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一百二十八章 轉戰地中海(一) 文 / 月月逍遙
. 就在蒙特率領新型航空母艦編隊在墨西哥灣進行大規模演習的當天,歐洲戰場地中海戰區傳來了盟軍大捷的勝利戰報。英美聯軍在突尼斯戰役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盟軍攻佔了突尼斯和比塞大,約10萬德軍和15萬意軍向盟軍投降。突尼斯戰役的勝利,象徵著北非戰場盟軍最終勝出,盟軍反攻歐洲大陸的條件已經初步成熟。
早在43年初盟軍司令部就在醞釀「赫斯基」計劃(又稱愛斯基摩人計劃),該計劃的戰略意圖包括:一是試圖迫使意大利退出戰爭;二是掃清地中海中部的軸心國部隊;三是減輕蘇德戰場上蘇軍的壓力;四是為美國在歐洲的「圍殲」計劃鍛煉部隊。
1943年5月11日,北非勝局已定,丘吉爾第三次訪問美國,敦促羅斯福說服馬竭爾同意進攻西西里島。5月下旬丘吉爾、馬竭爾、艾森豪威爾、亞歷山大等在阿爾及爾召開軍事會議,英美雙方經過反覆商討,會議決定:進攻西西里島,成功後即攻入意大利本土,迫使意大利退出戰爭,為下一步橫渡英吉利海峽作準備。
五月底正是春暖花開的日子,也是地中海一年中氣候比較適合艦隊航行的日子。在墨西哥灣的演習獲得完滿成功後,新型航空母艦編隊便接到了前往地中海參戰的軍部命令。對於這支新艦隊的調動,在美軍高層中曾引起了激烈的爭論。以尼米茲和麥克阿瑟為首的將領強烈要求把新航空母艦調到太平洋戰區加強太平洋艦隊的實力,而以艾森豪威爾和金上將為首的將領則認為應該把艦隊投入到地中海戰區,為盟軍開闢歐洲戰場保駕護航。最後還是羅斯福總統親自出面,才平息了這場爭論。
從戰略上來說,先歐後亞已是不容更改的策略,在這時開闢歐洲戰場更是難得的大好時機。從戰術上來說,太平洋戰區的情況已經趨於穩定,日本的聯合艦隊已經失去在短時間內發動大規模進攻的能力,但這並不代表日本聯合艦隊就沒有再戰的能力,拿剛組建的新航空母艦編隊去同它對戰,並不是明智的選擇。反觀歐洲地中海及大西洋的情況,德國和意大利的海軍並沒有日本海軍那麼強大,在同英國引以為傲的大不列顛帝國艦隊的長期較量中,已逐漸落於下風。
從鍛煉艦隊積累實戰經驗的角度出發,把新艦隊投入地中海是上選。按計劃美國將在未來一年裡陸續組建幾支相同規模的航空母艦編隊,只要把這支新艦隊培養好,就能作為它們的榜樣。(事實上二次大戰期間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共有17艘建成服役,再加上「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和噸位更小一些的護航航母的大量建成投入使用,美國強大的艦隊足可以同時應付兩個戰場上的戰鬥。)
人生得意的時候並不多,坐在自己的旗艦「約克城」號航空母艦艦橋指揮室的高腳指揮座椅上,透過戰艦舷窗,觀看自己的龐大艦隊在大海上破浪前進,是蒙特自認為人生最為得意的時候之一。
此時的蒙特正一邊聽取情報官關於艦隊通過直布羅陀海峽時的情況匯報,一邊拿著軍用望遠鏡觀看艦隊各艦之間的排列。經過近半個月的長途遠航,蒙特率領的第88特混艦隊,平安地橫跨了整個大西洋,順利地穿越了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到地中海。
