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一卷 風雨桂林 第十三章 靖江王府 〈下〉 文 / 唐壁虎
. 那幾個青年男女哪裡知道自己極不受這先到的男孩歡迎,根本就不理他,上了涼亭四下指指點點大聲說高聲笑,洋洋自得的表現自己的見多識廣。
葉秋山也不理他們,獨坐一邊觀景。行動時間還未到,再說桂林夜色真的很有看頭,不會讓人煩厭。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那一堆男女看了半個多小時後下山了,峰頂又靜了下來。葉秋山努力的想再找回那感覺,但並沒有成功。苦笑了一下,看看時間,已近十一點,可以做事了,他站了起來,四面又看了一遍,戀戀不捨的舉步下山。
靖江王府是桂林最先對外開放遊覽的景區之一。校園的房屋很多還是原來王府紅牆青瓦的老房子,作為文物古跡保留了下來。漫步其間,在;兩旁高大樹木的烘托下,很讓人有種時光倒流的感覺。
葉秋山首先要去的地方是學校的檔案館,那是存放文獻史料的地方,不對外開放的。他想從裡面找到些能令象早日脫困的東西。路線在他上獨秀峰前就踩好了。
檔案館也是一幢原王府的舊宅,位置頗為偏僻。窗子裡層裝了防盜網,門還是紅漆大門,只是多了個雙重保險鎖。
葉秋山看看四下無人,快步走到大門前,抬起左腳,從運動鞋底他自做的暗層裡抽出一支食指長的鉤針,一條六寸長一頭大半錘扁另一頭有個折彎的鋼絲。他先拿鉤針插進鎖裡,試探了一下,然後一頂,一挑,「卡」的一聲輕響鎖的第一重就這樣弄開了,收起鉤針,再把鋼絲扁平的那一頭插進鎖眼,再看看四周,確定沒有人後,輕輕的將鋼絲拗向一邊,然後突然放開,「嗡~~~」鋼絲在鎖眼中迅速的往復擺動,長出鎖外面的大部分拉出一片扇形的殘影。就在鋼絲從最高速擺動轉慢的一瞬間,葉秋山準確無誤的抓住折彎的部分,然後立刻用力一扭,又是卡的一聲響,他知道有又依次成功了。又轉了幾轉就將反鎖的雙重保險鎖打開了。葉秋山再看了一眼四周,然後打開一條門縫,幽靈般的溜了進去。
掏出鑰匙掛飾一般的強光小電筒,葉秋山一個個檔案架的找過去,過了五六分鐘他才找到寫著「歷史文獻古籍「的兩排架子。鬆了一口氣,暗咒了一聲這檔案觀太大,然後就忙碌了起來。
他對那些色澤尚新的書籍卷宗看也不看一眼,只對看來十分古舊的特別是線裝書下手。每拿一本就先翻目錄,歷史事件什麼的全部放過,只看那些山水誌異奇聞野趣神怪傳說,饒是他一目十行,一個多小時過去了也僅僅看了十多本古書,望著眼前一排排尚要翻找的書,哀怨的歎了口氣,想著這麼辛苦,以後還真要多向像要點辛苦費才行。想完又埋頭苦讀起來。
葉秋山找完認為要看的書已經是凌晨三點多了,但令他非常失望的是並沒有發現一星半點有關於綠竹清流的傳說或資料。狐仙鬼怪的倒是不少,但屁用也沒有。唯一讓他驚喜的是找到本全是大彖字的殘書,缺角少頁的。書名他認了好久才看出是「道藏」二字。
幸好他學識還算淵博,看了幾句內容覺得雖然極端艱澀難懂,但和修道好像很有關係,也就毫不客氣的塞進口袋。「反正放在這晾著也是浪費,不能物盡其用和垃圾沒什麼區別,就讓我把他變廢為寶吧!」葉秋山嘟囔著。
快手快腳整理好翻動過的書架,貼著大門傾聽了一會,確定沒異樣後閃了出去,再原樣鎖好門。步向王府原大殿現在改為博物館的承運殿。
一路上看不到一個人影,看來人們都被昨晚今天的狂歡和活動折騰得筋疲力盡了。葉秋山樂得夜遊王城。他一向喜歡名山大川勝景古跡,再說夜遊這中國保存得最完整的藩王府第的榮幸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有的。看著一座座飛簷重瓦古色古香的古宅,在昏黃的燈光中影影幢幢,可以想像當年候門深深。
