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唐軍魂

第二卷 磨劍 第五章 論道 文 / 黃昏前面

    第五章論道

    「是,那侄兒就妄議一次」,李業詡喝了一杯酒,「翼以為,眼下大唐軍隊構成以府兵為主,戰力不強…」這平時務農,農閒練武,有事出征的府兵,和後世的預備役民兵差不多,戰鬥力能強到哪兒去?

    「哦,你如何認定府兵戰力不強?」李世民皺皺眉頭說道,「府兵制源於西魏,完善於北周、隋兩朝,我朝以均田制為基礎,三年一揀點以補充缺額。府兵平時務農,生活無異於農民,國家毋須為其負荷軍餉,因而節省了大量養兵費用。而多次征戰,證明府兵戰力並不弱…實為現在最合理的兵制。」

    「叔叔,侄兒並不是說府兵制不合理,我只是說,相對於正規訓練的軍隊,府兵戰鬥力明顯有差距,」李業詡露出他那招牌式的淡淡微笑,「平時為民,戰時為兵,缺少系統訓練;兵不識將,將不知兵,戰時不利調度;戰鬥力低下,機動性不強,不能遠征。此是府兵作為大唐軍隊主力的缺陷…」

    「唔,你繼續說…」李世民見李業詡停了下來,催促道。

    「若要讓大唐的軍隊戰鬥力大幅提高,必須要保有一支相當數量、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鬥力超群…將帥軍事謀略出眾…且忠於朝廷,忠於陛下的常備軍隊,馬匹,武器裝備、糧食等各方面後勤供應要充裕…得以募兵制取代府兵制…」

    「唔,賢侄此言有理…其實,我也知道府兵在戰力上有缺陷,只是如今大唐並不富裕,以募兵取代府兵,並非合適時候…」李世民聽了沉吟半晌,筷子上夾著的兔肉也忘記放到嘴裡,呯的一下掉回盤子裡,「賢侄,你接著說…」

    「全部以募兵取代府兵,則需增加國家的負擔…在財力不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府兵制與募兵制相輔,試行募兵制…府兵可作為內衛的主要兵力,募兵所征的兵士,用於補充於戰鬥力精銳的軍中,可以規定一個服役期,以兩到三年為好,加強各方面訓練,進一步提高戰鬥力…若國家異常強盛了,則軍隊以募兵制完全取代府兵制…那樣,軍隊戰力定是有很大程度的上升…」

    唐朝前期的軍隊,以府兵為主,面對行動快速,單兵作戰能力出眾的北方少數民族部落和軍隊,正面衝殺,無論是體能、速度及戰鬥力方面都是處於明顯劣勢。幸虧有大批軍事謀略出眾的將領,用他們傑出的軍事才能,以戰術的優勢彌補了這個缺陷。

    而盛唐時期,軍隊以募兵為主要兵員來源,經過系統訓練,軍隊的戰鬥力上了一個台階,對外征戰更是所向披靡,大唐的國家實力也達到了一個頂峰…這都是寫在歷史上的事實。

    「唔,說的不錯…兩到三年的服役期…加強訓練…我會記著侄兒說的這番話,」李世民看向李業詡的目光卻多了些讚賞,怎麼這爺兒倆是同一個調調,說起推行募兵制的理由來也是差不多的?只是這小的比老的說的更能打動人心。

    「叔叔,此乃翼狂言,不當之處,還請叔叔多多包涵…」受人稱讚,得表示一下謙虛,這是美德,更別說是面前的帝國主義頭子。

    「你也應該聽你祖父講過此次出征突厥的經過了,我想聽聽你對此次戰役的看法…」李世民又換了個話題。

    「翼是聽祖父講過…翼以為,此次作戰過程,勝在將領的謀略:快速出擊,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此乃勝之根本…也是祖父用兵之道的精華,」李業詡放下手中的筷子,「若大唐軍隊擁有如下幾項:有祖父般傑出謀略的將領,軍隊高度的機動能力,兵士出色的作戰能力,還有充足的後勤保障,面對北胡軍隊…哪有不勝之理?!」汗,李業詡說完,才發覺說的太過了些,有些吹牛的味道。

    「說的好…看來你對你祖父的手兵之道頗有心得了…」李世民露出讚許的笑容,繼爾眉頭一皺,「你說的這些,還是關係到朝廷財力的問題,如今百姓還不富裕,賦稅不能過重…賢侄,莫非你有好的建議…快說…我知道你還有話說,繼續…」李世民再次催促道。

