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晚清風雲之北洋利劍

第三卷 戰火遠東 第九十七章 兵入咸陽 文 / 東城十四少

    南方軍的動作很快就傳到了袁世凱的耳朵中,袁世凱聽聞南方軍近期有較大的動作後惶恐不已,連忙召集幕僚召開會議,商討應對之事。

    作為袁世凱重要智囊之一的唐紹儀必定參加,而其他袁世凱尤其信任的趙秉鈞、梁士詒兩人也全部到場,唯有從江蘇返回的徐世昌不見了蹤影。

    袁世凱掃了一下在場的幕僚智囊,唯獨不見徐世昌,心中不悅,便問道:「徐世昌呢?他怎麼沒有來?從江蘇回來之後也不向我述職?」

    徐世昌一直是袁世凱的軍師,但是自從袁世凱當上大清海陸軍大元帥之後,徐世昌的態度便一直模稜兩可,當初袁世凱在就任海陸軍大元帥的大典之上,也是唯獨徐世昌沒有參見,很不給袁世凱面子,對此袁世凱因為徐世昌是他的結拜大哥便一直隱忍不發,沒想到今天這麼重要的事還不來!

    去年出了馮國璋投敵之事,袁世凱為了杜絕相似的事情發生,便派了徐世昌前往南方前線任督軍一職,讓袁世凱沒有想到的是徐世昌前腳剛離開荊州,王士珍就兵敗身死。

    雖然徐世昌有督軍之名,但袁世凱知道,徐世昌對他已經心存不滿,任督軍也只不過是走一個過場而已。

    讓袁世凱一直疑惑不解的是,為什麼從前作為他第一軍師的徐世昌變化會如此之大,完全沒有了以前作為結拜兄弟時的那種親近之感,反而兩人之間的距離愈來愈遠。

    唐紹儀見袁世凱發問,從身旁提起一個包裹,走到袁世凱的身前,說道:「大帥,這是徐大人的官印,還有他給您的一封信。」

    袁世凱頓感不妙,打開包裹,拆開那封信,只是看了片刻,臉色劇變,頃刻之後便勃然大怒,將信和包裹狠狠的摔在的地上。

    廳中眾人見袁世凱發火,都緊張的說不出話來,唯有唐紹儀上前一步,勸道:「徐大人說了什麼讓大帥如此置氣?」

    袁世凱拂袖氣哼哼的說道:「歸隱?他竟然想要歸隱?他難道忘記了當初是誰資助他上京趕考,是誰把他從翰林院提拔出來的。如今正是我用人之際,他卻甩手想學陶淵明歸隱田園,實在是讓我寒心啊!」

    聽到袁世凱呵斥徐世昌,唐紹儀耳邊忽然響起了前夜他和徐世昌在家中涼亭小酌時的談話內容。

    期間,唐紹儀舉杯問道:「卜五兄,為何自袁大人就任大元帥以來你就和他漸漸疏遠,此時南北內戰,正是用人之際,為何你對一些事情也不上心了?」

    徐世昌不以為然,搖頭晃腦的喝著酒笑道:「急流勇退方顯大智慧啊!」

    「哦?這是何解?」唐紹儀追問道。

    徐世昌仰天大笑:「人各有志,志在仙佛之鄉者多,則國弱;志為聖賢之人多,則國治;志為帝王之人多,則國亂啊。」

    「原來卜五兄早就看出來了啊!」唐紹儀感同身受。

    徐世昌苦笑道:「少川,你知道嗎?我對他很失望,真的很失望,他早已經不是原來的慰亭了。之前我一向為慰亭馬首是瞻,為之出謀劃策,肝腦塗地。可是竭力輔佐的結果卻讓我始料未及啊!」

    「慰亭當年的愛國之心早已經蕩然無存,只知道全力經營他的袁家天下,妄圖謀朝篡位,此時如果再不分道揚鑣,那就得同流合污,背上千古罵名,還是三十六計,走為好記的好,哈哈……」徐世昌灑脫的爽朗大笑,絲毫不介意一下子從一個位高權臣變為平民布衣的落差。

    「這是我的官印和信,希望你幫我轉交給袁世凱,明日我即將隱居田野,過過隱士的生活,呵呵。」徐世昌隨即遞給唐紹儀一個包裹。

    唐紹儀接過包裹,點頭道:「卜五兄放心,我一定會將信和印章交到慰亭的手中的!」

    言畢,徐世昌起身飄然而走,留下一句讓唐紹儀揣摩良久的話,「此地不宜久留!」

    唐紹儀的思緒瞬間回到了現在,他見袁世凱仍舊是一臉的怒容,便勸道:「慰亭,也許卜五真的是有苦衷還說不定呢!他如今只是歸隱田園,又不是投奔了南方軍,日後還有機會請他出山的。」

    袁世凱聞言,覺得唐紹儀說的話還是有幾分道理,迫於現在戰局緊迫,便沒有再追究徐世昌一事,接下來便和眾人開始商議應對南方軍的事情。

    袁世凱身後的牆上有一張巨幅地圖,地圖上,自江蘇到山東境內的沿海地區都被勾上的很多紅色的標記。

    袁世凱指著牆上的這些紅色標記的地上說道:「大家都注意到了,自江蘇到山東境內的多處沿海地區都遭到了北洋艦隊的猛烈炮擊,但是北洋艦隊都只是邀相炮擊,並不直接登陸,大家討論一下,北洋艦隊這麼做是有什麼目的?」

