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命運的抉擇

小說博覽 第六章 第十六節 分歧 文 / 黑色柳丁

.    首相府邸中孫露正靜靜的站在窗前看著外面帶有積雪的海棠樹枝。天氣是一天天的冷了起來。可這京城的空氣卻是一天天的變得焦躁起來。明年初的會試和即將召開的國會就像磁石一般將各地的學子士紳吸引到了帝都南京。這可是隆武王朝的第一場科舉、第一次國會。其意義當然是非比尋常的。士人們都知道這兩件大事將關係著日後朝廷的正真走向。將關係到他們的切身利益。無論是支持孫露的人,巴結孫露的人,還是鄙視孫露的人。為了這一天都在努力的做著充足的準備。比起外部的戰爭來,內部的爭鬥往往更為殘酷。看來又是一場硬戰啊。對此越來越深有感觸的孫露不由一聲長歎。

    孫露意味深長的歎息引起了一旁閻爾梅的注意。只見他微微一笑問道:「首相大人,是否還在為這些日子以來江南士子們的爭論煩惱?」

    閻爾梅的提問將孫露又拉回了現實。取得會試資格的學子們象朝聖一般湧向京師。目前南京的客棧酒樓住滿了前來參加考試的學子。他們中固然有只讀聖賢之書的酸儒。不過手拿長劍在酒樓茶肆中擊劍而歌,大叫「驅除靼擄」的學子也不少。沈猶龍的刑部這幾天可是進入了完全備戰狀態。搞得比李自成的殘部入京還要緊張。無論那個時代年輕必然伴隨著鐵血啊。這種力量是寶貴的也是可怕的。就看你這樣去引導了。想到這兒孫露點頭回答道:「哦,這些日子的報紙我也看了。確實爭論得厲害啊。」

    「首相大人,各地的學子爭論的越來越厲害了。特別是所謂的內治派和北伐派現在幾乎都快打起來了。如此放任下去恐橫生事端啊。」閻爾梅不無擔心的提醒道。身為江左三大家的閻爾梅在孫露出任首相後自動辭去了參謀長的職位。而是以私人幕僚的身份留在了孫露的身邊。與此相對應的是蕭雲退出了孫露私人幕僚團。這並不意味著孫露對蕭雲不再信任。相反的由於兩淮之戰後期的失利。讓孫露意識到一個專職總參謀長的重要性。因此她在軍事上給了蕭雲更大的權限。但相應的作為職業軍人的蕭雲日後僅能從專業的角度向孫露提供意見,對政治不再過多參與。對於孫露的決定蕭雲完全贊同。畢竟他一向認為除了孫露之外任何武將都不能過問政治。於是閻爾梅便順利的替代蕭雲成了孫露的首席幕僚。

    面對閻爾梅顧慮,孫露不由的沉吟了一下。確實,就想閻爾梅所說的現在的各地的言論異常的複雜。「麒麟事件」事件過後至少還有一部分的學者和士子能保持冷靜。他們中的不少人都指斥「麒麟事件」是在愚弄百姓。《香江評論》上主張「天賦人權」的文章同鼓吹「聖皇仁德」的文章幾乎一樣的多。其中以雲山學院的學子的駁斥最為激進。許多孫露個人不能說的言論他們都代她說了。這讓孫露覺得不枉自己這些年來的努力啊。更沒枉費自己出錢辦了這份報紙。當然在外人看來他們這完全是在吃裡扒外的舉動。

    但這次李自成的死卻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了新的爭論。一方面「麒麟事件」和李自成的死讓不少人被「復國」烈火燒烤得坐立不安起來。由此「北伐」的呼聲也日漸高漲。另一方面在平息內亂之後,相對應的要求「內治」以恢復國力的呼聲也不小。由於這兩種論調直接影響著日後朝廷政策方針的走向。關係到某些人是否能順利的揣摩住聖意,通達仕途。因此非但是來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對此爭論不休。就連各地的議會也充斥著「北伐」和「內治」兩種聲音。

