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唐軍魂

第三卷 兵鋒 第一百四十章 松州之戰(下6) 文 / 黃昏前面

    第一百四十章松州之戰(下6)

    「將軍,棄宗弄贊和祿東贊就在前面,準備逃跑,」有特戰隊員趁亂到李業詡身邊報告道,「棄宗弄贊身邊還有數千的士兵,我們沒法靠近!」

    特戰隊員身上所帶的手雷都已經扔光,特衛士兵所帶的手雷也大部都用完,對敵的打擊效果有了一定的下降。

    「不惜代價往前衝,」李業詡聽了報告後,大吼著對身邊的特衛將士命令道,「弟兄們,棄宗弄贊就在前面,無論是抓住還是擊斃棄宗弄贊、祿東贊者,當有重賞!」

    從那個與吐蕃人遭遇的山谷衝到這個大營內,李業詡和他的將士們沒有遇上過像樣的抵抗,快衝到大營盡頭了,吐蕃人的抵抗突然強烈起來,這也讓李業詡有了不一樣的預感,前面就是棄宗弄贊或者祿東贊所呆的地方了。

    如今聽到隊員的匯報,知道棄宗弄讚的確切所在,李業詡的心又狂跳起來,離擊殺這兩位吐蕃的最主要人物只差一步之遙。人數少的特戰隊員無法趁亂靠近棄宗弄贊身邊,那只有靠自己所率的這些特衛將士們努力拚殺了。

    李業詡依然沖在隊列的最前面,身邊大群的親衛跟隨著,兩側呈扇形鋪開的是特衛的將士們,再遠處右側是侯君集所率的唐軍將士,另一側有牛進達和執失思力各一部支援的人員。阻擊的吐蕃士兵雖然多,但與唐軍士兵遭遇到的,大部都死在唐軍的槍下或者刀下。

    齊頭並進的蘇定芳和鄭仁泰,也都如李業詡般勇猛,手中的所使的槍變化多端,遇上的吐蕃士兵無不倒在他們的槍下。

    主將的英勇更是能感染手下的士兵,已經衝殺了大半夜的特衛將士們,還是精力充沛,用嘶啞的聲音吼著,揮舞著手中的武器砍殺著吐蕃人,馬刀捲了刃,或者砍斷的,接著用輔助配置的橫刀,橫刀也砍壞了,只能搶陣亡的吐蕃士兵手中的武器。

    一些神勇的中下級軍官如李業嗣、薛仁貴、劉仁軌等,面對這表現自己的機會,無不拿出百倍的勇氣來,沖在隊列的最前面。李業嗣自是不用說,一切都要向李業詡看齊,更是想親手拿下棄宗弄贊,以向旁人證明他的絕對實力。薛仁貴和席君賣,還有劉仁軌等幾位,受到李業詡重用,也是用要戰功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如此心態下,率自己部下的百來號人,比幾位主將還勇猛,左衝右突,試圖從阻擊的吐蕃人陣中殺開一條血路,衝過去把棄宗弄贊或者祿東贊擊殺。

    每名衝殺的唐軍將士都有想法,若能親手將吐蕃贊普、大論及其他高官擒獲或者擊斃,軍中和朝廷的獎賞自不必說,就是如此一戰,自己即可名揚軍中,成為大唐的英雄,受到萬人的敬仰和崇拜。

    一戰成名的事,太有誘惑力了。

    只是吐蕃人實在是太多了,所處之地又快到達岷江邊,場地狹小,數萬人擠在這裡,除了跳進江裡,連逃都沒法逃。衝擊的唐軍士兵殺了非常多的人,但是面前的吐蕃士兵還是很多,衝擊的速度也快不起來,只能慢慢地往前推進。

    經過大半夜的廝殺,此時的天色已經有些濛濛亮了,都可以看清前面那些抵抗的吐蕃人樣子。

    堵在前面的吐蕃人都是滿臉的驚懼之色,許多人手中甚至沒有武器拿著,面對唐軍士兵的瘋狂殺戮,這些吐蕃士兵都想著往後逃,但後面的人實在是太多,連逃都是沒有路,往後撞到的,都是自己同伴的人牆。

