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十章 雛鷹展翅(1) 文 / 碧海情深
第十章雛鷹展翅(1)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十月,高勇徹底控制了西起大興安嶺、北到外興安嶺、東達庫頁島、南至遼東半島、遼南半島的大片土地。領土面積比冀州、并州合起來還要大出許多,土地肥沃、叢林遍佈、河道縱橫,唯一欠缺的就是人口。
夫余國滅,高勇將其與挹婁合併,設立三江郡,三江為:烏蘇里江、松花江和黑龍江。三江郡擁有三塊巨大的肥腴平原,非常適合農業耕種。並給祖居此地的夫餘人和挹婁人優惠政策,允許他們先行挑選優良土地和居住地,以此減弱他們的反抗和牴觸情緒,達到穩定政局的目的。
三江郡局勢穩定之後,高勇將新來的移民遷往三江郡,與當地人混居,以向其傳播先進農耕技術達到民族和諧的目的,使得三江郡內各民族和睦相處,成為後來帝國的第二大糧倉。新占土地上,高句麗剩餘人口三十餘萬,沃沮十餘萬,挹婁五萬,夫余四十餘萬,綜合下來高勇治下總人口已達二百二十餘萬,計四十四萬三千餘戶。
數月連番作戰,高勇完美達成以戰養戰的戰略目標。以郡府一年稅收及從張純、烏桓丘力居部搶奪的錢糧為基礎,發動了吞併高句麗戰役,繳獲金四萬五千餘斤(包括國庫和宗族、富戶家產)、糧二十餘萬石;而後以此發動沃沮、挹婁戰役,得金千餘斤、糧萬石;而收穫最豐的乃是滅夫余戰役,搶其國庫金六萬六千餘斤、糧二十六萬石!
士兵戰力消耗殆盡需要休整,而與夫余作戰時損耗掉的馬匹也需要時間購買補充。基於這些原因,高勇只好安心治理新地、發展經濟、劃分耕地、鼓勵農桑,為對抗即將來到的糧荒而全力準備。
烏桓蘇僕延部收留夫余王尉仇台後,立即將這塊燙手的山芋扔給丘力居。丘力居因為領地不與高勇接壤,故此毫無顧忌積極支持尉仇台煽動夫余百姓復國反抗高勇統治,同時邀請烏延配合在遼西、右北平頻繁製造麻煩。對此,高勇只得將還保持充足戰力的遼西郡駐軍調往夫余用鎮壓當地叛亂,由此與烏桓接壤一線被迫採取守勢。烏延、蘇僕延也趁機得以休養,並聯合素利、丘力居、難樓夾擊軻最和慕容。若不是由高勇在背後鼎立支持軻最,只怕他連半年都扛不過去。當然,這種支持也換回來慕容部的大量上等馬匹,使高勇能夠嘗試著在三江郡設立馬場自行繁衍。
看著草原打得熱火朝天,自己卻無能為力。高勇總算明白過渡擴張的弊端了!其一,過於消耗軍力,造成戰力下降;其二,過於消耗本身實力,對於新占土地要進行建設和安頓,開銷巨大,且收益往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才能體現出來;其三,戰線過長,新占土地需要派兵駐紮,直到穩定之後才能分批撤出交給地方警備隊,如此造成兵力分散和機動兵力的減少。
不過,有一件事即值得高興也令人悲哀,那就是新軍裝備的問題。搶來的錢剛剛好將督軍府和警備部的部隊徹底換裝。以前換裝都由督軍府和商務部協商解決,高勇從未過問,只以為冷兵器的換裝並不需要太多金錢,軍隊開支的大頭應該在作戰消耗上,可是實際接觸後才明白自己的孤陋寡聞,也為戰爭的殘酷與巨大消耗而震驚!
東漢時,軍用劍=把/700∼900錢,軍用刀=把/660∼800錢,弓=把/500∼600錢,弩=把/2000錢,盔甲=套/6800∼8200錢,馬甲=套/7100∼8600錢,戰馬=匹/2∼10萬錢。(註:某位大神根據幾位歷史牛人的著作統計的,主要出自《居延漢簡研究系列》、《兩漢軍費研究》等等。)
而新軍裝備的刀、槍比之成本高出許多,每把刀要1500錢,每桿槍要8000錢,每支標槍要1000錢;弓、弩因為需要改裝加固,成本增加不少,弓每把800錢,弩每把2200錢;至於盔甲、馬甲考慮到工藝複雜和生產成本(包括採礦、煉製、打造),平均下來每名新軍士兵的全部鎧甲要15000(輕型甲)-18000(重型甲)錢,黑騎兵馬甲要13000錢!
