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天烽

小說博覽 第十章 無奈抉擇(1) 文 / 碧海情深

    第十章無奈抉擇(1)

    輕鬆突破呂布軍的包圍之後,夏侯惇的神色並未出現絲毫放鬆。相反,倒是愈加謹慎起來。不為呂布那般螞蟻撕咬,只為隊伍右翼出現的高勇軍斥候。出現一兩次,還可以認為高勇軍斥候行動範圍過大,主力據此至少也有個百八十里。可當斥候連續出現後,這種判斷就顯得幼稚而可笑了。

    先鋒韓浩也在突殺的過程中覺察到周圍有時隱時現的小股騎兵,不安的思緒也一點點填充心頭。高勇手中龍騎兵的威名早已經深入諸侯部將之心,山崩海嘯般的突擊絕非普通兵士可以抵擋。只要一想到連縱橫草原的烏桓都被其亡族滅種,即可知龍騎兵絕非虛有其表。「注意右翼,行軍時保持陣型!」事到如今,居右的韓浩只好盡量將兵力集中以保護右翼,心底也在祈禱龍騎兵不要那麼快的殺來,至少也要讓部曲平安離開定陶地界。

    「速度要加快!」夏侯惇也催促道,「保護好糧草輜重,只有他們才能保證部隊平安返回山陽郡。」

    「將軍,後隊一直被呂布軍死咬不放,是否讓屬下率兵增援?」手中緊握滴血戰刀的張奮請示道。

    夏侯惇思索一下,向左右兩方望了望,才同意道:「快去快回,逼退敵軍即可,一旦中軍有事,必須立即返回!我擔心高勇軍騎兵隨時可能出現。」

    「得令!」張奮揮刀向後,「騎兵集合,增援後軍!」

    眼看著手中僅有的機動力量快速遠去,夏侯惇的心裡突然感覺到一陣空虛,「缺少騎兵的日子,再有謀略也施展不開啊!」

    東平陸,曹操也在為同樣的問題發愁。因高勇軍龍騎兵的突然主動出擊,連續挫敗曹軍偷襲,迫使曹純不得不率領虎豹騎退守昌邑暫時休整補充。損失情況也很快送到曹操手中,看到傷亡近半的數字後饒是曹操有所準備,也不禁心痛難忍。「唉,一對一仍然無法取勝,難道龍騎兵真的如此厲害?虎豹騎可全部是軍中精銳啊,居然也才與龍騎兵相抗不落下風!騎兵!騎兵啊!」

    「啟稟主公,谷城急報!」

    曹操聞聽急忙收回思緒,問道:「可有子廉消息?」

    「吳匡將軍已與曹洪將軍取得聯繫,但限於谷城敵軍相阻暫時無法合兵一處。此外,我軍斥候也發現一支來自肥成的步卒正在向谷城移動,預計將與曹洪將軍同時抵達。吳匡請主公增派兵馬強攻谷城,否則一旦敵軍匯合,曹洪將軍必身陷險境!」

    聽罷,曹操沒有立即表態,反而陷入猶豫之中,即為曹洪的安全欣慰,也為敵軍的速度震驚,「牽一髮而動全身,高勇是如何建立起如此快捷的傳驛體系的呢?僅有六千人駐守的谷城居然讓兩萬兵馬強攻不下,吳匡你越來越讓操失望啊!但曹洪又必須要救,罷了!傳令:調剛縣、寧陽、瑕丘三城郡兵連夜增援谷城,貽誤戰機者斬!」

