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六百六十四章 龍華觀 文 / 浮觴
傅清揚見丹陽子對他態度不錯,自然也表現的十分客氣。當然了,他也知道,恐怕丹陽子內心裡不怎麼待見他,畢竟,想當初在紐約的時候,他可是得罪過丹陽子的。而現在,丹陽子表面上竟然絲毫都沒有表現出怨恨之色,相反,態度十分熱情,不知道內情的人恐怕還以為他們是好朋友呢!
「丹陽子長老,太昊宗的呂宗主到了沒有?」傅清揚也不願意和丹陽子在這裡假惺惺的寒暄,於是主動轉移了話題。
「呂宗主和紫玄宗的李宗主現在都還沒有到,不過在龍華山頂的龍華觀中,已經備好了清茶,如果傅先生不嫌棄的話,在下倒是可以陪傅先生去飲一杯!」丹陽子主動向傅清揚發出了邀請。
「那好,有勞丹陽子長老了。」傅清揚頷首說道。
本來,他還想著一個人好好的看看龍華山,但是現在丹陽子找上門來了,而且主動發出了邀請,總得給對方幾分面子,畢竟,丹陽子可是凌虛觀的二號人物。
「這是在下的榮幸,傅先生請!」丹陽子一擺手中的拂塵,做出一個請的姿勢。
傅清揚隨從丹陽子一起,直奔山頂龍華觀而去。
等到他們兩人離開,在場的其他人全都大大的鬆了口氣,肖凡和黃良渠也不例外。肖凡雖然是化勁期武者,但是在丹陽子面前,還是感覺到了強烈的壓力。至於黃良渠。也是嚇出了一頭冷汗。他最大的靠山就是師父丹陽子,現在看到就連丹陽子在傅清揚面前都好像有點畏懼的樣子,再想想自己之前在傅清揚面前飛揚跋扈的樣子,由不得他不害怕,由不得他不心驚。黃良渠覺得,自己這運氣還真不錯,要是對方真的對他下殺手了,那恐怕丹陽子也絕對不會為他出頭。
且不說肖凡和黃良渠嚇出了一頭冷汗,傅清揚跟隨著丹陽子一路來到了龍華山頂的道觀前面。兩人都是丹勁期武者,走山路自然絲毫感覺不到疲憊。來到道觀的時候,兩人都是氣不長出。
在道觀門口站著兩個道士模樣打扮的人,傅清揚一眼就看出這兩個道士是兩名武者,看樣子。不是原本道觀中的道士,應該是從凌虛觀中臨時調過來的。
傅清揚站在道觀門前,抬頭只看,只見道觀大門上方寫著四個大字:「龍華觀。」
「丹陽子長老,我聽說此道觀頗有來歷,不知可否為傅某解惑?」傅清揚見龍華觀三字挺拔虯勁,可見題字之人非同一般。不過作為一名古玩鑒賞家,雖對諸多名家的字跡都有所瞭解,但是對龍華觀這三個字卻是不知何人所寫,所以向旁邊的丹陽子請教道。
丹陽子頷首笑道:「傅先生。這龍華觀的確有幾分來歷的。相傳,清朝康熙年間,龍華大旱,三年不雨。田地龜裂,顆粒無收,百姓苦不堪言。皇帝雖派重臣賑災,但奈何災情嚴重,效果甚微。百姓知龍華山有靈,自發組織,上山祈雨。不過連續數天。依舊烈日炎炎,沒有絲毫的效果。正當百姓就要放棄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個道士。這道士容貌不凡,骨骼清奇,面如冠玉。目蘊精光。道士上山之後,作法求雨。整整七天之後,忽見風雲突變,雷雨大作,天降甘霖。之後,百姓有感於此道士的恩情,上萬民表,請朝廷為道士修道觀。康熙皇帝聽說此事之後,命工部修龍華觀,並且為那道人賜名為龍華道人。此後歷經數載,龍華觀建成,龍華道人親自題寫龍華觀三字。之後數年,龍華道人就居住在道觀之中。」
「那後來呢,龍華道人又離開了嗎?」傅清揚聽丹陽子的意思好像是說龍華道人並沒有始終居住在龍華觀內,於是主動問道。
「後來龍華道人出外雲遊,自此再也沒有回來。」丹陽子歎息一聲,也不知道他是為龍華道人沒有回來歎息呢,還是有意表現出一副有感慨的模樣。
「原來如此!」傅清揚也歎息一聲,他倒是沒有多少感慨,只是覺得丹陽子都歎息了,自己也應該歎息一下子。
「傅先生,康熙皇帝修建此道觀還是破費了一番功夫的,不過後來多有破敗,我們凌虛觀前些年出資,又重新修葺了一番。我們現在不妨去裡面看一看!」丹陽子請傅清揚入內。