第88特混艦隊,下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兩艘「埃塞克斯」號和「約克城」號;由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改建而成的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四艘(每艘可載45架飛機),分別是「獨立」號、「普林斯頓」號、「貝勞伍德」號、「考佩斯」號;巴爾的摩級重巡洋艦兩艘「巴爾的摩」號和「波士頓」號;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七艘,分別是「克利夫蘭」號、「哥倫比亞」號、「蒙彼利埃」號、「丹佛」號、「托萊哈斯」號、「伯明翰」號、「莫比爾」號;弗萊徹級驅逐艦33艘(艦名就不詳細寫了);大型油輪一艘;警戒潛艇六艘。從艦隊戰艦的組成上可以看出,艦隊中的所有戰艦都是美國在42年底至43年4月初建成投入現役的。這是一次名副其實的**航,同時也是美**工業的一次大檢閱。
正午時分,紅日當空高懸,和煦的陽光照射到正在平靜的地中海海上航行的龐大艦隊上,鋼鐵打造的艦船反射陽光,發出閃閃的光芒。巍峨的艦身在望遠鏡中看來更覺雄壯威武,戰艦在大海上航行所留下的長長浪花水流,在陽光的折射下成為一道道七彩的長帶。
「傳我命令,全艦隊從新組成環型密集防禦隊列。」艦隊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後,蒙特把手上的望遠鏡放了下來,第一時間向身邊的傳令官下達了從新整隊的命令。作為艦隊的司令官蒙特可不敢有絲毫的疏忽大意,剛才為了通過直布羅陀海峽,艦隊是以一路縱隊的隊列通過的。現在必須把它改迴環型隊列,這樣有利於海上防禦。
「護航巡洋艦起飛偵察機偵察,加強反潛艇攻擊警戒。」龐大艦隊在海上變換隊形隊列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情,這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來完成。雖然在前方有警戒潛艇開路,又有由10艘驅逐艦組成的預警編隊在艦隊外圍巡邏,蒙特還是不放心,遂下達命令讓巡洋艦上的偵察機起飛偵察。(特混艦隊在普通航行時,都是由擔任護航的巡洋艦或戰列艦派出偵察機偵察。只有在接敵的情況下才從航空母艦上起飛偵察機。)
按照軍部的指令,第88特混艦隊必須在5月30日前抵達地中海南岸的阿爾及爾。相對於橫跨大西洋的航程來說,穿過直布羅陀海峽後,距離阿爾及爾的航程已經不遠了。但正因為如此,作為艦隊指揮官,蒙特不得不多幾個心眼,在過去的三個月裡,盟國同德國在大西洋上展開了大規模的潛艇戰和反潛艇戰。據情報顯示,由於德國u型潛艇在43年5月在大西洋遭受了盟軍的沉重打擊,德國u型潛艇有可能把攻擊的重點轉移到風險較少的地中海海域。艦隊在大西洋航行時也曾發現過德國u型潛艇的蹤跡,但並沒能及時把它消滅在海底裡。雖然德國的u型潛艇通常只向商船船隊下手,很少向戰艦艦隊發起攻擊,但謹慎一點還是很有必要的。
由通過直布羅陀海峽時的縱隊隊形,改變成為以航空母艦為中心,重巡洋艦,輕巡洋艦為護衛序列,驅逐艦為警戒序列的環形多層次防禦隊列,有一整套步驟和方法。蒙特的一句改變艦隊隊列的命令,可把各戰艦艦長忙了個不可開交。由於需要保持無線電靜默,各戰艦之間只能通過旗語來傳遞信息。先是噸位較少的驅逐艦從縱隊中駛出,向艦隊外圍駛去,構成一個圓形的警戒防禦網。然後是航空母艦互相之間進行靠攏,重巡洋艦和輕巡洋艦再在航空母艦外圍形成防禦圈。這一個步驟是最危險的,因為大噸位的戰艦控制起來比較困難,艦與艦之間必須保留一定的空間,兩艦之間距離太近容易發生碰撞事故,距離得太遠又會減低防空掩護時的效果。改變特混艦隊隊列比開炮攻擊、飛機升降,還更能體現出一支艦隊的整體協調能力。
