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天烽

小說博覽 第三章 人心叵測(7) 文 / 碧海情深

    第三章人心叵測(7)

    事情發展沒有脫離高勇的預想,洛陽城內外地主階級中的弱勢群體被逐步的消滅兼併掉了,獲利最大的當然是高勇控制下的官府,而洛陽朝廷唯一管轄的洛陽得到的卻是人口大量流失的結果,搞的新上任的洛陽令欲哭無淚、上吊自殺的心都有。不過,就算如此「過分」,皇上沒有說什麼,楊彪沒有說什麼,荀彧也沒有說什麼。

    就在這種怪異的氣氛中,迎來了十二月的第一天。徐州恢復了和平,但私底下仍舊暗濤洶湧。陳登親自趕到洛陽解釋一切,這才讓高勇明白了劍拔弩張之際為何突然雙方和談。一切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陶應的糧草突遭大火焚燬,喪失了一個月內解決戰鬥的能力,故退而求其次。這裡面劉備的勸說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當然,得到的好處也不勝枚舉。只是這糧倉大火,至今未能查到元兇,成為了一樁懸案。

    除了匯報情況,陳登也帶來了陶商的親筆信。得知榮升徐州牧之後,陶商一邊向皇上謝恩,一邊又十分明智的主動討好高勇這位跺跺腳北方抖三抖的實力派人物,目的很簡單,希望得到青州兵團的呼應,壓制蠢蠢欲動的陶應及其僕屬。除此之外,自然少不了擴大通商的期盼,更言道徐州將徹底放開對北方商賈的限制,只要能夠給徐州州府帶來穩定充足的賦稅,什麼條件都可以提,什麼問題都可以談!而最後,明信的下面還附有一封密信,上面的內容絕對見不得光,就算陳登也不知道內容。

    看完密信,高勇只留下一陣大笑,而後對陳登道:「回去告訴陶商,只要他老實本分的看守住徐州,一切就都好說!」

    陳登自然不能忘記借調兵馬之事,雖然徐州局勢暫時穩定,但誰也不敢保證何時再起紛爭。於是,駐軍之事已然迫在眉睫。「高將軍答允的兩萬兵馬不知何時可以進駐徐州?阜寧海港都已經開始破土動工了」

    高勇呵呵一笑:「急什麼?海港不是還沒修好呢嗎?你看看現在琅邪、東海都在陶應的控制之下。若徐州對峙,我出兵相助沒人可以反駁,可此時徐州和睦,大軍貿然開入的話,必將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到時候難保一些人不會趁機造謠生事,誣蔑本將軍別有所圖,如此一來事情就不好辦了!」

    「這」陳登不是傻子,相反他比一般人要精明許多,高勇的話再明白不過。可是他仍存有一絲希望,「高將軍,徐州精兵俱在劉兵曹手中,長此下去,州內平衡恐將不保。為此,登懇請將軍能夠施以援手,既然無法駐兵,就請協助訓練郡兵吧!」

    「哦?軍官不是已經由青州增派過去不少了?難道還不夠?雲龍啊,要知道,即便在幽州,那些軍官也足以訓練三萬軍隊啊!」高勇很真誠的說道。

    「不是,將軍誤會了!登所求者,乃攻守兼備之強兵,至少也能壓制住劉兵曹的新軍,如此方能保得徐州安穩,不致分崩離析。」陳登俯身懇求,「此外,廣陵郡希望向高將軍多訂購兩千套西園八校的標準甲冑,懇請高將軍答允!」

    「有些難辦啊!」高勇絲毫不吝惜豐富的表情,抬手投足間將內心的激烈爭鬥展現無餘,「兵器甲冑事小,只要讓幽州工匠加班加點就可解決,只是這再增派軍官之事不瞞雲龍,上次調派過去的百多人,已經引起了朝臣的不瞞。特別是袁術,三番兩次前來懇求,還連帶說起了徐州、豫州的關係,手心手背都是肉,著實讓本將軍難以處理啊!」

