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三章 人心叵測(4) 文 / 碧海情深
第三章人心叵測(4)
11月5日,朝廷旨意還未離開洛陽,東邊徐州陶謙病故的消息便傳來了。二子非但不悲傷,反而徹底撕破了臉公開爭權,劉備引軍離開譙郡,打著調解的名義,可速度卻慢如蝸牛!一時間,朝廷嘩然,中原嘩然,天下嘩然!
隨後三日,洛陽如同燒開的沸水,各州的使者紛紛趕來,其中以荊州最為迅速,竟比兗州、豫州還要快上半日。緊隨其後的是兗州、豫州、揚州。高勇掌握的青、幽、並、冀、司、夷六州無須派遣使者,倒是益州也未見使者前來,甚至於不聞不問,這多少令人心生疑慮。
高勇表現的很低調,平時緊閉府門處理政務,上朝也只是多聽多看,偶有使者拜訪,也多由公務掾署負責接待。
值此風口浪尖,以劉協為核心的朝廷只好再次將太尉楊彪推出來,誰讓司馬、司空之位至今懸空。幾日來劉協的臉色愈發難看,楊彪也憂慮重重。不難猜想,劉協想要指派心腹擔任徐州牧,可又怕遭到劉備以及陶商、陶應的拒絕。當然,前提是要過高勇這一關,並且取得高勇的支持,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皇上憂愁,做臣子的自然不好過。百官每到朝議便要大肆議論,或主張派人調解,或主張任命新州牧,或乾脆認為當從徐州選拔,各種想法不一而中。與此同時,洛陽城內謠言也似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有謠傳劉備已奪取徐州實權的,有謠傳曹操、袁術欲出兵討伐的,還有謠傳皇上將任命高勇代為處理的。總之,原本混亂不堪的時局更顯動盪。
11月10日散朝之後,高勇拒絕了楊彪、楊奉等人的挽留,全速返回府邸。一踏入府門,兵丞趙咨便手持軍報走上前來,「主公,東郡戰報!我軍已經攻佔濮陽外圍所有縣城、村邑,並將黑山賊二十餘萬眾圍困城內!兩日前,曹軍曾試圖裡應外合救出黑山賊,但遭到我軍及呂布軍的聯合阻擊,傷亡近千人後撤回。」
「我軍損傷如何?」
「陣亡一百餘,傷五百!」趙咨很熟練的回答道。
「嗯?看來這支曹軍不一般啊!領軍者是誰?」雖然傷亡在高勇的預料之中,可聽到之後仍覺得很揪心。
「據傳是曹仁領軍,可是,前段時間曹仁確曾出現在濟陰郡。不過,三日前,我軍斥候發現曹軍的援兵抵達,領軍者為夏侯淵!」
「哦?夏侯淵也來湊熱鬧了?軍師什麼看法?」看到賈詡走來,高勇問道。
「曹操準備穩定北線,而後騰出手來對付濟陰郡。不過,若詡是曹操倒不會急於解決濟陰郡,而是準備響應朝廷號召,為朝廷分憂,協助調解徐州內亂。或許可趁此機會收買人心,甚至拿下個把郡縣也不是難事。」
「哈哈哈,文和啊,你我又想到一起去了!」高勇大笑道,「所以啊,我們不能讓曹操的陰謀得逞,得給他施加點壓力,讓他明白,朝廷的便宜不是那麼好占的。」
賈詡心領神會的點頭道:「東郡打一打,濟北國壓一壓,泰山郡鬧一鬧,這次也讓曹操體會一下焦頭爛額的感覺。徐州?想都別想!若真不顧一切的插手,對不住了,只能付出相應的代價!」
「就該如此!」言罷,高勇轉頭對趙咨道,「你與立刻給青州樂進送封信,讓他準備一千套換裝下來準備運回奉天回爐的甲冑兵器,然後通過商人海運至廣陵郡交給陳登,並安排幾十名士官協助訓練廣陵郡的郡兵差役,務必讓其擁有一定的防守能力。此外,青州庫存的老式兵器、甲冑也送給陳登一些,至少讓他組建一支兩三萬人的部隊!」
