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一個人的抗日Ⅱ

第二卷 平津狼煙 第一百三十二章 朝鮮戰爭的前奏 文 / 樣樣稀鬆

    第一百三十二章朝鮮戰爭的前奏

    借款來了,雖然不是所要求的全部,也算差強人意吧保護性關稅在美國國會未獲通過,算了,不必說什麼抱歉、對不起這樣沒用的話了,俺們可以採取靈活的政策,政、經分開,不懂?以後會明白的。給印尼共和國援助是為了東印度群島的持久和平,呸,騙鬼呢?不過,這已經不是重點,俺們與荷蘭人已經有了默契,爪哇島嘛,就讓給印尼共和國去折騰吧,其他的,能獨立的就讓他獨立,不能獨立的就看俺們的實力了。

    一場外交風波雷聲大、雨點小的結束了,南洋聯邦又有錢了。而南洋聯邦的國債、股票繼續發行,銀行存款繼續增加,這樣從內部又籌措了相當一部分資金,算是暫時解決了問題。

    自從四八年六月開始,南洋聯邦開始了建國後的外交攻勢,國務卿慕容辰分別訪問了亞洲的泰國、緬甸、菲律賓,又奔赴西歐,與聯邦德國、瑞典、荷蘭等國建立了外交關係,並與相關國家,主要是聯邦德國簽署了一系列協議。通過向聯邦德國輸出其短缺的成品燃料及糧食,換取其對南洋聯邦在汽車、機械製造、化工、電氣、鋼鐵加工、採礦、精密儀器、光學等產業的技術支持與合作。

    相比來說,從德國獲取技術轉讓和援助比美國要寬鬆,要方便,要便宜。更重要的是南洋聯邦開始尋找和聯絡與v1、v2火箭相關的技術專家和人才。美國對火箭技術有偏見,認為其精確度太低,沒有大的發展前景。建立了戰略空軍後,天上有b——29重轟就夠了。

    戰略空軍司令部僱用了三十七萬人,計劃用b——29轟炸機不停地在地球上穿梭飛行,以確保即使美國停止生存,還能進行被毀滅後的復仇。其實,戰略空軍司令部很難說有什麼吸引力。它的每一名駕駛員飛行時所帶的炸藥比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歷次空襲時所扔總和還要多。它的將軍們在標語牌上宣佈「和平是我們的事業」。他們把飛機轟鳴聲稱為「自由的聲音」,把他們一年一度的演習稱為「世界轟炸冠軍賽」。但是,將軍和駕駛員都是人。作為人,他們不久就會成為匆匆過客。

    據說,戰略空軍司令部也曾考慮過使用火箭作為運載工具,但認為太不準確而放棄了。火箭的誤差幅度還不能減低到十分之二以下,這意味著在五千英里射程內會偏離十英里,對原子彈來說還是太大了。

    這種認識上的偏差直到氫彈被製造出來才被糾正過來,暫且不說致命的放射性塵埃所降落的廣大地區,光是由於熱核彈頭的毀滅力量的極大飛躍,氫彈投擲在目標中心八到十英里以內的地方,在軍事上是可以接受的。而用火箭引擎推進,核彈不用半個小時就可橫過大西洋或北極。

    偏見被糾正,並不意味著能追趕上與蘇聯的差距。到了蘇聯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時,才讓美國人意識到他們在火箭技術上已經大大落後,引起了一股從總統到平民恐慌的浪潮。美國民眾甚至要總統宣佈那個星期為「國恥民危周」。

    趁著美國人的偏見和輕視,南洋聯邦合眾國開始在火箭技術上進行大量投入和研究,因為他們必須要有一兩種領先的東西。在這個世界上,雖然口口聲聲在叫著各國平等,但國與國之間,還是要靠實力來說話的。

    借助於別人或別國在認識的局限,隨著第一代渦輪軸發動機的出現,南洋聯邦合眾國首先在直升機項目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相比於原來的活塞式發動機,渦輪軸發動機的功率更大,使直升機性能得到極大的提高。試飛時的數據為時速150至200公里,航程252公里,空重182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4600千克。

    如果裝人的話,可以裝載二十多個;如果加載武器的話,一門航炮再加兩挺機關鎗也是綽綽有餘。看來,可以生產兩個型號,一種進行運輸,一種作為火力支援。如果時間允許,或許還能趕上那場在朝鮮半島進行的大戰呢