    陳登咬了咬牙,「臨來時,陶州牧再三叮囑,要登盡可能的購置兵器甲冑高將軍,登請求再追加一千套如何?」

    高勇雙掌一拍,大笑道:「如此甚好!不過,這錢是州府出吧?若是雲龍的廣陵郡出,本將軍可不賣的呦?」

    陳登急忙點頭:「州府所出,與廣陵郡毫無關係!」

    「好!」高勇露出一副輕鬆神態,探頭靠近陳登低聲道:「多虧雲龍之策,讓朝廷免去一場刀兵,高某感激不盡,為了你我雙方的友好,我決定額外贈送給雲龍五百套禁衛甲士鎧甲,如何?」

    陳登何等精明,眼光一閃立即叩拜:「感謝高將軍厚愛,陳登必不辱使命!」

    只停留了一日,陳登便返回了徐州,而隨他同去的還有趙勝的三名得力助手。

    徐州的和平,還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處。首先是剛剛露出魔爪的曹操悄然收回,似乎除了高勇注意到泰山郡之外,劉備也對那裡產生了興趣。據傳平穩了不到兩年的泰山郡再次盜賊蜂起,幾股勢力強大的居然開始攻打深山中的城鎮,搞的人心惶惶,人口開始外流。而東郡的攻勢、濟北國的軍演,同樣令曹操寢食難安。當然,這些都是前奏而已,真正的重頭戲是,曹操主動從沛國退兵了,緊隨其後,濟陰郡也進入了三方共管的時期。

    曹操此舉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高勇的授意下,劉協下旨稍稍斥責了幾句便赦免了曹操罪過。如此一來,倒把仍佔據譙郡不肯撒手的劉備推上了前台,成為了各方勢力矚目的焦點!

    「主公,撤兵吧!」田豐很是無奈的歎了口氣,「時局已變,想不到曹操竟然屈從於高勇的壓力!」

    劉備很想大吼幾聲,咒罵曹操的無恥,辱罵高勇的卑鄙,但是終究沒能開口,只換來一聲長歎:「唉~~」

    「其實也怨不得曹操!」田豐苦笑道:「關鍵還是高勇的手段很高明,東郡挑起事端,濟北國又不停施壓,泰山郡泰山郡哪裡肯定也少不了高勇的爪牙!如此想來,曹操想不退兵都難,恐怕一旦高勇集齊兵馬,真有可能拿曹操開刀!如今他手握朝廷話語權,網羅些罪名再容易不過了!」

    「可是譙郡」劉備張了張嘴。

    田豐微微歎息道:「高勇有句話說得好: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於是,就算有許多留戀,劉備還是從譙郡撤兵了!

    當消息傳到洛陽時,劉協、楊彪無不對劉備的高風亮節大加讚賞,更當庭宣佈正式確認劉備皇叔的身份,同時加封東海侯,賞賜黃金百金,錢幣十萬!而這些錢,自然都從高勇劃給皇室的三百萬奉幣中支付。

    看著劉協不加掩飾的偏愛,高勇與賈詡對望一眼,微微搖了搖頭,即可惜了那幾十萬奉幣,也為劉協這毫不理智的行為感到無奈,劉備豈是區區十餘萬錢能夠收買的?還東海侯呢?天知道他會不會奪下徐州!歷史上的劉備可是這麼做的,而且此時的呂布還窩在陳留,基本上影響不到他了。

    「既然眾卿無異,賞賜就這麼定了!」生怕有人反對,劉協急急忙忙的作出了決定。如此舉動落入荀彧、楊彪眼中,只引來嚴重的關切。二人不約而同的偷偷瞄向高勇,想要看出些深意。可是,高勇正襟危坐,沒有絲毫的情緒波動。

    初平四年的一場鬧劇就這樣落幕了,幾家歡喜幾家哀愁,有些人左顧右盼,有些人低調做事,還有些人沒什麼大事後,高勇很低調的搬出了洛陽,改在平縣辦公。於是,洛陽在沒了流民的叨擾之後,又少了軍政信使的穿梭,逐漸顯露出冷清肅殺的氣氛。