當高勇看到裝備費用時幾乎暈厥過去!全套裝備下來:重步兵(刀、重型甲、槍)需要27500錢,輕步兵(刀、輕型甲、標槍x10、弓、弓箭x40)需要27700錢,弓弩兵(輕型甲、弩、弓、弩箭x40、弓箭x40)需要18800錢,龍騎兵(刀、輕型甲、弩、弓、弩箭x40、弓箭x40)需要20300錢,黑騎兵(刀、槍、重型甲、馬甲)需要40500錢。若是加上戰馬,一名龍騎兵需要50000錢,而黑騎兵更高達100000錢!不愧許多人說重裝甲騎兵是費效比最低的兵種。
粗略一算,一個步兵師全部裝備下來需要金18000斤,機步師要金29000斤,黑騎師要金51500斤,龍騎師要金27800斤,弓弩師要金13700斤。
看著每名士兵需要差不多3斤黃金的天價,高勇險些吐血,暗自慶幸:「幸虧郡府幾大行業賺的錢足夠支撐,否則……只裝備兩個機步師都會讓郡府破產的!怪不得東漢集十三州之力才勉強支撐三十萬左右的精銳部隊!戰爭打的是後勤,更是金錢啊!」
當然,雖然錢花光了,可佔領東北平原的好處卻是難以言喻的。幾年之後,當東北平原的農業有了規模後,完全能夠產出足夠的糧食,不僅可以支持對南作戰,還能開始向北繼續佔領新地。也許南邊還沒有拿下交州,北邊已經攻到西伯利亞了!
三年時間,高勇終於將整個東北納入掌控之中,成為東漢末期最強大的地方勢力。只是洛陽朝廷對這邊的情況並不清楚。
十月中旬,高勇率領得勝之軍返回闊別半年的奉天城,面對再次傾城而出的百姓,高勇心中充滿了成就與自豪。至少現在他們不必再擔心有兵禍之災,現在的東北可以說是東漢最安全的地方,各民族的人遵守著相同的法律,行使著相同的權利,有房子住,能吃飽穿暖。
幾年快速發展,奉天城及其周邊已經成為整個東北的政治經濟中心,這裡是商品的集散地,糧食、藥材、布匹、原料、毛皮、珠寶所有的一切都能在這裡買到;這裡是交通樞紐,通往各地的道路暢通寬闊,各種馬車往來不絕;這裡是政令和軍令制定發出的地方,雖然洛陽朝廷經常有人花高價買這裡的官位,但是他們的錢卻全部打了水漂,一旦進入右北平他們就會被立刻監控起來,安排到一個秘密地點軟禁。而情報部會借用他們的名字不定期給朝廷送上禮物,用他們的名號發出各種不真實的信息,讓東漢朝廷難以摸清這裡的真實情況。
奉天城內住著各個民族的人,街上隨處可見他們身著異樣服飾如漢人一樣討價還價或者四處遊覽。他們當中有的是商人、有的是遊客,但是目的只有一個:親眼看看這座北方最大最好最繁華的城市。
中平三年十一月,督軍府開始在丸都組建第9步兵師,在三江郡組建第4龍騎師和第8步兵師,並且將第6步兵師、所有四個弩兵師升為機動師,這樣雖然統治地域遼闊,卻仍能在極短時間內將兵力迅速集中並投置於戰場。
每個作戰團只要300輛馬車,每個師是1500輛,馬匹在1500匹左右。包括組建中的部隊,高勇治下總兵力達到十一萬,接近東北八郡全部人口所能供養的極限。現在,東北最需要的就是人口,大量的能夠勞動的人口!僅僅依靠自己的生育繁衍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從外部想辦法大量移民。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一月,仍沉浸在勝利喜悅中的東北百姓又一次迎來新年。由這年開始,右北平以東的廣大土地上再也沒有大規模戰亂的蹤影,除少數仍在抵抗的死硬分子外,到處是和平的歌聲,到處是歡樂的話語。不同民族的人操著或生澀或流利的漢語進行交談,不同民族的兒童除了要學習本民族的語言文化外還要學習漢語以及中原文化。在這裡諸子百家可以暢所欲言,儒家不再居於主體地位。
都督府後院,高勇陪著蘇雪蓮、薛蘭和任霜在園內散佈,蘇雪蓮看著高勇成熟卻不太俊朗的臉龐問道:「哥,今年還要出征嗎?」薛蘭拉著任霜也以目光詢問。
