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命運的抉擇

小說博覽 第二部(上) 第六節香料群島華商逞威 中南半島諸侯稱雄 文 / 黑色柳丁

.    正如外務尚書李啟新所預計的那樣,弘武內閣向中南半島個諸侯頒布的聖旨,早在數個月前就已經交到了那些諸侯王的手中。然而他們的回復卻並沒有像史可法所預言的那樣因為路途遙遠而被耽擱。事實上,中南半島的諸侯們根本就沒有就中國政府「借道剿匪」的要求做出任何的反應。緬甸、安南、大越、大城諸國甚至還在接到中原弘武朝的聖旨後,加強了各自邊境的警備。彷彿他們即將迎接的不是曾經發誓效忠的宗主國,而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侵略者。

    當然中南半島的諸侯會有如此的反應,總的來說也不算是太過唐突。雖然這些國家歷來就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但這種宗主國與藩屬國的關係僅僅是建立在古老的朝貢體繫上的。宗主國即沒權利干涉藩屬國的內政,也沒權利在藩屬國駐軍。而這種禮節上的朝貢關係在明朝中期以後也漸漸的破裂了。戰亂、天災以及明朝政府本身的**,使得中原政權逐漸喪失了維持其宗主國地位的能力。中南半島的諸侯自然也是樂得聽封不聽調,在中南半島這一畝三分地上上演著各自的爭霸大戲。

    自15、16世紀起,不大的中南半島便早已陷入了諸侯混戰之中。在這近兩百年的時間裡,中南半島上的各個大勢力你方唱罷,我又登場,打得好不熱鬧。直到如今在半島上形成了以緬甸末羅汗王朝、暹羅大城王朝(泰國)、大越國鄭氏王朝(北越)、廣南國阮氏王朝(南越)、高棉王國(柬埔寨)、萬象王國(老撾)等等諸國割據的局勢。除了這些實力較為強勁的諸侯國外,中南半島上還零星分佈著占城、水真臘(下柬埔寨)等諸多小國。

    不過中南半島的諸侯們雖說一直都在忙於撕斗搶地盤,但敏感的他們很快也感受到了這幾年南洋局勢的急劇變化,感受到中原宗主國的蠢蠢欲動。諸侯們發現在不知不覺中他們的港口裡已經停滿了來自中土上國的大船,他們的集市上充滿了來自上國的各色貨物。除此之外,大街上的漢人亦日漸增多起來。與從前那些單打獨鬥的華人商販不同,如今的來中南半島的作生意的漢人明顯團結了許多,更強悍了不少。這些華人商賈組織商會,建立私人衛隊。他們甚至還同歐洲來的紅毛夷一樣在重要的港口建立起架有大炮的「商務館」。面對那些閃著寒光的火槍,以及那黑洞洞的大炮,當地的諸侯土王們自然是不敢再像從前那般肆意欺凌、敲詐漢人了。相反在大炮與銀票這兩件法寶的一打一誘下,不少土王倒是乖乖地配合起華商的開拓來。

    與歐洲商人差不多,中國商人起先也以南洋特有的香料為自己獵取的主要目標。不過隨著香江商會對南洋的控制越來越深入,加之中國原先就擁有的宗主國地位,使得中國商人在南洋得到的特權也越來越多起來。他們雖同是商人,卻終究是從天朝上國來的人,地位自然不是紅毛夷和土著商人所能比擬的。他們即不用像歐洲商人那般處處遭人提防歧視,也不會像南洋土著商人那般地位底下。憑藉著這些特權,中國商人的經營範圍也跟著擴展了開來。從香料藥材到蔗糖大米,從生絲木材到寶石礦藏,可謂是應有盡有。

    特別是中南半島的礦藏分佈廣泛,種類繁多。在中國本土因為內戰而影響到北方礦藏開採的情況下,中南半島的硫黃、鉛、鋅、鐵、銅等礦藏緩解了中原金屬礦藏的緊缺問題。可以說南洋就像是一個後備倉庫一般供給著中國本土市場。

    當然比起南洋諸島來,中國商人在中南半島上所受到的制約明顯要多得多。像是大越、廣南、萬象等國均對華商的行動有著嚴格的限制。因此華商在中南半島上更多的會選擇占城、真臘等小國的港口來建立據點。正如以商立國的荷蘭人、英國人喜好在殖民地建立商館、港口來發展商業。而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則會在自己的殖民地建立起高大的碉堡與教堂。至於對土地異常執著的中國人,在異鄉謀取特權,賺取財富之後,往往就會不自覺地去購買土地,用以保值。而南洋低廉的土地價格和充足的勞動力,無疑成為了商人們併購的首選。

