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唐軍魂

第三卷 兵鋒 第五十三章 青海道 文 / 黃昏前面

    第五十三章青海道

    吐谷渾境內,叛亂已經平息,白寧王、白玉王、高蘭王諸部除一些反抗或者逃跑的人被誅殺外,其餘的族人基本沒有什麼傷亡的情況,這幾大部落都被完整地帶回伏俟城近。

    而早先派出去的李道宗、段志玄及薛萬均和薛萬徹部,也都已經完成了他們的任務,將那些原本準備北遷的部落都帶了回來,除了一些不願聽從命令的人外,其他基本沒什麼人被殺。

    這次吐谷渾人的反叛,除了慕容順及白寧王、白玉王等一些頭人及其親信等幾千人被殺外,死傷人數並不多,其他的族人只是受到了驚嚇,並未受到什麼傷害。

    而讓李靖異常震怒的李道彥和高甑生部,也終於有消息傳來,李道彥在遭受重大損失後,退守松州,不敢再出擊,李世民已經免去了李道彥的岷州都督職,另遣其人接替,李道彥被傳喚回京。八月,鹽澤道行軍副總管劉德敏,一力請求出擊,行軍道總管高甑生同意之,劉德敏率部攻擊反叛的羌人,斬殺三千餘人,洮州近的羌人望風而逃。

    但吐谷渾的戰事已經結束,高甑生部已經沒有必要向鹽澤一帶進軍,接下來的任務,李靖只是讓其清剿洮州附近的叛羌。

    伏俟城外,再次聚集著大量的人口。

    出征吐谷渾的八萬餘唐軍,還有十餘萬的吐谷渾族人,全都安營在伏俟城外。

    唐軍將士都帶著勝利的喜悅,等待來自長安的皇帝詔令,等待著不久以後的班師,而這些吐谷渾族人卻是另一番心境,他們正等著命運的抉擇,不知唐軍將他們帶到伏俟城一帶,要做如何的打算。

    已經把這次叛亂處理完的李靖,憂心忡忡地過了近二十天,終於等到了來自長安的旨意。

    同樣是一份密旨和給予吐谷渾人的聖旨。

    李靖看了密旨,大鬆了一口氣,皇帝並沒有責怪他沒保護好慕容順,只是吩咐了一番幾處的駐軍安排,及重新立吐谷渾可汗的事。

    但看了密旨後,李靖又是異常的疑惑,作為李世民親封的吐谷渾可汗慕容順被殺,如此重大之事,皇帝在密旨中竟然絲毫沒有提及,這讓他隱隱地又有些不安,只是不敢和李業詡說,怕李業詡擔心。

    重新設立吐谷渾可汗,而不是除其國而治之,再次這樣的決定,讓李靖有些失望。

    李靖想著朝中定是反對去吐谷渾國的文官意見佔了上風,武將沒幾人在朝,說話自然沒了份量。

    而滿心希望李世民會下詔讓吐谷渾族人內附的李業詡,在得到李靖告知後,更是異常失望。

    青海和青海湖,如此美麗的地方,還是沒有納入大唐的版圖裡來。

    貞觀七年九月初二,已經是秋天時節,滿地的青草都已經有些稍稍的泛黃了,高原的天氣已經有些涼爽了。

    李靖在伏俟城的王宮內,再次向吐谷渾人宣旨,被解救的慕容順兒子慕容諾曷缽及一些殘存的部落頭人們,再次聆聽大唐皇帝的旨意。

    「…文德懷遠,列聖之宏規;興亡繼絕,至仁之通訓。吐谷渾發跡東胡,竄居西域,負險自固,擅立君長。爰在前人,通使中原,或為叛臣,不常厥德。近者慕容步薩缽為主,老而不智,迷而忘返,志懷首鼠,虔劉疆埸。朕頻命行人,慇勤誘諭,不納忠信之言,惟行蜂蠆之毒。及六軍問罪,尚令申諭,遂無悛革,以至滅亡。其子順,國蹙事窮,歷身無所,委命下吏,輿櫬轅門,故令解網釋俘,繼其宗祀。乃懷貳志,遵彼覆車,曾未浹旬,自貽屠戮。子燕王諾曷缽,弱不好弄,幼稱通理。才纂舊業,即逢內難。故遣旌節,遠申安撫,遂能率其種類,同竭誠款,盡其巢落,迎謁使者。屈膝頓顙,遵奉朝化,請頒正朔,願入提封。丹誠內發,深可嘉尚,宜隆寵章,懋茲賞典。可封河源郡王,食邑四千戶,仍授烏地也拔勒豆可汗。即遣使人,備禮冊命。」

    「臣河源郡王慕容諾曷缽叩謝大唐皇帝聖恩!」慕容諾曷缽跪地領旨。

    李靖稍稍的一愣後,把聖旨交給了慕容諾曷缽。

    讓李靖有些疑惑的是,慕容諾曷缽只是自稱河源郡王,而不是烏地也拔勒豆可汗。

    在儀式結束後,李靖留下與慕容諾曷缽密談,並還有一些事兒相告。

    李靖身邊只有李業詡和李成、李萬三人,慕容諾曷缽身邊站著兩位族中的長者,也是這次保護他們逃出伏俟城的幾名倖存者中的兩人。

    李靖先是祝賀慕容諾曷缽任吐谷渾可汗,同時告知這位新任的可汗,唐軍將在伏俟城、曼頭城、庫山、沙柳河等地駐軍,並準備修建城池,以幫助維護吐谷渾境內的安定。

    讓李靖意外的是,這位年少的吐谷渾新任可汗對此沒有任何意見,只是向他提出了一個要求,這個要求讓他異常震撼。

    「李大總管,作為吐谷渾新任的可汗和大唐的河源郡王,在下有一事煩請大總管轉告大唐皇帝,不需要再復吐谷渾國了,吐谷渾境內所有族人都願內附歸唐,世代為大唐子民,」慕容諾曷缽一張略顯稚嫩的臉露出與年齡不相稱的老成,咬著牙用力說出這些話。

