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天烽

小說博覽 第十章 無奈抉擇(8) 文 / 碧海情深

    第十章無奈抉擇(8)

    《人口生育規劃》?

    初次拿到這份文案,陳群很是驚訝了一陣,在他印象中,恢復人口只需要官府鼓勵,於民休養生息即可,一切都順其自然。反正百姓總要生兒育女,人口自然會慢慢增長。可眼前……迫不及待的翻開第一頁,上面是高勇的親筆字:人口乃國家之本,不可不慎。然,卻與土地息息相關。人多地少則民亂,人少地多則難守。故,人口當與土地融而為一。量地而生人,人少時激勵生育,人多是開疆廓土。以此往復循環,直至佔盡天下每一寸土地!

    「啊!」陳群嘴巴大長,如此論斷尚屬首次得見。與其說是生育規劃,不如說是明目張膽的強盜邏輯。地多,生人;人多,佔地……「這……」愣了片刻,陳群繼續往下看去。下面主要講述人口管理,從宏觀到微觀,從治政到經濟,完全從人口學角度分析國家治理方略。洋洋灑灑千餘言,最後,則提出了生育規劃的具體措施綱領:人少地多階段,採納諸多方法鼓勵生育擴充人口。如養育三子,官府獎勵錢糧布匹,並減免一年農稅;養育四子,獎勵加倍,減免三年農稅;養育五子,各項賞賜按人頭增加。當然,一戶內人口不可過多,五子當為上限,超過則開始遞次削賞賜幅度,藉以控制人口增長速度,便於隨時調控,防止出現爆炸性增長(如建國後的三十年)。而當一地域人口接近飽和之際,激勵生育政策將逐步取消,最終維持略低於土地承受力即可。

    在高勇看來,人口要擴張,但不能無節制盲目擴張,一旦速度超過承受力,不等佔領新地自己本身就將在沉重的人口負擔下崩潰。故而,人口增速要始終在官府的控制之下,用國家的強制力保持地域人口密度。如此,即便遇到天災也足以應付過來。

    閱畢,陳群沉默許久,方才從震驚中恢復過來,拿著文案的手卻仍在顫抖不止。曾署理過民政事務的他對文案中的觀點、措施只能用崇拜來形容,立足全局高瞻遠矚。「如此一來,土地兼併受到官府監控,人口增長亦由官府掌握,就算天災不斷,也難以撼動國家分毫!此乃萬世立國之策!來人啊,速去請來政務院各部主官前來議事!」

    高勇邊走邊看邊想,將後世關於人口學的論述整理出來,在配合當前形勢,輔以自己的觀點,雖然字數不多,卻句句真知灼見。作為後來人,高勇深知國家穩定的基礎無外乎土地與人口兩點。只要協調好二者的平衡,國家爆發民亂、饑荒的危險將大大降低。其中,還特別強調量地而行和因地制宜的觀點,人口要與土地配比,多了就向外遷徙。沒有土地?那就去打去搶!如此不但可以適時轉移內部矛盾,還能刺激經濟,即便出現了所謂的經濟週期,也能憑借戰爭轉嫁出去!至於說強盜邏輯?高勇相信現在這個時代的人還沒有明清甚至更後時那般迂腐!

    「老子人多地少,需要生存空間!給不給?……不給?那就屠你全家,滅你全族,吞併你全國!你喊沒天理?錯!大錯特錯!老子的刀就是王道!老子的槍就是天理!」

    「主公,長安城怎會變化如此之大?」賈詡眺望前方宏偉的長安城不禁失聲驚呼。此等變化絕非修復城牆那般簡單,而是從裡到外整個精神面貌的變化。不過,古人恐怕還沒有這個詞,姑且用氣勢來代替,那便是真正的帝都,俯瞰天下的磅礡氣勢!

