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洪荒大盜

第三卷 聖人傳道 第十四章 老子論道 文 / 吃書蟲蟲

    第十四章老子論道

    孔宣立下儒教教化蒼生,那人族有三千儒教弟子,再有無數門下。整個人族迅速被儒教完全佔領,這人族的教化功德被儒教佔去了大半,現在就算老子傳道也得不到什麼教化功德了,老子本就是為了傳道而來,現在得知孔宣將人族教化,自然知道。他的機緣卻是被孔子佔去,傳道便無法大成,老子閉目冥想片刻,那孔子立教之事便盡數得知,其中淵源完全呈現在面前。只是那老子乃是人教教主,這教化功德不論是誰教化了人族他都有份的,所以老子雖沒親自教化人族,可也得到不少教化功德。

    老子見得孔子度劫成功立下大教,歎道:「時也,命也。孔子先我立教傳道,卻是天數如此,也罷這人族主角便有你來當便是。」

    老子既然決定不爭這人族主角之位,便在東周國都洛邑任守藏史。只是老子博學多才,周國諸人盡知,那老子的博學漸漸傳遍諸國,有不少名人前來求學,如此一來老子的威名便在人族流傳下來。

    那老子的博學自然傳到了孔子耳中,世人不知老子是誰,可孔宣乃是蓬萊弟子,這老子分明就是聖人轉世而來,這聖人轉世到人族,孔宣自然會前去拜見,順便也好前去探問老子動向,畢竟這儒教已經把人族教化了,那聖人轉世定是為傳道而來,這樣孔宣便是和老子結下因果,此番前去也好了結因果。

    孔宣到得那周國見得老子,只見那老子如同凡人一般,可又偏偏與這天地相合,根本看不清他是人是仙,須知這老子只是那八景宮中老子一份身罷了,孔宣如今接近聖人的道行依舊看不清老子的修為,那老子本尊的修為卻是令人難以想像,孔宣上前打個稽首道:「老子師兄此番下凡不知所謂何事?」

    老子道:「此番轉世,我也是為了傳道而來,只是你先我一步立教傳道,教化眾生。此番卻是你佔了先機,當為這天下主角。」

    孔宣道:「師兄廖贊,此番我機緣降至方能立教傳道,只是卻斷了師兄機緣,還望師兄見諒。」

    老子自然明白孔宣的意思,這因果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若是要了結卻是簡單至極。老子道:「西方改立佛教,將來定會大興,我東方自然是佛教所爭之地,將來佛教大興卻是難免佛法東傳,三教經歷封神一劫之後便不勝從前,卻是難以阻擋佛教東傳。我本就不喜爭鬥,只想安享清靜,此事還得勞煩師弟才好。」

    佛教要大興,那是天數大勢,連張文都順天相助西方大興,此事不可違,那佛法東傳乃是大興必然之勢,即便聖人也阻擋不得,老子如此卻是給了孔宣一個大大的難題。

    孔宣道:「師兄所說之事卻是難為師弟我了。佛教大興乃是必然,天道大勢不可逆,此番因果我卻是不能接下了。」

    老子自然明白自己提出的條件是難為人了,想了想道:「也罷,日後你之大教定然也是天地大教之一,西方雖大興,可也只是天地第一大教,若我等四教相合,自然能抵擋西方大教。只是我等三清三教早已衰弱,日後卻是須得你儒教為主的好。」

    老子此番算計卻是把孔宣的儒教立在那風口浪尖上,將來儒教在前面和佛教相爭,難免大損,那三清門下卻是沒什麼危險,再說了,這佛教將來要當天地主角的,儒教和佛教相爭,那自然也就成了另一個主角,這三清門下卻躲在後面,不入主角,日後那封魔大劫乃是對應天地正道而出,誰是主角那就得大損,老子正是看到此點,才會放棄那主角之位,讓孔宣當這主角,日後也好幫他去扛那大劫。

    孔宣雖知道日後將會有一大劫,可畢竟他不知那大劫到底是什麼大劫,所以也不能先佔先機,現在老子又提出如此解決因果之法,也算是三清退了一步,孔宣那是怎麼也得答應的,畢竟老子乃是人教教主,孔宣教化人族就欠了老子一番因果,現在解決這因果機會到來,他是一定會答應的。

    孔宣道:「既然師兄定下此事,那我只能答應了,只是那佛教如今勢力龐大,大興之勢勢在必行,我那儒教雖是一大教,可比起那佛教來卻是差了太多,將來師兄可莫要忘了相助於我,讓那佛教佔據我東方才好。」