    「主公,北邊又來消息了!」趙咨這位兵丞雖然每日忙得焦頭爛額,卻仍樂此不疲,似乎已經徹徹底底的喜歡上這份很有前途的職務了。臉上掛著笑容,手捧松木打造的文件盒,趙咨一路小跑進入議事廳。

    高勇、賈詡正在處理軍政要務,聽到趙咨的叫喊,雙雙放下毛筆向門外望去,「怎麼還沉不住氣?」賈詡笑罵道,他也開始發現趙咨這個憨厚卻又不失機敏的軍校實習生的優點了。

    「嘿嘿,聽到好消息,咨又怎麼能不笑呢?主公,北面黃忠將軍遣人稟報:半月前,第2龍騎軍趁天寒地凍之際,兵出北寧要塞,一舉擊破了素利部四個大族的聚居地,斬殺鮮卑族兵近四萬,抓獲俘虜超過八萬,其中壯勞力兩萬餘,馬羊無算!此時凱旋之師剛剛返回三江郡!」

    「哈哈!好!」高勇一把搶過戰報,仔細閱讀起來,邊點頭邊誇獎道:「黃忠將軍果然厲害,這招黑虎掏心用的實在巧妙!咦?居然還率領大軍頂著嚴寒奔行了近兩千里!完美的大縱深戰略迂迴,活活,竟然把素利的主力甩開達三百里!」

    「難道說黃忠給素利來了一招鐮刀攻勢?」賈詡興奮道。

    「不錯,完美的鐮刀攻勢!這一下怕是割掉素利好大一塊肉啊!哈哈,不知道素利會不會惱羞成怒傾力攻打三江郡?趙咨,孫泰有什麼準備?」

    趙咨嘿嘿笑著又拿出一份奏報,「孫太守已經下令三江郡進入二級戰備狀態,隨時可以調動起十餘萬兵馬,而右軍師劉(曄)中郎將也隨後向三江郡增調了百餘部怒火連珠炮,保證素利有來無回!」

    「很好,吃一塹長一智,這次決不能讓素利佔到一點便宜!」賈詡狠狠道,似乎仍在對上次三江郡戰事耿耿於懷。

    「怎麼?難道文和動心了?是不是打算到北邊練練伸手?」高勇笑呵呵的問道。

    「噢?主公是說敲打敲打烏桓?」賈詡露出一副貪婪的表情。

    「張老哥整天嚷嚷閒得慌,正好趁著中原安穩,先捅烏桓幾刀,等到了明年開春再一舉拿下!」

    「鮮卑那頭怎麼處理?如果滅掉烏桓,估計慕容他們會翻臉也說不定啊!」賈詡略顯擔憂道。

    「熬過了今年寒冬,文和認為鮮卑還有多少戰力?況且,軻最部不是擺設,雖說兵器上沒有太多的優勢,可也被我們養的膘肥體壯」

    「這詡只擔心軻最部萬一反叛」

    「所以我才讓太史慈的第3龍騎軍蹲在他的後面,只要稍有異動,第一個被滅的肯定是軻最部。這一點,我毫不懷疑軻其塔比我們更清楚!特別是在他的兒子仍滯留奉天的這段時期內。」

    「嗯,只要軻最部穩定,慕容就掀不起風浪,烏桓也就沒有好下場!那這次參戰的部隊」

    高勇嘿嘿笑道:「搜刮一下,能上戰場的都拉過去,就算一次野外實戰演習了!」

    是日,一連串軍令、政令緊急發出,高勇這突兀的想法將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而此時的世界,也只有高勇一手創建的軍政系統才能有如此效率,才能絲毫不差的完成如此繁瑣而又浩大的工程。

    糧食五十萬石,馬草一百萬捆,軍用加厚冬衣、手套、鞋帽、被褥十萬套,還有軍械、甲冑、馬具、箭矢更不計其數,如同小溪匯聚成為大河。高勇的命令只有半個月,也就是說大軍要在新年之前開始對烏桓的敲打戰爭,而戰爭的持續時間只有短短的十天!

    發出命令的第二天,高勇做好了司州的安排之後,與賈詡一道動身返回薊縣,今年最後一場突襲即將開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