賈詡聽罷,嘿嘿笑道:「主公如此武裝陳登,增強他的實力,是不是不打算派兵過去了?」
高勇露出一絲惋惜的神情:「其實我打心底想派兵,可今年肯定不行,最早也要明年六月。這段期間,絕不能讓劉備全面掌控徐州,而廣陵郡就是我們最好的棋子!今天朝堂上,看皇上的意思似乎打算認可劉備做新的徐州牧,哼!」
「皇上同意了?前兩天不是一直反對嗎?難道說中間出了什麼狀況?劉備與皇上有了某種接觸?」賈詡腦子飛轉,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暗通款曲四個字,「劉備畢竟是皇室宗親,取得皇上信任也屬正常。只是如此一來,楊彪那裡……」
「有沒有聯繫不好說,不過,最近的確有許多徐州、豫州的商人、流民遷入洛陽近郊。至於楊彪……心腹倒是有幾位,卻都不大得皇帝看中。別看皇帝年紀仍小,可耍弄權謀一點也不差。楊彪、楊奉、徐晃三足鼎立又互相制約,僅此一手,足可見其聰明!」
「那主公打算支持誰?」
「嘿嘿,誰也不支持,他們掐他們的,我們辦我們的。」
同一時刻,皇宮內,劉協召集楊彪、楊奉等人正在商議徐州之事。
「朕打算讓劉備頂替陶謙接任徐州牧之職,諸位卿家意下如何?」劉協佯裝若無其事的問道,可緊張的眼神卻出賣了他。
老成持重的楊彪率先道:「皇上,徐州內亂尚未理清,誰對誰錯也沒定論,若此時任命劉備為徐州牧,恐怕將引起各方猜疑,更甚者,引起各州不滿……高勇就不用說了,他與劉備雖曾相識,但近幾年關係一直不好,支持皇上的可能性不大;兗州曹操、豫州袁術皆與劉備有隙,搞不好引起他們強烈反對,戰端再起亦不無可能;而荊州、揚州、益州早已不聽朝廷號令,只怕也會趁機生出事端。」
「這……朕也想過,怎奈徐州地處要衝,有其呼應,洛陽這邊的壓力也會減輕很多。至於荊、揚、益三州,其心思朕都知曉,可目前朕無能為力,只好盡可能的安排忠於漢室之人,以待將來……」後面的話被劉協省略了,可眾人心底都清楚皇上的意思。
「皇上,此舉正如楊太尉所言,既有可能引來各方反對。故此,臣倒有一方法,或許可以取得效果。」左中郎將李固出言道。
「李卿快講!」
「是,臣的辦法是陶商、陶應二擇其一升任徐州牧,而劉皇叔晉為徐州別駕暗掌實權。」
「妙!」楊彪一聲贊,「此法甚好,暗合兵書上:『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形容貼切,此句出自何處?」劉協終於露出笑容,可他後半句話卻把楊彪搞得尷尬之極。
「這……據傳乃是出自高勇親著的《三十六計》一書!」
「暫時這麼安排,你們幾個今天打打腹稿,明日朝會上試探一下高勇的口風,若他不反對,便立刻實行。當今要務乃維持徐州安定,以成為堅強的外援!」劉協雙眼一亮,面容堅毅道。
「諾!」
幾人散去,劉協單獨留下楊彪。「楊卿,你覺得劉備此人如何?朕想安穩徐州,又不願出現另一個曹操、袁術甚至高勇!」說到這,劉協的神情很灰暗,一股不甘、不屈的火焰在熊熊燃燒。
楊彪見狀心頭一緊,他愈發感覺到皇帝拿回權利、重振大漢聲威的迫切心情。然而,現實是殘酷的,近有高勇這座難以逾越的大山,遠有各自為政、貌合神離的州郡,若想統一起來難比登天。「玄德公品德優良、作風正派,民間多有傳聞其愛民如子,治下東海、琅邪經年而已便一躍竄升為徐州數一數二的富庶郡縣,治政能力可見一斑。此外,兵事上也有不熟表現,阻擊曹操、侵攻豫州,時機把握準確。綜合來看,玄德公文武雙全,足可抵擋一面!」