    老子道:「此事,日後自有分曉,天道之下乃是平衡之道,佛教大興,即便再盛,自有那平衡之物與之對應而生,我等四教相合卻是能對抗的。」

    孔宣道:「如此我便無憂也。」二人既然說完正是,那自然要論道一番,這老子得張文所教,完善了自己的「道」,如今正要找人論證一番,也好見證自己的「道」。

    這修道之人不論是誰,總不離那法侶財地,法乃修道之法,侶乃論證之人,財乃修道所需,地乃修道之處。那道侶乃是專門為了論證自己所悟之道之人,老子雖是聖人但也須得有人來和自己相互論證才行,這孔宣雖不是聖人,可他立下大教,只是差了那證道之基鴻蒙紫氣,不能證道,可他現在的道行卻是聖人之下第一人。和老子論證大道卻是能行的,畢竟立教之人再差那也是教主。

    兩人論道之後,那孔宣的道行太低卻是顯露出來,先前和老子論道還能相互論證,可到了後面孔宣便大多時間只能聽老子講道,自己很少能提出觀點的。畢竟這老子的道是聖人之道,孔宣雖是教主,可畢竟不是聖人,那一線之差如同天地之隔,雖是同一高度,可一個是巨人,一個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兩者的差別始終是無法替代的。

    慢慢的老子所說大道儘是聖人之上的大道,孔宣雖是教主,見識那聖人之境,可畢竟未曾領悟,與老子一番論證便如同將自己陷阱無邊泥潭之中,剛從這個泥潭出來立即掉進另一個泥潭,心神在那泥潭之中掙扎徘徊,始終不得出。

    老子見得孔宣面色古怪,自然明白他是道行太低不能完全放開和自己論道,便停下論道,老子沒再講道,那孔宣很快便清醒過來,拜道:「師兄**,師弟不及,此番師兄之道已經完善,卻是大喜,只是我之道卻是不知何時能得道。」

    老子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無為而為方乃大道也,你之機緣日後自有分曉,此刻機緣未至卻是爭也是不得,倒不如學那水,以不爭而爭。」

    孔宣聽罷心下茅塞頓開,那以前的諸多疑慮盡數解開,整個人心神放開,那大道立即顯現在眼前,聖人之道就在眼前,似乎只要輕輕一觸便能抓到一般,此番孔宣心神開放卻是道行提升,只是沒有那大道之基,卻是注定了無緣得道。

    孔宣雖無緣得道,可此番明悟那道行更進一步,似乎隨時能證道一般,此刻的他才算真的是教主。此刻的孔宣雖不是聖人,可也算是至人亞聖,只差那證道之基便能立地成聖。

    此番老子給了孔宣如此大的機緣,卻是讓孔宣再次欠下老子一樁因果,雖然孔宣沒成聖,可那因果還是不小的。孔宣朝老子深深一拜,道:「多謝師兄相助,此番機緣卻是師兄功勞。」

    老子側身避開孔宣一拜,道:「你能明悟大道,也算機緣所致,你身具大功德,非天道不可受你一拜,我卻是不敢受你一拜。」

    這功德本就是萬金油,那玩意多了就是護身符,孔宣立下大教,乃是教主,這大功德在身,誰要是受了他一拜,那也就會被分去氣運,失去部分機緣。可以說除了張文和鴻均誰也受不得這大功德之人一拜。這功德就像那官職,功德多了,官職就大了,宰相要是給一個七品官磕頭,那七品官敢受麼。

    孔宣那一拜老子沒受,這孔宣自然欠下老子一番善緣,日後卻是要還的。這善緣不還,那日後便會被老子分去部分氣運,可以說這善緣就像那功德一般,多多益善。女媧造人,諸聖立教教化人族,欠下女媧的善緣之大不能計量,也正是因為這樣,女媧不立大教氣運也能源源不斷的供應。正是因為諸聖立教欠了女媧善緣沒還的緣故。諸聖也不是不想還,可這善緣太大,要還那也得看機緣不是。

    孔宣見得如此自然明白這因果今日是不能了結了,日後卻不知要怎麼歸還呢。孔宣道:「師兄大恩孔宣日後自會相報,今日得師兄相助,我卻須得回去好好鞏固修為,就此告辭。」

    孔宣離去之後老子便回屋靜坐閉幕神遊去了。

    孔宣回到稷下學宮,眾弟子問道:「先生拜訪老子,可得見乎?」孔宣道:「見之!」弟子問。「老子何樣?」

    孔宣道:「遠觀如常人一般,近看又非凡人,宛如仙神,神態自若與天地相合,我與之相對如見天地一般,老子乃聖人矣,非我等能及。我與其論道,得之良多,只是老子所講大道,我不能全悟,得其一分便能見得大道,若得三分定能得道矣。」

    一眾弟子聽得孔宣此言卻是驚歎不已,自己老師的道便讓眾人終生難及,那老子比起自己老師來更勝百倍,那是何其高的程度。孔宣見得諸人如此心下歎道:「世人非洪荒之輩,不知聖人之道,自然不明聖人之下皆為螻蟻。可笑可歎,世人無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