高勇輕輕踩在白雪上,抬頭欣賞院內一株雪松,片刻後說道:「不了,今年我要好好的在家陪你們,如何?不過你們還是要繼續讀書。」
蘇雪蓮聽到高勇不再出征,慢慢將頭埋在高勇的肩頭,輕柔道:「雪蓮有在用功讀書啊!不信你可以看我的讀書筆記,霜妹的課還是我一手教的呢。我倒是奇怪你是怎麼知道那麼多事情的呢?莫非你是神仙?」
高勇笑而不答,對著轉頭望向別處的薛蘭問道:「你們姐弟的功課如何?薛奉有沒有好好的習武?」
薛蘭看到他們親暱地樣子紅著臉回答道:「還好了,就是弟弟整日習武藝、看兵書,學業有些荒廢。」
高勇伸手將薛蘭攬過來與蘇雪蓮一起摟在懷裡笑道:「又是一個好男兒!」隨後指向南邊說道:「今年我帶你們去海邊好嗎?讓你們看看美麗的海上日出!看一看壯麗的海天一色!還有海邊的螃蟹、海星和海膽!」他們二人從沒聽過這些奇怪的名稱,薛蘭低頭默不作聲,蘇雪蓮卻仰起頭俏皮道:「不許反悔呦!」
新年假日剛過,高勇來到政務院與眾人商議如何解決眼前面臨的人口問題。
穿著紅色正統大漢官服的荀彧最先說道:「現在東北最缺的就是人口,新設立的三江郡土地肥沃適合耕種,多條河流交錯利於灌溉,且地勢平坦、氣候怡人,唯一的缺憾是人煙稀少。可是現在治下百姓基本上安頓完畢,能夠遷往三江郡得實在不多,頭疼啊!」
青衣綸巾的陳群說道:「政務參贊的話一點都不錯!主公,現在八郡百姓一共只有二百二十餘萬人,四十餘萬戶。其中近三分之一是外族人……」
高勇打斷道:「不是外族,是少數民族!他們既然已經臣服於大漢,便是我們的兄弟,只有我們的敵人才是外族!」
陳群笑道:「又讓主公見笑了。現在總人口比起中原各州還差得很遠,要想辦法讓其他地方的人遷移過來。就算是流民甚至乞丐都好,只要他們能勞動能耕種就行!」
高勇仰起頭看著屋頂,腦中開始努力回憶學習過的東西,看看有沒有什麼好辦法。突然靈光一閃說道:「有了!這件事還要靠商人來完成。方法嗎……由商務部出面要求那些信得過的商人外出經商時秘密的做宣傳,鼓動貧窮或者無地的百姓到東北來。這些商人嗎……也不能讓他們白辛苦,告訴他們只要能夠帶回移民,官府會根據人數多少在金錢上給於適當補償,帶回來的越多補償也就越多。」
荀彧對面的趙勝笑道:「主公,這不是拐賣人口嗎!勝擔心如果消息外漏會不會引來朝廷猜忌?」
高勇無奈的搖搖頭說道:「我們這也是給那些窮人一條活路,不然等一兩年後戰事再起,或者出現饑荒,到時生靈塗炭悔之晚矣!」
荀彧聽出高勇話中含意,試探著問道:「主公,招收流民歷來都會引起朝廷注意,彧也擔心會不會讓朝廷誤以為玄菟郡有不臣之心?」
高勇聽到荀彧如此在乎朝廷的態度立即想起了一件事,心道:「荀彧是一位典型保皇派,歷史上他因為曹操有不臣之心抑鬱而終,那麼今後會不會也……」高勇轉念又想:「哼!如果連這位鐵桿保皇派都無法同化,還談何建立新制度!」遂說道:「這一點不用擔心,現在冀州暴亂剛剛平定,朝廷正在為如何安置流民、乞丐頭痛,我們這樣做也是為朝廷分憂。不過你們說的也不無道理,這樣吧……再給張讓送些厚禮,現在只能暫時依靠他們了!」
首任稅務總局一把手田疇不明高勇話中的意思問道:「高太守,太平道不是被鎮壓了嗎?怎麼一兩年之後中原還要大亂?」高勇沒有正面回答,而是略作提醒的歎息道:「都是黃巾惹得禍啊!」
不久之後,從東北出發到中原各州經商的商人開始秘密宣傳東北的召集流民墾荒的新政,那些飽受壓迫處於社會底層的百姓聽說還有官府給土地、給房屋、稅又少的好地方,當即便有一部分人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跟隨商人來到東北。
