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晚清風雲之北洋利劍

第三卷 戰火遠東 第二十九章 中原大戰開始 文 / 東城十四少

    總理府,銀鑾殿。(|com|eng.|com|)

    袁世凱陰沉著臉端坐在上首,唐紹儀坐下大殿左側悠閒的品著茶。大殿之下,唐秋神色萎靡的跪在地上。

    此時的唐秋一身軍裝皺巴巴的,連一向引以為豪的肩章也不見了一個,皮靴之上髒亂不堪,腰間的自來得不翼而飛,只剩下一個空空的槍套。

    袁世凱沉聲問道:「你還有什麼好解釋的?」

    唐秋吞了一口吐沫,低著頭道:「大帥!原來那唐健早就在天津埋伏了至少一個團的兵力啊,我當時一馬當先,率領部下和唐健死戰,最後因為實力懸殊,力有未逮,只得鎩羽而歸啊!」

    「啪」的一聲,唐秋被嚇的一個激靈,袁世凱一巴掌拍在右側的桌上冷哼一聲:「一個團的兵力?在重兵把守的京畿之地,竟然有南方一個團的兵力混進來?」

    唐秋見袁世凱不相信,便哭喪著臉說道:「對啊!大帥,卑職一向對你忠心耿耿,天地可鑒,卑職所說之話句句屬實啊!我一個營的兵力根本就抵擋不住,而且那天津碼頭也有半個營的兵力,可我們這五六百號人連半個小時都擋不住,唐健的兵力至少有一個團啊!」

    「可我聽說你還沒有跟人家打個照面就扔下部下率先逃跑了?簡直是廢物!」袁世凱怒道。

    「不是這樣的!大帥,你看我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我拼了命和唐健死戰啊,可不能這樣冤枉我啊!大帥!」唐秋涕淚俱下,一邊扒開自己的衣服一邊哭道。

    「還敢狡辯?來人啊!把唐秋給我押下去斃了!」袁世凱直接一擺手,不想再跟唐秋廢話。

    「啊?不能啊!大帥,您看我跟你這麼久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您不能就這麼斃了我啊!我還有用啊,我還有用!我可以幫大帥提靴,幫您……」唐秋一聽袁世凱要斃了他,頓時兩腿如篩糠,胯間瞬間就濕透了,不停的在地上磕頭道。

    袁世凱厭煩了看了一眼唐秋,對進來的兩個士兵說道:「拖下去!」

    唐秋被兩人士兵蠻狠的抓住手腳朝殿外拖去,唐秋手腳被制,發出鬼哭狼嚎般的慘叫。

    唐紹儀這才放下茶杯,說道:「且慢!」

    唐秋一聽唐紹儀為自己求情,立刻掙脫束縛爬到唐紹儀的腳下求饒道:「唐大人救我,唐大人救我!」,唐紹儀作為袁世凱的智囊,他的話應該能夠起到作用。

    袁世凱一挑眉頭,說道:「怎麼?少川要替這個廢物求情?」

    唐紹儀微微一笑,說道:「慰亭兄,非也,不是替他求情,只有我有一個建議,慰亭兄聽完再做處理也不遲啊!」

    「哦?說來聽聽!」袁世凱似乎有點興趣。

    唐紹儀輕呷一口清茶,緩緩道:「如今大戰在即正是用人之際,倘若每一個打敗仗的將領都要被槍斃,那豈不是寒了前線將士們的心麼?」

    「呵呵,如此廢物留著又有何用?」袁世凱不屑道,要不是袁世凱看重唐秋和唐健的關係,可以利用唐秋擒住唐氏夫婦,他才不會將精力放在唐秋這個地痞無賴的身上。

    唐紹儀道:「話是這麼說,但是廢物也有廢物的作用,倘若這次大帥法外開恩放了唐秋,這不正是顯示了大帥的寬厚麼?況且,如今大戰一觸即發,大帥在這個時候顯現寬厚,同時告令全軍,唐秋先是有功,大帥獎勵,此時唐秋犯錯,大帥念其功而寬恕他的罪行,那麼大帥在軍中的形象就是有獎有罰,賞罰分明。如果以後再犯的話,一定重懲不饒,這樣不就能夠更加凝聚人心麼?」

    袁世凱細細一想,著實有些道理,先給前線將士一顆定心丸,讓他們放開的手腳打,然後再嚴令治軍,如此剛柔並濟,恩威並施,確實是個高招!

    「那好,就饒了他一條狗命吧!」袁世凱冷哼一聲,「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就將唐秋降職,貶為上尉連長吧!」

    「還不快謝謝大帥?」唐紹儀提醒道。

    「哦!謝謝大帥不殺之恩,謝謝大帥不殺之恩!」唐秋恍然大悟,連忙磕頭謝道。

    袁世凱鄙夷的看了一看唐秋,喝道:「還不快滾?」

    「好好,我這就滾,我這就滾!」唐秋如蒙大赦,連滾帶爬離開了銀鑾殿。

    一出銀鑾殿殿,唐秋立馬挺直了腰桿,拍拍身上的灰塵,從口袋裡拿出一個肩章,剛想戴上,隨即想到自己已經降職,又啐了一口放回口袋。等離遠了總理府便開口罵道:「好個袁大頭啊!竟然敢兔死狗烹,媽的的巴子,見老子沒有利用價值就把老子一腳踢開,算了,連長就是連長了,好歹也是肩上扛著章的,哎呦,剛剛幸虧跑得快啊,不過從馬上摔下來真他媽疼。」唐秋邊罵邊消失在了街道的盡頭。

