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二章 諸侯討董(1) 文 / 碧海情深
第二章諸侯討董(1)
初平元年(公元189年)十二月,刺殺董卓未遂的曹操亡命逃回老家陳留。回到家中,曹操將在洛陽所遇之事告訴其父曹嵩,並打算散盡家財招募義兵去洛陽討伐逆賊董卓。
曹嵩雖然年事已高,卻仍精神健碩。聽完曹操敘述,曹嵩手捋鬚髯沉靜道:「僅憑曹家財力招募義兵恐怕不足!在陳留境有一位孝廉衛弘,此人疏財仗義,家資豐厚,如果能得其相助大事可成!」
次日,曹操於家中設宴邀請衛弘。宴席上,曹操慨言:「當今漢室主弱,董卓逆賊專權,欺君害民。吾想討伐此賊,自恨力不從心。聽聞衛公仗義,希望能相助吾等招募義兵討伐董賊復興漢室!」
衛弘聽罷,飲下烈酒康慨言道:「吾早有此心,只恨未遇真英雄。今見曹公忠義言行,便知吾願能得以所償!」言罷衛弘起身向曹操深鞠一躬。
於是,孝廉衛弘傾盡家財資助曹操募兵買馬。曹操更在募兵處豎一桿大旗,上書『忠義』二字,而後向天下各鎮發出討董矯詔,其中特別叮囑去往遼東之人,無論如何要將檄文送到高勇手中!
曹操開始募兵後,感其大義而應者雲集。其中有山陽巨鹿人李典字曼成,曹操留其為帳前吏;後又有夏侯惇(字元讓)、夏侯淵(字妙才)各引千人來投;曹操兄弟曹洪(字子廉)、曹仁(字子孝)各引千人來投。十餘天內募兵五千餘,曹操更加緊整練兵馬。衛弘早出晚歸勸說陳留富戶豪族捐獻家財為曹操部曲購買衣甲旗旛。
不久,奉天高勇得到這份讓東漢徹底走向分裂的矯詔,其大意為:操等謹以大義佈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望興義師,共洩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高勇細閱矯詔,心中感概萬千:「這份矯詔如果是我發出的話,恐怕根本沒有幾人響應!曹操畢竟家族龐大,關係網紛繁纏繞,所謂樹大根深也指此點。不過,曹操你也就是風光這一次,以後恐怕再也沒有如此風光的日子了!」
待眾人閱讀完詔書,高勇道:「這份雖然是假詔!但曹操此舉確是順天應人!然而這順天應人的後果恐怕……不管怎麼說,對於許多人來說這卻是一個機會!」
除幾位謀士,其餘眾將均露出不解身情。郭嘉嘴角掛著一絲自信和狡詰的微笑,暗地裡向高勇眨了一下眼;戲志才合上雙目細細體會其中深意;沮授好像沒事的人一樣,手捋鬚髯安坐椅上;陳群經過幾年鍛煉老成許多,不過因為民事部的繁重工作,他的額頭開始有了皺紋留下的痕跡;而心中一直希望大漢能夠變好的荀彧在看到這幾年中原百姓的困苦後,對比遼東百姓的好生活,他的內心也出現動搖。如今看到曹操所發詔書——雖然不是皇帝親自發出,但是它所代表的絕不僅僅是討伐逆賊這麼簡單……它的背後隱藏的是一個王朝的悲涼!荀彧的忠心在這種悲涼面第一次有了無力的感覺……
沮授聽完高勇的話,對其他幾人說道:「看來老哥幾個又要忙一陣子了!這個董卓也真是會挑時候,早不來晚不來,偏偏授打算休假的時候他來!」
戲志才轉過頭對沮授道:「元華別生那個董卓的氣!其品行惡劣、無眼無珠天下盡人皆知!反正假是修不成了,乾脆將這口氣撒到他身上吧!」
張飛在一旁扯著嗓門嚷道:「軍師、參贊別管休假了,有仗打還不好!這兩年閒得都快憋出鳥來了!」
眾人此話逗得大笑起來。張飛不解地看著他們,補了一句:「笑什麼?你們幾個不也是整天閒著沒事,拿本破書只知道研究戰略戰術,還不就是兵法嗎!我張飛十歲就會了!五十步笑百步!」
這一下所有人在也抑制不住全部笑得前仰後合,包括一向嚴肅認真的高順也忍不住笑出聲來。誰都想不到張飛整出這麼一句!
