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九章 驅狼拒虎(3) 文 / 碧海情深
第九章驅狼拒虎(3)
一日而已,洛陽守將薛蘭震驚的目瞪口呆,只見洛陽四面已被征北軍團團圍困!連綿不絕的營寨,頂盔貫甲嚴陣以待的兵士,持槍、弩巡邏的步卒,運送木料打造雲梯的工匠,還有舉著奇怪物事四處轉悠打量洛陽城防的斥候。一切來得太突然,以至於根本不給人時間反應。宋憲敗退入城之後,第一件事便是與薛蘭商量將城內輜重糧草速速運走,誰知薛蘭以未接到呂布手信為由,難以決斷。宋憲無可奈何,好在認為憑借洛陽堅固的城防,堅守到呂布大軍回援還是來得及的。
可是,現實如此殘酷,當城外被征北軍兵圍之後,形勢急轉直下。略顯失魂的走下城牆,薛蘭目光呆滯望向城內的大街小巷。早晨發現被圍之後,城內百姓已經陷入某種恐慌,若非尚有萬餘軍兵駐紮,又加上呂布對洛陽城百姓還算寬容,恐怕此刻早已亂成一鍋粥了。可就算如此,仍出現百姓欲出城躲避的情況。怎奈,為防止城內情報被敵人得知,薛蘭下令四門緊閉,不允許一人一物出城。
「宋校尉,情況就是這樣。如今城內只有你我二人做得了主,該何去何從?」薛蘭輕歎道,不由得悔恨當初未聽宋憲之言,否則何致如此境地。
「堅守待援!」宋憲咬牙道,「而且必須趁夜加固城防,滾木擂石多多準備,征北軍的弩箭極其厲害,必須小心防備。除此之外,其步卒作戰勇猛,無論如何不能讓他們靠近城牆!」
「這些都曉得,畢竟征北軍的赫赫威名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只是……」薛蘭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說出來,「只是,薛蘭擔心城內藏有敵人細作,一旦他們煽動百姓暴亂,僅憑現有兵力恐無法彈壓!」
宋憲陰沉著臉,咬牙道:「不服者殺,既然不為主公所用,也別想投靠高勇!」
「這……」薛蘭愣了一下,「好吧,暴亂者,一律誅殺!」
宋憲微微抬起頭,「薛校尉,為了預防不測,糧草輜重必須另尋安置之處,而且還需要準備一支兵馬,一旦洛陽城危,必須突圍,還要帶上一切財物!」
「這麼說,宋校尉也同意對城內的富戶動手了?」薛蘭問道。
「嘿嘿,你不是早就調查清楚了嗎?況且主公出征前也曾暗中叮囑。只不過征北軍攻打陝縣的動作太快,沒給侯成時間,否則……」
薛蘭點點頭道:「宜快不宜慢,就今晚吧!」
……
偃師僅有差役百人,鍭氏亦十數人,二城不戰而降。唯獨鞏縣,因其為通往成皋的必經之路,駐紮有一支千人兵馬。怎奈,根本阻擋不了華雄、徐榮的鐵甲洪流,只一個衝擊便棄城而逃,只剩下縣令躲在縣府瑟瑟發抖。鞏縣一下,洛陽守軍逃跑的道路徹底斷絕。而後,二人豪不停留,直接兵發成皋,咬著敗兵的尾巴追了下去。同一時間,伊闕關也在一輪猛攻下陷落,畢竟守軍只有百餘人,根本無力阻擋大軍圍毆。
此時,駐紮陽翟的郝萌、駐紮梁縣的成廉才剛剛得到函谷關失守的消息。而這也僅比呂布的軍令快上半日而已!一瞬間,兩城四將同時傻了眼,救還是不救?陽翟的郝萌、李封當即爭論起來,郝萌主張立刻率兵回援洛陽,就算放棄陽翟也在所不惜。而李封要鎮靜許多,知道此時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力勸暫緩出兵,就算要回救也要探查清楚形式,否則一頭撞進埋伏,豈非得不償失?