    這些吐蕃士兵大部都是沒有什麼戰力的奴隸兵,只有不多的是經歷過戰事的吐蕃主將護衛和其他軍戶,只是這些有戰力的吐蕃士兵實在是少,在亂軍中基本發揮不了作用。

    吐蕃士兵的驚恐模樣,更是讓唐軍士兵瘋狂,這樣的戰爭他們沒有經歷過,面對數量比自己多的多的敵軍,卻任著自己砍殺,太過癮了。

    數萬沒有主將指揮的吐蕃潰兵被壓縮在岷江邊的狹窄地方,沒有能力抵抗,任憑唐軍士兵的殺戮,不遠處就是岷江河谷了,想逃也是無處可退了,有不少的吐蕃士兵跪地投降。

    但唐軍士兵面對跪地投降的吐蕃人,還是沒停下砍殺的馬刀,他們要殺出一條路來,追到棄宗弄贊和祿東贊身邊。

    「頂住唐軍的攻擊,保護贊普過江,」在岷江邊指揮作戰的寧巴對自己的部下,還有附近其他的士兵命令道。

    寧巴親自帶領士兵抵抗著唐軍騎兵不斷的衝擊,以掩護身後準備過江的棄宗弄贊和祿東贊,他知道,若被唐軍攻到江邊,即使他的贊普和大論到了江中,也無法保證安全到達對岸,唐軍士兵的箭矢太厲害了,岷江寬不過幾百步,沒到達對岸前,江中的人都將成為唐軍的箭靶子。

    吐蕃士兵在主將的威逼下,還有唐軍士兵的衝擊下,成群地跳入江中。

    開始跳入江中的零散士兵,大多都被激流沖走了。不過祿東贊對此挺有經驗,令從江岸下去的士兵全都環著手,結成陣,以多人的力量抗擊水流的衝擊,雖然還有不少的人被江水沖走,但還是許多人結成幾個陣,每個陣都有千人的規模,慢慢地往江中移動。人多了,水流的衝擊力就減少。

    棄宗弄讚的大木輦在唐軍偷襲時,已經丟棄,他和祿東贊,還有幾匹馬及幾名護衛站在一個木輦上,這是東欽所用的一個小木輦,由幾百名身強力壯的護衛舉著,在兩側幾千人的護衛下,緩緩地往江中移去。

    而大隊的唐軍士兵,也快衝到寧巴身邊…

    「將軍,棄宗弄贊跑了!」一名親衛飛跑著來到李業詡身邊,指著遠處岷江的方向。

    李業詡率領一部也快衝到江邊,前面的吐蕃士兵大多都已經投降,聽到此報大吃一驚,想不到棄宗弄贊敢從水流如此急的岷江裡過,忙驅馬再上前幾步查看情況。

    李業詡在馬上看到岷江中密密麻麻的吐蕃士兵被趕入或者自己跳入江中,在不斷被江水沖走人的情況下,硬是有幾個人陣組織起來,艱難地向對岸行進。棄宗弄贊和祿東贊正站在一個不大的木輦上,由幾百士兵舉著,身側有幾隊千許的士兵集中在一塊,保護著舉著木輦的幾百人,已經快到對面江岸。

    岷江的水雖急,但並不太深,剛好及胸口位置。

    後面還有更多的吐蕃士兵往江中跳,想游過江到對岸去,以追隨他們的贊普逃命,這些零散的士兵大多都被江水沖走了,但跳入江中的士兵還是連續不斷,呆在江岸上,逃不了被唐軍消滅的份,跳入江中,或許還能有活命的機會。

    吐蕃人的戰馬都留在岸邊,面對如此急速的水流,戰馬任由士兵死拽硬拉,死活都不肯下水。

    「棄宗弄贊已跑,趕快投降!」陣中逐漸響起唐軍士兵吐蕃語的喊叫聲。

    目睹了自己的贊普過河逃走的情況,還在抵達的吐蕃人都已經失去勇氣,大面積的人開始投降,只有少數一些人還在抵抗。

    李業詡率著手下的士兵又經過一陣衝殺,好不容易衝到江邊一個高地上,身邊的親衛和士兵們都環在身邊,保護著李業詡。此時李業詡所看到的是,已經上岸的棄宗弄贊和祿東贊正率著千許人狼狽地往山道上逃去。

    過江的總共有兩千多人的吐蕃士兵,一部分人還留在江邊,看似準備攔截也同樣渡過江追擊他們的唐軍。

    異常悲憤的李業詡取弓,引箭往對面射去。

    「箭帶著呼嘯聲,往對面射去,弦在李業詡手中嗡嗡響著,接著再一箭!

    連續的兩箭都射在離對岸差幾十步的江中。

    李業詡的弓有四石,能射二百多步遠,但棄宗弄贊和祿東贊所處的位置已經在箭的射程外,李業詡心裡大罵了聲,再次引弓射擊,但用力過猛,把弓都拉斷了,李業詡憤憤地把弓扔入了岷江中。

    「棄宗弄贊、祿東贊,下次我一定要親手殺了你們,」李業詡憤怒地咆哮著。

    功虧一簣的感覺,讓李業詡心裡很不好受。

    「贊普,那就是在長安見到過的李翼,這次領兵的正是他,此人定是非常之人!」驚魂未定的祿東贊對前面的棄宗弄贊說道。

    棄宗弄贊望著江對岸在四處衝殺的唐軍士兵,還有揮舞著槍在怒罵的李業詡,心中感慨:大唐軍中都是如此神勇之士,兩軍的戰力差的太多,我吐蕃焉能不敗?