高勇笑了半天才勉強停下來說道:「看來張都尉還是有很好的學習啊!」
等到眾人都笑得差不多了,高勇才繼續說道:「根據參謀部幾位軍師的分析,制定了如下作戰計劃:此次討伐董卓,我軍兵分兩路。第一路由高都尉統領,文謙(樂進)、俊義(張頜)、文遠(張遼)為輔,率領第1黑騎師,第3、4、5龍騎師共兩萬兵馬,秘密進兵至箕關一帶,然後伺機渡過黃河待機。假如董卓由洛陽向長安方向退兵,高都尉立出奇兵,一部迅速佔領洛陽,保護朝廷大員及其家眷,同時對於搶劫殺掠的士兵一律殺無赦,特別是匈奴兵一律處死;一部在董卓經過之後插入董卓兵馬之中,盡量收降兵、百姓押回東北。假如董卓死守洛陽,那麼高都尉引兵攻佔函谷關、潼關切斷洛陽與長安之聯繫,一邊將當地百姓引往遼東,一邊等待督軍府進一步命令!」
四個人同時起身行軍禮答道:「遵令!」
高勇繼續道:「另外戲軍師也將與你們同行。勇還是那句話:此次兵少,作戰時需盡量於局部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人減少己方損傷,新軍士兵訓練週期長補充緩慢,且多有父母妻兒,高勇希望他們士氣高昂出征光榮平安凱旋!」
說到這,高勇突然停頓一下,緩緩道:「講到士兵平安回家,勇想一位詩人的名詩: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哀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陳陶《隴西行》)
屋內眾人同時動容,被其中淒涼與哀怨感染。高順肅然起身,隨後眾將一同站起,同聲回道:「請主公放心!屬下必將此詩銘記於心!」
看到眾將堅毅的神情,高勇明白他們不會因為自己枉顧士兵生命。片刻後,高勇接著說道:「第二路由高勇親自統領,率領第1機步師和第1龍騎師去會會應詔起兵之人。隨行人員有翼德(張飛)、興元(典韋)、仲康(許褚)、子龍(趙雲)、子義(太史慈)、奉孝(郭嘉)。此外,黃都尉統領右北平、遼西駐軍,秦風、魏明和李政輔助,嚴密監視漁陽、烏桓的動靜;孫泰統領三江郡駐軍配合馮玉行動,與中部鮮卑一起壓制素利、宇文莫槐;沮公、荀公坐鎮奉天統籌全局!」眾人同時起身應諾。
高勇停頓一下說道:「甘指揮官聽令:命你率領第1、3艦隊於琉球群島中尋找一座合適島嶼作為海軍基地,然後伺機進軍夷州(即今台灣省),並在夷州建設軍事據點和軍港,為督軍府日後出兵做好準備。」
甘寧問道:「主公,如果夷州當地人不服管束該當如何?是不是要……」
高勇看懂了甘寧的意思點頭道:「與夷州當地人的交涉要盡量秉持和平公正原則,若其不識好歹放著好生活不要,那就不要怪我們,給予你便宜指揮及開戰的權利!務必將夷州全境納入奉天管轄範圍!」看到甘寧會意,高勇轉頭對於禁道:「於校尉,你這位後勤部長可是任務最重啊!需同時負責三路軍隊的給養補充,此番出征的幾萬人全靠你和你的後勤部了!」
已經十分精通後勤與新兵訓練的於禁昂然回答:「請主公放心!但凡有一名士兵挨餓,於禁願提頭請罪!」
任務分派完畢,政務院與督軍府立即高速運轉起來。調動各種軍用物資,徵召預備役人員填補防禦,制定進軍與輸送輜重補給路線,海軍兩支艦隊開始進行遠航前的最後檢查與給養補充,準備出征的部隊也開始向右北平集結。同時在遼西北部的草原上,負責防守的龍騎兵也加強了巡邏,準備應對烏桓可能的偷襲和進攻。
十餘天後,兩萬五千騎兵和五千步兵全部集合完畢,按照預定路線分頭出發。
