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唐軍魂

第三卷 兵鋒 第九十六章 特戰隊之功 文 / 黃昏前面

    第九十六章特戰隊之功

    皇城,兩儀殿內。

    李業詡把厚厚的一疊情報方面的資料交給李世民,「陛下,這些是臣整理的近段時間情報!」

    情報數量很多,還有一些比較震撼人心的事兒。

    李世民接過,卻不急於看,先放在一邊的案上。

    「賢侄,朕都大半年未見你了,」李世民滿是感慨地對李業詡說道,「太上皇駕崩,汝南去逝,朕異常的悲傷,諸事都無法料理…」

    「陛下…」李世民如此說,李業詡不知道說什麼好,勸慰李世民好像不太合適,也無法指責皇帝這麼長時間不理國事,當下也只得道,「陛下也當節哀,人死不能復生,望陛下保重身體!」

    李業詡一次也沒見過李淵,對於這位太上皇的去逝沒什麼感覺,倒是那李宇,如此貌美的一個女子,這麼年輕就去逝了,很是有些傷感。想著若當初李宇成了自己的妻子,就這樣走了,那會是如何一種情況,還真想不出來!

    但願李宇也能如自己當初般,穿越到哪個世界去。想到這,李業詡也釋然,自己都是死過一回的人了,有何看不開的,冥冥中的事,誰說得清。

    李世民自嘲般地笑笑,「無妨,朕沒事,」接著又湧起一絲傷感,「朕是可憐宇兒,如此小的年紀,甚至…」李世民卻停下了話語,看著李業詡。

    「陛下…」李業詡不知道李世民指什麼,有些不知所措。

    「不過想想,最近這一年宇兒都是躺在床上過的,早去,對她也是個解脫!不說了…」李世民轉過臉去。

    李業詡不敢說什麼,只是在一旁無語地站著。

    一會,李世民轉回頭,也感覺到這話說得太沉重了,換了個話題,「太子監國,凡事處理的還是挺有條理,朕甚是欣慰,或許真如你說,太子往常如此玩樂,是閒著無事,也是賭氣朕冷落了他,如今朕有事交予他做,倒真的有模有樣,」李世民笑笑道,「賢侄,這也與你這段時間指教太子有關,朕與皇后都是挺感激你的,希望你以後抽時間繼續指教太子!」

    「是,陛下!不知皇后身體可好?」天氣冷了,這段時間長孫皇后又一直陪著李世民處理喪事,李業詡不知道氣疾有沒有犯。

    「皇后身體還不錯,雖然氣疾偶有犯,但比往年好多了,有時間你去看看,皇后也在叨念著你,」李世民坐到案邊,拿起那一疊情報看了起來,也示意李業詡坐在一旁。

    先從最上面的看了起來,看了一會,李世民皺了皺眉,異常惱怒地說道:「吐蕃人果然凶殘,其使團還在回程路上,就敢遣大軍攻擊河源一帶,若其攻下諸羌地塊,那接下來肯定會犯我大唐邊境,還有青海之地,」李世民看到後來,有些吸冷氣的感覺,想不到為太上皇守制間,竟然有如此重大的事,看了看李業詡,想說什麼,又忍住了,還是接著看。

    當看到第三頁時,卻眉開眼笑,「賢侄,這次特戰隊立下的功勞可真不小,哈哈…以百人之力,竟然將吐蕃十餘萬大軍擊退!」

    「陛下,吐蕃人只是莽勇之輩,自以為如此高地上人跡少至,其他諸部已經被其攻服,沒有什麼敵人,想不到還有人會攻擊他們…」李業詡也很得意,這是特戰隊成立以來,所取得的最大成績。

    這是昨天剛剛收到特戰隊傳回來的消息。

    鄭仁泰帶著百多名特戰隊員,在河源一帶打探吐蕃大軍的行蹤,八月底時遭遇吐蕃大軍。不出李業詡當初所料,吐蕃大軍果然是往青海河源一帶而來,他們在柏海(今鄂陵湖、扎陵湖一帶)駐紮時,被特戰隊員偵知。

    但吐蕃人軍中防衛卻不嚴密,營帳也都是成片搭紮在一起,連糧草都只有不多的人看守,柏海這一帶,除了偶爾的牧民外,實在是沒有什麼人會出現。

    特戰隊員利用吐蕃人的大意,在一個沒有月色的夜晚,全部出動,由鄭仁泰親自帶領,放火燒壞了吐蕃軍大部分的糧草,並把許多營帳也點燃了,大火熊熊地燒了大半天,許多牲畜和戰馬被火嚇得四下逃竄。鄭仁泰還趁亂偷襲吐蕃大軍主帳,用新研製出來的手雷密集投擲,炸死了多名吐蕃主將,連吐蕃主將尚囊也受了重傷。

