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百二十五章 林丹(二) 文 / 面人兒
第一百二十五章林丹(二)
宗教,是政治的延續,甚至是昇華。
自從土默特部的俺答汗引入藏傳佛教之後,格魯派的黃教便在蒙古高原生根發芽,枝繁葉茂。到林丹汗時期,格魯派黃教已經成為蒙古高原至高無上的信仰,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都對之頂禮膜拜。
林丹汗起先也是信仰黃教的,而且還相當虔誠。在他登基那一年,雲丹嘉措喇嘛雲丹嘉措派遣邁達裡胡圖克圖經鄂爾多斯抵達歸化,作為蒙古地區黃教的坐床喇嘛。聞訊的林丹汗將邁達裡胡圖克圖迎請到自己的統治中心察漢浩特,不但自己信奉黃教,而且讓他們在察哈爾地區活動,進行傳教。
但在萬曆四十六年,當林丹汗二十六歲時,西藏紅教寧瑪派沙爾巴呼圖克圖到達蒙古高原,尋找自己的支持者。在面見林丹汗後,沙爾巴呼圖克圖施展了自己的法術,使得年輕的林丹汗深為折服,封他為國師,並接受灌頂,從此改信了紅教。
沙爾巴呼圖克圖為了取得林丹汗的信任,從五台山取來元世祖時紅教八思巴用千金所鑄嘛哈噶喇金佛。八思巴是元世祖的國師,創造了「八思巴蒙文」,那時是紅教的鼎盛時代,也是元朝的鼎盛時代。迎來八思巴所鑄的金佛,似乎有著明顯的吉兆。
林丹汗更堅信自己改宗的正確性,他修建金頂白廟,將金佛供於其中,同時召集昆噶敖德斯爾、班第達顧實、阿南達顧實為首的33名大翻譯家翻譯了108卷《甘珠爾經》。林丹汗把祖傳下來的傳國玉璽和嘛哈噶喇金佛、金《甘珠爾經》視為三**寶。
陳海平不明白,他不明白在政治軍事兩方面都表現出極強才幹的林丹巴圖爾怎麼會犯這種低級錯誤,而且是致命的低級錯誤?
林丹巴圖爾改宗紅教,這不可避免地在政治上產生了巨大的波瀾。信仰黃教的各部首領都心懷不滿,對林丹汗逐漸疏遠。而黃教的僧侶們,也把林丹汗統一蒙古的戰爭看作是宗教戰爭,開始支持他的反對者。
如果一開始林丹巴圖爾是因為年輕,沒有意識到這方面的嚴重性,但等到嚴重的後果日漸顯現之後還不做調整,那就只有一個可能了,就是林丹巴圖爾有些過於自信了。
過於自信就是最大的愚蠢,在陳海平看來,在現在的形勢下,即便成吉思汗復生,如果也這麼一意孤行下去,那最終的結局不會和林丹巴圖爾有什麼不同。
志大才疏,林丹巴圖爾和朱由檢這兩個同時代的、年紀相差不到二十歲的末世帝王真是太像了,他們一開始都表現出了一定的才幹,但他們的才幹相對於他們的志向而言,事實證明是遠遠不夠的。
時來天地同助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林丹巴圖爾的愚蠢似乎把自己的運氣全都給搞沒了,從此事事不順,倒霉每每都倒到了極點。
萬曆四十七年,努爾哈赤取得了薩爾滸大捷,從此明朝再也無力進攻,完全陷入防守。同年七月,努爾哈赤率得勝之師進攻遼東重鎮鐵嶺,明軍兵少將寡,士氣低落,鐵嶺岌岌可危。
在遼東,林丹巴圖爾和明朝的利益是一致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林丹汗迅速採取了行動,他令內喀爾喀聯盟的宰賽率軍一萬馳援鐵嶺。可惜,新敗的明軍沒有堅持到這支援軍的到來。鐵嶺陷落,努爾哈赤率得勝之師正面迎擊宰賽的援軍。士氣正盛以逸待勞的八旗軍再一次取得了勝利,蒙古軍全線潰敗,而最嚴重的是統帥宰賽及其兩個兒子被俘。