天下各鎮得到討董詔書後紛紛響應:第一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起兵三萬;第二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起兵二萬;第三鎮,冀州刺史韓馥,起兵三萬;第四鎮,豫州刺史孔胄,起兵三萬;第五鎮,兗州刺史劉岱,起兵兩萬;第六鎮,河內太守王匡,起兵一萬;第七鎮,陳留太守張邈,起兵一萬;第八鎮,東郡太守喬瑁,起兵一萬五;第九鎮,山陽郡太守袁遺,起兵一萬五;第十鎮,濟北相鮑信,起兵一萬;第十一鎮,北海郡太守孔融,起兵一萬;第十二鎮,廣陵太守張超,起兵一萬;第十三鎮,徐州刺史陶謙,起兵兩萬;第十四鎮,西涼太守馬騰,起兵兩萬;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起兵一萬;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起兵五千;第十七鎮,曹操,起兵五千;第十八鎮,幽州別駕公孫瓚,起兵一萬五。因西涼馬騰雖然名義上起兵,但其在西涼根本趕不過來,按照現代的話說就是聲援,所以算上玄菟太守高勇真正參戰的仍然是十八路諸侯。共計二十五萬五千人。
公孫瓚統領士兵路經平原縣時,望見桑樹林中有一黃旗,旗下數百騎兵恭迎。公孫瓚仔細一看原來是平原縣令劉備,遂催馬上前,心中多少猜出了劉備的目的,卻仍然發問:「賢弟來此何事?」
劉備面露感激之色道:「昔日多蒙公孫兄保薦為平原縣令,近日聽聞大軍路過,特來此地相迎,請進城稍作休息。」
公孫瓚看到劉備身邊那位武力非凡的關羽仍然是普通兵卒打扮,隨口問道:「賢弟,現在雲長身居何位?」
劉備無奈道:「僅為馬弓手。」
公孫瓚一聲感歎:「如此埋沒英雄!賢弟不如隨為兄同去討賊!」劉備一聽,心中竊喜,暗道:「我來就是為了讓你帶我去討伐董卓,這樣才有出頭之日!」劉備立刻佯裝與關羽商量一番,說道:「既如此,備與雲長願帶身後百十兵卒助兄長一臂之力!」
公孫瓚心中好笑:「如果不是我手下沒有關羽那樣的猛將,鬼才願意帶上劉備分功分戰利品呢!」
陳留境內,諸侯兵馬陸續趕到。曹操忙得難有片刻休息。一路一路諸侯前來,又要安排兵馬住宿,又要安排吃喝供應。這二十多萬人每天消耗驚人,若不是兗州刺史劉岱接濟糧草,恐怕靠其自帶根本堅持不了幾天。曹操深感無奈,卻也只能在心中哀歎,面上仍要笑臉相迎。
半月後,主要的諸侯全部到齊,二十餘萬大軍聯營百餘里,紅色漢軍旌旗迎風招展蔚為壯觀。聯營內,傳令兵往來穿梭,身穿紅色軍服黑色甲冑的士兵如螻蟻般不斷忙碌,操練的、吃飯的、聚眾嬉鬧的……(只差打架鬥毆的了!)
這一日,眾人在帳內談論如何出兵擊退洛陽董卓。突然門衛來報,有一路旗幟不明的人馬正向聯營方向奔來。眾人大驚,袁紹面帶憂色道:「莫非是董賊軍兵?」
袁術有些膽怯的回道:「不管是不是,都應立刻派兵出營以防不測!」
曹操蔑視的看了他們二人一眼,鎮定自若道:「二公莫急,待操出去查看!」說完走出大帳。
曹操等人來到高台之上,果見遠處一支軍兵正在齊步走來。只見這支軍兵黑盔黑甲,殺氣騰騰,步伐齊整。觀望的各路諸侯均感到心底泛起的陣陣涼意。
廣陵太守張超問道:「此是何人隊伍?怎有如此殺氣!」
孫堅在旁也點評道:「堅看這支人馬雖有萬人,卻堪比十萬之眾!」
曹操聽著他們的評價,再仔細辨認隊伍中的旗幟隨即哈哈仰天大笑,高興道:「得此人相助,董賊必敗!」
袁紹奇道:「孟德可知此人?」
曹操點點頭:「早年掃滅黃巾時操與此人有過一面之緣。諸公請看!」說著用手指向那支部隊,「行軍整齊,游騎佈於四方。鋼盔鋼甲,後方還有運送輜重的馬車,行列平直,整齊劃一。能夠訓練如此勁旅、能夠裝備如此完善者,捨玄菟高勇還有誰人?」
其實曹操此時的心情相當的複雜:一方面,有了高勇這支戰力強悍的兵馬加入,討伐董卓的勝算會大大地增加;另一方面,高勇此人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忠於大漢還不清楚,而萬一他別有用心,那可能就會是另一個董卓!