一踏上這片陌生的地方,他們如墮霧中。這裡的官吏沒有喝斥打罵與敲詐,沒有嚴查審訊與盤剝;反而態度和藹的將他們分好隊在專人帶領下向北方前進,一路之上管吃管住,還有人教他們識字以及告訴他們這裡應該遵守的法律。
幾天的奇異旅途之後,他們被帶到一片一望無際平原,當地官員將他們安置在事先準備好的房屋內,並在分給他們的土地上親手交給他們地契,告訴他們這五十畝的土地是郡府租給他們耕種的,除五十稅一的租金農稅外,再不用交任何其他稅賦!當然,作為回報,除播種糧食之外,不打算耕種的土地要種上果樹或者其他的樹木。
當拿到地契並被告知腳下的土地已經歸他們使用時,許多人失去了反應,在北方的寒風中站立許久,呆呆的望著腳下屬於自己的土地。有人趴在上面痛哭,有人在土地上奔跑,有人脫下衣服,將黑土摳下包裹起來準備帶回住處供奉。
他們不敢相信,或者說不願相信,這麼多年只有官府前來收地、收稅、搶糧,卻沒有見過官府給土地、給房屋、給糧食的,這真的像是在夢中。這些人起初不敢相信,但是當看到周圍的鄰居也是同樣情況後,全部興奮的安頓下來,而且還托人回到家鄉告訴鄉親們這裡真的和那些商人說的一樣,甚至還要更好。
當這個人回到家鄉之後,很開成為一個點,帶動周圍鄉親舉家遷徙,於是中原各州許多底層百姓開始向東北遷移。特別是冀州和青州兩個飽受黃巾暴亂影響大州,當地百姓有些還是當年黃巾俘虜的親屬,那些黃巾俘虜獲得普通身份後立即得到了土地、房屋,過上了好生活,這些消息也同樣被傳回了家鄉,心動的親屬、鄰居也開始偷偷往東北走。當地官府懶得管,經過黃巾暴亂,這些官吏想的就是自己管轄的地方窮人越少越好,不為別的,只圖個安全。
當然,這種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也很不正常,引起一些人的注意。首先是一直留意高勇的平原令劉備。自打高勇開始進攻高句麗後,劉備已察覺到高勇目的絕非這麼簡單,但是至於多少時間能夠消滅高句麗以及消滅之後的事,他就無從知曉了。後來儘管高勇盡量封鎖吞併沃沮、夫余、挹婁的消息,劉備還是聽到了一點風聲,雖然不很準確,卻也被高勇的舉動震驚,兩年時間啊!劉備心道,緊緊兩年時間就能平定東北並且壓得烏桓抬不起頭,這是怎樣的一個人啊!現在又開始有大量百姓向東北遷徙,劉備治下的平原每天都有向北方走去的百姓經過。劉備看著奇怪,隨便找了幾人打聽,結果這些人異口同聲:「東北官府給土地、給房屋、還給糧食,只要種地都會過上好日子。這位公子,您還是去看看吧,或者你還可以做官呢,聽說那裡官民平等,官員也是百姓選出來的。呵呵!好地方啊!」儘管劉備聽不懂選舉、平等,但還是明白了一件事:高勇正在通過給地、給房吸引大量百姓遷到東北。劉備也開始注意平原情況,儘管也有百姓離開,卻並不多,再怎麼說劉備也是愛民如子,平原縣治理的井井有條,對比周圍的地方算是富庶之地了。
還有一位關注高勇的人便是在洛陽任職的曹操。黃巾之亂後,曹操能力突出,獲得許多朝廷大員賞識,陞官迅速。可是由於洛陽消息的局限性,曹操只是知道高勇在四月發兵攻打高句麗,至於其後的事就再不清楚了。
這兩人到還好說,最生氣的卻是公孫瓚。雖然升了官,可是現在幽州他能管轄的也只有西部幾郡,還有一位上司劉虞,至於漁陽以東的郡縣如鐵板一塊,他根本無辦法控制影響,為這事公孫瓚幾次上表,卻都石沉大海杳無音信,更為氣惱的是皇上居然下旨將高勇攻佔的周邊土地作為他的名義封地,而讓身為別駕的他無法插手。
至於劉虞雖然是皇族並且位居州牧之職擁有視察幽州所有地域的權力,但是自打上一次被高勇出兵所救之後,自尊心強烈的他一直無法理直氣壯的進入右北平,而他派出的特使一進右北平就會受到「高規格」的禮遇,在專人護送下進入玄菟老城,沒有一點機會接觸外邊的真實情況。除此之外,州府對東部幾郡的合理合法要求全部得到滿意的回復,而不合理的要求全部遭到拒絕。稅賦、糧草每年按時送來,分文不少,還額外送給各級官吏許多好處,弄得州府大小吏員全都念玄菟、右北平的好,劉虞命令多被大打折扣或提前洩露。