    伊闕關下,高勇端坐案前,仔細翻看剛來這個時空時為防遺忘而寫下來的後世相關信息,藉以開發思路,制定出最佳的治政、治軍措施。雖然許多想法尚無法實現,但一些早期的綱要制度卻可以酌情運用進來。比如說目前只充當護航角色的海軍水師,尚無一支強悍的主力艦隊,而按照目前配置,反與構思中的海岸警衛隊相仿。不過,這種情況由今年起將逐步改觀,因為繼去年兩艘玄菟級乙型巡洋艦下水後,今年又將有兩艘玄菟級丙型巡洋艦下水試航,除船體結構稍作改動外,包括動力系統和武器系統也有所改進,完全秉承高勇制定的小步快跑方略。有此五艘主力艦,再配以三十至五十艘風帆驅逐艦,當可組成一支橫行北洋的主力艦隊,雖然仍只能在近海活動,卻也有所突破。「不要著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切都要按部就班的來!」高勇不停的告誡自己。想著想著,高勇翻開上半年稅入預計情況,從目前盈餘情況看,還可以再建造2-3艘玄菟級。然而,船政司卻送上一份奏報,並附送兩份新艦建造提案。一是繼續建造玄菟級改進型,一是打造全新的更大更強更快的新型戰艦,雖然尚未命名定級,卻已然符合高勇提出的重巡洋艦的標準。拿著這份奏報,高勇也露出難以選擇的猶豫……

    放下奏報,揉揉酸澀的眼睛,高勇起身走到窗前,喃喃自語道:「大躍進?還是按部就班夯實基礎?錢、技術、製造能力……或許應該從艦船各部分的的平衡性能著手,不一定要某方面最強的,但一定要性能穩定、技術簡單的!」想到這,高勇兩步走回案前,提筆批示道:「繼續玄菟級改進型建造,積累經驗。新艦船的設計工作不要停,但是要將一應配套設施也設計妥當,由小到大,既要保證整體,也要注重細節。」

    「主公,袁術密使楊弘求見!」趙咨站在門口稟告道。

    「袁術?」高勇抬起頭,雙眼微微一瞇,「要其在客廳等候,你和司馬朗陪同一下並刺探口風,我稍候即到!」

    「是,主公!」趙咨退身傳達命令去了。只留下屋內高勇,想了想袁術的目的,搖了搖頭,繼續埋案疾書。

    客廳內,司馬朗爽笑道:「楊兵曹,數月不見,似乎你又發福了!」

    楊弘低頭看了看自己略微鼓起來的肚腩,尷尬道:「人一旦上了年紀,這肚腩也隨著鼓了起來。」

    趙咨聞言上下打量一番,嘖嘖道:「職務相差不大,可這待遇咋就大不相同呢?你看看我與伯達,每日忙忙碌碌,飯都吃不消停。年初返鄉探親,把老娘都嚇了一跳,還以為我在主公手下受虐待了呢!」

    楊弘此時也才注意到二人黝黑的皮膚,恭維道:「所謂能人多勞,弘一介凡夫俗子,怎比得了車騎大將軍手下的五丞使呢!要不你我二人交換一下?弘絕不反悔!」

    「哈哈,楊兵曹說笑了。」司馬朗笑道,「袁豫州雖暫遇些許困難,但相信憑其能力,不久之後必能大爭天下,兗州、徐州、揚州、荊州還不是手到擒來?」

    「啊!」楊弘嚇了一哆嗦,急忙擺手對司馬朗道:「司馬戶丞且莫危言聳聽,一旦傳出去,只怕吾主將永無翻身之日。」

    觀察楊弘的反應,司馬朗、趙咨對視一眼,心中已然有了計算。

    「車騎大將軍、左軍師到!」衛兵高聲道。

    楊弘彷彿椅子上有刺一般一躍而起,當先迎上前去躬身施禮,極盡卑微道:「豫州兵曹楊弘奉吾主袁豫州令特來拜見車騎大將軍,如有煩擾,還望將軍海涵!」

    高勇虛手一抬,朗聲道:「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勇與袁豫州本就以朋友相稱,多餘的寒暄就免了。楊兵曹只管開門見山的說出來意便可!」說著視線掃過司馬朗、趙咨二人。

    「高將軍心胸寬廣,弘受教了!吾主袁豫州素聞高將軍所率將士甲冑堅固、兵器鋒利,因而想購買些許。希望將軍能夠應允!」說這番話時,楊弘一直低垂著頭。

    「哦?原來是要購置兵器甲冑。兵丞,督軍府還有庫存嗎?」高勇向趙咨暗使眼色後問道。

    趙咨見狀急忙翻閱手中文夾,片刻後方答道:「庫存僅有甲冑三千套,戰刀、盾牌各四千件!」

    瞥一眼楊弘,高勇微笑道:「庫存不足啊!雖說賣給袁豫州一部分也無不可,怎奈此些還要維持我軍日常耗費,實在是……如若急需,勇到可以責令相關部門日夜趕工,只不過這價格上就……」