    銀鑾殿中,袁世凱處理完唐秋的事後,便問唐紹儀:「少川啊!最近的局勢怎麼看啊?」

    唐紹儀一笑:「大帥早已經運籌帷幄於千里之外,還問我幹什麼?」

    唐紹儀這個馬屁拍的極為巧妙,聽得袁世凱臉上的怒色稍解,袁世凱笑道:「少川啊,你就是喜歡賣關子!」

    「難道不是麼?」唐紹儀玩味的問道。

    「哈哈,哈哈……」兩人相視一笑。

    袁世凱握緊了拳頭,饒有深意的說道:「哼!這次一定要粉碎唐健等人的防線,我要讓南方八省在我的腳下哭泣!」

    唐紹儀聽到這句力透寒意的話,端著茶杯的手不經意的顫抖了一下。

    …….

    唐健帶著唐氏夫婦以及鄧倚夢、捷琳娜還有二百多號海軍陸戰隊輕易的就擊退了守衛在天津碼頭的北洋新軍。

    登船之後,唐健等人順利乘船南下,在上海和前來接應的一艘巡洋艦碰頭之後便安全返回到了福州。

    等到唐健回到福州沒幾天,南北戰局發生了巨大變動,徐世昌被袁世凱任命為戰前總司令,徐世昌一上任就調遣兩萬河南的北洋新軍南下增援固守荊州的王士珍部。

    另外,分佈在山東的王占元部和河南的曹錕部也得到了後續的兵力補充,經過短短三個月的對峙之後,兩方積極調兵遣將,兩方前方的戰前分外平靜,但是,每個人都知道,那是暴風雨襲來前片刻的寧靜,一場中原大戰一觸即發!

    1902年十一月十四日,江蘇徐州。

    徐州,古稱彭城,東漢末年,曹操遷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稱徐州,徐州地處南北方過渡地帶,是為北國鎖鑰,南國門戶,「東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齊魯」,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唐健當初選中這個位置派兵駐紮也是看中了這個地勢條件。

    孫萬齡自擔任西東路大軍統帥授中將銜以來,對徐州地防做了很大的改進,首先加強了守衛徐州的防衛力量,其次在徐州前沿百里範圍內都設置了明哨暗哨,防止北洋新軍偷襲,最後,加大了徐州三個師的訓練強度,使原來守衛徐州的兩個師耳目一新,人人精神抖擻,朝氣蓬勃,比原來的軍事面貌要好上不少。

    孫萬齡從武漢北上上任的時候還從福建調遣新編一零六師,和原來的第五師、第六師共同協防徐州。

    這一日,孫萬齡帶著一眾軍官照例巡視城防,突然,一個傳令兵跑了上來:「報告將軍,徐州東北方發現敵軍!」

    孫萬齡撫鬚道:「可是那曹錕部?」

    「正是!」傳令兵答道。

    「有沒有探清有多少人?」孫萬齡問道。

    「估摸不出,只見黑壓壓的一大片朝這邊而來,似乎是曹錕部傾巢而出!」傳令兵不敢隱瞞,如實稟告道。

    孫萬齡來回踱了兩步,命令道:「命令第五師將士一級戰備,準備迎戰!」

    「是!將軍!」傳令兵答道,隨後「騰騰」的跑下去。

    孫萬齡又命令道:「命一零六師收好左翼,第六師守好右翼!來人,備馬,隨我到前線!」

    命令不斷的從徐州城中傳出,而孫萬齡已經騎著一匹棗紅駿馬,在幾個警衛的陪同下朝前線直奔而去。

    徐州位於華北平原的南部,域內除了中部和東部存在少數丘崗外,大部分為平原。而徐州的東北部六十里處,孫萬齡在那裡駐紮了一個師的兵力,第五師師部部剛好紮營在一處小山上,其三個團分「品」字型分部在師部周圍,這樣互為犄角可以相互照應。

    等到孫萬齡趕到師部的時候,第五師的陣地上已經忙成了一團,因為孫萬齡一級戰備的命令早已經抵達這裡,所有的士兵在軍官的指揮下忙碌著準備著彈藥。

    孫萬齡登上第五師師部,此時,第五師師長王瑞正和作戰參謀們商議對策。王瑞看起來只有三十歲左右,白淨的像個書生,但是他曾是湖廣總督張之洞手下的得力悍將,以作戰勇猛著稱,而第五師大部分的士兵都來源於荊楚兩地,是張之洞手下不多的勁旅之一。

    王瑞見孫萬齡進了師部,立刻敬禮道:「報告孫將軍,一級戰備命令已經收到,第五師全體官兵已經做好戰鬥準備,請孫將軍訓示!」

    孫萬齡擺了擺手,說道:「我沒有什麼可訓示的,現在情況怎麼樣?」。

    「將軍請看!」王瑞遞給孫萬齡望遠鏡。

    孫萬齡居高臨下,視野比較開闊,只見遠處幾千米外,黑壓壓的排滿了北洋新軍,最前面的應該是他們的騎兵營,看著陣勢,是馬上要發動進攻了!

    ps:今天的第二更!明天出差,今天就兩更了,明後天的更新放緩!抱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