此次大量移民湧向遼東,公孫瓚知道這是一個扳道高勇的絕佳機會,立即將情況報告給王允。王允得到如此珍貴的情報大喜過望,連夜覲見漢帝。漢帝劉宏聽王允說到高勇在北方大肆攻擊邊族收留移民很有自立的傾向,當即光火起來,立刻請大將軍前來,準備商討對策。
旁邊垂手陪侍的張讓聽到王允的指責後心底大驚,高勇正是他舉薦的,而且其後更是不斷收到錢財禮物。如今高勇已是張讓等人的搖錢樹,不到萬不得已決不能失去。於是,趁王允在外等候的間隙進言道:「皇上,臣也曾聞聽高勇收留流民、出兵邊族,可這些都是好事啊!為何皇上要如此焦急不安呢?」
劉宏奇怪,問道:「愛卿做何解釋?」
張讓說道:「前幾年的黃巾之亂便是因為流民無處安置貧苦難當才讓那張角有了可乘之機,其後幾年各地陸續發生暴亂也是因為這些無地流民。現在高勇招收流民到邊地墾荒、讓流民得到安置,不僅能穩定邊疆局勢,還能減少中原流民數量,這是為了大漢的安寧著想啊!至於那出兵邊族,不僅能擴大疆域,也是揚大漢天威之壯舉啊!」
劉宏邊聽邊點頭,一番言辭後喜上眉梢,忘乎所以道:「嗯!愛卿之言甚是在理!想不到高勇還有如此用心,看來愛卿推薦的都是國之棟樑啊!」遂立刻下旨要高勇一定消滅高句麗納其土地揚大漢威儀!同時還是聽取了王允的意見,謹慎的命令各地禁止百姓遷徙。結果後面的這一條導致官府與百姓的對立更加嚴重,加速了東漢的滅亡。
王允僅僅在殿外等候片刻,皇帝的態度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轉彎。大將軍不用找了,反而是對王允一通大罵:「好你個王允!朕平日待你不薄,怎的你幾次三番要陷朕於不仁不義!哼!罰你一年俸祿,回去面壁思過!」王允被罵得一頭霧水,正要申辯。劉宏一甩袍袖冷哼道:「滾!」
失意的王允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自己一心為了大漢卻要遭受如此待遇。鬱悶至極的返回家中,回到屋內借酒消愁。這時一名絕美的少女推門入內看到面帶怒氣的王允輕聲說道:「爹爹何故如此生氣?」
王允抬眼見到是自己最喜歡的小女兒,勉強擠出一絲笑容說道:「原來是婉兒啊,為何不好好休息?」
少女露出純真的笑容說道:「看到爹爹的樣子,婉兒無法入睡。爹爹可不可以告訴婉兒為何如此氣惱?」
王允長歎一聲:「還不是那個玄菟高勇,收留流民攻擊邊族……唉!跟你說你也不懂了!快回去睡覺。」
少女瞪著靈動的雙眼問道:「爹爹,收留流民是不是給他們飯食?」
王允不知此言何意,反問道:「婉兒是不是聽到了什麼?」
少女眨了幾下眼睛神秘的說道:「這是秘密!不過爹爹常說百姓有飯吃就不會鬧事了,現在那位高太守給他們飯吃不是很好嗎?這樣將不會再死人了。」
王允摸著少女的額頭無奈的笑道:「但願吧!」而心中卻有一絲隱隱的痛:「若是我親生的女兒那就更完美了!不過,放心,爹爹不會讓你受苦的,不會的!」
儘管封堵了陸路遷徙的方法,貧苦百姓還是想方設法通過海路來到東北。其中商人功不可沒,雖然官府在處理好移民後會給這些商人補償,可是大部分商人在商會的號召下拒絕接受,反而說這是他們應該做的,沒有官府他們也沒有這樣的地位,沒有這樣好的經商環境,所以做些事報答也是應該。後來在《商報》中,商會會長錢通也開始要求商人們多多為官府辦事,為官府解憂。就這樣東北的郡府與商人始終都處在一種良性互動中:郡府給予商人優良的經營環境,保證商人賺取適當的利潤,商人因此安心經營,並且按章納稅,還時常義務修路、築城等。