    兩人除感歎之外,同時想到還有一點,那就是如何逃回邏些去。身邊只有幾匹一道上了木輦的戰馬,跟隨的千許士兵,大部士兵都沒有戰馬,如何在高原上行進。

    祿東贊看著身後江中還有不斷掙扎的諸多已方士兵,也只是長歎了口氣,眼角有淚湧出。

    這失敗來得太快,太突然了,根本沒有心理準備。

    吐蕃棄宗弄贊親領的二十萬大軍,一夜之間灰飛煙滅,參加這場戰事的人,誰也沒有想到,無論是棄宗弄贊、祿東贊,甚至李業詡也都沒預料到過。

    隨著棄宗弄讚的祿東讚的逃跑,松州城外的戰事也接近尾聲。

    天色已經大亮,李業詡在射殺棄宗弄贊無果後,忿忿地回轉,馬上命令一部分士兵及特戰隊員尋找過河的方式,準備追擊逃跑的吐蕃棄宗弄贊殘部。

    岷江上本來有一條鐵索橋可供江兩岸來往,只是在吐蕃人進犯後,松州都督韓威擔心吐蕃人借此索橋過來,派人破壞了。

    索橋的破壞斷了吐蕃人進攻的一條道路,也使的吐蕃人戰敗後無法過江逃亡,但面對渡河過去的棄宗弄贊等人,唐軍也是無法追擊。

    唐軍不可能冒著大量士兵被沖走的危險過河去追,戰馬都是不敢過河,即使派步卒如吐蕃人一樣能過江去,江對岸還有千多人的吐蕃在江岸上截殺。

    「報告將軍,還有一名吐蕃大將在率部抵抗,」一名士兵跑到李業詡身邊,大聲地報告道。

    「殺光他們,」正為棄宗弄贊從河中逃走而惱怒窩火的李業詡怒吼道。

    還在率部抵抗的人正是美日茹本,身邊還有自己的親軍千許人,被唐軍包圍著,其他的幾萬人都已經不知所蹤。

    圍著美日打得正是侯君集親領部,侯君集的士兵打得很頑強,但美日的兵也是拚死在抵抗。

    李業詡遠遠地看到揮舞著刀在怒喝的這位吐蕃大將,問身邊的親衛道,「這名吐蕃將領是誰?」

    「聽被俘的吐蕃人說,那是他們的一個茹本,叫美日的,」一名親衛大聲地說道。

    「狗日的,」李業詡低聲地罵了一句,啥名不好取,取個這樣的名。

    什麼美日,日美,我今天就要親手將你滅了。

    「拿弓來,」李業詡對李成道。

    剛剛自己的弓已經被拉斷了,李業詡只能拿親衛的弓,跑到一個山坡上,拉滿弓瞄準近兩百步外那些還在抵抗的吐蕃人。

    吐蕃人與唐軍士兵絞殺在一起,有更多的唐軍士兵加入戰團,美日的身影在身邊的護衛保護下,時隱時現。

    終於等到機會,一名美日的護衛被唐軍士兵砍在地上,美日的身子露出半截,李業詡抓住機會,連續射出幾箭,但卻被剛好靠過來的吐蕃護衛擋住了。

    李業詡更是暴怒,驅動身下的青騅,帶著親衛衝過去,一陣猛殺,把美日的護衛砍倒一大片。

    這位被稱作美日的吐蕃茹本就在李業詡面前,滿是驚慌之色。

    「狗日的美日,去死吧,」李業詡手中的槍扎出幾個槍花來,在美日手忙腳亂中,全力的一槍刺進其心窩,美日大喊一聲倒地而死。

    見主將被射殺,美日身邊的護衛頓時全亂了,很快就被全部砍殺。

    「什麼美日,日美,也不管你是茹本還是大論、贊普,只是我們下定決心,一定能把你消滅,哼!」李業詡低聲自語道。

    放眼望去,諾大的戰場,還有其他一些山頭後面,戰事已經基本結束,只有一些零星的吐蕃人還在反抗。

    牛進達和執失思力也只留一半左右兵力,由牛進達指揮在川主寺消滅余敵和清理戰場,其他的人在執失思力指揮下,趕來增援與吐蕃人最後的對決。

    三萬多的唐軍與近二十萬的吐蕃人正面交手,結果卻是一面倒的,人數佔劣的唐軍徹底擊潰了吐蕃人。

    吐蕃人最有戰力的鐵甲軍,根本沒機會發揮,大部被唐軍的大火和手雷消滅在大營內,其餘的都是戰力不強的軍戶和奴隸兵組成的隊伍。

