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漢賊

第四卷 天下大亂 第二百一十九章 揮師南下 文 / 風再起時

    第二百一十九章揮師南下

    如今這雒陽城內,臣子權柄最大的人不出何氏兄弟二人,毌丘毅屬於大將軍何進一系,牽招則是車騎將軍府長史樂隱的高徒,他親自出面推薦劉備,毌丘毅哪會拒絕,何況他早聞劉備勇武之名,帶上他去揚州也有保障不是。不用奇怪,毌丘毅家鄉安平國雖然不與涿郡接壤,卻僅隔百里。事實上黃河以北冀州、幽州稍稍關注天下的人一般都知道有劉備這號人。亂世嗎,只要你夠狠,敢打硬仗、死仗,想不出名都難。

    毌丘毅帶上數十騎,連同劉備三十餘人,逕直向東……

    當日夜,雒陽北,河內。

    由於黑山張燕襲擾,年初并州刺史丁原改拜武猛都尉,將步騎五千駐紮河內,他收到大將軍何進及袁紹信件,立刻帶兵南下,殺入孟津渡口。

    黑夜中,身軀健碩的呂布提戟而立,雙目如電,直視丁原道:「校尉,我們……」

    丁原面色一獰,喝道:「燒,全燒了。」

    「諾。」呂布轉過身,大手一揮,無數黑甲衛士轟然而動,將手裡包著油脂的火把投向渡口柵欄、木牆、船隻,因事先建築澆了油,可謂沾上就著,沒過一會便大火沖天,京師清晰可見,一城盡怖,諸常侍惶惶不安。

    袁紹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數日後,身處河東的董卓接到大將軍召令,第一時間召開眾將會議,列席者有前將軍府幕僚、門客李儒等十數人、侄子董越、女婿牛輔,大將胡軫、楊定,將領李傕、郭汜、樊稠、張濟、李蒙、王方等。董卓胞弟董旻因為去年先帝劉宏組建西園軍,將兵入京,而今任奉車都尉一職。

    像開會這樣嚴肅的場合,諸人竟坐著胡椅,而非跪坐,一來說明諸將長於邊鄙,習於夷風,沒有禮教,二則是主帥董卓不在乎。蓋俊部同樣出於涼州,但由於主將蓋俊家世淵博,素重禮儀,又在京都生活數載,部下多有羌胡卻不與董卓部同。

    「大將軍之意是令將軍帶兵三千,然京師數萬禁軍猶然不敢有所動作,娘的,三千人去了夠幹什麼?索性將軍營直接搬到京師得了。」又是郭汜率先嚷嚷道。眾人都知道郭汜是個諢人,言語無忌,有些話董卓開不了口,便藉著他的口道出。

    李儒出言道:「不可。皇甫嵩素來與將軍不睦,其麾下精銳三、四萬,隱忍至今,為何?師出無名耳。將軍若將大眾向東,何進必懼,懼而召嵩。兩虎相爭,誰能無恙?」

    郭汜罵罵咧咧道:「皇甫嵩算個屁!」

    李儒下意識皺皺眉頭,心裡很是厭惡郭汜的粗俗,冷笑道:「再加個蓋子英呢?」

    郭汜頓時像洩了氣的皮球,當今大漢國三大名將,皇甫嵩、董卓、蓋俊,天下誰敢言獨抗其二?那真是茅坑裡打燈籠——找死。大堂內氣氛陡然變得壓抑起來。

    董卓問道:「文優之意呢?」

    李儒道:「敢問將軍,此番入京意欲何為?」

    眾人聽到此話,目不轉睛的看向董卓。

    董卓環顧大堂,此間之人皆為親信,無須隱瞞,說道:「二十一年前,張然明大勝羌胡,僕與張然明同赴京師領賞,適逢雒陽大變。諸閹利用張然明初到京師,不明詳細,矯詔令其率邊軍兵圍大將軍府,竇武絕望『自殺』。張然明自知做錯,卻不思反攻閹人,束手就擒。這些年來,閹人敗壞朝政、殘害忠良、禍亂天下。僕常常夜思,若當時張然明絞殺諸閹,立威天下,而後據阿衡之權,秉意獨斷,我大漢國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今日的衰敗。」

    李儒目有流彩閃過,阿衡之權,阿衡又稱保衡,原是保護教養幼稚之官,後來泛指輔佐國君之人,董卓這裡顯然是有挾持小皇帝之意。秉意獨斷,那就更明顯了,依照本意獨斷專行。歸結為一點,董卓想當權臣。

    李儒呼吸漸促,說道:「如此,五千兵足矣。」

    「五千?」

    李儒點頭道:「是。此數不多不少,既可降低京師對將軍的敵意,又有足夠的力量影響大局。」

    「好,就五千。」董卓合掌道。「另外出師前,文優替我寫一篇討伐奸閹的文書。」

    「諾。」

    董卓從兩萬餘兵卒中選拔精銳步騎五千,出發前上書雲中常侍張讓等人,竊陛下之寵,擾亂天地。臣聞揚湯止沸,莫若釜底抽薪;漬癰雖痛,勝於內侵臟腑。昔日趙商興晉陽之兵以逐君側之惡,今臣則鳴鐘鼓至雒陽,請收張讓等以清奸穢!整篇文章引經據典,用詞考究,極盡華麗……