高勇接到聖旨時,整個東北已經平定半年之久。一月末只有少量百姓到達三江郡,但是進入二月,每天都有數千百姓到達遼東,隨後被分散到各個郡縣。到了四月時,已有近三十萬百姓湧入東北安家落戶,開始了幸福生活。不過也僅是這一短時間,後來朝廷聖旨發出後,各地流入東北的百姓明顯減少,不過能在三個月內增加三十萬人口也很不錯了。
隨著移民湧入,高勇發現每名勞動力五十畝土地並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低稅率與和平的環境讓百姓擁有充足的幹勁,許多壯勞力將這五十畝土地全部種上莊稼還嫌不夠,一方面通過農會向郡府申請擴大耕地,另一方面發展互助組織,組成小的團體,八個人種十個人的土地,多出來的兩人負責賣糧、買種、維護水渠等工作。這些新情況通過民政部上報到高勇手中,為此告用特地走訪許多村鎮,瞭解實際後也覺得每戶五十畝並不合適,完全沒有達到預想中的果樹、蔬菜種植率,而且糧食、蔬菜的種植專業化才剛剛起步,農村合作剛剛開始,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於是,經過政務院近半月的大討論,更因此擴大到官員、社會的廣泛討論。
農會、工會、商會各自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對提高產量、提高收益各抒己見,其中一些商人更提出了高勇所要說的精細分工,他主張農戶種植要想著精細、專業發展,不應糧食、蔬菜、果樹都種,這樣反而不利於統一管理、耕種,無形中增加了成本;而應專注於一種主要作物,比如糧食、蔬菜,再輔之以果樹、林木等,達到低效高產。這種論點已經提出即得到廣泛關注,許多農會經過研究後決定試行。而經過這次討論,農村合作機制也得到關注,一些村莊嘗試推行。
於是,一股前所未有的大變革在百姓自發的領悟中展開了,各種方式、各種想法都得到了嘗試的機會。而由此開始,商會也反思現在的商業運行是不是最高效的。不久,以行業為基礎的行業工會創立,成為商會的二級組成部分,使商會的權利劃分更合理、更細緻。
面對這樣一種前所未有的大討論,高勇一邊指導,一邊錦上添花,除頒布新法將每戶田地標準升至百畝外,還特許農戶單獨或合作開展雞、鴨、魚、牛、羊、豬、馬等養殖工作,針對這部分農戶使用特批程序,安排到適宜勞作的地區,進行統一管理。以次為基準幾大養殖基地成型,其中東沓更是成為日後帝國漁場典範。
四月初,高勇帶領蘇雪蓮、薛蘭還有他們的死黨趙青啟程前往東沓,只留下需要繼續上學的薛奉、任霜。寬闊的道路兩側樹木鬱鬱蔥蔥,遠遠望去田地上農民正在忙於農事,河水經由溝渠緩緩流進田中。馬車奔馳的響聲經常將樹林中的鳥群驚起,撲楞楞成群結隊飛上天空……
半路上,車隊在一處比較隱蔽的岔路拐向遼東山中的科學研究院。經過數道嚴格檢查之後,終於進入研究院的生活區,再次看到了那些熟悉的面孔。這裡的研究工作進展的比較順利,黑火藥的研製已經有了很大突破,馬鈞帶領的小組經過反覆試驗竟製造出了顆粒狀黑火藥,這可是製造炸藥包的基本原料。
欣喜的高勇當即表揚了他們,並且叮囑他們要多做實驗積累數據,更要注意安全——人的生命最重要。工具方面,根據高勇的要求已經製作出統一規格的測量工具,只等政務院審批後開始推行;而在農具研究方面也有不小的進展,經過改進的農具既省料又耐用,更將當時使用的手工播種機加以改進,講效率提高三倍有餘,即是說同樣的時間可以完成原先三倍的播種量!這種播種機只等最後的審核定型,稍後即可投放市場。相信中平四年的糧食產量將會攀上新的高峰。
離開研究院,眾人一路南下,於四月末到達東沓。兩年前此地與一個漁村無異,可是現在這裡人流熙攘,貨運馬車流水般往來穿梭,上面裝載的全部是即將運往青、徐的貨物。擁有百十個泊位的碼頭停靠著各式商船和漁船,碼頭上搬貨的、講價的、聊天的一派繁忙景象。