    梁士詒沉吟片刻之後便率先發言,說道:「我覺得北洋艦隊的目的旨在試探魯、浙兩省北洋新軍的真正實力,在地圖之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北洋艦隊的火力射程範圍大多數是在北洋新軍兵力密集的海岸線上。我想北洋艦隊意在試探出兩省海防力量比較薄弱的地域後,然後直接登陸。」

    袁世凱雖然表面上並沒有做出任何評價,但是他的心裡卻直搖頭,這個答案並不是他心中的答案。在這麼多人裡面,他袁世凱才算是真正比較瞭解唐健的人。

    剛剛梁士詒所說的北洋新軍的戰略意圖有一定的道理,但這並不是唐健行軍作戰的一向風格。

    唐健用兵詭異,講究的是出其不意掩其不備,絕非是這種穩紮穩打的打法,他的戰略意圖並不會像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趙秉鈞說道:「大帥,我覺得不能將北洋艦隊炮擊魯、浙兩省當做單一事件來看待,這也許是南方軍的聲東擊西之計,真正對我們構成威脅的很有可能是他們的陸軍。」

    袁世凱勉強的點了點,說道:「智庵說的還是有點道理,我剛剛從前線得到消息,南方軍的聶士成一部總計八萬餘人不久前消失在了秦嶺以南。」

    「八萬餘人消失在了秦嶺以南?」在場的每個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就是唐健的高明之處啊!」袁世凱歎了一口氣道。

    這時,唐紹儀插嘴道:「好一招聲東擊西啊!北洋艦隊不斷炮擊魯、浙兩省,對直隸造成了不小的壓力,不管北洋艦隊是否會在這兩省境內登陸,但北洋艦隊確實對直隸、對北京都造成了不小的壓力。為了以防萬一,想必大帥已經調集重兵固守魯、浙兩省,直隸天津等地更是嚴正以待了。然而,南方軍的真正目的也許不是魯、浙兩省,而是直隸!」

    「什麼?直隸?唐大人的意思是說聶士成所部會越過秦嶺,進入咸陽,然後沿汾河平原,直插太原,最後兵抵直隸?」梁士詒驚訝的說道。

    唐紹儀肯定的點了點頭:「完全有可能!」

    唐紹儀的話剛落音,眾人都把目光投向了袁世凱,希望袁世凱對這一觀點做出評論。

    袁世凱同樣點了點頭,肯定了唐紹儀的這一想法:「少川說的有一定的道理,唐健善用奇兵,聶士成的八萬大軍很有可能會走這一路線。」

    「可是,翻越秦嶺,入咸陽,轉道汾河平原,到達山西太原,這一帶地勢險惡,路程何止千里,聶士成這不是自討苦吃麼?」梁士詒不解的問道。

    袁世凱冷哼一聲,說道:「這就是唐健的聰明之處,河南、山東、安徽、浙江、山東五省我都有重兵把守,唐健的南方軍如果想要沿河南或安徽北上的話,當地的北洋新軍會層層阻擊,就算聶士成的西線軍最終抵達了直隸,然而他在北上的路途上消耗了大部精銳,已經無法和直隸內的五萬北洋新軍精銳相抗衡了。」

    梁士詒趕緊拍了一下腦袋,歉然道:「卑職愚笨,卑職愚笨!」

    袁世凱道:「接下來,一方面要防備北洋艦隊登陸魯、浙兩省,另一方面,我會從河南調集部分新軍前往太原對聶士成部予以狙擊!」

    這時,唐紹儀突然將目光緊緊放在了山海關旁的秦皇島,他突然有一個奇怪的預感,這也許並不是唐建的聲東擊西之計,而是雙管齊下,。

    唐紹儀覺得秦皇島很有可能才是北洋艦隊真正的登陸地點。唐紹儀抬頭看了看台上仍在滔滔不絕講著話的袁世凱,輕搖了一下頭,只是低聲念了聲:「蒙宋金之戰!」然後將這個念頭深深埋藏在了心裡。

    ……

    1904年四月,聶士成的西線遠征軍順利抵達了咸陽,聶士成部在陝西只是遭到了一些象徵性的抵抗便輕易拿下了咸陽。

    由於袁世凱將軍事中心都放在長江中下游平原,陝西咸陽並無太多兵力,只有五千北洋新軍加上三千民防團的民兵,加起來也不過萬餘。

    所以,聶士成在不到半天的時間內就輕易奪下了咸陽,八萬南方軍精銳甚至都沒有一點損傷,完全可以用長驅直入形容此次的入住咸陽的軍事行動。

    站在咸陽城的古城樓上,馮國璋感歎道:「這就是咸陽啊,秦始皇一統六國的出發點啊!」

    聶士成自言自語的說道:「咸陽地處『八百里秦川』,為中國第一帝都。位於關中平原中部,渭河北岸,九嵕山之南,因山南水北俱為陽,故名咸陽。」

    ps:今天的第一更!今天下午為了給車上牌,沒有時間碼字了,如果晚上12點還沒有更,那就只有一更了,抱歉,特此通知一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