同樣的爭論也出現在梁縣,從此城回洛陽必經伊闕關,一旦此關失守,成廉、趙庶只能翻閱崇山峻嶺才能抵達陳留,其中艱辛險阻自不用說。正因為此點,爭論很快統一起來。二將決定立即放棄梁縣,全力回救伊闕關,若據守此關,不大能與洛陽守軍遙相呼應,還可封鎖洛陽以南的陸路交通。當然,若伊闕關落入征北軍手中,二人除了立刻率兵翻越太谷、塢鄉趕赴陽城外別無他法。
好在,面對危機,呂布部曲爆發出了最強悍的一面,傳令兵幾乎跑出了最快速度,僅一日便將消息送抵陽翟,又過六個時辰送抵梁縣。而此時,兩路兵馬已經出發趕奔洛陽了。雖然大大出乎陳宮的預料,卻也無法改變戰場態勢,畢竟征北軍佔據了絕對主動。
……
再次來到洛陽城外,高勇恍惚間回到了過去那段歲月,第一次潛入偷了伏壽一家,第二次救下了蔡琰,說不定洛陽真的是自己的福地呢!
留下45龍騎師駐守谷城策應四方,高勇親自率領兩大近衛師趕赴洛陽郊外。
「洛陽城不愧是經營數百年的京師,氣勢恢宏不啻當初!」高勇由衷感慨。
「若覺得好,主公何不留下,把皇帝安排到其它地方去?」賈詡笑道。
「好倒是有一點,不過仍然比不過奉天!洛陽距離大海太遙遠了,不利於航海事業的發展。而奉天則不同,擁有通往秦皇港、東沓港的高速路,幾乎可以認為是傍海而建。要知道未來的世界是海洋的世界,只有靠近大海,才能跟得上世界的腳步!」不知不覺間,高勇又開始長篇大論起來。每每這時,賈詡都回面露仰慕,傾心靜聽。
「大海啊……等到玄菟級巡洋艦改造完畢,你我一同下南洋,估計那時呂宋島的港口應該能夠修建完畢。到時候領略一下南洋的美麗與富饒,嘿嘿,保證文和樂不思蜀!」高勇笑道。
「果真?南洋如此富庶?」賈詡奇道。
「當然,不過呢,在那之前,最好把交州握在手中!如此一來,天時地利人和皆占,南洋將永世成為帝國的疆土!」高勇伸手一抓,似乎勝券在握。
「好,到時候詡一定隨主公去看一看!」說著賈詡視線移向城牆,突然,一個略微熟悉的身影出現,賈詡立刻舉起望遠鏡:「主公快看,城牆之上的是宋憲!」
「宋憲?」高勇一愣,立刻想起當年尋找高順時,多虧宋憲出手相助才得以脫逃。「怪不得當初聽到時感覺耳熟,原來他真的投靠了呂布!」喃喃自語中,高勇也舉起了千里眼……
於是,在賈詡詫異的眼神中,高勇叫上典韋、許褚、花子摩以及十餘名近衛催馬上前,待距離城牆一箭之地方才立定。賈詡不明所以,看到高勇靠近城牆,立時嚇出一身冷汗,急忙叫上周圍騎兵圍攏過去小心戒備。
城上,宋憲看到城外一隊騎兵緩緩走近,正覺奇怪,可當看清隊首之人時,頓時一怔!種種回憶湧上心頭……當初跟隨了他,或許今日也能率領強悍的騎兵出征塞外吧……
「宋隊頭別來無恙啊!」高勇大聲詢問,如同久未相逢的老友重見。
「你是……」宋憲瞪大雙眼仔細打量半晌,直到目光最後落在高勇微笑的臉上,才恍然頓悟道:「真的是你!」
「不錯,當年邊塞一別不過數載,尤似昨日之事,宋隊頭的搭救之恩,高勇一直難以忘懷,卻始終無以為報。唉,天意弄人,想不到你我居然是在如此情況下相見。」感歎良久,眼角竟泛起淡淡的淚光。
宋憲一樣的五味雜陳,這些年的酸楚一起湧上心頭,轟擊著本就不很堅固的心牆。「高隊……高……高兄弟如何?不知有無隨將軍出征?」連說了三個高子,宋憲已然哽咽起來。
高勇仰著頭,露出笑容:「宋隊頭放心,泰安一切都好,此刻正率領軍兵出征塞外,征討烏桓、鮮卑等蠻族。」
「真的?」宋憲真情流露,畢竟是同生共死的兄弟,「那就好,高兄終於達成了心願,率兵出征塞外……呵呵,當年兄弟們在一起上陣廝殺,何其快哉!可如今……唉,物是人非啊!」
看著宋憲神情之中混雜的落寞,可以想見這些曾在邊塞奮勇殺敵的將士如今是何種複雜的心情,苦練的武藝、鋒利的刀劍,辛苦的訓練,到頭來卻用在了自己人的身上……「機會永遠都有,只是如何把握的問題!怎麼樣?宋隊頭?征北軍的大門永遠對志於消滅外敵、保衛國家的人開啟!」說到這,高勇的音量陡然提高:「洛陽守軍聽好,征北軍不願意對本國之人妄動刀槍,怎奈總有人欲思反抗,迫不得已。不過,男子漢大丈夫,當為國為家建功立業,而不是死在自己人的刀下。本將軍只有一句話:征北軍的大門永遠對矢志報國、殺盡外敵的人開啟!」
一句話,一種態度,一份激情!雖然洛陽城上仍舊寂靜無聲,但高勇已然從許多兵卒的眼中看到了熱血、看到了殺盡外敵保家衛國的渴望!