    「北伐」和「內治」本來只是兩種治國方針。其出發點都是為了國家。談不上什麼誰好,誰壞。甚至可以說在某些方面他們是共通的。但讓孫露感到擔心的是這種爭論正在日漸退化成帶有攻擊性質的黨掙。「北伐派」攻擊「內治派」是軟弱的妥協者甚至是判國者。秦檜、賈似道的帽子滿天飛。而「內治派」則批判「北伐派」是在空談誤國。為了成就一己私利,完全不在乎民生。目前以孫露為首的隆武內閣還沒發表過偏向任何一方的言論。一想到會試即將到來,國會也即將召開。如何引導輿論無疑是重中之重。孫露不由眉頭微微一皺問道:「不錯,此事關乎社稷。沈尚書他們也提起過。但都未敢妄下結論。不知閻先生對此有何看法?」

    只見閻爾梅慢慢的品了口茶道:「北伐、內治之掙雖然由來已久。但一直以來內治都是略佔上風的。這次湖廣平定使得民心大振由此北伐之聲也日漸高漲。如今雙方僵持不下。國會召開又迫在眉睫。在下以為朝廷是該表態的時候了。一來可安民心,二來也是為朝廷日後的種種作為指明方向啊。大人,若想力求穩妥的話理應偏向內治。雖然會暫時另某些學子豪士失望。但卻能安撫民心啊。」

    這與其說是閻爾梅的想法,不如說是江南儒林的想法。清軍重創、湖廣平定等等一系列的事件讓南方偏安思想又開始抬頭了。如果沒有「北伐派」的呼聲現在的江南早已是一片歌舞昇平,樂不思蜀了。孫露當然是需要「北伐派」的血性。但她目前也不可能滿足「北伐派」即刻北上的請願。同樣的孫露也需要「內治派」的務實與冷靜。可亦不能就此給民眾以偏安的錯覺。朝廷是一定要表態的。但是如何表態,表態多少就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才行。決不能草率行事。

    閻爾梅見孫露聽完自己的意見臉色卻陰晴不定起來。想來自己或許沒把握住首相大人的立場。難道孫露偏向於「北伐派」嗎?但是從孫露這段時期的一系列舉措看來她應該是偏向「內治」才是啊。正當閻爾梅想要進一步試探孫露時。一個侍從匆匆走了進來稟告道:「啟稟夫人,六部官吏求見。」

    「哦,是這次公試的前三甲吧?」閻爾梅聽罷好奇的問道。

    「正是這次公試的前三甲。各部都有三各名額可以參加這次的殿試。這其中還有閻先生的老相識呢。」孫露微笑著回道。雖然各部現在公務繁忙,各地的言論又頗為複雜。但這次的公試總算是沒讓孫露這個始作俑者失望。總的來說參加考試的官吏出於自身職位的關係都按照孫露所給的範圍寫出了讓人滿意的文章。特別是各部的前三甲可謂是文采與內容並重。其中以禮部侯方域的文采與立意最為出眾。又以兵部甄旭升的文章最為專業。畢竟身為第三野戰軍參謀出身的甄旭升在軍事方面更有切身的感受。到是我們的陳家明總督大概是因為公務繁忙的緣故。這次只是及格通過而已。不過陳家明本人對這樣的成績單卻是一副六十分萬歲,多一分浪費的喜悅表情。

    「是嘛,聽說這次朝宗和辟疆也在其中啊。」作為復社創始人之一的閻爾梅對復社成員這次的成績當然格外的關心。

    「嗯,據說今年的狀元光祿寺的侯少卿可是呼聲很高啊。閻先生不如和我一起去見見他們吧。反正大家都認識。」孫露起身說道。

    「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閻爾梅說罷便隨著孫露來到了偏廳。此時侯方域等人早已等在了那裡。眼見孫露和閻爾梅出來了。連忙朝二人行禮。直到兩淮之戰過後孫露才知曉閻爾梅雖沒什麼功名但他在江南儒林的聲望絲毫不遜色於禮部侍郎陳子龍。而在座的這些官吏大多比較年輕按照輩分算來確實也不妄受這一拜。大家見了禮後便安資格入席就坐。只見孫露起身掃視了一下眾人說道:「諸位大人都是朝廷的棟樑之才。日後還需諸位眾志成城為國家效力,為百姓謀福。我孫露在此代表內閣先敬諸位一杯。」