    「叔叔,我敬你一杯,」酒能壯膽,李業詡稍稍猶豫了一下,還是想說一些心中想的,「侄兒斗膽再說一些軍外之事,請叔叔莫要責怪…」

    「好,我有言在先,你說什麼我都不會怪罪…」李世民飲了杯中酒。

    「國家富裕是軍隊實力的根本保證,眾安方道泰,民富則國強,國強民更富;國之根本在於民,民猶以食為天…如今我大唐人口不過三百萬戶,糧食產出不高…」

    「咳…咳…」對面的李世民彷彿喝酒嗆了起來…「賢侄…你…繼續說,」李世民臉有些紅,不知是否酒喝多了還是剛才被嗆的。

    「叔叔,侄兒不敢說了…」李業詡嚇了一跳,忙停下話語,還以為李世民惱羞成怒了…說得有些過,說到這老流氓的痛處了。

    「無妨…你講的有理,接著說…」李世民像個演員一樣馬上恢復了正常臉色。

    「當前之道,侄兒愚見,最重要是就是加大糧食的產量…還有鼓勵人口生育,添丁不加賦…」

    「如何增加糧食產量、鼓勵人口生育?如何添丁不加賦?」李世民微微地皺起眉頭,糧食和人口,這也是他最頭疼的問題。

    「增加糧食產量的方法:一則開荒種地,增加可耕種的土地面積,改變耕作方式,改善種植結構;二則加大開發南方力度,特別是江南地區的開發…」李業詡猛喝了一口酒,再說道,「得讓百姓安於種地…如此糧食產量才會增加,若賦稅沒有增加,百姓的日子好過了,生育積極性當然就會增加,那人口自然增長也就快了…」

    「開發南方…為何要開發南方?賢侄,你莫停啊…」看到李業詡停了下來,李世民有些急道。

    「…為何要開發南方呢?關中地區有效耕地面積已經沒有更多擴增的餘地,且這些地方土地不夠肥沃,相對於南方,氣候寒冷些,作物可生長時間短,雨水也不充裕,引水灌溉不太方便,許多田地是靠天吃飯,種植成本高,但產量不高…」

    「而江南及比江南更南的南方,氣候溫暖,土地異常肥沃,且雨水充沛,河道密集,灌溉方便,非常適合大面積種植各種作物。翼聽說大部分地方可以一年兩熟,甚至三熟。因雨水多,適合種植產量更高的水稻,可以眼下南方種植的作物還是以粟、麥為主,生長週期長,產量低。以侄兒看,必須推廣種植生長週期短、產量高的水稻,培育優良品種,並以稻麥復種…再把中原成熟的種植經驗和耕作用具在南方推廣,如此糧食產量定會穩定地增長…許會有這麼一日:江南熟,天下足…」

    李業詡自來唐後,吃的大多以麵食為主,雖然在特戰隊呆久了對食物已經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了,但還是喜歡那白白大米飯的味道,可惜現在的大米供應還是很少。

    李業詡以前為完成論文時曾查過資料,唐初對江南的開發並不重視,且南方種植水稻的範圍在唐中後期才迅速擴增,後世曾言,湖廣熟,天下足,李業詡說這個江南熟、天下足,並不覺得是在放狂言。

    「若糧食大幅增長了,百姓不再餓肚子,心安了,才會起著生育更多的子女,如此人口才會快速增長,人口增長了,兵源有保證,軍隊的戰力才能提升;軍隊戰力提升了,才能更好保衛大唐國土,如此…天下百姓才會更心安,更專注於生產,也必定會進一步支持朝廷的政策…這樣的良性循環…國力強盛指日可待…」

    李世民聽著盯著眼前盤子裡的一隻雞腿沉思了起來…

    李業詡自來唐後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帶領一支強大的軍隊,征討四方,為歷史上的這個中國開疆拓土…狠狠教訓一下那些後來欺凌華夏,讓中國蒙羞的民族和國家,但這一切,要有異常強大的國家實力作後盾,更要有一支訓練有素的精銳之師…關鍵的,就是要做到富國強兵,還有好的政策,不至於像漢武帝時代一樣,窮兵黷武,對外戰爭取得了輝煌戰果,但國家卻打窮了,弄得民怨四起…

    如今,他正在為實現這個夢想走出了關鍵的一步…現在所說的一切,都是被歷史證明非常有用的東西,若李世民能聽取他的意見,那一個強盛的大唐帝國,會更早一些出現在歷史上…

    好半晌,李世民才有反應…

    「好…好…賢侄不只練兵有道,胸中還懷有治國安邦之理,」李世民正了正臉色嚴肅地說道,「賢侄之才,更出我所料,如此之道,當是大有益處…朕替天下百姓感激你,當受我一拜…」說著真得站起來向李業詡行了一禮,隨後大笑起來,「…生子當如李業詡…哈哈哈…」

    「叔叔,你莫如此,折殺侄兒了…我只是胡言亂語,不敢當叔叔此番誇獎…若被祖父知道了,不知要如何責罰我…」李業詡像只受驚的兔子一樣蹦起來,躲到一邊…這當皇帝的,怎麼總讓人一驚一乍的。

    「賢侄當得起如此誇獎,哈哈…你先去吧,這幾日朕自有旨意下到你府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