    東城上數十面黑鷹軍旗迎風飄揚,甲士列隊巡邏,槍戟高舉盾牌側立,儼然一副嚴陣以待的狀態。如此景象與城門下熙熙攘攘的人流格格不入,真應了那句老話:戰爭與和平!因為高勇並未提前通報行止,故而長安令樂祥並不知道高勇的到來。不過,比起出入車馬圍護的隊列,高勇還是比較喜歡現在這種微服私訪,可以接近百姓傾聽民聲。而且,身邊隨時都有兩營近衛甲士守護,外圍還有兩營特種兵暗裡護衛,高勇相信沒有人敢於向當年幽州、冀州那般偷襲。即便遇襲,附近兵馬也能在小半個時辰內抵達。

    司馬朗請示道:「主公,是否入城告知長安令準備官署住所?」

    高勇擺手道:「不急,先繞城一周,我想看看長安民生吏治。如直接進官署,只怕什麼都聽不到了。」說完不待司馬朗勸說,當先催馬向南馳去。典韋、許褚、花子摩三大猛男同時吆喝一聲尾隨上去。

    賈詡望一眼無奈的司馬朗說道:「走吧,長安三輔駐軍十餘萬,自去年攻打下來已經前前後後掃蕩賊寇七八次,別說山野賊寇,就算雞鳴狗盜也沒了蹤影。長安令樂祥可是員幹吏,當年在河東郡時就已小有名氣,如今有了這樣寬廣的舞台供其發揮,詡也很想看看政績如何呢!」言罷拍馬追去。司馬朗哭笑不得,只好搖搖頭,也跟隨上去。沒辦法,主公脾氣那樣也就算了,可左軍師居然也跟小孩一樣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唉!

    五百來人的馬隊在如今調兵頻繁的長安看來實在沒什麼,幾天前可是有一支超過兩萬騎兵的部隊經過,那時候著實把長安城內的百姓嚇個不輕。曾在軍旅當過差的老兵可以清晰地感覺到那支騎兵帶來的肅殺之氣,絕對是百戰之兵,刀山火海裡滾過來。怕是當年的西涼鐵騎也要遜色三分。於是,一些謠言流傳開來,範圍也隨著商隊逐步擴散,將西涼、漢中囊括進來。

    有趣的是,面對謠言滿天飛,長安令樂祥始終保持緘默,整天忙碌著處理政務。官署內的吏員也奔波不休,文案、奏報、批復往來傳遞。官府辦事效率極高,簡單的事情一兩日內必有答覆,即便稍微複雜需要上報州府的問題,因為有著高速完善的傳驛網絡,也僅需七八日即可。此情此景,竟讓許多老秦後裔恍惚間看到了當年大秦帝國的影子。如果說不同的話,恐怕也只有律法上不再嚴苛。

    綠色無邊無際,縱橫分佈的大樹猶如圍欄,分割出一塊塊平整的土地。綠色麥子隨風蕩漾,猶如大海碧波,勞作田間的百姓就似那海中穿騰跳躍的魚兒,欣喜著、企盼著、感動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終有餘糧,家中兒孫滿堂,這簡單訴求卻成為最為遙遠的期盼,曾經離他們那麼遙遠。然而,隨著高將軍的到來,一切都變了模樣。土地、平安,吃飽、穿暖,一切彷彿夢中。「也許夢中他們也會笑出來吧!」高勇如是想著。

    「老哥,看這麥子長勢不錯,今年該是個豐收年了吧!」高勇下馬步行,走到一位坐在田埂上休息的中年漢子身旁問道。

    中年漢子放下水碗,打量高勇一番,見其穿著略顯華貴,料想是外地來的行商。遂放鬆警惕,笑道:「那是自然,這邊原本就靠近渭河,加上去年底長安令組織百姓大修溝渠,相信豐收不過是池塘裡的魚兒,逃不掉的!」說著,伸手向西指去,果見一條明渠延伸向北,渠內水勢奔騰,灌溉著明渠兩側數十萬頃的良田。「聽東邊來的行商說,中原大旱滴雨未下,可是真的?」

    高勇點點頭:「是極,土地龜裂,嚇人啊!」

    「唉!」老漢歎息一聲,「還是咱這秦川好,有渭河養育,只要沒有戰亂,端的是天下富饒之地。」

    「呵呵,老哥此言小子不敢苟同。先不說冀州,單說幽州三江郡,其地河流縱橫土地肥沃,比八百里秦川好出非一星半點!」

    「三江郡?倒是常聽人提起。可惜人老了,就不喜出遠門。不過,等娃長大了,一定讓他去看看,長長見識。聽說奉天城離三江郡不遠,倒是可以讓娃試試那個士子們口中的奉天大學,現在新法令也准許庶民投考。嘿嘿,小子,老哥看你年紀輕輕,還是考一下試試,說不定能被選取,到時候光耀門楣,家人也跟著光榮哩!」