    楊弘毅然昂首道:「價格不是問題!臨來時,袁豫州特別叮囑:豫州不差錢!只是這質地上,至少也要與將軍賣與廣陵郡兵的相差無幾!」

    「成交!具體事項由戶丞與你全權議定!」高勇大手一揮,這筆買賣做下來,至少又能賺回一艘玄菟級來!

    送走楊弘,屋內四人開起了閉門會議。高勇神情肅然道:「此次賣甲冑兵器給豫州必須大賺一筆,暫定基數五千,而後根據價格酌情增加,但不可超過一萬。交易以黃金結算,先付三成定金,餘者貨款兩訖。此外,府庫內老舊攻城兵器也可低價售出,用賺取的錢裝備新式兵器。」

    司馬朗一一記下,「主公,若其欲購戰馬呢?」

    高勇望一眼賈詡,見其微微點頭,便道:「不許超過三千,且以勤務營淘汰下來的馬匹為主!豫州袁術志大才疏,然其地理位置又至關重要,故而不可使其滅,亦不可使其強。商議時,也可稍稍透露揚州孫策近況,無論袁術有沒有心情南下,都要給與其暗示:只要他攻打孫策,我們就會給與其適當好處!」

    此言一出,趙咨詫異,司馬朗恍然,賈詡則挑起大拇指,「高,實在是高!如此不費一兵一卒便可以從後牽制孫策,保會稽郡一兩年平安,好買賣!」

    「呵呵,反正豫州富庶,我們這樣做也無可厚非,花別人的錢財替自己辦事,此乃陽謀之最高境界!伯達,觀司州、并州近況,大旱減產在所難免,你要盡快與政務院議定調運儲備糧數額,保證國計民生,還要預留出足夠份額,防止大量荒民流入導致糧價上漲。」

    司馬朗肅穆道:「主公放心,政務院已有所準備,政務參贊也已行文敦促。且去年豐收,冀、幽、青三州糧食可保無恙,價格仍維持在每石百錢,司、雍、並三州因新佔之地,糧價或有浮動,但也能維持在每石百二十錢左右。」

    高勇點點頭,「很好,民以食為天,糧乃國之本,不可疏忽。趙咨,揚州警備隊的家眷安置工作進行的如何?遷入夷州是一項大工程,須慎之又慎。」

    「回稟主公,揚州兩萬警備隊家眷已安置完畢七成,餘者將於七月底前全部遷徙。由此,夷州人口升至五十二萬有餘,十萬五千戶。」

    「去信囑咐甘寧及北島、高雄兩郡官吏,夷州乃攻取揚州、交州之重要基地,必須盡可能充實實力,人丁是一方面,基礎設施建設是另一方面,大至城池、港口建設,小至軍營、道路、府庫規劃,務必放長眼光,努力達至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目標!」

    趙咨提筆疾書,司馬朗也從旁細聽。

    「六月,若夷州無旱情、洪澇滋擾,可令督軍府著手組建第12步兵軍的前期工作。重點徵召適宜南方濕熱氣候作戰之兵卒,兵器、裝備准許酌情打造,也已適應濕熱氣候為主。該軍組建後的佈防地域為揚州、交州、夷州以及南洋諸島。此外,知會甘寧加強揚州警備隊的訓練工作,不久之後,61機步師也將調回北方。」

    記錄完畢,趙咨取出一份奏報道:「主公,奉天大營張遼將軍上報,第6龍騎軍的組建集訓已經完畢,請示是否可以開始野外實戰拉練。」

    「這個文遠還挺好戰的嗎!呵呵,准其請示,八月底抵達并州雁門前線,配合太史慈部第3龍騎軍逐步侵吞蠶食匈奴和難樓殘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