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晚清風雲之北洋利劍

第三卷 戰火遠東 第四章 國際局勢 文 / 東城十四少

    確定了未來主要經濟發展方向後,一直在旁邊沒有插嘴的外交部長唐紹儀說道:「總統,自從華夏建國之後,國際上的大部分國家並沒有承認我們的新生政權,只有德國第一個承認了我們這個新生國家。(|com|eng.|com|_)」

    唐健面色凝重,這種局面早已經在他的預料之中,因為之前他和德國有過密約,所以德國人首先承認華夏政權並不是很奇怪。

    唐紹儀繼續說道:「不過,總統,你知道麼?第二個承認華夏的竟然是日本!」

    「日本?」唐健疑問道,難道之前將日本人打的還不夠狠麼?日本人竟然貓哭耗子假慈悲,說起來,日本也算是遠東之上一個承認華夏政權的東方國家吧!

    這樣算起來,只有西方的德國和東方的日本這兩個國家承認了華夏政權啊。

    「另外,有一個重要的情況,那就是俄國人似乎和英國人秘密簽訂了某個協議,只是我們還暫時還不知道俄英兩國到底簽訂了一個怎樣的秘密協約。」唐紹儀有些擔憂的說道。

    唐紹儀說道這裡,唐健的心裡已經猜到了**分了,華夏的崛起,肯定威脅到了英國在遠東的霸主地位,而且,華夏建國之後,在一定的時間內一定會奪回東北,甚至已經對外宣稱不會不承認外蒙的獨立。

    而俄國的遠東太平洋艦隊已經損失殆盡,無法和華夏的太平洋軍相抗衡,沒有了海軍支持的俄國很害怕唐健會興兵東北,到時,華夏軍水陸並進,俄國人在東北的步騎兵就會受到威脅,在這種情況下,俄國人急需一個可以遏制華夏的外援,而英國則剛好合適。

    聯想到此時歐洲複雜的局勢,唐健不難猜到英國人的目的,那就是遏制華夏的發展,避免威脅到它在遠東的利益,同時打擊華夏也可以達到遏制德國的目的。

    英國和德國的明爭暗鬥,唐健看的很清楚。

    此時的世界,歐洲人控制著全球百分之八十的地區,英國的殖民力量最為強大,英屬殖民地遍佈全球,總人口高達四億,德國直到1871年國家統一之後才參與殖民地的爭奪,所以只好跟在法、俄、英等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後面撿食殘羹剩飯了。

    最後,德國人沮喪而憤怒的發現,他們在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地區都受到了英國遼闊殖民地的阻擋,顯然,德國人是不會滿足於此的,它要求建立一個與其日益增長的經濟實力相稱的帝國。

    於此同時,素以「日不落帝國」自居的英國發現自己雖然能在傳統殖民領地保持經濟上的優勢,但在拉丁美洲、中東和遠東卻徹底輸給了好鬥的德國商人。

    也正是由於這一點,所以英德兩國的關係變得分外緊張起來,兩國都竭力壯大海軍力量,以保護商船航線和商船運輸,海軍的軍備競賽又進一步加劇了國際局勢的緊張程度。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初德國人會和並不算很強大的唐健合作,一方面是德國人想借助唐健的三聯裝技術來增強自己的海軍力量,趕超英國,另一方面,英國人最大的殖民地就在遠東,德國人想用一個漸漸強大的華夏來遏制英國人在遠東的勢力發展。

    當然,歐洲列強關於殖民地的競爭絕不只限於英國和德國,在十九世紀的後記,幾乎所有的歐洲強國都捲入了這場對絕對統治權的爭奪,在一個又一個地區—英國和德國在東非和西北非,英國和法國在暹羅(也就是今天的泰國)和尼羅河立於,英國和俄國在波斯(今天的伊朗)和阿富汗,德國和法國在摩洛哥和西非—相繼發生了衝突。

    嚴復、巴肥特、唐紹儀三人見唐健陷入了沉思,知道唐健正在思考此時的國際局勢,便沒有打擾,而是靜靜的坐在一旁,靜待唐健從沉思中拉回思緒。

    不過,此時唐健的思緒卻越飄越遠,唐健清楚的記得,在1871年普法戰爭皺,擁有聰明政治頭腦,以及巧妙外交花招的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為了防範法國人的復仇,想要孤立法國,於是利用外交手段,於1873年和奧匈帝國簽署了一個軍事聯盟協定。

    由於法國想要收復1871年市區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而俄國人則在巴爾幹半島和奧匈帝國接連不斷的發生衝突,到1882年的時候,兩國同盟則因意大利的加入而變成了三國同盟,其目的是為了防禦—保護意大利免受法國人的攻擊,因為意大利和法國在突尼斯發生了尖銳的衝突。