這時剛剛聞訊的公孫瓚匆匆跑上台來,看到那明顯有別於漢軍制式的盔甲,立刻贊同道:「孟德所料不錯,看那軍旗:一隻雄鷹落於盾上,盾前交叉兩柄寶劍。中軍大旗是一隻振翅雄鷹,瓚聽說那是高勇的帥旗!此必是高勇親自領軍。來時,曾聽劉幽州說起高勇上表請求出兵。」
眾人恍然大悟,議論間高勇步兵已經靠近聯營門前。眾人看到漆黑的精鋼鎧甲和散發藍幽寒光的戰槍,皆露出羨慕神色。可是,他們心底卻是酸溜至極!看到玄菟郡兵的裝備,再看看自己軍兵的穿戴,難免有些灰心。
袁紹早已看得雙眼放光,如果把眼前兵馬比作美食的話,那麼他的口水絕對已經流到腳面了!此刻其心中全是在盤算如何將這支部隊收歸己用,那時何愁天下不平。曹操也在盤算,不過卻是怎麼能夠打造這種精鋼鎧甲。
不久,步兵前鋒來到距營門一箭之地站定。眾人舉目細看,只見黑色步軍分為五個小方陣,每陣千人;每個小方陣又分為四個小陣;每小陣十列二十五行,分為五個小部;每部十列五行,在二列與三列之間的右側空隙單獨站立一名士兵。
如此行列整齊涇渭分明便於指揮的戰陣,看得眾人神情呆滯,一個個全像中魔般呆立不動。曹操和孫堅都生出好好結交高勇之心,而公孫瓚卻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在漁陽時,他曾想盡辦法探聽玄菟郡兵虛實,卻沒有一次成功。直到今天才第一次親眼看到那支傳說中二萬擊破公孫度十萬聯軍的郡兵!看著整齊的行伍,公孫瓚心底竟露出不敢抵敵之意,至此才算明白公孫度敗得不冤,如果換作自己怕也討不到好處。
待隊伍全部就位,高勇帶領典韋、許褚來見曹操。
進入聯軍帥帳,眾人看到玄菟太守高勇如此年輕(22歲)都微感驚詫。曹操露出讚許微笑迎上前來雙手齊拍高勇肩膀欣喜道:「操知高太守一定會來!想不到當年僅有三千騎兵,如今卻已經是萬人部曲了!看來這幾年夫余國沒少受高太守欺負!哈哈!」
高勇哈哈一笑,爽朗的回應道:「欺負嗎還算不上!只不過扒了他幾層皮外加敲掉他幾顆門牙而已!」
公孫瓚湊了過來好奇道:「夫余不是已經被高太守滅國了嗎?何來扒皮一說!」
曹操聽到公孫瓚竟然在這種場合說這樣的話,心中咯登一下,暗罵道:「公孫瓚說話怎麼不用腦子!現在團結第一,如果把高勇氣跑了那仗可就不好打了!」
看到高勇眼顯怒色,曹操待要說話打圓場。高勇卻已經開了口:「這……恐怕是公孫別駕孤陋寡聞了!屬下僅是搶下夫余幾塊地,把他們往北趕了趕,怎麼傳到公孫別駕耳中竟變成滅國了呢?說這話可要小心哦!那位夫余王尉仇台脾氣不好,難保不找你晦氣!」
公孫瓚被這番話噎得面色通紅尷尬的立在原地。看到氣氛異常,劉備急忙上前,眼中淚滴瞬間在眼眶打轉,「賢弟!一別多年!想死為兄了!」
高勇見到劉備心中暗自叫苦:「肉麻戲上場了!」
說了許多場面話,總算將熟人寒暄個遍。此時天色已晚,高勇問明紮營地點後立即返回隊伍。就在眾人準備回帳時,一陣急促而有節奏的號聲響起,隨後安靜的玄菟郡兵突然傳出整齊劃一的號令:「正前方——齊步——走!」士兵口中喊出撼動天地口號:「一!二!」同時邁出整齊步伐,一個方陣接著一個方陣依次進入營門開赴駐地。步兵後面的騎兵更是氣勢逼人,五騎一行,馬匹踏出輕快的節點……圍觀的各路諸侯以及他們的兵卒全部目不轉睛,立在原地許久不能發出一言。
曹操看到他們的反應心中出現七個大字:不戰而屈人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