    對了,還要改裝艦船,直升機母艦可比航空母艦簡單得太多,機庫、升降機、起飛甲板,按照南洋聯邦現在的能力,已經足以完成這樣的改裝。

    邊繼續試驗,增加安全性,改進技術;邊投產建造,進行相關訓練。黃歷下了限期的命令,這還是他第一次用如此急迫的口氣下達類似的命令。

    「x作戰計劃」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籌劃,十名參謀部的精英按照資料已經將實戰沙盤模擬完畢,正在反覆進行推演。他們不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只知道這是大總統和國防部長親自下的命令,務必於五零年四月份之前制定出完整的可行的兩棲登陸計劃。

    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在四九年六月份就已經開至克魯昂角,進行反覆的各種環境下的模擬登陸演習。對他們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或者是淺灘,或者是淤泥,或者是潮汐時間極短,從國防部派來的監督員則將演習的結果不斷報告給在坤甸的大總統。另一支處於緊張訓練狀態的是第一空降旅,機降,傘降,高度越來越低,要求越來越高,以至士兵們都戲稱這不像是跳傘,而是在跳樓了。

    到了四九年十月,以換防為名的調動開始了。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和空降旅分批與駐日軍隊換防,進行氣候適應。

    時間在飛快的流逝,南洋聯邦合眾國在穩步發展,而黃歷則在密切注視著國際形勢的變化。關於朝鮮仁川的資料還在不斷地增加,兩棲登陸的計劃越來越完整,越來越切合實際。就在這個最不適合登陸的地點,能否創造奇跡,黃歷也不能預料,但成功是給有準備的人的,他必須為之去努力。

    一九五零年二月十五日,晨曦之中的前蘇聯塞米巴拉金斯克大草原,在一個五十米高的塔架上,吊起一隻形同聖誕樹玻璃球的巨球,他就是被美國人稱作「joe-1號」(斯大林一1號)蘇制原子彈。數秒之後,它化作了一朵巨大的彩色蘑菇雲,試驗威力為2.2萬噸梯恩梯當量。蘇聯終於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地位,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半年,黃歷的從中作梗只使蘇聯擁用核武器的進程拖後了半年。當然,沒有人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但黃歷卻知道一場戰爭有極大的可能要爆發了。因為朝鮮已經作好了常規作戰,統一朝鮮半島的準備,而不是在蘇聯有了原子彈之後才開始謀劃戰爭的。

    這是兩黨的政爭。至於軍事戰略,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在一九四七年,美國的參謀長聯席會議就一致認為:南朝鮮並不值得一戰。四九年三月,國務卿艾奇遜在對《紐約時報》的記者說:「我們對亞洲戰略的防禦部署,過去常常從美洲大陸的西海岸來考慮,把太平洋視為是敵人進攻美國的通道。但現在,太平洋成了盎格魯—撒克遜的內湖,而我們的防線則是沿著亞洲海岸穿過一連串的島嶼。它從菲律賓開始,通過琉球群島,其主要據點是沖繩島,然後又彎回來穿過日本和阿留申群島到阿拉斯加。」

    在地圖上看看這條曲線就知道,最低限度從戰略上來說,美國政府覺得如果敵對力量控制了台灣或者朝鮮半島,他們還是可以接受的。

    但現在形勢已經不同,美國輿論由於中國大陸上空紅星高照所造成的震驚以及蘇聯擁有原子彈的事實,會讓美國人認為如果gcd的武力再有擴張,是絕對不能夠容忍的事情。

    錯誤地解讀美國的政策,這很不像是艾奇遜的作為。事實上他也沒有這樣做。他在四九年三月排除了美國在亞洲大陸參與地面戰爭的可能性。但是,美國的趨向是會變的。斯大林將要犯這個嚴重的錯誤,北朝鮮的作戰計劃是這位蘇聯領導人一手決定的(那時根本沒有告訴毛zd),因為他相信艾奇遜說的是實話。

    自從對日戰爭勝利以來,俄國人本來一宜希望,華盛頓會讓他們放手擺佈朝鮮。現在斯大林肯定認為南朝鮮像一九三信年的捷克斯洛伐克那樣,是個熟透的蘋果,該是摘下來的時候了。

    朝鮮戰爭會打起來的,黃歷綜合各種情報加以分析,得出了這個他不願意看到的結果。能否將它遏制在搖籃之中,他不知道,但他已經做出了努力。陳jg老先生已經退出了民族自由黨,以民間組織南洋華僑總商業協會會長的身份前往中國大陸。政經分開,保持與大陸的經濟交往和民間聯繫,這是南洋聯邦走出的第一步。

    除了經濟交往和民間聯繫之外,黃歷還有一件任務要陳jg老先生去辦,那就是試探的提醒。陳jg老先生德高望重,曾是國共兩黨都敬慕,或者說是表面上都敬慕的人物。黃歷很希望他能夠帶回來令人振奮的消息。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