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重生勾陳

小說博覽 第三十一章 國事 文 / 趙可銘

    且說文王獨自一人,離開金雞嶺,行過西岐山,於十里長亭見到次子姬發,又有上大夫散宜生,大將軍南宮適攜滿朝文武接駕,只是不見長子伯邑考,不覺心中大痛悲從中來,嘔出三塊肉羹,化作兔兒消失不見。

    回到城中王殿內,姬昌之元妃太姬拉著姬昌的手哭泣道:「不知王上經歷什麼磨難,怎會如此憔悴?」

    「莫哭莫哭,孤王已經安然歸來,皆是百子雷震的功勞。」

    姬昌輕聲道出得救的經過,話裡話外透漏出對雷震的喜愛,另一些世子很是不喜,卻也不敢說出來。

    這天,文王以藥物調理身體之後,招來手下心腹散宜生,南宮適等人,詢問七年來的國事。

    「前些時候公子伯邑考,呃,主持西岐事物,百姓安居樂業,而後卻是公子姬發代理朝政,遵循您留下的囑托,沒有出什麼亂子。」散宜生本想替姬發說些好話,只是一不留神扯到伯邑考的身上,實在有些鬱悶。

    文王姬昌皺眉道:「昨日一見,滿朝文武多了些新面孔,咳咳,以前的幾位老臣去了哪裡?」

    這是懷疑自己弄權嗎?散宜生惶恐道:「三位大夫因病離職,大將軍趙甲年老回家休養,又有朝臣壽元已盡,幾年來吸納了新的朝臣,替代他們的職務,竹簡上有他們的資料。」

    「原來如此,孤王老矣,不知那些臣子做得怎樣?」文王接過竹簡,臉上看不出什麼表情,卻令下面的心腹不敢言語。

    「比起他們的上任可差得遠了,常常兩三人才能完成大夫的職責。」散宜生小心翼翼的應答,暗示西岐還是離不開老一輩。

    姬昌滿意的點點頭:「嗯,退下吧,孤王需要休息,有什麼事明日早朝再議」

    屋內靜悄悄的,只有姬昌翻閱竹簡的聲音。

    「閣老,孤王不在的幾年裡,朝中文武可有什麼大的異動?」

    隨著姬昌的問話,半空中浮現一位清瘦的老人:「大將軍趙甲被朝歌來人收買,妄圖挑動大將軍南宮適,上大夫散宜生謀反。散宜生當即羅織罪名親自將其拿下,不知二人說了些什麼,次日趙甲告老還鄉。」

    半空中浮現的不是真人,而是一種千里傳形的法術。

    「哼,告老還鄉,上大夫這手玩得高明啊,既不想放棄輔佐孤王成為人皇的功德,又擔心孤王失敗,給自己留條後路。」

    「可要將其拿下?」

    「不用,滿朝文武為何前來投奔與我西岐,不就是為得到扶龍庭的功德?他們也想讓自己制定的政令通行天下,借之獲取功德,得享更久的壽命。只要他們有這樣的想法,就可以為我所用。不僅僅孤王老啦,看樣子他們都等不及了,明日必會有人以報仇為借口,希望發兵攻打朝歌,可惜……」

    可惜自己的壽命不多矣,如果真的出兵攻打朝歌,萬一死在戰場上,縱然是正常死亡,也會引起大的騷亂,滿朝文武又有幾個會留在西岐?

    不如把機會留給子孫,自己的任務就是培養次子姬發,還有為他積攢足夠的力量。

    姬昌默默思考一會兒,沉聲問道:「上大夫雖然不能動,可也要給他制衡,免得他一家獨大,閣老可有什麼好的人選?」

    「聽探子回報,主持鹿台建造的姜子牙逃離朝歌,不知躲在何處。」

    「姜子牙?孤王怎麼沒聽說過?」

    「此人卻是突然冒出來,根據探子回報,很有可能是闡教弟子下山博取榮華富貴,可以將他拉入西岐,好處有二。其一,殷商的截教高人可交給他對付;其二,聖人門下沒有成為人皇的**,自然會忠心耿耿。至於他的才能?卻要王上考察一番。」

    「既然能成為朝歌大夫,主持建造鹿台,必然有些才幹。況且至今無法確定他是不是來自闡教,那麼此人不是傻子,就是有真才實學,想依靠自己的力量打拼。且待我算上一算,也好知道他在哪裡,如若有緣,自然因果牽連,縱使聖人門下天機混亂也能算出蹤跡。」

    這一算,姬昌不僅知曉姜子牙的大致位置,同樣明悟西岐大興離不開此人,只是要怎樣去找尋此人呢?這人名氣不顯,縱使找來也難居於高位,必須想個法子。

    第二日昇殿,文武百官上殿朝賀完畢,姬昌處理完當日的國政大事,卻見上大夫散宜生拜伏於地。

    「主公德貫天下,仁布四方,三分天下,二分歸周。萬民受其安康,百姓無不瞻仰,自古有云:『克念者自生百福,作念者自生百殃。』主公已歸西士,真如龍歸大海,虎復深山,自宜養時待動。況天下已反四方諸侯,而紂王肆行無道,殺妻誅子,制炮烙蠆盆,醢大臣廢先王之典;造酒池肉林,殺宮嬪,聽妲己之所讒,播棄黎老,暱比罪人,拒諫誅忠,沉湎酒色,謂上天不足畏。謂善不足為,一意荒『淫』,罔有悛改,臣料朝歌不久屬他人矣。」

    言未畢,殿西一人大呼曰:「今日大王已歸放土,當為公子報醢屍之仇況今西岐雄兵四十萬,戰將六十員,正宜殺進五關,圍住朝歌,斬費仲、妲己於市曹,廢棄昏君,另立明主,以洩天下之忿。」

    又有大將軍南宮適諫言:「公子進寶,代父贖罪,非有謀逆,如何竟遭醢屍之慘?情法難容,故當無道以正天下,此亦萬民之心也。」

    諫言攻打朝歌的聲音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爾等當孤王不想報仇?只是時不待我,胡亂起兵只會招來禍患,軍國大事豈能兒戲?姬昌想是這麼想,可也不敢說出口。

    「孤既歸國,當以化行俗美為先,民豐物阜為務,則百姓自受安康,孤與卿等共享太平;耳不聞兵戈之聲,眼不見征伐之事,身不受鞍馬之勞,心不懸勝敗之擾。但願三軍,身無披甲冑之苦,民不受驚慌之災,即此是福,即此是樂;又何必勞民傷財,糜爛其民,然後以為功哉。」

    話裡話外透漏出西岐的力量還比不上朝歌,真要打起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到時候民心背向,又怎能抵禦其他諸侯國的不臣之心?且先積攢實力,坐看風起雲湧,只等合適的機會謀定而動。

    上大夫散宜生領會其中意思,急忙稱頌王上仁德,除了那些心思靈巧之輩聽出話裡含義,閉口不提攻打朝歌之事外,剩下的文臣武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裡還有些糊塗,只好隨著上大夫頌揚王上仁德。

    姬昌看到此景卻是有些不喜,無論如何這西岐還是姬家天下,怎麼變成外人的一言堂?也該尋到姜子牙,以為制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