宋憲眼顯激動,卻很快恢復過來,望了望高勇,又望了望護衛在旁的戰士,「謝高將軍美意,宋憲承蒙抬愛!怎奈,宋憲的命已經賣給了呂將軍,不會背叛,永不背叛!」
高勇露出欣賞的神情,「不愧是呂布麾下有名的將領,忠心不事二主,好,很好!」鼓了兩下掌,高勇視線向左右望去,「洛陽城啊!宋校尉,你我相識一場,也算有緣。念在這洛陽國都得份上,談判解決如何?」
這時,聞訊趕來的薛蘭來到宋憲身旁,趁著高勇提出建議之際仔細打量,「高將軍,在下洛陽令薛蘭,不知高將軍言中的談判解決是何意思?」
宋憲亦思索道:「正是,洛陽乃國都,我等也不願此城在遭受兵火之災,如能和平解決再好不過!」
「薛蘭?」高勇微露詫異,看了看面沉似水的宋憲,感覺不到絲毫不滿,看來二人之間配合默契。「所謂談判也很簡單,你們退出洛陽,可以帶走一定錢糧,本將軍保證你們平安抵達陳留!」
「放我們走?」宋憲、薛蘭同時一愣,迅速交換了眼神,震驚之中難言驚訝。要知道此刻洛陽已遭包圍,城內不過萬餘兵力,就算河南尹留守的也不過陽翟、梁縣兩地各三五千之數,捏把到一起也不夠城外征北軍的三分之一,這仗沒發打!至於說死守,連宋憲都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在沒有外面救援的情況下,死守只能造成無謂的傷亡。
「高將軍之言可做的真?」宋憲、薛蘭同時出言相詢。
高勇看向二人,忍不住大笑起來,「你們當我高勇是何人?堂堂的車騎將軍,難道還會出言反悔不成?」
「不錯!車騎高將軍最重信守諾,答應你們的事決不會食言!」賈詡搖著折扇走上前來,笑呵呵的看向城上二將。從剛才的對話中,賈詡已經明白高勇所想,和平解決洛陽危機是最能達成戰略目的的方法。暗讚主公心思細密的同時,當然也要出言輔助。
「這位將軍看上去很眼熟,難道我們曾經見過?」
「哈哈,二位校尉真乃貴人多忘事啊!想不到區區數年便已將賈某忘記,唉!」賈詡搖晃起頭,一副傷心欲絕的表情。
「賈詡?」二人心中同時一稟,這個賈詡他們略有耳聞,雖然不顯山露水,卻往往能在關鍵時刻出謀劃策解決危機。當然,最令二人吃驚的是賈詡現在的身份——征北軍的左軍師,按照征北軍的制度,這個左軍師可是僅次於高勇的職位,可以說是數十萬征北軍的第二統帥!真正的位高權重!
「既然高將軍言出必行且有人做保,薛蘭決不懷疑。不過,茲事體大,請給於一段考慮時間,何如?」薛蘭見事有轉機當然不肯放過。
「好!」高勇揮手道:「一天時間,明天早上等待你們的答覆!」說著笑望一眼宋憲道:「魏校尉、候校尉目下正在營中做客,而伊闕關、偃師、鞏縣、平縣俱已開城投降,奉勸二位好好考慮。高勇除了保證你們能夠平安離去之外,還能保證,不會有一兵一卒來到洛陽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