    在吐蕃人的一片大亂中,特戰隊員趁機全部安全撤退。

    受此重大打擊,吐蕃大軍亂成一團,也停止了前進的步伐,幾日後,迅速從柏海一帶撤軍。

    李業詡收到情報後大喜,但同時又直歎可惜,若此時有一支大軍的附近,趁亂衝殺,那這十萬吐蕃那軍,馬上就會灰飛煙滅,但在李世民面前,如此的話卻不敢說出來。

    「太上皇駕崩,朕無心料理朝事,如此聚遷吐蕃大軍的機會,錯過了真是可惜,」李世民臉上也是惋惜的神情,「以百人之力,退十餘萬之敵,此乃曠世奇功,特戰隊員回京之時,朕當有重賞!」

    又似想到什麼,問李業詡道:「賢侄,如此重大事情,為何今日才向朕奏報?」

    「臣也是昨日才收到,今日剛剛整理好,陛下就傳召了!」

    「原來如此,」李世民呵呵一笑,「賢侄,你說吐蕃使團剛剛回國,我朝使團隨其一道而去,此舉會不會讓棄宗弄贊找理由扣我使團?」想到這,李世民又皺皺眉!

    「陛下,應該不會的,吐蕃人根本不知道是誰人偷襲他們,我們隊員全部都是穿著羊同人的裝束,即使被他們發現,也不會懷疑是我大唐士兵攻擊他們!」

    這是李業詡在鄭仁泰帶隊出發前一再叮囑的,如今吐蕃和羊同結成同盟,首要的就是把他們這樣的聯盟破壞掉,最後挑起兩部間相互的戰爭,彼此削弱力量,那已方就可以從中得利了,只是唯一的破綻就是羊同在吐蕃的西北面,而柏海在吐蕃的東北面,羊同人跑這麼大老遠來搞破壞活動肯定讓吐蕃人很是費解。

    「唔,那是再好不過了,朕倒多慮了,」李世民對李業詡如此做還是挺滿意的,指著手中的情報資料說,「吐蕃與羊同如此強大,雄兵近百萬,確實不能讓他們聯合應對我大唐,你所採取的策略也是完全正確的!」

    「陛下,臣自作主張,還請陛下恕罪!」李業詡已經指令在吐蕃境內的部分情報人員轉到羊同境內,一力挑起吐蕃與羊同的衝突,但這事還沒告過李世民。

    「無妨,朕當初也說過,一些事兒你可以做主,況且我大唐遭此大喪,朕實在沒有精力來過問這些事兒,挑起吐蕃與羊同的衝突是當務之急,不然,吐蕃與羊同,還有尼婆羅,諸多力量聚合在一起,實在令人頭疼,」李世民在看完了所有關於吐蕃的情報後,有些冒汗的感覺。

    李世民想著,若不是有這麼多情報人員在吐蕃境內探聽情報,吐蕃大軍行進到河源一帶,已方甚至都無法覺察,邊境被吐蕃人攻擊,甚至來不及做出有效反應,他也為李業詡想出的派遣情報人員的決定而慶幸。

    「陛下,我方使團已經抵達邏些城,沿途的情況也都已經發回來了,臣正在整理中,過些日子可以繪製出大概的吐蕃境內圖來,以待日後之用!」李業詡說道。如此幾千里行程,沿途的情況都發了回來,馮德遐執行任務還真有兩下子,辦事效率也不差。

    「如此甚好,你也傳令於馮德遐,讓其盡快回國,爭取在吐蕃大軍回到羅些城的時候就出發,萬一吐蕃人遷怒於我大唐使團,那不是件好事!」李世民有些擔心。

    「陛下,今年恐怕不行了,吐蕃之地都已經下雪結冰了,無法啟程,最早也要到年後了,」李業詡何嘗不是如此想,但已經是冬天了,整個吐蕃高原上都差不多冰天雪地了,如何能回來?「想必潰敗的吐蕃大軍也無法很快抵達邏些城,或者他們不一定返回邏些城,依情報看,臣覺得,下一步吐蕃人可能還會有什麼行動,我們要做好準備,特別是青海和剛剛平定的洮州、疊州一帶!」

    李世民在新平定的洮州諸羌一帶,重新派駐官吏治理,並從關內道移民,安置在這一帶,增加漢人的數量,並同時將被程知節、段志玄部俘虜的幾萬羌人俘虜分置於南方。

    這幾處大唐的直接統治剛剛建立起來,若此時被吐蕃人襲擾,那可能又將是一片混亂。

    「言之有理,青海之地,如此重要,無論如何都不能被吐蕃人攻取,而洮州到河源一帶,正是青海的門戶,我們要加強防備!」李世民站起身,趕到剛剛吩咐近侍掛起來的地圖前,沉思了一會,「年後,朕會再派一支軍隊前往此地,加強防備,必須保證青海的安全!」

