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晚清風雲之北洋利劍

第三卷 戰火遠東 第五十章 拜會聶士成 文 / 東城十四少

    「哈哈,痛快,真痛快!」張作霖開懷的笑道。

    遠處火光沖天,整個中安堡金壽山的老巢被哥薩克騎兵放了一把大火,連帶金壽山在內的近兩百名流氓地痞葬身火海。

    和張作霖爭鬥了數年的金壽山一部終於在這場大火下化為了灰燼,這讓張作霖由衷的高興,不僅僅是因為他和金壽山是水火不容的死敵,更重要的是,這金壽山在趙家廟為非作歹、橫行無忌數年,這一把大火也算是為鄉親們除了一害。

    「張作霖,傷勢好點沒有?」唐健問道。

    「已無大礙,謝謝司令關心!」張作霖感激道。

    「接下來怎麼辦?」一旁的王建川問道。

    「去錦州,咱們繪製的哥薩克騎兵軍營的部署情況地圖可不能白白浪費啊!」唐健笑道。

    現在駐守錦州的是原湘軍將領聶士成,他率領的兩萬北洋新軍奉袁世凱之命駐守在錦州一線。

    張作霖對著周圍的一百多為團勇說道:「大家有沒有興趣和我一起參加北洋海軍?」

    這一百多團勇,大部分是自己從趙家廟帶出來的,和張作霖有生死之交,一些人和金壽山有血海深仇,自從他們從趙家廟被金壽山趕出來之後,就一直以張作霖馬首是瞻。

    張作霖一問,副團練長張景惠立馬答道:「我願追隨張團練長左右!」

    其他和張作霖有生死之交的兄弟們也紛紛站了出來,表示願意和張作霖一起走,這些人大部分是光棍,了無牽掛,可團勇中有一部分是本地人,拖家帶口的都在八角台,他們心中牽掛的是自己的妻兒,所以,有幾十人仍在遲疑。

    張作霖又補充道:「大家放心,只要大家參加了北洋海軍,各自兄弟的家眷可以遷徙到南方,在那裡,會有專人照顧家眷的。」

    張作霖話一說出口,剩下的幾十人紛紛討論起來,片刻之後,又有大部分人願意和張作霖一起參加北洋海軍,只有幾人實在割捨不了故土之情,還是願意留在東北。

    張作霖也不勉強,將願意和自己參軍的人全部入冊,不願參軍的也可以得到一筆不小的安置費。

    唐健對於張作霖的這一百多團勇很滿意,特別是和自己以前參加了伏擊俄國公主馬隊一戰,唐健對著一百多人的團勇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這些純東北爺們,作戰勇猛,悍不畏死,加上張作霖的嚴格訓練,要是加上和北洋新軍一樣的武器裝備,他們的戰鬥力比北洋新軍還要強上不小,所以唐健才有了收復之意。

    在一切安排妥當後,唐健安排了揭佳俊和袁靖翔這兩個夜鷹護送張作霖以及其他團勇的家眷分一路前往營口,那裡有接應的船隻會將這些家眷帶回威海衛,然後,再將其護送到南方安置。

    另一路,也就是唐健和這一百多團勇,從陸路朝錦州進發,只要過了北鎮,俄國人就不敢太放肆,因為不遠處的錦州,有數萬清政府的北洋新軍。

    五日後,這一百多人陸續到達了錦州,錦州守軍在查明唐健的身份之後,熱情的安置好唐健帶來的這一百多人,隨後,聶士成親自前往城門口接待唐健。

    「哈哈,唐司令大駕光臨,令功亭(聶士成字)惶恐啊!」聶士成率領衛隊數十人在城門口迎接。

    「聶老將軍勿需多禮啊!」唐健笑著,領著張作霖和王建川入城。

    聶士成早就聽聞唐健的威名,今日一見卻發現唐健是如此的年輕,心中感慨真是英雄少年的,見唐健談吐親和,沒有一點提督大人的架子,心中對唐健更加敬佩,少年老成,居功而不自傲。