    「不敢,不敢。」那些官吏們立刻便受寵若驚的站了起來。卻聽為首的侯方域恭敬的說道:「首相大人德高望重。理當學生們敬大人才是。」

    閻爾梅斜眼看了一眼侯方域不由的暗自點頭。侯方域自稱學生而不是屬下頗為另人回味。歷來官僚之間就講究門徒之說。往往有了一層師生關係這在官場上的關係就進了一步。有時候這種師生關係更類似於門客。卻比門客更為的隱秘。以孫露的學識當然做不了侯方域等人的老師。但侯方域這麼自稱卻又是情有可原。要知道通過殿試的士人往往自稱是天子門生。而如今這公試無疑就是眼前這位首相大人主持的。因此這些官吏也可以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的「首相門生」。

    孫露又何嘗不知曉侯方域的用心呢。能被這些士人以這種方式接受已經讓她很心滿意足了。將杯中的水酒一飲而盡後孫露笑得更燦爛了。她揮了揮手示意眾人坐下道:「諸位別太拘謹了。倒是弄得我這主人不好意思啊。」

    孫露的話語讓眾人輕鬆了不少。畢竟他們面對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妙齡女郎。而不是什麼面容嚴峻的一代梟雄。底下的冒辟疆也發現比起上次見面時孫露雖然多了幾分威嚴但那種平易近人的氣質依然沒變。不過對於那次的見面冒辟疆並沒象侯方域那樣為錯過孫露而感到懊惱。此時卻聽孫露舉杯像他和侯方域問道:「侯公子、冒公子算算離我等上次見面也有一年多了。沒想到我等真的同朝為官了。」

    「當時是學生孟浪,不知天高地厚倒是讓大人見笑了。」侯方域和冒辟疆齊聲說道。想起那日孫露見面時的情景以及後來涉及到的弘光太子案兩人心中不由一陣悵然。這世事還真是難料啊。

    「兩位可太過謙虛了。諸位文采風流又能在朝廷最需要人才的情況下主動請纓,解朝廷所急,著實難得。諸位的文章朝廷已收為範文。也算是作為天下士子的楷模吧。」緊接著孫露想了一下又繼續問道:「如今天下士子齊聚京師相信也有不少臥虎藏龍之輩。不知諸位可否向朝廷推薦一二。」

    眾人聽孫露這麼一說紛紛點頭私語起來。卻聽冒辟疆毫不猶豫的舉薦道:「昆山顧炎武行奇學博。實為朝廷所需的人才。」

    冒辟疆的話一出口。侯方域和閻爾梅都不由的皺起了眉頭。顧炎武原名顧絳。清軍南下時改名炎武。這個十四歲便參加的復社的江南名士眾人怎會不知曉。可在這次的「麒麟事件」中顧炎武卻公開的放言道:「說君主是受命於天,或說天降麒麟聖獸,或說夢兆,或說神托,如此荒唐而恬然不以為怪。顯是愚不可及的。」他的舉動和言論在其他人和商會作對。冒辟疆怎能在這種時刻當著首相大人的面提起那個不識相的人呢?

    「昆山顧炎武?好像是這次國會議員中的一員吧。」孫露回頭向一旁的閻爾梅問道。

    「是的,首相大人。不過,此子狂妄不羈。常有過激言語。」閻爾梅點頭回答道。

    不過孫露對顧炎武的文章卻很是欣賞。這次的「麒麟事件」從某方面讓孫露看見了「天賦人權」的脆弱。這本不屬於這個國家這個時代的思想想要在這片**的土地上發芽是何其的困難。然而顧炎武的「以天下之權,寄天下之人」。卻讓孫露看到了另一種希望。讓她真正見識到了這個時代的民權思想。這種思想不是她從未來帶來的,也不是從西方傳播邇來的。是完完全全扎根於自己腳下這片土地,土生土長的民權思想。想到這兒孫露以期盼的口氣說道:「我倒是很希望能在今年國會召開時傾聽這位顧議員的演講呢。他的話畢竟也代表著一部分百姓的心聲。既然他都敢說,朝廷又有什麼理由不敢聽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