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唐軍魂

第四卷 軍魂 第十八章 轉念間想到的 文 / 黃昏前面

    第十八章轉念間想到的

    看著諸臣都離去,被李世民獨留下李業詡心裡在嘀咕,不知皇帝又有什麼事兒單獨吩咐。

    「賢侄,你剛才一番話說得很是在理,也解了朕心中的一些疑惑,讓朕豁然!」李世民盯著李業詡看了一會,露出個笑容道。

    「陛下,臣胡言亂語,還請您勿怪,」李業詡還在思索著李世民把他留下的目的。

    李世民示意李業詡在一邊坐下,吩咐近侍上茶水來,拿起案上的一份奏報交給李業詡,「賢侄,這是情報司直接送呈的關於西突厥和高昌情況的報告,你看一下!」

    李業詡接過,打開看,情報中顯示,在欲谷設和咥利失這一年的戰事過程中,欲谷設明顯戰了上風,咥利失損失慘重,有些支撐不住,並向大唐求救,希望大唐皇帝出面干涉兩方的爭鬥。

    一些西突厥僕從的小國,如高昌、處月、處密等,也趁火打劫,一道出兵攻擊咥利失,還間或掠我大唐子民。

    「欲谷設和麴文泰這樣做,根本沒把朕放在眼裡,朕一定要讓他們後悔!」李世民淡淡地說道。

    「陛下,欲從設和咥利失打得兩敗俱傷時候,正是我們出兵之機,」李業詡對李世民再一次說西突厥和高昌的事,心裡也是明白,李世民發動西北戰事的決心,已經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動搖了,唯一沒決定的,那就是作戰的時間,還有作戰的規模,「陛下,朝廷有戰,臣願意領兵出征!」

    「若有戰事,自是少不得你,我們要隨時關注西域戰況的進展!」李世民還是淡淡地說道,「魏征多次與朕說,治國之道,仁者無敵,好戰必亡,朕也知道如此…」

    「陛下,」李業詡有些傻眼,李世民怎麼態度轉變的如此之快,難道自己剛才猜錯了?

    只是李世民擺擺手,示意李業詡不要插嘴,「年內程知節多次上奏,要求揮兵進擊邏些,朕都未應允!從貞觀七年到現在,朝廷已經有多次重大的戰事,軍備上的支出頗多,特別是今年,為了應付募兵所需的花費甚巨,朕…不敢輕啟戰事…」

    雖然連年豐足,賦稅收入也是一年比一年多,但上一年的征戰,還有年內的募兵所花費,還是讓國庫有些吃緊,在是否發動對吐蕃的戰爭事情上,李世民也是猶豫再三。

    程知節屯兵在松州以遠,做好隨時攻擊吐蕃的準備,但李世民一直未同意攻擊行動,只是連續的詔令棄宗弄贊來朝。據邏些城發回的情報,在李世民的詔令和大軍的威逼下,吐蕃獻貢給大唐第一批牲畜和財物也都已經送達,棄宗弄贊也在做來長安的準備,接替他職位的人也已經選好。

    棄宗弄贊也知道,若他不來朝,大唐的大軍很快就會攻至邏些城外,權衡再三,還是不敢與大唐再直接對抗,只得將國內事務交給一名族弟,自己準備入朝接受李世民的質詢,並做好留在長安的準備。

    「但是忘戰必危!」在李業詡不知如何回應李世民的話後,這皇帝斬釘截鐵地說出了這一句,「我們的募兵擴軍,正是為了應付戰事,面對我們所受的威脅,我大唐一定要做好應對準備,將一切對我構成威脅的,都統統消滅掉!關於何時對高昌發動戰事,還要看麴文泰和欲谷設如何配合了,朕會做到仁義盡至的…」

    「陛下,這…」李世民後面的這些話有些像瘋狂的戰爭狂人般,讓李業詡更是訝然,當皇帝的,真是一個天生的表演大家。

    「但戰爭開支巨大,要避免窮兵黷武的情況出現,必須得有更多增收的渠道,所以朕還是希望你,多想一些對國計民生有生的點子出來,以使我大唐的國力更上一個台階,讓我大唐百姓日子過得過得更好!」李世民說著這些,眼神也變得笑瞇瞇了,「賢侄,朕知道你還有不少的計劃沒與朕說…」

    「陛下,臣所想的,都會與您說,」李業詡嚇了一跳,這皇帝又是指什麼,好似自己沒有什麼東西私藏著麼?

