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東週末年有戰國

正文 第五十一章 煮豆詩與兄弟爭(上) 文 / 克己馬

    一手拿著寫於絹上的書信,一手握著那羽血箭,樂閒兩眼發直,神情緊張,一時間沒有主見。他回眼再看看書信,有意乾咳兩聲,一本正經地囑咐送信親兵:「沒有旁人看到吧?此事不可多言啊!」

    親兵應道:「君上是先君的長子,趙軍大將是先君次子;於私下,在下是先君的食客,所以也同時是君上兄弟二人的私兵……這些事情自然是明白的!」

    「好好,你先退下吧!」樂閒揮手讓親兵退下,又左瞄右瞧、四下張望了一下,確信中軍大帳之內已無旁人,這才展開絹信。

    定神一看,果然是一手剛勁有力的燕國文字。

    「看來小弟雖然留趙多年,還是沒忘記自己是在燕國長大的啊!」看著那熟悉的字跡,樂閒半是心暖半是涼,一時間,竟然忘了去讀信中內容,只顧著兩手輕抖,回想弟弟樂乘的點點滴滴。

    過了良久,一股夏末秋初的爽風吹過,才把他從感傷的回憶中吹了出來。於是樂閒才開如讀起信中之詞。

    按照趙括--正確的說,是田單的點化,而趙括又修改柔和一此自家「私貸」;於是樂乘之信,開頭就稱兄長樂閒為昌國君。看到弟弟叫自己為「昌國君」,樂閒更是心酸,清涼的風穿過帳簾,輕撫到他腦後時,居然讓他這個統轄萬軍之將,打了個寒顫。

    帳外雖有蟲鳴之聲,不絕於耳,可穿到他樂閒耳中,也成了寒蟬淒切之音。

    他再讀下去,又頓時全身發燙--卻不是因為熱血沸騰,只是由於心驚肉跳、如坐針氈。

    原來樂乘之文大意如是:

    樂氏一門,自祖先樂羊起,就入得將門之道。先祖樂羊侍魏,而先父樂毅為中山國舊臣,後受趙父主(趙武靈王)知遇之恩而為亡故國中山的趙邦效力;沙丘宮變後,先父樂毅出走到了燕國,成為燕將,伐齊之後再做趙臣--可是最終還落得個鬱鬱而終的淒涼下場。

    這是什麼原因呢?正是因為樂家終究不是一國宗族武將,得不到其國之君全然的信任,到頭來只有為人走狗而烹。現在兄長樂閒為燕將,弟弟樂乘為趙將,全是在燕趙兩國放下了樂氏一門的籌碼。有朝一日,兩兄弟之一在其國失勢,還要以投奔在另一國的兄弟。

    可如今卻是兄弟兩人各為其主,大打出手,這就如同是自斷樂家退路--最終傷害的,還是樂氏子孫的前途。

    「乘弟啊、乘弟……你所言,何嘗又不為兄所想啊;可事到如今,你又要為兄的如何是好啊!」樂閒看了大半內容,已是如心再看下去。樂閒回想起當日一戰,他自損兵馬四千來人,卻沒有一兵一卒攻入趙營,可算做是小負一役;而弟弟又被自家軍隊發出流矢所傷,還不知傷勢如何……

    「如此下去,我樂氏一門兩兄弟,還就當真要鬥得個兩敗俱傷,淪為烹狗不成!」樂閒一急,一不留神,居然脫口說出了心中憂慮--這一點,倒是像極了是說風就是雨的弟弟樂乘。

    正當他話音一出,自知失語,想要再多說些什麼以做掩飾,卻但見一戎裝甲衣之將,從帳門走入。

    「原來是劇辛,劇將軍啊!」樂閒先是一驚,連忙把手中絹信揉成一團,裝成是汗巾,假意在額上拭了一下,然後再看來者正是劇辛,這才鬆了口氣。

    劇辛和樂毅一樣,也本是趙國人,更同為趙武靈王時的青年武將之一,因為當年年少,雖不如樂毅、趙奢那樣嶄露頭角,卻也和龐援之輩平起平坐,也是深受武靈王的重視。

    後來,因為那場「沙丘宮變」,他也與樂毅、趙奢一起成了燕將--這也正是樂閒看到來人是他,便放下心來的原因--他們與現在的樂乘、趙括,還有廉頗一樣,同是趙武靈王、燕昭王一系的將領。

    「劇將軍,我也不瞞您了,這是我弟,敵將樂乘送來信……」樂閒將手掌輕輕打來,把那揉成得皺巴巴的絹信,重重地交到劇辛手中;他把「敵將」兩字說得很重,話外之音便是要這個和他坐在同一條船上的叔父輩將軍,給他出出主意,替他拿個點子。

    劇辛不是樂氏兄弟,他看樂乘的「家書」時的心境自然與樂閒大為不同。不過是三兩下,就把全信讀完。

    看完信後,他略帶笑面,讚歎道:「這首新詩說得好啊!」

    「新詩?是何新詩?」看過大半信的樂乘還不知道信末還附上了一首詩歌。於是他又拿過信來,只看信尾。

    看完之後,他感觸量多,將信放在案上,聲聲念道:「煮豆燃豆笈,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不用說,此時便是趙括無恥地盜版後人曹植的《七步詩》了。

    「二弟了,到了最後,你還是想起了我們的兄弟手足之情啊!」樂閒到底還是兄長,對弟弟的關愛之心,顯然是要勝過為弟的樂乘對他的敬愛之情。

    「我說,樂家老大啊,你還是先放放你們的兄弟之情,多為我們侍燕的趙人的前程,好好謀劃一下吧!」劇辛雖人不過中年,卻也算是老將,他可比感情用事的樂氏兩兄弟看得更遠。

    至從燕國先王,惠王薨殞之後,他們「侍燕趙將」的好日子就到了頭,先是樂閒被燕國新君以種種由頭免去實官,又有他劇辛被除去權柄--如今攻趙,燕王卻又要他們這些從趙國走出來的人,與自家「祖國」為敵。

    「王上明知你我是趙人,卻拜你們為前鋒之將,發兵攻趙--這正是為了看看我們燕國的忠心啊!要是此戰不利,我們在燕國的地位不保不說,連趙國也回不去了!」樂閒一臉地憂愁,半是為了弟弟樂乘,半是為了自身命運不濟。

    「我說樂家老大啊,你就是這樣想的?」劇辛聽完,先是點頭,後又搖頭道:「其實,也不盡然如你所說……」

    「哦?」樂閒此時的表情果然和不久前樂乘從趙括那而中得良策時一般--他們果然是親兄弟啊。

    「劇將軍,我的好叔伯,你就不要再賣關子了,快快說出這個『不盡然』,又當如何說起啊!」樂閒先想對劇辛叩拜,可以發現甲冑在身,很不方便,於是馬上拱手施禮。

    「你當王上只是為了考驗我等侍燕趙將對他燕國的忠誠啊!」劇辛臉露喜色,笑樂閒只知為將當忠勇為國,卻不知為臣也當知進退有道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