    與歐洲商人一樣通過賄賂、威脅等手段,來自中國的華商們迫使南洋的土王允許他們在當地設立商館,購買土地,建立農場。他們僱傭當地的華裔作為幫手經營農場。並從歐洲人手中購買當地的土人和自非洲的黑奴作為農場的勞動力。不可否認他們中的許多人在本土時就已經是「出色」的地主了。他們知道如何去將一片貧瘠的土地經營成為良田果園,也知道如何最大限度的搾取奴隸。就這樣適當的經營和大量的特權僅使得中國人的農場在短短數年內中遍佈了南洋諸島。

    這些南洋殖民農場以種植稻米、蔗糖、油棕等農產品為主,香料、染料、煙草、茶葉、原棉等經濟作物為輔。農場主又往往會根據本土和國際市場的需求,改變農場種植的農作物。因此比之中國本土的傳統山莊農場,更為商業化。加之南洋廉價的勞動力、低額的稅賦,如此得天獨厚的優勢,讓殖民地的財閥們能博取比本土地主更多的暴利。他們那迅速積累起的財富不僅讓國內的同行眼饞。更成了周遍土著軍閥、土匪、山賊等勢力眼中肥得流油的大肥肉。一邊是土生土長的地頭蛇,一邊是船堅厲炮的開拓者。期間雙方的爭鬥自然也是愈演愈烈起來。

    中國財閥們的軍事力量以及其在中南半島上的發展速度,固然是讓諸侯們即羨慕又頭痛的一個問題。但真正讓他們感到憂心忡忡,寢食難安的卻是這些華商背後站著的那個大中華帝國。因為中南半島的諸侯們發現,曾幾何時,那個對他們不聞不問,只知道受貢品的宗主國,突然間變得積極了起來。六年前隆武朝的那次朝貢,無疑是在向南洋諸侯重申中原宗主國的權利。然而,這還僅僅是個開始罷了。隨著中原新舊政權的徹底更替,中原政權對中南半島的政策也變得越發肆意起來。新興的中華帝國已不再滿足於「天朝上國」之類虛銜。而是開始憑藉著宗主國的頭銜不斷地向南洋諸侯索要各種特權來。

    從最初的開阜通商,到後來的借港駐軍。面對中原政權一步步得寸進尺的要求,掩藏在南洋諸侯心中的不滿也日漸加深了。特別是中華南洋宣慰司的設立更是讓這些土著諸侯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壓力。理論上中華朝在南洋的直屬領地僅限於新加坡等幾個零星的島嶼。而中華帝國卻為了這麼幾個小島特意成立一個獨立的宣慰司。這在南洋諸侯的眼中實在是一種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舉動。因此,當中華朝再次提出有關借道中南半島進入雲南剿匪的要求時,頓時便在中南半島諸侯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在那些諸侯看來中華朝「借道剿賊」的要求是極其無理的,甚至是可以說居心叵測的。可他們的實力卻又讓他們沒有這個膽量對中國人說個「不」字。於是,在一番權衡利弊之後中南半島上的各大諸侯們幾乎在同一時刻選擇了用緘默來回應上國來的聖旨,觀望起了宗主國日後的行動。

    在這一雙雙警惕的眼睛中最為老練的當屬於緬甸末羅汗王他拖。這個年過花甲的老國王,曾經歷過中南半島上最險惡的混戰,也曾與狡猾貪婪的紅毛夷打過交道。在他拖看來這近一百年的時間裡整個南洋經歷了千古未有的變動。諸侯混戰,權城當道,以及從西方來的紅毛夷無不衝擊這這片古老的海域。期間有多少盛極一時的王朝煙消雲散,又有多少強大的國家四分五裂。可末羅汗王朝卻在這混亂的年代裡,迎來了自己的鼎盛時期。與其他中南半島上的國家不同,末羅汗王朝不僅鼓勵商業,還與葡萄牙人、荷蘭人合作。由於接受了歐洲先進的航海技術,加之末羅汗人本就精於航海。因此在其他南洋國家海上勢力日漸削弱時,末羅汗王朝的海上力量卻得到了質的飛躍。成為了香料群島海域上一股不可忽視的海上力量。繼承了先祖盛世的他拖自然不敢有所怠慢。