鐵嶺之敗,對於林丹汗來說,還可算是勝敗兵家常事,但對於內喀爾喀聯盟來說卻是極大的打擊。此時,盟主卓裡克圖洪巴圖魯年事已高,聯盟的主要事務,都是由年富力強的宰賽來承當,其人已經成為實際上的盟主和未來盟主的繼任者。他的被俘,內喀爾喀聯盟驚懼不已,一時不知所措。
努爾哈赤掌握了宰賽父子,也就捏住了內喀爾喀聯盟的要害,他們不得不在是年十月遣使求和,要求與努爾哈赤會盟。十一月,內喀爾喀五部所有有實力的首領以卓裡克圖洪巴圖魯為首與努爾哈赤舉行了會盟大會,相約一同針對明朝作戰。
通過這次會盟,內喀爾喀聯盟秉承林丹汗的意志抵抗女真人的情勢,被一朝消解。
天啟初年,努爾哈赤攻克遼東重鎮瀋陽,然後僅留少量部隊留守,其餘大軍一鼓作氣連下70餘城。林丹汗見大金後方空虛,便率軍兵臨瀋陽城下,試圖解救被拘押的宰賽,但結果卻被八旗少量的留守部隊擊潰,林丹汗敗退。
內喀爾喀聯盟見武力解決無望,只得用上萬頭牲畜的贖金贖回了宰賽,而這毫無疑問,對林丹汗的聲望又是一次重大打擊。
為了挽回漸漸失去的人望,天啟二年,領軍至山海關協助明軍牽制女真人的攻勢,可這一次又失敗了,明朝重鎮廣寧被努爾哈赤攻陷,林丹汗從此喪失了最重要的貿易基地。
一連串的失敗,兵員、物資以及最重要的聲望都損失慘重,這將他當初改信紅教造成的負面影響無限地放大了,其中一個最能說明問題的直接後果就是當敗退山海關之後,原本就反對信仰紅教的重臣,管理左翼三萬戶的特命大臣錫爾呼納克杜稜,率領所屬烏齊葉特部與明安諤勒哲依圖台吉所屬烏嚕特部共三千多戶,投奔遼陽城,歸順了努爾哈赤。
經過這一連串的打擊,此後,林丹巴圖爾開始變了,他的變化又同崇禎的變化極為類似。經過一連串的挫折之後,他們都由原本的極度自信一轉變得沒有了起碼的自信,而人一旦失去起碼的自信也就意味著失去了起碼的判斷力。
看到林丹汗已經有了眾叛親離的苗頭,天啟三年,努爾哈赤開始了對於林丹汗的反擊,他單方面要求內喀爾喀聯盟改變盟約條款,將共同針對明朝改為針對林丹汗。
在內喀爾喀聯盟內部,宰賽最有實力,但在上次被俘之後,他已經臣服了努爾哈赤,不敢反對。而盟主卓裡克圖洪巴圖魯雖年邁體衰,倒不失草原英雄的本色,斷然拒絕。努爾哈赤殺雞儆猴,四月,他出兵攻打喀爾喀聯盟中持反對意見最堅決的扎魯特部首領昂安。昂安猝不及防,本人及兒子戰死,所部屬民和牲畜全被女真人虜獲。
卓裡克圖洪巴圖魯面對公然侵略再不願忍受,相約林丹汗一同討伐後金。但是,此時的林丹汗已經沒了自信,也就沒有了正確的判斷力,他不願再冒險面對八旗大軍,而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整合內部上。
其實,在錫爾呼納克杜稜投奔努爾哈赤後,察哈爾八大營中信奉黃教的烏珠穆沁部貴族多爾濟、塞稜,蘇尼特部貴族素塞巴圖嚕、浩齊特部貴族策凌伊爾登、阿巴噶部貴族都思噶爾各率所部離開,投奔了篤信黃教的漠北喀爾喀。這時,林丹汗面對的內部形勢雖然異常嚴峻,急需整頓內部,但他仍然無論如何也不該拒絕卓裡克圖洪巴圖魯共抗八旗大軍的邀約,這是戰略上的『自殺』行為。
整頓內部,安內,林丹汗的第一目標便是死心塌地歸附努爾哈赤的科爾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