
然而,事後的選舉事實證明,只要*內的「**」聲浪高漲,*便會慘敗,「**黨綱」成為*的「票房毒藥」。因此*內的「務實派」多次要求修改「**黨綱」,*高層也開始思考「**」轉型,包括當時先後任黨主席的施明德、許信良都先後明確宣佈,*即使執政也不會宣佈「**」,「**黨綱」是歷史文獻等。*內的青壯派更在1996年發起所謂「新**運動」,明確宣佈「**」運動不能統懾一切社會與政治運動,「國旗、國號、國歌」的變更不是「**」運動的目標。1999年,迫於島內外形勢的變化,*通過了「台灣前途決議文」,正式接受「中華民國國號」。
**明幫暗助
*終成氣候
*的成長過程離不開**的暗助。島內早有媒體指出,**「白天是國民黨主席,晚上是*主席」,**正在用「奶水」喂大*。現在的公開資料更顯示,**曾用公款,甚至國民黨的黨產暗助*。更嚴重的是,**一次又一次地在關鍵時刻保護*。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一系列赤裸裸的「**」決議文出台的過程中,**便以「保護民主」為由,一次次袒護*。後來,李又讓那些長期因鼓吹「**」而滯留海外的「**」分子先後入島,不僅導致「**」勢力的「土洋合流」,島內「**」濁浪更為高漲,而且也間接拉抬了*的聲勢。1991年10月,*公然通過所謂「**黨綱」,國民黨內部及普通民眾紛紛要求台當局「依法」解散*,部分*黨員甚至也已做好了被取締的心理準備。然而,**辯稱,*的「**黨綱」是「5歲的小孩」所做的「魯莽而不負責任的行為」,並以「談統一不如徹底民主化」的謬論阻止外界要求處理*的聲音,不僅令*又一次安然過關,而且此後再也無人敢提解散*了。1994年,在台北市長選舉時,**不顧黨內反對,強行提名民意支持度不高的人參選台北市長,導致「泛藍」陣營兩組人馬與*的**同台競爭的局面。選舉過程中,**暗中操作「棄保效應」,讓他的部分支持者轉而支持**,最終導致*的**在台北市長選舉中獲勝,從此改變了島內政治生態格局。在2000年的「總統」選舉中,**又堅決不讓**與連戰搭檔參選,再次造成國民黨的重大分裂。正是由於**的再次暗中相助,**當選為台灣地區最高領導人,*成為台灣的執政黨。*上台執政之初,由於**僅以不到40%得票的相對多數當選,權力基礎脆弱,又是**對**「扶上馬再送一程」,一方面讓自己的親信人馬投入扁政權,幫陳順利完成政權的「平衡過渡」,另一方面加緊分裂國民黨,組成所謂台聯黨。2004年**競選連任時,**不僅與**一道推動一**「**」濁浪,混淆島內民眾的認同,而且還親上第一線為**拉票助選,為**最終連任充當了重要角色。
派系鬥爭運作常態
山頭文化根深蒂固
*本由兩股最主要的「黨外」勢力--「公政會」和「編聯會」組成,因此,自其成立之日起,派系政治便成為*內政治運作的基本模式,無論是黨內權力分配還是路線爭論,其背後都離不開各派系的影子。
成立之初,*內便呈現出新潮流系、謝長廷的「謝系」、康寧祥的「康系」、林正傑的「前進系」等多派競爭的局面。1987年,國民黨當局基於沖淡*內「**」聲勢過高的考慮,將因「美麗島事件」入獄的黃信介、張俊宏假釋出獄。黃、張等人出獄後,集結舊部,在*第二屆「全代會」上奪得近半數中執委和中常委席位,「康系」則開始衰退。1988年,美麗島系與新潮流系為取得黨主席主導權,全力分化吸收中間勢力,「泛美麗島系」與「泛新潮流系」兩派對決的局勢更為明朗。