五月一日黎明,高勇帶著眾人來到海邊。在海風輕拂中體味大海的氣韻,在黎明天空下傾聽大海的潮聲,高勇忍不住朗聲道:「浮雲長又消,潮水起復平。臨岸觀霞曉,踏沙聽海鳴!」三位女孩同時發出驚呼,三雙美目仰望過來……此時第一縷陽光恰好從海天相接的地方射出,穿透層層霞霧,萬丈光芒散落人間!
朝陽霞光中,高勇伸手前指,三女依偎身旁,潮水輕拍海岸,海風吹入天空……
回到城內,高勇請當地的名鐵匠打造了一件新奇事物——火鍋。初見此物,眾人都不知它有何用,只得看著高勇加水、點火,然後放入當時所能找到的全部調味料。不久,鍋內水開,高勇將早已準備好的野果、海菜還有螃蟹、魚蝦放入其中,很快開水翻滾中,螃蟹由黑變紅,高勇夾起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眾人看到高勇享受的神情再難抑制,紛紛學模學樣的做了起來。吃過後均讚不絕口,蘇雪蓮當即命令到:「哥!以後每年都要到這裡吃……吃……」
高勇補充道:「吃火鍋!」
趙青剛剛嚥下一隻小蝦便伸出舌頭兩手扇風道:「不錯,又辣又燙,好吃!」
薛蘭看到趙青那副被燙到的模樣笑道:「青姐吐舌頭的樣子真好看!」
趙青面露壞笑飛速夾起鍋中小蝦就要放入薛蘭口中:「好,讓我看看蘭妹吐舌頭的樣子!」
之後這種火鍋在東沓迅速流行開來,成為了當地一道名菜。而最正宗的就是發明者高勇創辦的『漁家海鮮火鍋』。凡是到東沓的人都要去這家店品嚐原味,隨後奉天也出現了『東來順火鍋』,不過這裡主要以羊肉為主,它的後台老闆自然是蘇雪蓮。而後這種火鍋也成為許多家庭的必備餐具,冬日裡一家人團團圍坐吃著熱氣騰騰的火鍋成為當時普遍而溫馨的活動。不過,最高興的卻是張飛和典韋還有許褚,這三人沒事的時候圍坐在一起,左手烤羊肉,右手涮火鍋……吃飽之後比武切磋,累了再接著吃……
利用空隙,高勇獨自視察了旅順軍港。在這座軍用港口內停泊著一艘剛剛下水的最新式戰艦。它是船舶研究部根據高勇的圖紙以及描述製造出的第一艘四桅帆船,船長三十三丈,船體靠後最寬處六丈,艦橋三層,船體參考了當時的普通船體還有高勇所畫的各種後來的船體,近似於現代驅逐艦,不過體形略寬。將橫帆與三角帆巧妙的融為一體,採用平衡式梯形斜帆,劃時代的水密隔倉,採用桐油石灰密封,鐵釘緊固,包括船尾舵、平衡舵以及與現代艦船相近的破浪船首,如此極大的保證戰艦航行的穩定性。(註:對於艦船不是很懂,如有錯誤請指出。)
艦船外側水線以上的部分安裝了防止火攻的防護鋼板。此戰艦龍骨用木材和鋼材混合製作,重要結合部位均是鋼製鑄件,製作過程由鄭渾親自把關,船體內側同樣採用了鋼板加以固定,經過如此加固,船體變得更長、更寬,能夠承受更大的衝擊和壓力,即使在驚濤駭浪中也始終堅固。
船體主甲板分為兩層,下層每側有十個射擊孔放置十個巨弩,用來對敵人的有生力量進行殺傷,同時還可以發射火箭;上層放置十部小型投石器,用來摧毀敵方艦隻,或者對河岸進行轟擊,現階段主要以投擲油壇進行火攻為主,等到開發出炸藥包後將改用密封炸藥包作為彈藥,攻擊力會十分可怕。
每艘戰艦可容納一營士兵(256人),每團擁有四艘該型戰船。此外,研究部還建造了三帆快速戰艦,這種戰船長約十八丈,寬三丈,快速靈活,以近距離弓弩火箭攻擊或者登陸敵軍艦船為主。同時還利用相關技術改進了漁船、小型海船以及商船。
艦船研究組的一些年輕人甚至提出如果能夠徹底解決密封問題和船體加固問題,那麼將能建造更大、更堅固、更適合海上航行的戰艦。高勇看到這些年輕人如此富於創造精神以及超乎自己預想的表現,心中燃起了強烈的征服海洋的**,也許中華未來的海上霸權就掌握在這些年輕人手中!