    京兆尹蓋勳眼見董卓起行進京,再對左將軍皇甫嵩進言擊之,皇甫嵩不應。

    武猛都尉丁原火燒孟津渡,秣兵厲馬,虎視眈眈。東郡太守橋瑁帶兵殺進河南尹,屯於成皋,距雒陽僅三百餘里,兩日可至。今董卓將大兵,南下渡過黃河,進入弘農,沿崤函古道疾速東進……

    何太后面對如此險惡局面,猶然不願誅殺宦官,車騎將軍何苗也勸何進,他說我們一起從南陽出來,出身貧賤,都是靠著郭勝、張讓等人才有今日之富貴。國家大事,覆水難收,宜多加考慮,依我之見應暫時與中官言和。

    何進猶豫了,他不是因為弟弟的話猶豫,而是董卓的行軍速度太快,已至澠池,轉眼便要進入河南尹了,而且據聞他帶的兵足有五千,他想幹什麼?不經和袁紹商議,派諫議大夫種劭宣詔止之。種劭是種暠的孫子,種暠當過涼州刺史,名著西疆。

    董卓一聽來的是種劭,疑京師有變,連面也不見,直接讓士兵把他拿住,火速穿越函谷關,直驅洛陽城西二百里,然而京師周圍一帶很平靜,不像是發生大事的樣子,遂將種劭招來。種劭憋了一肚子火,河南種姓從前秦時代就為地方著姓,他何曾受過這等對待,拿詔書指著董卓鼻子一頓臭罵。

    董卓搞不清楚京師狀況,不敢再冒然前進,當下賣給種劭一個面子,向他道歉,並後退百里。種劭毫不領情,「呸」了一聲,拿著詔書返回雒陽。

    袁紹對何進撇開自己,擅自決定大為不滿,一邊命董卓、丁原、橋瑁各自上書,一邊威脅何進道:「今矛盾已成,形勢已露,事久生變,難道將軍要傚法竇武不成?」

    何進懼而任命袁紹為司隸校尉。前面提過,司隸校尉官職不大,卻是天下第一雄職,當年陽球任司隸校尉,弄死黨人第一大苦主、中常侍王甫,淳於登、袁赦等,太尉段熲亦未倖免,最後同時與門閥、宦官兩大勢力開戰,才敗下陣來。又任命王允為河南尹。王允因閹人之故亡命數載,與閹人有血海深仇,漢靈帝駕崩後他赴京奔喪,何進趁機招之,王允遂投入大將軍門下,與袁紹同謀誅閹。本來何進也有邀請蔡邕出山,不過蔡邕看不清京中形勢,不願輕易涉險。

    董卓、丁原、橋瑁的奏章很快傳到何太后手中,與以往不同,這次三人的口氣異常嚴厲,大有不同意他們所求就將兵血洗禁中,何太后終於感到恐懼,遣散諸常侍、小黃門,只留下何進親信守宮中,經過數月博弈,皇宮完全落入何進掌握。至此,何進鬆了一口氣,這是他最希望看到的結果。

    袁紹若是單單想殺閹人,此刻就可以罷手了,諸閹人返回家鄉,面對國家機器將毫無反抗能力,還不是想殺誰就殺誰,問題是袁紹的目的不單是殺閹人,他連何進、何苗兄弟也想殺……

    袁紹趁著諸閹還未離京,以司隸校尉及大將軍的名義火速向天下州郡發佈公文,要求地方逮捕中官親屬。

    這一抓可把宦官們嚇傻了,這時候萬萬不敢離開京師,趕緊散盡家財哀求舞陽君、車騎將軍何苗,張讓兒媳、何太后之妹也利用上了。

    何太后是一個權利慾很強的女人,諸常侍、小黃門離開的幾日裡,左右全是何進之人,她真切的感覺到大權旁落的滋味,遂回心轉意,把諸常侍重新召回宮中。

    這樣的結果,氣得何進暴跳如雷,而袁紹,則留下了一抹淡淡的笑……

    西河,美稷,鬼斧神工的黃河大峽谷。黃河在這裡一改一瀉千里的雄姿,變得蜿蜒曲折,清澈舒緩。兩岸絕壁千仞,高峽平湖,宛若畫卷。驀然,琴笛和鳴之聲幽幽傳出,為這安靜祥和的美麗畫卷平添一份生機。