眼看著特混艦隊的環形防禦圈即將順利完成,蒙特的面上露出了一絲笑容。僅僅花了一個半小時的時間,由50艘大小戰艦組成的艦隊便完成了隊形轉換,這充分說明特混艦隊訓練有素。環形防禦一但形成,就算遇到敵人的偷襲也不會束手無策。
「警報!七點鐘方向發現來歷不明的潛艇,方位xx,xx,xx。」就在特混艦隊環形防禦圈就快完成的時候,從巡洋艦上起飛的偵察機,發回了緊急報告,戰鬥警號聲迅速在特混艦隊的各艘戰艦上拉響。
「來得好,這次來了就別想再回去了。」就知道在大西洋時沒能把那艘發現自己艦隊的u型潛艇幹掉,一定會惹來麻煩。對方如果想向自己的艦隊攻擊,穿越直布羅陀海峽後是對方唯一的機會。潛艇雖少,但威脅卻是極大。瓜島戰役中,美國的「薩拉托加」號和「黃蜂」號航空母艦便是被日本的潛艇擊傷和擊沉的。德國的u型潛艇比日本的潛艇要先進,其採取的「狼群」戰術更加把潛艇的威力發揮到極限。幸好蒙特早有準備,不然現在就不會如此有信心了。
蒙特沒有估計到,這次來襲擊他們的不是普通的「狼群」潛艇,而是德國元帥鄧尼茨手下赫赫有名的代號「法國太子」的潛艇群,這是一個由11艘新式u型潛艇組成的「狼群」。在這個月,德國已經蒙受了被盟軍擊沉36艘u型潛艇的巨大損失,但相對來說德軍擊沉盟軍的船舶噸位卻大幅下降,面對這樣的損失鄧尼茨無法向希特勒交代。當鄧尼茨接到發現美國航空母艦編隊的報告後,立即指示不惜一切代價擊沉美國航空母艦,要是能把美國航空母艦送進海底,在希特勒面前就好說話了。
「命令驅逐艦第一小隊向敵潛艇方位全速靠近,投擲深水炸彈,逼使對方浮上海面。」蒙特雙手一搓下達了命令。美國新一代的戰艦上,已經全面安裝了艦載雷達,擔任護航反潛任務的驅逐艦還安裝了高頻無線電測向儀。而一種經過改進後的波長為10厘米的先進反潛雷達更是被安裝到艦載轟炸機上,這種雷達能在茫茫大海裡找到罐頭盒子大小的金屬物體,潛望鏡就更不在話下了。這就是盟軍在大西洋反潛艇戰中佔了上風的原因,也是蒙特有持無恐的原因。
「命令第二第三航空母艦分隊的魚雷機中隊輪流起飛昇空,擔任反潛艇警戒和攻擊任務。」為了方便指揮,蒙特把埃塞克斯級的兩艘航空母艦編為第一航母分隊,獨立級的航空母艦每兩艘編為一個分隊。在四艘獨立級航空母艦上,早已掛了反潛炸彈的魚雷機,接到命令後立即起飛昇空,執行反潛任務。第二航母分隊率先起飛二十架tbf「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按照反潛預案將在受到潛艇威脅時,由第二第三航母分隊輪流起飛戰機,保持空中反潛打擊力量。
還沒等驅逐艦第一小隊的三艘驅逐艦到達偵察機報告的海域方位,被發現的德軍u型潛艇已經迅速轉舵逃走,驅逐艦撲了個空。
蒙特當然不會就這麼幼稚地認為德國的「狼群」會如此輕易地放過他的特混艦隊,既然對方明知道自己是戰艦編隊,還第二次前來探查,必定不會放過進攻的機會。
「加快完成環形密集防禦隊列,繼續保持反潛戰鬥警戒。」蒙特坐在旗艦「約克城」號航空母艦的艦橋指揮室裡,手指輕輕地在指揮桌上敲打著,眼睛盯著掛在指揮室船艙壁上的地中海海圖仔細觀看著。
這時特混艦隊的作戰參謀們已經在弗朗西斯的帶領下,緊張地討論和分析著即將可能發生的戰鬥及應對方法,標圖參謀開始盡職責在海圖上標出代表己方艦隊及敵方艦隊的標記。
潛艇與水面戰艦之間的戰鬥是最複雜的,也是艦隊指揮官最不希望碰到的。因其具有突發性和偶然性,指揮官不容易分析判斷,小小的失誤便有可能導致重大的損失。看來自己指揮的特混艦隊,第一場戰鬥便要面對這個意料之外的挑戰。能不能挫敗德國u型潛艇的圍攻,讓艦隊平安到達阿爾及爾,自己真需要小心謹慎,步步為營,疏忽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