1988年*「三大」時,黃信介當選為黨主席,泛美系取得黨中央的主控權。其間,美新兩繫在對國民黨政權的認知、抗爭的路線等方面都有巨大的認知差距,甚至簡化為「民主」與「**」孰先孰後的爭論,而泛美系明確主張前者優先。後來,大量流亡海外的「**」及其他反對勢力先後返台,而海外「激進**組織」、「**聯盟」更是全盤入島投入*。與此同時,舊有泛美、泛新的派系結構開始重組。1992年「立委」選舉時,依附於「泛美系」的**等成立「正義連線」,依附於「泛新系」的謝長廷等成立「福利國聯線」。由此,*內形成了美麗島系、新潮流系、福利國連線、正義連線和「**聯盟」等「五派共治」的局面。
1996年初,*為擴大族群基礎,開始推動「**」轉型,與新黨喝「和解咖啡」,尋求結成「在野聯盟」,結果引起「**基本教義派」的強烈反彈。「總統」選舉之後,「**基本教義派」另組「建國黨」。與此同時,美麗島系的兩巨頭許信良、張俊宏在*「七大」上為爭奪黨主席之位而反目。張俊宏自組「新世紀辦公室」,一度主宰*的美麗島系因分裂而逐步衰落。2000年之後,正義連線因**當權而不斷擴大,成為*內最強大的勢力。目前,*內主要派系是正義連線、新潮流系與福利國連線。2006年第十二屆「全代會」時,*雖做出解散派系的決議,但由於派系文化已在*內根深蒂固,島內輿論認為,這只不過是讓*內的派系「地下化」而已。
**成「票房毒藥」
一人拖垮一個黨
**上台之初,普通民眾對其充滿了期待,希望他能給台灣帶來經濟繁榮、社會和諧,因此,其上台之初的民意支持度一度達到80%,*也跟著成為最受歡迎的政黨。然而,時間不長,**一系列的措政無能便開始逐步消耗*。
2000年7月,在嘉義縣八掌溪施工工地發生所謂「八掌溪事件」,由於救援遲遲不到導致兩人死亡,民眾對新當局效能觀感大打折扣;10月,**不顧各方反對,悍然宣佈停建「核四」電廠,不僅影響台灣經濟發展,而且立即帶來島內政局動盪。與此同時,受**熱衷「拼**」的衝擊,台灣社會嚴重分裂,族群對立加劇,統獨矛盾激烈,島內經濟全面下滑。2001年台灣更是出現了50多年來的首次負增長。2001年底「立委」選舉時,*席次雖有所增長,但即使加上**的台聯黨「立委」,「泛綠」僅有102席,遠未達到「立法院」總席次225席的半數,「朝小野大」狀況依舊。在無法分化泛藍基本群眾、吸引更多中間選民的情況下,已將精力集中在爭取連任上的**採取了「激進」做法,一方面,在2002年8月拋出所謂「一邊一國論」,2003年9月拋出「**時間表」,不斷激化統獨矛盾,撕裂族群關係;另一方面,強力推動所謂「公投立法」,並不顧各方反對強行在2004年「總統」選舉投票日同時舉辦兩項「**」公投,以求轉移選民關注焦點。「總統」選舉投票日前夕又發生蹊蹺的「3.19槍擊案」,結果,**以兩萬餘票的微弱優勢擊敗連戰獲連任,為*保住了執政權。
但由於「槍擊案」真相撲朔迷離,「公投綁大選」,以及「作票傳言」不斷,大批民眾走上街頭,包圍「總統府」抗議,要求追查真相,抗議人數最多時達到50餘萬,台灣社會被進一步撕裂,台灣政局持續動盪,台灣經濟也難逃池魚之殃而持續低迷。即使在如此形勢下,**仍不顧島內主流民意,持續推動「急獨」路線,甚至企圖推動所謂「第二階段憲改」。不過,由於大陸適時在兩岸政策上做出重大調整,國親兩黨主席連戰與**先後成功參訪大陸,打破兩岸同胞心中超過半世紀的蕃籬,使台灣同胞看清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的光明前景,**及*當局借挑起兩岸對抗與族群衝突撈取一己一黨之私的陰謀逐步被島內民眾看清。自此,*及**個人的民意支持度便開始逐步下降,並首度出現自2000年政黨輪替以來國民黨與連戰的民意支持度雙雙高於*與**的局面。
