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晚清風雲之北洋利劍

第三卷 戰火遠東 第一百一十五章 清剿殘軍 文 / 東城十四少

    聽到驚呼聲,聶士成他們紛紛從外面跑了進來,進來一看就發現袁世凱倒在了血泊之中,唐健一手抱著袁世凱,滿臉悲痛。

    聶士成上前一步,問道:「司令,怎麼了?」

    唐健痛苦的搖了搖頭,輕輕將袁世凱放在地上,對左右說道:「先將他的屍身安置好吧!」

    馮國璋和段祺瑞撥開人群,來到唐健的身邊,俯下身來,默默的注視著袁世凱。

    「大帥!」段祺瑞聲音哽咽道。

    「還是我們來吧!」馮國璋說道。

    眾人無語,馮國璋和段祺瑞兩人開始小心翼翼收斂袁世凱的屍身,幫他清理臉上和衣襟上的血跡。

    唐健站起來,對著眾人說道:「大家先回去吧,這裡的事就先交給馮段兩位師長吧!」

    「是,司令!「眾人應道,隨後出了忠王府,此時正值深夜,眾人忙碌了一整天,都開始回到自己的臨時住處,準備休息。

    聶士成看了唐健一眼,唐健微微點頭,和聶士成並排來到了忠王府的後花園。

    月華滿地,清風微涼,後花園中無數的花草在夜風之下,隨風搖曳。

    唐健重回故地,記憶之中,鄧倚夢在此處採蜜為唐夫人治病,特別是那一日在午日陽光的照耀下,唐蕊兒梳著兩隻辮子,如同一個永遠也長不大的孩子一般,蹦蹦跳跳的來到後花園,看到唐健的時候,問了一句:「咦,表哥,你也是來採花的麼?」

    每每想到這裡,唐健的臉上都浮現一抹會心的微笑,彷彿那個有著兩顆小虎牙,永遠長不大的唐蕊兒就在眼前一般,而不是繁花落盡,只剩幾絲追憶。

    聶士成見唐健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之中,便輕咳一聲,說道:「司令又在觸景傷懷了?」

    唐健苦笑一聲:「唉,物是人非啊!」

    聶士成抽出一根煙,遞給唐健,問道:「司令,袁世凱和光緒帝的後事該怎麼處理?」

    唐健點燃煙,說道:「光緒帝還是按照帝王之禮歸葬皇陵吧,至於袁世凱,也算是一代梟雄,按照一品大員的規格下葬比較好吧?你說呢,聶老將軍?」

    聶士成呵呵一笑,說:「司令都已經考慮妥當,再說這樣操辦的話也合乎情理,我當然沒有意見了。」

    唐健點頭:「其實,要是袁兄勵精圖治,而不是想要自立稱帝,那麼南北局面可能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聶士成恭敬的問道:「司令,如今大局初定,清剿北洋新軍殘兵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南北統一後,肯定是要改朝換代的,到時百廢俱興,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才能穩定全國,恕我冒昧,司令有沒有想到稱帝?」

    唐健驚訝的說道:「稱帝?」隨即搖了搖頭,「我從來都沒有想過要稱帝,中國是屬於所有中華子民的,而不是屬於一個人的。」

    「哦?」這次輪到聶士成有些驚訝了,說實話,唐健要是稱帝的話,他是不會反對的,因為在唐健的治理下,中國會越來越富強,老百姓的生活會越來越好,甚至在若干年後,唐健會帶領他們將所有的列強驅逐出中華的疆土,這一點,從唐健被擢升為海軍提督,到在南方軍揭竿而起,反抗袁世凱的時候他就已經看出來了。

    所以,即使唐健想要稱帝的話,他聶士成第一個不會反對。

    唐健微微一笑,語重心長的說道:「聶老將軍,你知道為什麼列強會欺辱我們中國麼?」

    聶士成回答道:「是我大清國力貧弱,抵擋不住列強的船堅炮利,所以才會受盡列強的屈辱,老百姓會受到列強的壓搾。」

    唐健搖了搖頭,說道:「你只說對了一半!」

    「一半?」作為武將出身的聶士成有點難以理解。

    「對,列強之所以能夠欺辱我泱泱中華,其主要原因並不全是國力貧弱,當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初期,中國有四千萬萬人口,經濟總量雄踞世界各國第一,其國內的經濟總量比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多,當初英國和我國進行海外貿易的初期,一直是逆差,大量的白銀湧入中國,這還能說大清國力貧弱麼?」

    聶士成沉默不語,他也實在是想不通,堂堂的天朝帝國怎麼會輸給外洋小國。

    唐健接著說道:「列強的確船堅炮利,這個我承認,可是當初英法聯軍攻佔大沽口,英法聯軍的總兵力不到兩萬人,而且又是遠程作戰,補給困難。而清軍足有二十萬之多,還是在本土作戰,可結果呢?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英法聯軍以不到五百人的傷亡就重創清軍兩萬餘人,聶老將軍,你覺得這是關於兵力強弱的問題麼?」