    若是京中之人,一定會聽出此曲正是號稱神曲的《平沙落雁》,相傳此曲乃是蓋子英少時得異人傳授,大家蔡伯喈傾盡琴曲以換,一時傳為美談。

    平緩清麗的樂聲中,一隻輕舟駛出,舟裡男女一坐一立,男人身長七尺七寸,容貌瀟灑,風儀出眾,女人身長七尺一寸,顏容如畫,端莊典雅,兩人撫琴弄笛,傾情音樂,飄渺若神仙眷侶。另有一女舞袍寬帶,膚色如玉,風資綽約,特別是明眸後的眼尾,總有種驚心動魄的魅惑,她立於船首,隨著音樂似彩蝶般翩翩起舞……

    一曲反覆三遍才終了,三人回味良久。

    蓋俊隨意勾動著琴弦,發出叮叮咚咚的脆音,笑著對蔡琬道:「琬兒笛術無雙,為夫快要不配與你合作了。」

    「蓋郎琴藝高超,無須妄自菲薄。」蔡琬說道。她今日並未梳墜馬髻、高髻,而是任秀髮披落,其發長四尺餘,光鑒照人,看得蓋俊甚是喜愛。

    卞薇拿著手巾擦拭臉上汗跡,附和道:「夫君琴藝當世少有人及。」

    蓋俊合掌笑道:「那是,我對自己的琴藝還是很有自信的。只是琬兒琴笛冠絕當世,難覓知音吶——」

    蔡琬道:「蓋郎便是我的知音。」

    「琬兒此語實在讓我歡喜,怕是三日無眠。」言訖,蓋俊起身搬來一張厚重的有著紛亂樹紋的榧木棋盤,棋盤上兩個盒子中堆放的棋子與當今木質方形,毫無美感的棋子迥然不同,它似是用瑪瑙、琥珀鍛造的,圓潤光滑,讓人愛不釋手。

    蓋俊搬來棋盤,卻坐在一旁觀賞二妻對弈,他的棋藝很醜,這些年也沒什麼進步,倒是卞薇,雖是後學,幾乎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超過了蓋俊,和蔡琬算得上棋逢對手。

    蓋俊哪是看棋,看人還差不多,每當兩位嬌妻蹙眉思考,他便目不轉睛的盯著,喉嚨咕嚕嚕響,有時候忍不住了,就動手動腳。二女常常不能集中精神,氣得頻頻打他,他猶然樂在其中。

    不知不覺已是夕陽西下,小舟調首回返,半路上一隻赤馬舟疾速駛來,兩船靠近,卞秉跳上小舟,急急地說道:「姐夫,河東傳來消息,董卓帶精銳五千赴京。」

    「知道了。」蓋俊面色如常,心裡默默地道,「董卓,終於進京了嗎。」

    蔡琬看了蓋俊一眼,心裡輕輕一歎,注意力又轉回棋盤。

    蓋俊察覺到妻子的心思,拉住她的手握於雙掌間,說道:「不用擔心,你們和我一起南下。」

    「這是為何?」蔡琬微感詫異。

    蓋俊遙望鬼斧神工般的黃河大峽谷,感慨萬千道:「恐怕,近期很難返回美稷了。」

    到岸後,蓋俊與二妻分開,大步走向使匈奴中郎將官邸。年初西河、上郡盜匪猖獗,崔均、劉閔二位太守聯名邀請蓋俊南下絞賊,蓋俊按兵不動,何也?時機不對,現在,時機到了……

    今年來蓋俊一直都在整訓兵馬,囤積糧草器械,不用準備,當即敲定,討虜校尉關羽、殄虜校尉黃忠隨行,司馬中有卞秉、鮑出、楊壽、劉調、車兒、貞良、吾己等人。破賊中郎將蓋胤、騎都尉龐德、破虜校尉張繡、司馬胡封留守美稷。

    蓋胤是蓋俊麾下第一人,留他在美稷主持大局正合適,龐德新近大婚,正值新婚燕爾,蓋俊也沒帶上他,然留下張繡和胡封就很值得玩味了。

    張繡寡言少語,但胡封是個憋不住事的人,當晚就找上蓋俊,言辭激烈,甚至拔出刀用刀尖頂住胸口,大有蓋俊不帶上他就血濺當場的架勢。

    「你幹什麼?」蓋俊大聲呵斥胡封,將刀搶下。

    胡封二十三四的人淚灑滿面道:「中郎,我十八歲就跟著你,難道你還不信任我嗎?」

    蓋俊把刀扔到地上,歎道:「子邑,你這是說的哪裡話。貴舅李校尉是董將軍愛將,萬一我和董將軍有所衝突,我怕你夾在中間難做。」

    胡封奮然道:「中郎,我是你麾下司馬,而不是董卓的人。」

    蓋俊見他心志甚堅,拍拍他的肩膀道:「去收拾一下吧,明天隨我出發。」

    「哎!」胡封轉悲為笑。

    望著胡封走路生風的背影,蓋俊搖了搖頭。

    次日,使匈奴中郎將蓋俊應西河太守崔均、上郡太守劉閔之邀,將一萬兩千騎南下,天下莫不矚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