    青海都護府副大都護李大亮,經過兩年多時間,已經在青海之地擴建和新築了幾座大城,伏俟城、樹敦城、曼頭城、赤水城、且末城、赤海城相繼建成完工,城池規模比以前大了數倍或者數十倍,而尤以伏俟城和曼頭城為大,伏俟城為青海都護府所在,自是不可小,曼頭城處於富饒肥沃的黃河谷地,有幾萬漢人移民在此生活,耕種放牧,為河湟一帶的治所所在,如今由段志玄的部將李君羨領軍駐守。

    而在青海到洮州一帶,大唐軍隊總共駐紮有五萬餘人,維護這一帶的穩定,並保護新遷移的百姓不受侵害,有如此多的大唐軍隊駐防,青海之地還算穩定。

    青海邊,新設了幾個牧監,朝廷派極富聲名的先太僕寺少卿張萬歲的弟子太僕寺丞韋槃提、斛斯正到青海邊管理馬匹,有數十萬匹的戰馬放養在青海湖周邊。

    張萬歲是名載名冊的著名養馬人,韋槃提是是突厥人,斛斯正是斛薛人,都因善於調養戰馬而被朝廷委以重任,跟著張萬歲也好幾年了,朝廷將他們派往青海之地,就是希望能配種馴養出上好的戰馬來。

    那些原本的吐谷渾人,也漸漸安定下來,許多逃遁的族人也都回到此地居住。

    李世民心中已經有另一個想法,要想進一步按撫這些舊的吐谷渾部眾,慕容諾曷缽必須得到重用!

    一會李世民已經看完了所有的情報,臉上是一副異樣的神情,「看來,今年我們錯失了太多的機會,不只吐蕃,還有西突厥!」

    「陛下,機會還是會有的,只是我們要做好準備!」李業詡很有信心。

    「正是,軍備改革朕要加大力度,爭取多些能征善戰的將領,還有驍勇的士兵,」李世民轉頭看了看李業詡,「賢侄,你在軍中有沒有發現特別出色的人?若有,可以一併向朕薦舉!」

    「陛下,軍中是有幾位不錯的苗子,但還是需要培養!」

    「哦,那你要多加留意,」李世民似突然想到什麼,問道,「你那二弟表現怎麼樣?」

    「多謝陛下關心,我二弟表現也異常不錯,已經報兵部任命其為校尉了!」

    「良將之後,哪會有庸才,」李世民笑呵呵地說道,「他日定會如你般出色的,你要好好加以調教!」

    「多謝陛下,臣還怕陛下責臣任人唯親!」李世民既然如此說,那也順著說,以李業嗣這才,哪能只當個校尉呢!

    「你這是任人唯賢不避親,朕如何會責怪!若表現更好,或者立下戰功,還可將其提升,你軍中不是還沒有郎將嗎?」

    「陛下,這要李翟有了軍功才可!」

    今秋,特衛軍中又有一批近三千名士兵被招募進營,總人數已經過一萬人,成為諸衛中常備軍人數最多的,這新一批人員中,李業詡沒有從裡面發現什麼讓他特別眼熟的人名,而上一年招募的士兵當中,有一些表現異常出色的人員,都被提拔為各級主管,報請兵部,得以批准。

    作為李靖的孫兒,李業嗣自是表現的不同於凡人,領兵之道頗有一套,一些手段,甚至比李業詡還要狠,所領那一旅士兵,自是每人都異常出色,在新兵訓練結束的考慮中,各項都處於領先,被提拔為正六品上的校尉。

    裴行儉因其一手異常漂亮的字體,還有在訓練中表現的甚是不凡,各方面的領悟都好於其他人,被李業詡提拔為自己的錄事參軍,掌管總錄諸曹文薄。

    薛仁貴和席君賣也成了伙長,開始他們的領兵生涯,而劉仁軌而年紀較大,又有軍中管事的經驗,在新兵訓練中表現也算出色,李業詡任其為倉曹參軍,其他一些表現同色的也被提拔為伙長。

    「你去吧,這些情報朕還要再仔細看看,」李世民有些困乏的樣子,「想必過些日子,你的隊員也將回到長安了,代朕慰勞他們,到時朕自有重賞!」揮近手示意李業詡退下。

    「謝陛下…」李業詡作禮後告退!

    有重賞,李世民已經說了幾次有重賞,將會是何重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