    「李大總管,這是太子…可汗與我們多次討論,又與其他族人商量過以後才做出的決定,」慕容諾曷缽身邊一位年齡稍大的族人說道。

    這也是一位多年跟隨慕容順,對其忠心耿耿,曾到過長安的親信。

    「可汗這不是開玩笑吧?」李靖聽了眼前這個才差不多十來歲的小孩講出這樣的話來,有些吃驚,這樣的決定太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

    李業詡也很是驚異,也對這個年少的吐谷渾新任可汗刮目相看起來,是否是這孩子經歷過磨難,如此的早熟了,還是受人脅迫?

    「不,大總管,這是我和我的族人們經過商議,再作一番考慮後才做出的決定,族人們也都同意這樣做。這一年的戰爭下來,還有這次的動亂,吐谷渾族人死亡無數,我的父親和母親也都死於非命。如今吐谷渾國內各部落間為了各自的利益,都還在相互提防和攻擊,若吐谷渾國還在,這種利益的爭奪也不可避免,而且,周邊的羌人也都虎視眈眈,也想趁機來佔領地盤。如此下去,死傷的族人會更加多。為了族中百姓的安定,也為了吐谷渾族人不再受到戰爭的傷害,我代表吐谷渾全體族人,請李大總管代我向大唐皇帝請命,讓我族人內附,成為大唐治下的百姓,得到大唐的庇護,」慕容諾曷缽有些悲慼地說道,「我父親因為族中之亂而死,還有我母親也是如此,還有那麼多陪伴著我長大的族叔們,我不願再看到我的親人再有如此下場了。」

    李靖聽了心內大起波瀾,沉思著好一會說不出話來。

    慕容諾曷缽說完已經是泣不成聲了,抹著眼淚喚出兩個妹妹一同來見李靖。兩個慕容家的小女孩才六七歲模樣,與慕容諾曷缽長得挺像,和慕容家族成員一樣,都長得異常美貌。

    兩個小姑娘看著李靖和李業詡臉上都是驚懼的神情,躲在慕容諾曷缽後面不敢出來。

    慕容諾曷缽曾跟隨著慕容順在長安呆了五六年,常聽慕容順講起長安的繁華,漢人的禮儀之道,慕容諾曷缽和慕容順一樣,嚮往大唐的強盛,長安的繁華,也喜歡著漢服,以學漢禮為榮,還能講一口異常流利的漢話。

    一場戰爭,讓慕容伏允和慕容順先後死亡,慕容氏王族中只留下這三個小孩還有些地位,只是都年幼無助,讓李靖也有些感慨。

    李靖看著抹乾眼淚,又是一副堅強模樣的慕容諾曷缽說:「可汗,這個事需要你自己上表向皇上請命!」

    對於李靖來說,如此動亂過後,李世民沒有除其國,再封慕容諾曷缽為吐谷渾可汗,甚是讓他失望,而慕容諾曷缽自願去國,內附於唐,更是讓他大感意外。

    「李大總管,奏折我已經寫好了,煩請大總管即刻傳於長安,待皇上同意後,我想與大總管一道,趕往長安,親自向大唐皇帝表明此意。」慕容諾曷缽站起身,恭身一禮,從懷裡取出一份寫就的折子,交給李靖,再施一禮。

    「好,本帥馬上把此折送到長安,」李靖站起身,對著慕容諾曷缽恭敬地還了一禮。

    如此大義者,雖然還是個年少的少年郎,還是要得到尊重的。

    年幼的慕容諾曷缽,有如此考慮,心智也算是不錯了。不論是因為受其他人影響,或者害怕國內族人和家人再遭遇此亂,還是真心內附,能做出這樣明智的選擇,實在是吐谷渾族人的福氣,小小年紀能做出這樣的決定,也實非常人。

    慕容諾曷缽這樣做,也給李世民出了個難題,若同意其內附,被俘虜的那些吐谷渾族人,也已經成了大唐子民,該如何處置?

    告別慕容諾曷缽後,李靖立即囑人,將慕容諾曷缽請求內附,並想到長安朝見皇帝的折子,急速傳往長安。

    並再次等待李世民的旨意。

    李世民收到李靖急送的奏折後,大喜過望,立即召集朝臣們商議。

    既然是吐谷渾新任的可汗舉國內附,自然沒有大臣們反對。

    貞觀七年九月底,李世民正式下詔,同意慕容諾曷缽的內附請求,除吐谷渾國號,設立青海都護府,歸隴右道所轄。

    這是大唐所設的第一個都護府。

    以伏俟城為青海都護府治所,下設伏俟、湟州、河源、赤水、且末、鹽澤等都督府,都督府下設州縣。

    同時擴建伏俟城、曼頭城、樹墩城等,並在青海湖南北兩岸,及赤海邊築城,駐軍守衛,各地鎮守之將基本按原先的人選不變。

    待年後再任命這些州府的官吏,並從蘭州、鄯州一帶及其他州府,向吐谷渾境內移民,先安置於河湟一帶,一些原吐谷渾族人,內遷於蘭州、鄯州近,被俘的吐谷渾人如何安排,待慕容諾曷缽到長安後,另行再議。

    而這時,出征吐谷渾的大軍已經踏上了歸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