    自此,歐洲的一個軍事聯盟集團形成了。

    然而,好大喜功的德皇威廉二世卻放棄了俾斯麥的建議,最終和法國走上了尖銳的對立面,所以,在1894年遠東在進行甲午戰爭的時候,法俄同盟正式成立了,這個盟約是為了反對三國同盟並共同抵制英國對殖民地的爭奪。

    不過,當時英國對於這兩大同盟表現的有些漠不關心,他全神貫注於構建他的洲際帝國,無暇顧及歐洲大陸事務,並且在剛開始保持著中立的姿態。

    然而,英國的這種態度在華夏建國之後開始悄然改變,華夏和德國在之前有過密約,唐健曾經大力提供先進科技技術給德國,而德國在華夏內戰的時候也偷偷幫過唐健。

    也正是由於這一點,英國對華夏的崛起開始有了防範,也就是唐紹儀剛剛的那一番話,說明英俄兩國結成了同盟,也就是說,三國協約已經形成了。

    這比歷史上英俄兩國於1907年結成同盟整整提前了三年,歷史上就是因為這兩大軍事集團由於殖民地分配不均而產生了深不可測的裂痕,最後就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現在在這個平行的時空裡,由於唐健的介入,改變了歷史,導致三國協約提前形成,這是不是意味著第一次世界大戰會提前爆發呢?

    唐健歎了一口氣,由於歷史已經因為他這個「蝴蝶」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後面的事情也變得不可預測,所以,唐健也不敢肯定第一次世界大戰具體會在什麼時候爆發,或許會提前,也或許會延後。

    想畢,唐健將自己透過英俄聯盟這件事中分析出來的結果說給給了嚴復、巴肥特、唐紹儀三人聽。

    嚴復、唐紹儀兩人聽完之後,驚訝的目瞪口呆,畢竟他們是這個時代的人,之前的歷史上從來就沒有發生過這樣一次空前的世界大戰,因而兩人一直抱有懷疑態度。

    然而,唐健從世界局勢到各國之間的利益關係分析的透徹在理,這讓兩人不敢完全否決,因為按照唐健所說的這樣發展下去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很有可能會爆發。

    對於巴肥特就好說一點了,因為他是和唐健一次從後世穿越過來的,世界大戰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此時他心中的疑問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會不會爆發,而是猜測第一次世界大戰究竟會在什麼時候爆發。

    不過,最後四人的意見都取得了一致,那就是不管世界大戰什麼時候爆發,現在的國內最緊要的事情就是發展經濟,大力扶植重工業,為日後的世界大戰打下堅實的基礎。

    接下來,唐健又說道:「同時我們要防範的還有一個國家!」

    唐紹儀說道:「是不是美國?」

    唐健點頭:「說的沒錯,就是美國!美國偏居北美洲,遠離歐洲大陸,它的發展環境無比優越,和平而又安寧,不像歐洲,戰爭的陰雨始終籠罩在它的上空。而且,國內各種原材料豐富,市場廣闊,採用新技術的工業經濟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雖然他暫時沒有稱霸的野心,但是卻不得不防啊!」

    唐紹儀深有體會的點頭承認,他在美國待過幾年,對美國的情況十分瞭解,然而令他詫異的是,唐健並沒有去過美國,為何對美國的工業經濟情況比他還要瞭解呢?

    唐健說道:「好了,今天的事情就說到這裡了,想必在座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了對於未來清晰的規劃了吧!」

    三人鄭重的點了點頭,準備起身離開。

    這時,嚴復說道:「總統,關於全國工商會議的準備工作已經完成了差不多了,各省代表都已經聚集武漢,三天後就可以召開工商會議了。」

    「嗯,好的,我知道了!」唐健轉身邊整理桌上的文件,邊說道。

    「報告總統,英國特使前來訪問!」這時,門外,唐健的總統秘書輕輕叩響了房門,說道。

    「哦,是那個英國特使?」唐健問道。

    秘書答道:「他原來是英國保守黨的議員,名叫溫斯頓?丘吉爾,他下午將會過來,他的隨行人員剛剛特地過來通知了我。」

    「丘吉爾?好熟悉的名字啊?」唐健在腦中搜尋著關於這個英國特使的資料,「難道是歷史上二戰時期的英國首相—丘吉爾?」

    「有沒有關於他的資料?」唐健問道。

    秘書查閱了一下資料,說道:「有!」隨後從旁邊的資料庫中抽出一份文件,「這是中情局駐英國辦事處發回來的資料,總統,您看一下。」

    唐健接過資料,打開一看:「果然是是這個溫斯頓?丘吉爾!」

    ps:今天的第一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