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季 歐洲羅曼史 28章 真誠赤子心 文 / 不笑生
趙伏波有些不大明白,向著馬丁一陣苦笑。
「老師,你知道我笨。我理解您不讓軍隊對付公民,是怕出現什麼殘酷的事情。可是您現在說,難道這件事不是有些早了嗎?」
馬丁捋著自己的鬍子,看著眼前的學生。回味著自己被他買來的經過,想來如果不是被他買來的話,殘廢的自己可能早已經客死異鄉了。與他接觸之後,當時的趙伏波雖然還是個少不更事的少年,但其心地相當純正,同時也是個胸懷大志的少年。
從他在趙家祠堂裡比試時,往往都不勝過趙旭,就可以看得出來。而且當馬丁聽說了趙伏波為了救出穆克的所謂時,就更加肯定這是個胸懷大志的少年。不然的話,他幹什麼救穆克呢。如果不是看上穆克是個人物的話,他為何要不惜自己冒險呢,僅僅只是出於同情嗎?
「哼,那未免太小看這小子了!」
「是有些早,但伏波你知道,我不可能永遠跟隨在你身邊。也不可能永遠當你的老師,人的生老病死是無法逃避的事情。可是我不放心,你知道我們中國的皇族,往往會對內強壓,對外軟弱。或者說對內使用一種蠻不講理的手段,對外卻講究策略又多示心仁義。雖然我不敢說,那百分之百是錯的,但縱觀中國皇家短暫的命運,縱觀中國未來之恥辱,那才是我真正害怕的地方。」
這也是馬丁與趙伏波師生的懇談,換另外一個人,比方說王文統,打死也不會向趙伏波說這樣的話。有的時候中國的暴虐之君,事實上是被中國的百姓們「慣」出來。就像是中國的無良工廠主一樣,倘若中國的工作像是歐洲的工人那樣有工會的保障,像是巴黎人因為張了幾法郎的車票,就可以在工會的領導下全體罷乘,最終讓政府妥協。
那麼中國還會那麼容易出現那些無良奸商嗎?如果中國的官員就像是某國的總統那樣,因為「拉鏈門」而被彈劾下台,那麼中國會出現那樣「我爸是」的之家嗎?實在來說,中國人太善良,換句話說中國人太軟弱!總歸來說,全都是所謂的手腕、謀略惹的禍。
根治的手段也簡單,唯一一條——力行真正的法治!
趙伏波聽了馬丁的話,他沉默了。他知道馬丁老師的意思,不過在於強調中國的軍隊不再是「家軍隊」,它是「國」軍隊。為了國家的利益而奮戰的武裝團體,而不是國內政.治.團體來爭權壓利的工具。也不是那結愚蠢的帝王們用來壓迫自己人工具,而可以說是中國每每動亂之時主要悲劇的來源。
比方說民國共和之初的督軍們,比方說滿清末年的那些所謂義軍們,比方說太.平.天.國之類義軍,最終無不是如此的結局。他們不再是維護整個團體利益的強力武裝集團,而成了某人或者說某一群人奪取利益的工具。
剛聽到這樣的話時,趙太波心中多少有些不大舒服。因為這可以說是一種不信任,即馬丁老師不相信他趙伏波對於華夏之國有著與老師馬丁一樣的赤誠之心。
「老師,您是知道我的啊,我不會……我不是那樣的人,又怎麼可能做那樣的事情呢?」
馬丁是一個老師,是一個受到過現代正規訓練,而又沒有把書當成是學歷的老師。最少教育心理學,他算是讀明白了,最少不像是其他人那樣,讀那本書不過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已。
「哼,我就知道,您根本沒有看透這件事。伏波你我是什麼樣的人有關係嗎?那樣一條規則就是為了明天的你制定的?伏波我看這才是你的癥結所在,恐怕想通了這一點,你也就明白了為何我們要對外強硬對內仁德了!」
趙伏波聽著老師的話,他的大腦迅速從一件事的點上擴散開來。對外強硬對內仁德的原因在於,國內的環境好,那麼軍隊在國外爭奪利益的時候,就可以放手大幹。倘若國內生活困苦,自然會引起社會動盪,那時對外自然也就只好愈發的軟弱。
而在處理國內事件時,許多事情或許眼前看不到將來的惡果,但做下去之後將來的惡果根本不是「遺害無窮」四個字可以形容的。比方說馬丁老師曾經說過的,南京的助人被告的案件,導致的是中國道德的巨大滑動。而社會道德的滑坡必然在未來導致凝聚力喪失。
倘若一個國家沒有了凝聚力,對外什麼也別爭,因為一旦相爭,國內必亂。這就造成了惡性循環,甚至造成積重難返。倘若不當機立斷,撥亂反正,那麼國之必亡。
恰恰相對,對外強硬,對內仁德的原因根本就在於提高整個國家的凝聚力。而擁有了凝聚力的中國,任何國家也不必怕他,因為沒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可以承受得起全世界最多人的憤怒。歸要結底,是凝聚力的問題。想到這兒,趙伏波也算是想通了,與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相比,個人的權利算什麼呢?而且將來自己死掉的時候,難道自己的孩子就一定一個懂得仁德的人嗎?
與其寄托在個人的能力上,不如把權利下放給議會,不如禁止軍隊對內使用極端的武力。這樣的話,國家就可以得到最強的凝聚力,有了全世界最多的人口的凝聚力,那麼對外還需要看別人的臉色嗎?
「我懂了老師,您所說的這個問題,不過依然是法治的問題。我看在建國之前,我們還有機會修改憲法,這是不是該寫進憲法裡去呢?」
馬丁聽到趙伏波的話,他是深感滿意的。他的學生雖然依然年輕,雖然有的時候反應還不那麼快,但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得出來,以於華夏之族,他依然有著一棵赤誠的心。
「是的伏波,與整個華夏族的未來相比,個人的權利根本什麼也不算。但這不是說明個人權利與榮辱並不重要,那樣的話就又犯了只見森林不見樹木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