聽到楊彪讚譽之詞,劉協灰暗的臉色逐漸有了緩和,「這麼說,楊卿還是很看重劉備的了?」
「這倒也未必。皇上請想想看,徐州遠離洛陽,且地處要衝,按照臣的推斷,高勇努力經營青州,無非是準備插手兗州、徐州,進而掌控徐州,從而與揚州、夷州連成一線!如此環境,玄德公難免不招兵買馬擴軍備戰,如此一來,一旦時機成熟,怕是第二個袁術不遠矣!」
「不至於如此吧!」劉協的語氣淡了許多。經歷這許多後,他早已知道絕不能夠完全信任任何一個人。「難道徐州牧還要另選人?」
楊彪搖搖頭:「非也,李固之計正合適!」
「那為何楊卿又不看好?」
「臣的意思是,不能放任徐州自流,而當從皇上身邊擇一心腹進入徐州……慢慢替皇上培植力量,並暗中監視……」
11月12日,朝廷終於在一番不算激烈的爭論之後作出了決定,任命陶商接替其父為徐州牧,任命劉備為徐州別駕,其餘諸曹各有陞遷,最後派遣侍中王封為徐州薄曹從事,即日起程赴任。
宣讀決定時,劉協意氣風發,凌厲的目光掃過朝堂,令許多朝臣不敢仰視。當然,高勇及其身後諸人除外。靜靜的聆聽皇帝的聰睿決定,仔細地打量皇帝的神態,高勇不禁露出一絲耐人尋味的笑容。楊彪瞥見,心中一顫,似乎預感到要有壞事發生。
果然,皇上的話音剛落,宮門外一聲焦急呼喊,黃門侍郎飛一般跑進朝堂,「啟奏皇上,徐州急報!」
密封的信件很快傳遞到劉協手中,楊彪急切觀望,朝臣神態各異,唯獨高勇穩坐釣魚台,笑呵呵的等待接下來的好戲。
一目十行,劉協那振奮的神采陡然消散,瞬間換上一片陰霾。
「皇上,徐州發生了何事?」楊彪愈發擔心起來,特別是聯繫高勇剛才的詭異神態。
掃一眼朝堂上翹首以盼的道道目光,劉協頓感心中苦澀,似乎蒼天非要跟自己作對!「陶謙屍骨未寒,其二子已然刀兵相向!陶商、陶應各引軍兵於下邳城外互相攻伐,激戰兩日死傷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就在雙方精疲力盡之際,劉備領兵殺至,協助陶應一舉擊潰陶商部曲,並將之趕出下邳。」
楊彪大驚,「皇上,那陶商……」
劉協擠出一絲笑容:「幸得陳登領兵救援方保無恙,此刻劉備、陳登各領部曲對峙於廣陵,形勢堪憂啊!」
李固一聽,眉頭緊鎖道:「徐州事變,那朝廷旨意……」
「既然皇上已經作出決定,那麼旨意自然要送出去!不然何以彰顯朝廷威儀?」許久不語的車騎高將軍終於開口了,而這一開口就是石破天驚!
傻子也能猜到聖旨發出後將會引發何種結果!徐州內亂,虎視眈眈的曹操、袁術難保不趁火打劫;而最令人擔心的還是眼前這位高勇,民間早有謠傳,青州兵馬十餘萬,早欲南下徐州了!
「高將軍,徐州戰亂已起,當務之急是安撫平定,如朝廷旨意下達,必將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致亂局無可挽回!」楊彪急忙勸阻,他最清楚,徐州一亂,獲利最大的肯定是高勇。
「哈哈,無可挽回?」高勇強勢站起,對皇上道:「聖旨不但要發,還要大張旗鼓的發,陶應擅自引兵攻打兄長等同於謀逆,劉備侵攻鄰郡、助紂為虐,罪上加罪更應受到重處,至於陶商奮起抵抗,雖敗猶榮;陳登撥亂反正實乃吾輩楷模,當重賞!」
乾脆利落的說完,高勇又恢復到笑呵呵的模樣,溫柔的看向朝廷百官……一陣冰冷刺骨的寒意霎那間席捲了整座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