    聶士成痛心的搖了搖頭,兩次鴉片戰爭是所有中國人心中的痛,不僅僅是因為北京失陷,圓明園被毀,更重要的是,大清開始和列強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定條約,使四萬萬中國老百姓開始陷入了數十年的水深火熱之中。

    唐健接著說道:「列強欺辱中國,而且能夠輕易的打敗幾十萬清軍,那是因為那個時候的中國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滿洲江山,和其他五十六個民族沒有關係,當時的清軍是為愛新覺羅氏而戰,不是為中國所有老百姓而戰,這樣一支軍紀廢弛的私家軍隊,怎麼能抵擋列強的入侵呢?」

    聶士成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這讓他聯想到甲午戰爭時期,當時北洋艦隊的實力並不輸於日本聯合艦隊,陸軍的槍炮也不比日軍差,可就是敗給了彈丸小國的日本。

    甲午之戰,聶士成深以為恥,作為那場戰爭的親歷者,唐健的話讓他對這場戰場戰敗的原因看的更透徹。

    唐健說道:「說到底,還是國家制度的問題,封建制度已經不再適合中國了,中國必須要推翻滿清政府,走上一條富國強兵之路,讓以後的中**隊不是為皇帝一個人的江山而戰,而是為四萬萬中國子民而戰,你明白我的意思麼?聶老將軍。」

    聶士成點了點頭,說道:「明白,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帝王的時代了,而是一個屬於人民的時代了!」

    唐健笑道:「呵呵,對啊,所以,就算南北統一了,我也絕不會自立稱帝,這不符合歷史的潮流,我們應該採取另一種更先進的政治體制。」

    「司令的意思是說,我們也要想列強一樣,廢除帝制,建立民主國家?」聶士成問道。

    「民主不是說有就有的,經過了滿清八股這麼多年的荼毒,此時中國老百姓的民治未開,貿然民主的話,反而是適得其反!」唐健說道。

    「啊?這也不行?那我們到底應該建立一個怎樣的政府?」聶士成有點疑惑,聽唐健的意思是說,帝制必定是要摒棄了,可是建立民主政府也不適合此時的國情,那到底要什麼樣的政治體制才適合現在的中國?

    唐健微微一笑,說道:「還是先剿滅國內的北洋新軍殘兵吧!到時請嚴復北上,再咨詢國內其他的仁人志士,集思廣益,討論一下我們應該確定怎樣的政治體制吧!」

    聶士成是武將出生,而且博學多才,但是他的思維始終跟不上來自後世的唐健,因而對唐健後面的話一知半解,不過聶士成沒有多問,他知道此時唐健心中應該早就有了一個關於未來的偉大版圖了吧!

    三天後,唐健昭告天下,光緒帝和袁世凱皆染病而亡,同時,唐健命人以滿清帝王的規格厚葬了光緒帝,並將光緒帝的遺骨葬於清皇陵。

    而袁世凱則以一品大員的規格風光大葬,按照袁世凱的意願,最終袁世凱的長眠之地選在了安陽。

    之所以要將袁世凱的遺骨放在安陽,一方面是因為袁世凱長子袁克定的執意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得到了唐健的首肯。

    作為直魯咽喉的安陽,在袁世凱的宦海生涯之中,可以說是一處風水寶地,眾所周知,袁世凱早年考取功名屢次落榜,後投身行伍才漸漸發跡,他的政治生涯是甲午戰爭後的天津小站練兵,從此才青雲直上,戊戌變法後當上了內閣總理,進入了清廷的權力中樞,選在此處是再合適不過了。

    五天後,唐健頒布了《告國民書》,宣佈南方軍全部接管北京,同時將繼續清剿北洋新軍殘兵,凡是願意就地投降,接受南方軍改編的既往不咎,而妄圖頑抗到底的則予以殲滅,絕不姑息。

    《告國民書》一經頒發之後,在北方各省掀起了軒然大波,山西、陝西有幾處的北洋新軍表示不相信袁世凱已死,紛紛自立山頭,意圖和南方軍頑抗到底,而位於江蘇兩省的曹錕部也表示不相信袁世凱已死,準備繼續頑抗到底。

    在剩下的北洋新軍裡面,以曹錕部的勢力最大,其他分散在各地的北洋新軍紛紛以曹錕馬首是瞻,準備在安徽等地集結,籌劃一次大的反攻。

    不過,袁世凱已死,北洋新軍始終是群龍無首,袁世凱之後,再也沒人有能力全統北洋新軍,曹錕雖然收攏的一部分的北洋新軍,但是仍有相當一部分的北洋新軍接受了投降,在山東,河南等地相繼有六萬北洋新軍接受了南方軍的和平改編。

    一時間,南方軍的勢力發展到了頂峰,兵力足足有二十萬之巨,殲滅曹錕了五萬多人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ps:今天的第一更。寫到這裡了,大家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到底新的國家該採取什麼樣的政治制度,是君主立憲,還是議會制,抑或是總統制,大家給點意見,要不要唐健當皇帝,這個我有點糾結,不要決定,特此一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