高勇用自己的俸祿購買禮品表彰了這些敢於提出大膽設想的研究人員,更為他們題寫了船舶研究部的訓言:海洋也是國土,控制了海洋等於控制了國土,等於控制了海洋包圍著的土地,等於控制了世界本身!而強大的海軍是這一切控制的基礎——海權至上!而後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研究如何通過星象確定航向和位置的儀器,不過由於高勇對製作這種東西不是很懂,乾脆告訴他們大概的原理,讓他們自己試驗去吧。現階段依靠當時的技術還是能夠完成近海航行的,可是一旦進入遠洋就不大好用了。
高勇將這種帆船定型為風帆式驅逐艦,並且將第一艘命名為『志遠』號!而他們所想到的更大的帆船可以叫做風帆式巡洋艦了!有了這種帆船以後,高勇的海軍不僅能夠在近海航行,還可以進行遠海的持續航行,現在從東沓可以直達青州和徐州。高勇視察了海軍,看到海軍將士們都穿著自己設計的白藍相間的海軍衫,於是告訴他們其中的含義:「海軍官兵們,你們所穿的軍服叫做海軍衫,又叫海魂衫,寓意為廣闊的大海與藍天,希望你們能夠縱橫海上,無敵天下!」海軍官兵同聲高喊:「探索萬里海疆,揚我中華天威!」
隨後進行了海軍第三艦隊的實彈演習,高勇看到『志遠』號驅逐艦在遠距離用巨弩火箭攻擊,中距離用投石器,這個時候基本上對手不是起火就是被砸毀。即便有船能夠靠近,也會被強弩強弓給射回去。這種風帆式驅逐艦的行駛性特別的好,在各種風向下都能擁有遠遠超越當時其他艦船的靈活、高速的優越表現,絕對是當時最強最快的戰艦。
還有三帆快速戰艦,如同海上龍騎兵,遊走四方、穿梭敵群,利用火箭將敵船的船體與船帆引燃。這些軍艦正式投入現役後,遼東海軍即可稱霸近海,初步完成高勇設想。
在東沓遊玩的這段時間,幾人下海捉魚、林中捕兔,逮松鼠、捉野雞,到處留下快樂的笑聲。離開東沓,高勇帶著他們到長白山上遊玩,欣賞浩美的雪景,登上高聳的山峰,嬉鬧於長白天池。之後順山而下來到波光粼粼的興凱湖,看望了被選為縣令的赤怒顏。更在他的指導下學習打獵技巧和知識,整日的徜徉在山水之間,心情所至意興闌珊。
一起相處的日子,高勇與蘇雪蓮的感情也與日俱進,已經遠遠超過友情、親情,朦朦朧朧的感覺漸漸消退,只不過兩人還都在控制,沒有邁出最後一步。離開興凱湖後,高勇到三江郡新建立的定居點探訪,詢問疾苦,瞭解吏治。百姓看到身份尊貴的太守竟然到自己的家裡做客,問寒問暖,與自己吃同樣的飯菜,這份感動豈是用言語能夠表達,於是這些樸實的百姓只好告訴自己的兒女將來要好好的報答太守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