    「你所製作的用於馬車上的減震的彈簧,這麼久了,都已經吩咐將作監生產了,都沒與朕說!」李世民收起了笑容道。

    「陛下忙於國事,臣覺得那樣的小事兒不要向陛下稟報,所以…」李業詡有些委屈樣,不就弄幾個彈簧出來,也用得著這麼大驚小怪麼?

    「此非小事也,裝於運載貨物的車上,也使得載貨量更多,戰時用處可不是一般的大,載人的馬車,坐著也更舒服,如此利國利民之事,你說是小事呢?」李世民看著李業詡的樣子,有些憤憤,覺得李業詡在糊弄他。

    「陛下,那是恪王爺臨走時,臣怕他們一路上顛簸,所以就想出個法子來,以使得馬車乘坐著更舒服,實非是謀劃很久才想出來的!所以臣覺得沒必要報之於您,也就自作主張,吩咐將作監製作生產了!」唉,弄小彈簧也要報告皇帝,這李世民管的事也太多了。

    「好了,朕沒責怪你,朕已經派人問詢了閻立德,他已經有詳細的奏報,」李世民看著李業詡,用讚賞的口氣說道,「這些日子你辛苦了,第一次如此大規模的募兵終於完成,你居功至偉,朕自有重賞!」

    對李業詡這段時間整天忙於募兵及訓練之事,李世民還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的,臨近年底了,又是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

    「陛下,募兵之計,臣只是提議,大多還是故尚書右僕射溫相所作,臣不敢居功,只是希望能為陛下,為我大唐訓練出一支精兵來!」李業詡恭敬地道。

    放眼如今的朝堂上,大部分的為官者都是勤於職守的,重臣中無論是已故的溫彥博,及在朝的房玄齡等人,還是與李業詡有些矛盾的長孫無忌,大多時候都是會以朝事為重。那個強力反對發動戰爭的魏征,除了對戰事不支持外,其他所提之計大多都是利國利民的,連反對戰事,也是站在為了減輕百姓負擔的角度上來說的。

    貞觀名臣,從一定角度來說,也是名至實歸的,這也讓李業詡以他們為榜樣,勤懇地做事!

    「好了,你也不要謙虛,你所做的,朕自有數,」李世民繼續笑著,「訓練已經有幾個月,許多事也可以交給你的手下做,凡事不必躬行,聽說你都好多天沒回府了,你也得休息一些日子,朕不希望你累倒了,沒有人替朕擔負這些重大的事兒!」

    「多謝陛下關心,臣只是怕負了陛下所托,不敢懈怠!」對李世民表現出來的關心,李業詡還是挺感激的,這個當皇帝的,待人一套還真不賴。

    「兵士整體狀況如何?」

    「士兵們身體素質都不錯,唯一遺憾的是,能識字斷文的士兵卻不是很多,」李業詡把出營前帶來的一份訓練總結交給李世民,「這幾個月訓練進展的情況都在上面,還請陛下過目!」

    軍中大半的士兵都不認識字,這讓李業詡很是頭疼,還要抽一些人給士兵們上些文化課,讓他們認幾個字,特別是那些中下級軍官,或者表現不錯有可能被提拔的士兵,必須要認識字,以使的在戰時,一些命令傳遞,還有地圖指示類的,能看得明白。

    不認識字的,在軍中陞遷的機會就少很多。

    「要讓更多的人識字唸書,整個社會才會進步的更快,朕也明白這個理,」李世民翻了一下白眼,「如今民間百姓子弟識字的人少,只是因書籍印刷數量不多,價格也貴,百姓家中基本都賣不起書,也上不起學,也才會如你說般,軍中有許多不認識字的士兵,賢侄,你可有計,讓更多的百姓念得起書,買得起書?」

    「陛下,我們可以多印些書,那書價格自然就便宜了!」李業詡有些覺得李世民這問題問的過於白癡,書價貴,那就多印麼。

    「你可知道那雕板的價格有多貴?刻一塊雕板要費多少時間?而且用幾次也就壞了,」李世民有些想踹李業詡的衝動,這小子是在故意裝蒜還是什麼,拿自己消遣來著,意說出這樣輕飄飄的話來?