傅清揚點頭隨其入內,但見迎面就是三清大殿。三清大殿是龍華觀的主殿,為重簷歇山頂樓閣式建築。很是寬敞。殿前通廊九級石階,前館排列六根大石圓柱,立在巨大的石獅、麒麟、獨角獸柱基上,古樸宏偉,別具一格。前後簷柱和經柱共有二十八根,其中十六根刻有對聯。石柱上端的撐弓、彎門全系鏤空花刻,飛禽走獸、花草人物的形象躍然石上。上層稱廣元殿,殿外懸掛著「上善若水」、「神光普照」、「道地重輝」等匠額,殿內有八扇明代木雕屏花,鏤空雕刻著英蓉、荷花、孔雀等圖案,紅花綠葉,色彩鮮麗。正殿內供奉著道教至高無上的尊神棗三清像: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手銜靈珠,象徵洪元世紀;上清境禹余天靈寶天尊,懷抱太極,象徵混元世紀;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即太上者君,手持羽扇,象徵太初世紀。
三清殿後,是黃帝祠堂。祠堂門前柱上是一副對聯:「歷經千古,滿山風雨吹猶在。萬里河山,盡在腹中方寸心。」
傅清揚看了之後,不禁暗暗稱許。
在腹洞前,是清朝末年所建的天師殿。殿依山勢的起伏,前低後高,旁低中高,與山巒地勢渾然一體。牌坊層層飛簷,照面、立人、抱柱上均彩繪花烏圖案,精緻美觀。天師殿屋頂重簷飛脊,凌空欲飛。隨山勢而建,階梯式遞進。最上層建有雨篷和低欄,可俯視道觀全景。殿內神龕內供奉著石刻張道陵像,面有三目,威嚴肅穆,左手掌直伸向外,掌中握印,為山中之寶。天師殿因殿內地勢如山洞,稱天師洞,洞中因張道陵塑像而得名。
丹陽子接著道:「據傳,道觀內的天師殿乃是後來補修。因為大家都懷疑,所謂的龍華道人其實就是張道陵。當然了,這都是老百姓的民間傳說,到底是否可信已經無可考究了。」
傅清揚聽了丹陽子的話,不禁笑了一下。張道陵的大名他還是聽說過的,此人字輔漢,生於豐縣阿房村,是張良的八世孫。他身長九尺三寸,濃眉大臉,紅頂綠眼,鼻子高挺,眼睛有三個角。垂手過膝,有濃密的鬍子,龍行虎步,十分威武。漢光武進武十年生於天目山,他母親夢見巨人自稱是魁星下降。身穿錦繡並且拿了一枝奇花給她。他母親接過來就醒了,只覺得滿室異香,整月不散。由此感應而懷孕,張道陵誕生那天,有黃雲籠罩在房子上,紫氣瀰漫在庭院中。房間裡光華如有日月照耀,並且又聞到夢中的異香,久久不散。之後,張道陵成為第一代天師。
關於張道陵的故事還有很多,例如張道陵和弟子王長一起修煉龍虎大丹,一年有紅光照室,兩年有青龍白虎來保護丹鼎,三年丹成,他也就成了真人。不久他又遇到神人指點,修成了最高的道術。他能飛行天上,能聽見極遠的聲音,又能分身隱形,比如他能一面在池上划船,同時又在堂上吟詩,變化萬千、神奇莫測。
除此之外,還有傳說,張天師在鶴鳴山修道傳教時,恰逢地方瘟疫肆虐,生靈塗炭,十室九空。為拯救蒼生於水火,天師將自創金丹術和極富道教特色的人體醫學思想加以整合,研製出袪病健體的神秘草藥配方。張天師將藥浸於酒中送於百姓,瘟疫得以袪除。百姓病除之後感覺身輕體健,精神煥發強於從前。因藥入酒,酒帶藥行,藥促酒力,使酒醇香甘怡,沁人心脾且功效神妙,百姓感念天師施救蒼生之恩,讚譽此藥酒為「妙沁神酒」,即為當今著名妙沁藥酒。
總之,關於張道陵的說法不一。不過有一點,那就是張道陵可是東漢時期的天師,如果在清朝出現,那就只能說明對方是真的成仙了,否則如何能活的那麼長久。傅清揚對仙神的說法是不相信的,他覺得習武之人,每突破一層境界,因為身體條件的改善,精力充足,可能比之常人要活的久的多,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他看來,哪怕是先天武者,也不可能真的能夠擁有長生之體,那只不過是一種傳說罷了。
因此,傅清揚對所謂的龍華道人就是張道陵的推測是完全不相信的。而且看得出來,不但他不相信,丹陽子自己也是不相信的。
「這麼說來,這龍華觀還真是非常的了不起了,竟然還有可能是天師的修行之所,我能入內觀賞,何其有幸也!」傅清揚雖然不相信,倒也不妨隨口誇讚。
「呵呵,傅先生所言甚是,若此觀真是天師修行之所,我想,我們都要跟著沾上一點仙氣了。」丹陽子也哈哈大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