    「是啊,光耀門楣!」

    「可不嗎?說起來這一切都是拜高將軍所賜。有了自己的田地,有了自己的房子,娃子也能讀書識字,去年還在為如何活著發愁,可今年……不敢想像啊!聽城裡人說為了天下百姓有地種,高將軍不惜根皇帝對著幹,好人啊!只可惜高將軍不是皇帝,否則……哎呀,小子看老哥又……呵呵!」中年漢子憨憨的笑了,因為他看到身旁的小子的注意力已經放到面前的麥田里了。

    「主公!」一聲驚呼傳來,登時有七八人躍過來將高勇圍護當中。十餘丈外,原本打坐休息的家僕也一躍而起,持弩、持劍小心戒備。這一番變故,嚇得中年漢子目瞪口呆,傻傻的望著人群中的青年商賈。

    高勇循聲望去,正看到一臉驚呆相的樂祥,不禁爽笑:「兵器收起來吧!」幾人側身退後,眨眼間又恢復到剛剛的模樣。

    高大的樂祥迫不及待的下馬奔近,單膝跪地道:「長安令樂祥拜見主公!」

    高勇抬手攙扶,笑問:「你不在官署處理政務,跑道外面做什麼?」

    樂祥道:「長安已有兩月滴雨未下,屬下擔心遠離河道的田地因旱減收。故帶人巡視一番,看看能否尋得方法解決。」

    「旱情如何?」高勇皺眉問道。

    「不樂觀,渭水流域尚無大礙,可長安以東至藍田旱情逐步加重;向西至陳倉也出現池水劇減。幸好年初修建不少蓄水池塘,百姓用水尚無問題。但據老農戶估計,今年豐收已然無望。」樂祥聲音有些沉重。

    高勇點頭道:「此事我已知曉,一路西行發現河南、弘農皆有不同程度的旱情。政務院正在制訂應對方法,準備從三江郡調運糧食供給長安一地。你須著手統計,預估出所需數額,也好統一調配。長安城內的糧倉修建完畢了吧,此番調運的糧食數量不會少,別到時裝不下浪費了!」

    樂祥聞言大喜:「如此長安三輔近百萬百姓有救了!此地酷熱,還請主公入城歇息。」

    「罷了!本想繞長安轉一圈呢。走,入城。想必待處理的事件又有一大堆了!」

    直到高勇一行人離去,中年漢子才回過神來,喃喃自語:「高將軍?真的是高將軍?高將軍居然跟老黑說話了?」

    這時,一名少年斜挎小布包沿著田埂走到漢子身邊,見漢子恍惚失神,急切道:「爹?爹?咋了?」

    被少年呼喚,漢子打了一個激靈,一把將孩子抱住熱淚盈眶道:「娃,大恩人高將軍跟你爹說話了!跟你爹說話了!哈哈,走回家,讓你娘燒肉,咱家得好好慶祝一番!」

    長安城可以用日新月異形容,去年的破敗早已沒了蹤影。大街上重新鋪平的青石板,沿街牆壁也粉飾一新,曾經遭到焚燬的房屋也重建完畢,抽籤取得資格入住的百姓無不笑逐顏開。當然了,也有一部分百姓在抽得幸運簽後轉手賣出。城內區域劃分除了沿襲舊有體制外,還悄然向奉天城靠攏,使功能區愈加完備,也開闢出幾塊綠地池水,作為休憩之用。

    一入城內,除了喧囂熙攘的鬧市區外,還有靜謐宜人的休憩區,端得生活好滋味。高勇策馬緩行,饒有興趣的打量秦川的人文風情。「照此速度發展,三五年後長安必將成為西北的經濟中心、交通樞紐!長安令,你肩上的擔子很重啊!基礎決定高度,你這基礎打得越牢靠,將來的發展才越能無可限量。」

    「得主公囑托,祥必鞠躬盡瘁,令長安成為西北第一城!或許有朝一日能超過鄴城也說不定!」樂祥憧憬道。

    「鄴城?哈哈,你的志向不夠遠大啊。記住,要以奉天城為目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