    「陛下,為何要用雕板?不會用活字印刷嗎?」李業詡也是傻眼,難道現在還沒有活遼印刷發明出來嗎?不是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麼?

    等等,好像畢升是宋朝的人,現在還沒出世呢,汗,都怪自己少上街,都不知道現在用什麼東西印刷書籍,也不知道書籍的價格有多貴。

    「活字,什麼活字死字?」李業詡如此一說,李世民眉頭一跳,似有些解其中的意思,但想不出來更多,厲聲問李業詡道。

    「陛下,有印章麼?」被李世民一嚇,有些緊張的李業詡道。

    「你拿朕的印章作什麼用?」李世民有些惱怒,連腳都抬起來了。

    「陛下,臣示範給你看,」李業詡眼巴巴地看著李世民,見這個皇帝無動於衷,只得用手示意道,「若是把常用的字都刻成印章大小的字塊,這是一個字,這是另外一個字,在印一本書時候,把需要的字挑出來,組合在一起,印完這一頁書,把所有字可以拆下來,再用在另外一頁書上,這樣就不需要一頁書就刻一塊雕板了,錯誤的地方也很容易糾正!」

    李業詡也不要李世民的印章了,只是用茶水在手心上寫了字,用兩隻手分別在案上一壓,兩個倒過來的字就留在案上。

    看著面前還有些不解的李世民,李業詡有些鄙視這個自以為聰明的皇帝起來。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真是的!只得又演示了一遍,左右手換個方向。

    「哈哈哈,朕明白了,小子,你腦子還真好使…」李世民恍然大悟,大笑起來,咧開的大嘴裡飛濺出的唾沫噴到李業詡臉上都不知曉。

    李業詡只得偷偷地抬起袖子,擦去臉上的唾沫星子,心裡在大罵著這不講衛生的皇帝。

    「賢侄真是高才,所想之道,都是常人沒能想到的,賢侄之才,朕越發的不敢小看了!」李世民閃著光的眼神看著李業詡。

    「陛下,臣只是偶然間想到的,活字如何製作,臣可並不知曉,」如何製作鉛活字,李業詡還真的不知道,不過想著現在肯定會有人去研究這事的,總不要自己親自去折騰。

    李業詡還感幸運,幸好這時候各類的紙生產都不少了,若紙沒造出來,要他發明造紙術出來,他還真不知如何做。

    李業詡心裡也得意,這些小玩意兒,也都是轉念間想到的,若是大量製作生產出來,無論是減震器,還是活字印刷,那對社會生產的發展都是非常有利的。古代的四大發明,指南針、活字印刷,再加上火藥,自己就想出仨來了,嘿嘿,若以後弄個專利局什麼的,申請專利或者版權去,誰要用,都拿錢來,自己不就成大富人翁了麼?

    算了,自己也不要去申請版權,就當李世民給自己高官的回報,造福於民的舉動罷了。

    「賢侄,如何製作活字,朕會使工部人員去想辦法,這事不要你費心思了,只是以後若再有什麼新的法子想出來,有什麼利國利民之計,隨時可以來找朕,朕自是有重賞,」李世民心情大悅,都沒覺察到,叫李業詡來是商討軍情,到後面討論起民生的事來,「訓練的事安定下來,你也回府休息幾日,不必凡事都自己操心,可否明白?」

    「多謝陛下關心,臣明白!」

    「你先去吧!」李世民揮揮手!

    得到李世民表揚的李業詡,心情也變得輕鬆,成果被人重視,勞動所付出的得到認同,還是有些成就感的。

    走出兩儀殿,風已經停了,天上已經飄起了雪花,整天天際都是一片白茫落戶。

    李業詡這才想出來,忙著軍中的事,都已經快一個月沒回府了,鄭燕使人來報,說她已經產下了一女兒,讓他想個名。

    想著府中的妻兒們,李業詡心中湧上來一陣柔情,得回去看看,還有祖父李靖那裡都很久沒去探望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