靖江藩王府城池建於1392年,佔地面積19。78萬平方米,其城垣全部採用巨型方整的料石砌成,城牆厚5。5米,高近8米。從建成到明朝滅亡的257年裡,這裡共住過12代共14位藩王。整個王城的宮殿建築採取嚴格的中輪對稱佈局方式營造,中軸線上的承運門、承運殿,高大華麗,氣勢非凡,而軸線兩側的建築則矮小簡單。古代的建築師正是利用這種明顯的反差,來體現王權的至高無上。承運殿左側為祖廟,是王室拜祭祖先的地方。設在左邊表示把對祖先的崇敬放在第一位;右側為社稷壇,是王室祭神祈福的地方。承運殿後便是靖江王的寢宮。我國的宮殿大都按照這種「左祖右社、前朝後寢」的佈局建造。王城南面正陽門上,有清代兩廣總督為表彰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的桂林士子陳繼昌而立的「三元及第」坊;東華門上的「狀元及第」坊則是為道光年間新科狀元龍啟瑞而建;西華門上的「榜眼及第」坊是為同治年間永福人於建章而建。
葉秋山看著眼前夜色中的巍峨建築,神思弛聘,彷彿又見當年王朝的糜爛『淫』奢。這龐大的王府,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與生命呢。
大殿到了。明顯的這兩層的莊嚴建築保安措施可不是檔案館能比的:智能防盜門鎖,監視器,報警器一樣都不能少。而且都是最尖端的產品。因為博物館裡很有些有份量的文物。
葉秋山並無意從大門進入,智者不立危牆之下。他從監視器監視死角轉了繞著大殿轉了一圈,並沒有看到水管下水道之類能夠攀爬的憑倚,盯著有一條大枝丫伸到殿頂的古樹,這是唯一的選擇了。
猴子般迅捷的爬上大樹,這是他從小掏鳥窩掏出來的本領。小心翼翼爬過大樹丫,更加小心的落在殿頂的琉璃瓦上,一點聲音也沒發出。葉秋山不由吃驚自己的身體變得如此輕靈,也大為高興,對盡快找到方法讓象脫困的渴望更加強烈迫切。平復了一下心情,輕輕的揭開三排瓦,向殿內望去,還好,為保護古建築的原始風貌,下面並沒有裝天花板,更讓葉秋山得意的是自己的推測正確,二樓果然是堆放因各種原因未能展出的古董文物。一個個或長或短或高或低的橡木箱子就是最好的證明。
葉秋山調整好平衡解開了運動鞋的鞋帶,他的鞋帶看起來和一般的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一股股絞得像繩索一般,顯得很別緻。葉秋山一股股的飛快解開,然後將兩條繫在一起,再將一頭綁在瓦楞上,抽出鞋底夾層的開鎖工具,穿著棉襪就這樣順著已變成十多米長的鞋帶溜了下去。鞋帶中包裹著一根釣海魚專用的魚絲,承受他百多斤的身子綽綽有餘。他不穿鞋,沒了鞋帶的鞋穿著不方便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這樣走在木板鋪大殿二樓無聲無息,也不會留下痕跡。
輕輕落在一個橡木箱子上,他剛才探頭打量這一層環境時確定只有一台監視器對著從樓下上來的木樓梯。他對樓下的展品毫無興趣,依據他的經驗,一般時候展出的東西不是仿製的就是不入流的,只有這種文物倉庫才會有好東西。
葉秋山開著小電筒,先把沒上鎖的箱子打開看了一遍,都是些銅鼓石碑陶器什麼的大傢伙,上面的銘文也沒什麼值得研究的,不外是對某某歌功頌德之詞。只好把目光轉向鎖著的箱子,這種箱子並不多,大大小小也就二十來個,有序的擺放在寬敞的樓房上。一張張說明標籤照過去:方樽,斛,編鐘……但對葉秋山來說並沒什麼吸引力。這些古董奇珍送他他還嫌沒地方擺呢。
突然他眼睛一亮,電筒光停留在一個二尺見方箱子的標籤上,上面寫著三個名稱:靖王朝芴。戰國玉簡。唐壁虎紋玉壁。微微一笑,掏出工具將這普通暗鎖三下兩下打開,揭開箱蓋,扒開上面的卷紙條兒,三個古色古香的檀木合出現在眼下,一大一中一小,合子造型簡潔,樸實無華。