    聶士成笑道:「唐司令,功亭已經在城內略備酒席,希望唐司令賞光!」

    唐健也不客氣,跟著聶士成入城,在其營中就坐,和聶士成相談盛歡。

    唐健從後世的史書上瞭解到聶士成的生平,對聶士成這個愛國將領十分欽佩,聶士成在唐健心中的地位和鄧世昌差不多。

    特別是在甲午戰爭期間,聶士成率部入朝作戰,分別在朝鮮成歡驛站、平壤城參加過對日作戰,雖然清軍大敗,但是聶士成在戰爭中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

    在平壤失陷後,聶士成也曾參加過鴨綠江江防虎耳山戰鬥。日軍突破鴨綠江防線之後,聶士成扼守遼陽摩天嶺。利用山高路險,設疑疲敵,雪夜奇襲連山關,繼擊分水嶺,陣斃日中佐富岡山造,殺敵甚眾,摩天嶺之戰時甲午戰爭中清軍唯一成功的阻擊戰。

    甲午後,聶士成還駐蘆台,奉命一功字十營為骨幹,從駐防淮軍內選馬步隊三十二營編為武毅軍,仿照德國營制操法練兵。

    戊戌政變後,聶士成改編後的武衛前軍駐紮蘆台,成為了京畿北洋新軍的精銳主力之一。

    在清俄兩國對日作戰後,聶士成得袁世凱令,率部兩萬,駐守錦州,配合三國談判,在結束談判後,聶士成就一直駐紮在錦州了。

    唐健和聶士成在席間推杯置盞,因為關於對俄作戰的秘密指令聶士成已經從袁世凱哪裡得知,所以,在東北入春之前,聶士成一直固守在錦州城內,訓練士兵,囤積糧草。

    唐健將對俄作戰的細節和聶士成討論了很久,聶士成對於唐健的計劃極為推崇。

    酒過三巡之後,唐健遞給聶士成張地圖,正是唐健幾人利用幾個月的時間勘察的東北地形圖,其中還有差點丟掉性命冒險勘察的遼西俄國哥薩克騎兵軍營部署情況圖。

    聶士成接過地圖,感激道:「有此圖何愁俄國騎兵不破啊!呵呵!」

    「那就希望老將軍扼守錦州,唐健等著老將軍破敵的那一天!」唐健舉杯道,唐健對於聶士成的指揮能力是毫不懷疑的。

    唐健這次親勘東北的目的之一就是將這份地圖完整的交給聶士成,有了這份地圖,加上聶士成的數萬精兵,從陸上打敗俄國哥薩克騎兵的勝算就更大了。

    唐健和聶士成一直談到晚上三更,兩人對彼此的瞭解更深了一個層次,兩人都有相見恨晚之意。

    唐健敬重聶士成的一片赤誠愛國之心,老而彌堅,年過六旬,依然能夠帶兵打仗,毫不遜色於中法戰爭時候的馮子材老將軍。

    聶士成惜唐健之將才,言語之間,千軍萬馬運籌帷幄,同時敬佩唐健對當今國際國內局勢的真知灼見。

    第二天,唐健率領百餘人告別了聶士成,從葫蘆島乘船會威海衛,在離別之時,聶士成依依不捨,看著唐健等人漸漸消失的身影,聶士成感歎道:「唉,自己老咯,以後都是年輕人的天下了。」

    註:聶士成的部分功績:1893年,聶士成因見日本、沙俄窺伺東北、朝鮮,主動請求踏勘東三省邊陲地形,測繪山川險要,帶領天津武備學堂學生馮國璋、張祖佑等數人,沿黑龍江烏蘇里江一線中俄邊境勘察,考察漠河金礦,經璦琿、海蘭泡、黑河、伯力,直至雙城子、海參崴,冒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寒,臥風雪,歷時半載,經由朝鮮北部鹹鏡道入朝,沿朝鮮東海岸遊遍元山海口,直至漢城折返經平壤回國,行程2.3萬餘裡。此行所見所聞以日記圖表形式匯成《東遊紀程》一書,呈送朝廷,為鞏固國防獻策,成為當時很有價值的軍事地理文獻。

    ps:今天的第一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