    岷江邊,數萬的吐蕃人扔了兵器投降,殺光吐蕃人的命令還是無法執行,要做到難度太大了。

    幾騎飛馳來到李業詡身邊,卻是侯君集領著親衛奔過來。

    「副帥,這戰打得太漂亮了,不但殲滅了棄宗弄讚的本部,還將其他幾部也一併消滅了,這樣的戰果實在出乎本帥的意外!哈哈哈…」侯君集還未等李業詡行禮,即大聲地喊著。

    「吐蕃人不過一群烏合之眾,我軍戰力遠勝他們,取勝當不在話下,」吐蕃人如此迅速的潰敗太出人意料了,李業詡也覺得有些做夢一樣,但想著棄宗弄讚的逃跑,很是遺憾,長歎了口氣道,「大帥,只可惜棄宗弄贊和祿東贊都被他們跑了,是末將考慮不周!」

    「副帥,三十餘萬的吐蕃軍隊被我們全殲了,吐蕃國內已經元氣大傷,棄宗弄讚聲望定是大降,即使他逃回邏些城去,也成不了什麼氣候了!」侯君集雖然也有些遺憾,但如此重大的戰果,已經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原本還想著即使消滅了棄宗弄讚的本部,還有其他十多萬的吐蕃軍隊在,接著還將有數場惡戰要打,哪想到,一個晚上,加半個白天,戰鬥都結束了。

    「大帥,」遠遠地又衝來幾騎,「末將松州都督韓威參見大帥!」

    奔過來的正是松州都督韓威,韓威是認識侯君集的,但不認識李業詡。

    韓威在帶隊衝殺了陣後,將吐蕃人擊潰,並與增援的唐軍士兵一道砍殺了大半天,吐蕃人投降後,指揮部下消滅殘敵,並將消失傳回松州城內,諸事佈署完畢後,也趕過來向侯君集報告。

    「韓將軍,守城辛苦了,」侯君集對韓威不聽命令出城迎戰的事還是耿耿於懷,但卻並沒表現出來,只是指著李業詡道,「這位是大軍副帥李翼將軍,能如此快速解松州之圍,全賴李副帥部下的全力衝殺!」

    「見過李副帥!」韓威對李業詡的名氣早有耳聞,如今見侯君集對李業詡都如此看重,也不敢怠慢,忙上前行禮,「大帥、副帥先進松州城吧!吐蕃人攻城數日,戰鬥異常艱苦,城中百姓可都在盼著王師的到來!」

    「韓將軍守住了松州,此是大功一件,」李業詡沒見過韓威,如此戰場上也沒什麼好客套的,而是轉向侯君集道,「大帥,應速命令將士們打掃戰場,統計戰果,清理損失,待諸事完後,我們再進松州!」

    「正是如此,」侯君集點頭同意,又對韓威道,「韓將軍,速將我軍大捷的消息傳往長安,再令松州刺史發動城中的百姓清理戰場!」

    「是,大帥,副帥,末將這就去辦!」韓威對侯君集和李業詡分別行了禮,即轉身去了。

    經過幾天的戰場清理,戰果終於統計出來,消滅吐蕃人計六萬餘人,俘虜近八萬人,加上攻城時候被守城將士消滅的兩萬餘人,共計殲滅吐蕃人有十六萬餘,還有東欽、寧巴、美日三位在吐蕃國內極有勢力的茹本,逃走的潰兵有數千人,按此估計,被江水沖走的吐蕃士兵有近兩萬人。

    已方共陣亡將士八千餘人,特衛陣亡兩千多人,代價也是很大。

    松州城外的那數萬吐蕃人的屍體,都由松州刺史發動城中的百姓,將之清理焚燒掉。夏季時分,屍體若不及時清理掉,要有大範圍的傳染病發生,對城中的百姓和軍中將士的生命將構成威脅,依李業詡的命令,被污染的水都不能飲用!

    韓威所屬熟悉附近地形的一部,從離松州五十幾里的岷江上游過江,追擊吐蕃棄宗弄讚的殘敵。

    在戰役結束後的第三天,李道宗率前鋒一萬餘人抵達了松州,隨後的近四萬人也在幾天後陸續到達。

    李道宗部到達後,警戒防衛及搜索吐蕃潰兵的任務都交給了他們,參加過戰事的將士們全部在松州城外進行休整,等待朝廷的詔令…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