    象末羅汗的先祖一樣,他拖也一直以圓滑的手段,應付著來自東、西雙方的各股勢力。然而這一次中國人「借道剿賊」的要求,卻讓這個出了名的和事佬國王也皺起了眉頭。此時此刻,濃郁的檀香溢滿了整個皇宮,一群身著華麗綢緞的宮女們挑著用金罐乘裝的泉水,說笑著傳過了宮殿前的草坪。望著她們那猶如眉公河般婀娜的身姿,他拖不禁歎了口氣向一旁的大臣開口問道:「給上國女皇的書信準備妥當了嗎?」

    「回大王,國書和貢品都已準備妥當,使團明日就出發。」內臣一邊恭敬的回應,一邊又不無擔心的問道:「可大王,我們這麼做真的妥當嗎。據臣所知,大越、廣南那裡都還未回復上國呢。況且我等現在才給上國回復,上國的女皇不會動怒吧。」

    「姓鄭的和姓阮的怎麼想同我們無關。孤王只要做好分內事就行。南洋與中原相隔甚遠,末羅汗的使團晚到一些,相信中原的女皇也會諒解的。」他拖滿不在乎說道。

    所謂的姓鄭的和姓阮的,分別是指大越誼王鄭梉和廣南國孝哲皇帝阮福瀕。其實這兩個國家原先是一個國家,世稱黎氏大越王朝。因其內部動盪,故而分裂成了南北兩朝。如今北朝由權臣誼王鄭梉把持大權,而在南朝稱帝的阮氏家族本是大越南方的一個軍閥。地方雖不大,朝政也很混亂,可大越、廣南兩國的氣派卻不小。君主對外都自稱為皇帝,而不是大王。這兩國非但在稱呼逾越了君臣之限。在對中原宗主國的態度上也是頗為不敬。廣南國甚至都沒有出席六年前的那次朝貢。

    當然越南人能有這樣的態度,與他們在中南半島上較強的軍事也有很大的關係。雖說大越與廣南交戰已久。但這並不會影響越南人對外擴張的步伐。新興的廣南國更是在這段時期不斷地向南方小國發動侵略,吞併了大量的土地,頗有稱霸一方的架勢。不過,在他拖眼中越南人的這種囂張態度是一種愚蠢的表現。雖說越南人在中南半島上是地頭蛇,可胳膊終究是擰不過大腿的。給天朝上國臉色看早晚是要吃癟的。想到這兒,他拖不屑地搖了搖頭,又向自己的臣下問道:「這些天湄公河口的上國艦隊有什麼反應嗎?」

    「回大王,據探子來報,三天前又來了一批上國的艦隊,約莫有百十來艘大船。不過上國的艦隊這次並沒有要求在我們的港口上停泊。只是在水真臘的港口加了些補給,便北上佔城去了。臣等還打探到那些船上裝載的都是火炮長槍,還有成千上萬的天朝士兵。」那臣下唯唯諾諾的回答道。末羅汗王朝是中南半島上唯一沒有租界給中**隊港口的國家。饒是如此,中國艦隊若是真的堅持入港的話,緬甸人也很難出手阻止。不過從那臣下的回答來看這一次中國人似乎還是像從前那般同末羅汗王朝的艦隊保持了距離。

    果然聽到這個消息後,他拖立即雙手合十向佛祖禱告道:「佛祖保佑,看來水真臘與占城兩國是同意上國借道了。」

    但是一想到如此眾多的中**隊登陸中南半島,臣下們的頭皮就都開始發麻了起來。末羅汗的艦隊或許還能在海上抵擋一下中國人艦隊。可到了陸地上就根本不是中國人的對手了。況且對方登陸的軍隊人數還如此眾多。當下,其中一個臣下便擔心的開口道:「大王,這樣真好嗎?那畢竟是上萬天朝大軍啊。而且還擁有數百門大炮呢。」

    然而緬甸王他拖本人卻顯得十分鎮定,甚至他的臉上還掛起了一絲難得的笑容。卻見他從容的一笑道:「既然占城王答應了上國的請求,那就沒我們什麼事了。上國的軍隊是來借道討賊的。咱們怕什麼。」

    「可是大王,這萬一中國人是想假道滅虢呢?」另一個大臣說出了眾人心中的擔憂。

    「上國皇帝的聖意不是吾等小國所能揣測的。不管怎樣,上國的大軍已經決定借道占城了。而那占城又地處廣南國以南,與我國相差甚遠。上國借的是越南人的道,如何配合上國的大軍是越南人問題。若是那些越南人受到上國懲罰的話。那也是他們對上國不敬的結果。」緬甸王他拖得意的說道。事實上,此刻的他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看越南人如何應付中原來的大軍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