特別是自2005年8月「高雄捷運弊案」被揭露之後,**的親信及諸多*高層都被扯入弊案。隨著弊案越挖越深、越滾越大,*與**的「清廉」、「改革」招牌被徹底清除,**更被黨內稱為「票房毒藥」。受弊案衝擊影響,*在2005年底的縣市長選舉中慘遭滑鐵盧,23個縣市中僅在南部六縣市執政。2006年以來,一系列圍繞**家族的弊案又相繼被揭露,陳本人也難逃干係。目前,**的民意支持已跌破10%,深受拖累的*的民意支持度也僅10餘個百分點。*內不少人士也只能無奈地表示,**一人拖垮了*一個黨,「**活了,*死了」。許多人甚至自認,*今後將一路敗下去,很難東山再起。
閱讀背景
中壢事件
1977年11月19日,台灣省省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及鄉鎮市代表等五項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時,國民黨當局的舞弊行為被桃園縣中壢鎮的民眾當場發現。在「黨外」人士帶領下,上萬群眾包圍了中壢警察分局,衝突導致一名大學生和一名工人死亡。事後,國民黨當局迫於壓力,不得不改組中央黨部。
美麗島事件
1979年11月至12月初,「黨外」人士黃信介的住處及「黨外」雜誌《美麗島》在全台多處的分社和服務處相繼遭到一些不明身份者的破壞。12月14日,黃信介等人以慶祝「國際人權日」為由,向國民黨當局申請在高雄市舉行集會遊行被拒。黃等不顧軍警阻撓,組織集會,公開喊出「爭自由、爭民主、爭權利」的口號,要求台當局「開放黨禁、報禁」,「取消戒嚴令」。當局出動大批軍警鎮壓,遊行者傷亡超過200人。爾後,《美麗島》及其他「黨外」雜誌均遭封殺,黃信介等160餘人被逮捕判刑。
八掌溪事件
2000年7月22日傍晚,八名工人在嘉義縣八掌溪下游進行河床固體工程時,突遇山洪,其中三男一女被困,有關當局相互踢皮球延誤了救援時間,被困人最終溺死。由於當時電視媒體在場,整個不幸事件「現場直播」至全島各地,引起極大憤慨,是為「八掌溪事件」。
「核四」風暴
為解決島內經濟發展所需電力,台灣電力公司在經過多年論證後,於1999年投入上千億新台幣,興建第四核電廠。但**上台後,基於*的一貫「反核」立場,堅持要求立即停止核四電廠建設,引來國民黨及工商界人士的強烈反對,「行政院長」唐飛也被迫請辭,**上台之初所標榜的「全民政府」正式破產。10月27日,繼任「行政院長」張俊雄悍然宣佈停建第四核電廠,進而引爆「超級政治核彈」。國民黨聯合**、新黨,發起罷免**的活動,台灣股市也因此受到嚴重衝擊,10月30日台股重挫146餘點,131檔電子股幾乎全面跌停。
高捷弊案
2005年8月21日晚,高雄捷運工地宿舍發生1700餘名泰國勞工因不滿管理過嚴,集體進行長達17小時暴動的事件,*諸多政商勾結的黑幕被展現在全台民眾面前。但在司法單位處理「泰勞暴動」等弊案時,*當局卻一再利用行政權阻礙查案進程,涉案人也在證據面前一味抵賴,引起社會各界強烈不滿。在當年底的縣市長選舉中,*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